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橋

漆橋

漆橋村位於位於鄂東南,長江中游南岸,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木港鎮,屬北亞熱帶氣候區,年均氣溫16.8℃,極端最高氣溫41.4℃(1966年8月10日),極端最低氣溫—14.9℃(1969年2月1日),無霜期263天。年均日照時數1897.1時,日照率44%。

漆橋漆橋
有橋名漆橋,有村因名漆橋村,有鎮因名漆橋鎮,有河因名漆橋河

 .

漆橋村名字來歷

從福神塏水庫起點到新寶湖終點,一條小溪隔斷漆橋村,一分為二,然而小溪正好在漆橋村正中,而且小溪沿途七座石橋方便村民,故名為漆(七)橋

漆橋村千年古樹漆橋村千年古樹

漆橋村管轄範圍

漆橋村管轄範圍有以下主要組(隊):漆橋,新屋,何家,汪家,河邊,太屋,石潭,金家屋,張華。
漆橋村魚米之村,村後群山圍繞,村前以稻田,魚塘為主,大型魚塘有:新寶湖,半月塘,十五畝

漆橋村的印子粑

這裡的印子粑,具有千餘年的歷史,遠近聞名。
印子粑,每年製作兩次。一次在春節前,一次在二月花朝後。臘月二十四開始過小年,家家戶戶洗米出舂碓,用篩籮篩粉,用粑印做印子粑。粑分兩種,一種是高梁粑,紅色,代表日子越過越紅火;一種是白粑,蒸熟後在粑中點紅,代表豐收、喜慶和聖潔。過春節時,當地人便蒸粑、煮粑待客,或送親友作禮品。印子粑也有綠色的,表示期望來年風調雨順,禾苗蔥壯。陽新人最隆重的是第二次製作印子粑,時間是農曆2月18日到3月3日。印子粑的製作特別講究,要一白二清三酥。以秈米為主,兌進適量的糯米,用碓舂成粉,加入清甜的山泉水揉和,用粑印印成粑,放入蒸籠蒸熟。如果堆粑山,則要趁熱堆,冷卻後不易堆成。
粑印用木製,每個粑印有1-3個空模,形狀一般只有小茶杯口大。粑印里刻有反向的如馬、牛、羊、雞、龍、犬以及鳥雀、花、草等各種動植物圖案,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堆成的粑山,晶瑩透亮,造型美觀,堪稱優秀的民間藝術品。
住在山外的親友能得到陽新親朋好友饋贈的印子粑,都要高興地評論和讚美一陣子。回家鄉過春節或碰上花朝後做印子粑,除大飽口福外,有的還要帶點回去給親人嘗嘗,共享鄉情。
印子粑深受人們喜愛和稱讚,不僅因其形狀如銀元,印有福祿壽喜等各種圖案,而且因其粘而不膩,香而柔軟,既可蒸食,又可烤食,還可和葷湯煮食。更重要的還是它有著千年的歷史和傳說。
據當地《孔氏宗譜》和《民國高淳縣誌》所載:漆橋漢代前稱“南陵”。西漢晚期……在南陵地溪河上構木橋通行,為防腐朽並在橋上施以丹橋,地方俗稱“漆橋”。
該橋自漢朝就是連線蘇南、皖南的交通要道。橋南和橋北以往建有進出的關卡城樓。橋與城樓,是古寧驛道的必經之處。漆橋全長28.6米,寬6.6米,千餘年來,幾經修葺。1953年改築三拱石橋,橋北關卡城門也年久失修而塌。
漆橋元至正十八年邑人張必恭募眾建國朝洪武八年里人黃正甫重修出處:《(弘治)八閩通志》卷十八地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