漕糧撥運

指漕糧轉運薊州、易州,以供守護陵寢及直隸密雲等處駐防官兵俸餉之需。 清制,每年于山東省截存薊糧及運通漕糧內,按應食俸餉米四分之二撥給本色,派撥薊州米五萬八千六百四十七石、易州米三萬五千一百五十五石;陵寢官員應領江、白、粳三色俸米,輪流在江南、浙江漕白糧內按四分之二撥給本色,東陵三色米二千五百六十七石,西陵三色米一千六百五十六石;又直隸省密雲等處駐防官兵俸餉,每年于山東漕薊糧內按四分之一撥給本色,共派撥二萬一千零六十四石;又山東省青州駐防每年於薊糧內截留運供兵米二千一百二十八石,德州駐防兵米不敷亦準動撥漕糧。 此外,凡各省應運京倉、通倉漕糧,如偶遇一方水旱偏災,由各該督撫臨時奏請截留撥運,以為拯荒平糶之需,不限常數。

漕政名。指漕糧轉運薊州、易州,以供守護陵寢及直隸密雲等處駐防官兵俸餉之需。清制,每年于山東省截存薊糧及運通漕糧內,按應食俸餉米四分之二撥給本色,派撥薊州米五萬八千六百四十七石、易州米三萬五千一百五十五石;陵寢官員應領江、白、粳三色俸米,輪流在江南、浙江漕白糧內按四分之二撥給本色,東陵三色米二千五百六十七石,西陵三色米一千六百五十六石;又直隸省密雲等處駐防官兵俸餉,每年于山東漕薊糧內按四分之一撥給本色,共派撥二萬一千零六十四石;又山東省青州駐防每年於薊糧內截留運供兵米二千一百二十八石,德州駐防兵米不敷亦準動撥漕糧。此外,凡各省應運京倉、通倉漕糧,如偶遇一方水旱偏災,由各該督撫臨時奏請截留撥運,以為拯荒平糶之需,不限常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