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

《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是宋詞詞人晏殊創作的一首感嘆年光匆迫、青春難駐的小詞。上片嘆昏晨交替,光陰匆促,而歸結到樂觀瀟灑地面對人生。下片言天高水長、少年短暫,應向醉酒笑傲,求得擺脫人事紛擾。“浮生”句承“時光”而來,“開口笑”與“神仙一曲”相應。全首直白地傾泄人生感喟。

作品原文

漁家傲

畫鼓聲中昏又曉 。時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淺歡 風日好。齊揭調 。神仙一曲漁家傲 。

綠水悠悠天杳杳 。浮生 豈得長年少 。莫惜醉來開口笑。須信 道。人間萬事何時了。

作品翻譯

在一片動聽響亮的畫鼓聲中,人們不知已經過去了整日。不像那易逝的時間,只會讓人漸漸地老去。能享受短暫的歡樂時光,及時發現風光的無限美好。一齊放聲歌唱。就是一曲美妙動人的《漁歌子》。

碧綠清澈的湖水悠遠無盡,澄澈的天空縹緲綿長。人生又怎會一直停留在少年時代。不要惋惜那醉後的開懷大笑。需要知道的是。人間的萬事是永遠不會結束的。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漁家傲:詞牌名,源自唐張志和《漁歌子》,是歌唱漁家生活的曲子,宋初較為流行。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五仄韻。

2、畫鼓: 有彩繪的鼓。 白居易《柘枝妓》:“平鋪一合錦筵開,連擊三聲畫鼓催。”昏又曉:朝夕,整日。昏即天黑,曉即天明。

3、淺歡:短暫的歡愛。

4、揭調:高調,放聲歌唱。

5、漁家傲:此調緣起張志和《漁歌子》,歷經漁歌子--漁父--漁歌子,再到本調。本寫漁家生活。漁家傲之名始於本詞。

6、杳杳(yǎo):悠遠渺茫,深遠貌。

7、浮生:人生。老莊學派認為人生在世空虛無定,故稱人生為浮生。《莊子·外篇·刻意第十五》:“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8、長年少:青春常駐。長,音cháng,少,音shào。

9、信:知、料。

創作背景

晏殊游湖時,看到蓮葉接天,滿江荷花映日的景象,便寫下了《漁家傲》,來唱誦荷花。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前闋首句“畫鼓聲中昏又曉”,人們在一片畫鼓聲中,由黃昏而達旦,真有點兒快樂不知時間過。“昏又曉”,黑夜與白天的更迭,形象表達時間的消逝。然而,“時光只解催人老”,時光不管你快樂與憂愁,只懂得催促人走向衰老 所以要“求得淺飲風曰好”,及時地行樂,莫負光陰。後闋的“浮生豈得長年少”、“莫營醉來開口笑”再一次反覆強調,抒發時光易逝、行樂須及時的感慨。

名家點評

當代學者劉志紅:此詞所抒寫的是一種及時行樂的人生觀感,較為消極。

現代詞學家宛敏灝《二晏及其詞》:“同叔少年居富貴,性豪俊,所至延賓客,文採風流,一時罕偶。……至其曠達之情見於詞者尤多,如‘綠水悠悠天杏杏,浮生豈得長年少。莫惜醉來開口笑,須信道,人間萬事何時了。……此類詞,《珠玉集》中頗多,蓋同叔深能了解人生如夢,富貴浮雲,而主張及時行樂也。”

作者簡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諡號“元獻”,北宋前期婉約派詞人之一。漢族,江西撫州臨川文港鄉(今南昌進賢縣文港)人。與其子晏幾道並稱“大小晏、二晏”。十四歲賜進士。一生為官,官至宰相。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歲時過世。性剛簡,自奉清儉。能薦拔人才,如范仲淹、歐陽修均出其門下。他生平著作相當豐富,計有文集一百四十卷。主要作品有《珠玉詞》。《宋史》說他“文章贍麗,套用不窮。尤工詩,閒雅有情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