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策略

演化策略(Evolutionary Strategy ,ES) 是最古老的演化算法之一,而且非常有效。它與遺傳算法類似,但是它用實值參數代替二進制串,演化策略是20世紀60年代由柏林工業大學的Rechenberg和Schwefel提出來的(和遺傳算法同時代提出)。

簡介

在20世紀60年代初,柏林工業大學的I. Rechenberg和H.-P. Schwefel等在進行風洞實驗時,由於在設計中描述物體形狀的參數難以用傳統的方法進行最佳化,從而他們利用生物變異的思想來隨機地改變參數值並獲得了較好的結果。隨後,他們便對這種方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發展,形成了演化計算的另一個分支—演化策略。

套用

演化策略(Evolutionary Strategy ,ES) 是最古老的演化算法之一,而且非常有效。它與遺傳算法類似,但是它用實值參數代替二進制串,演化策略是20世紀60年代由柏林工業大學的Rechenberg和Schwefel提出來的(和遺傳算法同時代提出)。演化策略的設計之初是想用來解決流體力學問題。Schwefel把其成功套用與超音速兩相噴掃嘴(supersonic two-phase flashing nozzle)的形狀最佳化。為最佳化噴嘴的形狀,Schwefel把通過管道各點的噴嘴直徑作為編碼。

採用演化策略最佳化的噴嘴設計採用演化策略最佳化的噴嘴設計

發展

早期演化策賂的種群中只包含一個個體,而且只使用變異操作。在每一演化代,變異後的個體與其父體進行比較再選擇兩者之優。這一選擇策賂目前稱為(1十1)策略。
(1十1)演化策略存在很多弊端,如有時收斂不到全局最優解、效率較低等。之後改進的演化策略有:(μ+1)演化策略,(μ+λ)演化策略,(μ,λ)演化策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