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蕩

漂蕩

飄蕩(piāo dàng) ,英文drift;wave。為動詞,視不同的情況有多種釋義,在我國古詩詞中常用到此詞,用來抒發滿腔報國熱情確不得志的感慨。

詞義

(1)在水上浮動。
(2)沖刷,沖。
(3)沖沒,淹沒。
(4)漂泊,流浪。
(5)猶蕩漾,形容景物美好。
(6)飄,飄揚。
(7)後也被形容為人類生活不安定,四處流浪。

典故

1.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一》:“有 亮 所造八陣圖,東跨故壘,皆累細石為之……今夏水漂蕩,歲月消損,高處可二三尺,下處磨滅殆盡。” 宋 無名氏 《異聞總錄》卷三:“兩扇忽辟,大水漂蕩,盜皆溺死。” 明 唐順之 《與白伯倫儀部書》之二:“矢石馳驅,風波漂蕩,豈是人情所樂。” 清 劉大櫆《張豹林墓志銘》:“先高祖厝在淺土,猝為山水所漂蕩。”
2.《南史·齊紀下·廢帝東昏侯》:“八月乙巳,蠲遇水資財漂蕩者,今年調稅。” 宋 蘇軾 《徐州祈雨青詞》:“ 河 失故道,遺患及於東方; 徐 居下流,受害甲於他郡,田廬漂蕩,父子流離。” 清 任泰學 《質疑·周易》:“水流沙際,不免有漂蕩之患。”
3.唐 杜甫 《偶題》詩:“緣情慰漂蕩,抱疾屢遷移。” 宋 王安石 《寄友人》詩之三:“一別三年至一方,此身漂蕩只殊鄉。”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生離》:“丈夫漂蕩今如此,卻話 巴 山夜雨時。” 清 孫枝蔚 《贈汪舟次》詩:“維余漂蕩人,發素血將枯。”
4. 唐 李商隱 《河清與趙氏昆季宴集得擬杜工部》詩:“此中真得地,漂蕩釣魚船。” 明 劉基《解語花》詞:“羅幕掩數行清淚,一任他化作浮萍,漂蕩隨流水。”
5. 唐李商隱 《江東》詩:“今日春光太漂蕩, 謝 家輕絮 沉 郎錢。”
6. 唐 李商隱 《流鶯》詩:“流鶯漂蕩復參差,渡陌臨流不自持。” 清 洪升 《長生殿·私祭》:“你看鶯亂飛,草正芳,恰好應清明雨漂蕩。”巴金 《發的故事》:“他的嘆聲不能夠衝破屋頂,又折了回來,怨憤地在房裡四處漂蕩。”

漂蕩的近義詞

飄動:
1、在風的作用下飄揚、飛動
2、輕飄飄的形象、動作
遊蕩:
1、 閒遊放蕩
2、 猶遊逛
3、 浮蕩,動盪。
4、 亦作“ 游宕 ”。遊樂放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