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山紅烈士陵園

滿山紅烈士陵園

滿山紅烈士陵園坐落在紅色砂岩山嶺上,並多映山紅(杜鵑),故名。1962年建,陵園內主要建築有紀念碑、陵墓和博物館,占地1.5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峯縣容美鎮八峰山腳下,滿山盛開的杜鵑花中,這是一片英雄的熱土,這裡長眠著在土地革命戰爭中湘鄂邊蘇區犧牲的紅九師師長段德昌、第九師參謀長王炳南、重要軍事幹部賀英等英雄兒女的忠骨。

來歷

 1962年,為紀念在湘鄂邊蘇區戰鬥和犧牲的革命先烈,修建了鶴峰革命烈士陵園。又名滿山紅烈士陵園。陵園內主要建築有紀念碑、陵墓和博物館,紀念碑在山腰台地上,高15.4米,寬2米,碑身系青石和鋼筋混凝土空心建築,正面鐫刻“湘鄂邊蘇區革命烈士紀念碑”,背面碑文為:“湘鄂邊蘇區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由賀龍同志開創的。”陵墓位於山頂,1962年將段德昌、王炳南、賀英等人的忠骨移此而建。革命博物館在山麓,陳列有革命文物。從山麓至烈士墓,築有石質台階,左右遍布蒼松翠柏,整個陵園莊嚴明麗。

園內名人簡介

1928年3月,賀龍、關向應、段德昌等人在洪湖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紅二軍團。1929年初,賀龍率領紅二軍團主力解放鶴峯縣城,在鶴峰創建了湘鄂西第一個縣蘇維埃政府。馳騁於湘鄂邊,艱苦卓絕戰鬥長達數年。有力的策應了中央紅軍戰略轉移,也有力的瓦解了湘鄂邊封建統治勢力。1934年由貴州轉戰北上,與中央紅軍在陝甘寧會合,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紅二方面軍,成為中國革命鬥爭歷史上一支重要的人民武裝。
1928年至1933年期間,由於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紅二軍團重要領導人、中央特派員夏曦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搞“肅反”運動。段德昌、王炳南等一大批黨政軍高級領導慘遭殺害。

段德昌

段德昌是湘鄂紅軍和蘇區創建人之一,黃埔軍校畢業,是彭德懷元帥的入黨介紹人,1931年任紅三軍第九師師長。1933年5月1日在巴東縣金果坪慘遭殺害。新中國成立後,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認為新中國第一號革命烈士,1989年被中央軍委追認為三十三位軍事家之一。

王炳南

王炳南是紅軍早期傑出的軍事領導人,1927年參加了南昌起義,1932年任紅九師參謀長,同“左”傾錯誤進行堅決鬥爭,而被誣陷為“改組派”。1933年6月在鶴峯縣中營鄉慘遭殺害。

賀英

賀英是賀龍元帥的胞姐,1928年至1933年期間任湘鄂川黔邊區聯防游擊隊司令,在以鶴峰太平為中心的桑植邊界堅持游擊戰爭七年之久。1933年5月在太平洞長灣游擊隊駐地遭數倍之敵偷襲。為掩護游擊隊撤退,賀英與二妹賀戊姐壯烈犧牲,賀英游擊隊後改編為紅7師72團,參加了舉世聞名的25000里長征,為中國革命立下了赫赫戰功。

恩施州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處湖北省的西南山區,北靠長江三峽,南接張家界森林公園,西通四川天府。橫楔在中國中西兩個經濟地帶的結合部,是通向大西南的門戶,所轄恩施、利川、建始、巴東、宣恩、鹹豐、來鳳、鶴峰八個縣市和紅廟開發區,均處在長江三峽經濟帶上。在這2.44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377萬土家、苗、漢、侗等20多個民族和睦相處,攜手奮進。
恩施自治州是一塊正在開發的寶地。經過科學家考察證實,世界上資源最富集的地方在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這裡的炭質頁岩和含炭矽質頁岩含硒量達每公斤8590毫克,比國外文獻記載的岩石最高記錄高出10倍多;其土壤、植物的硒富集也達到世界之最,有“世界硒都”之稱。
景點沐撫大峽谷| 恩施土司城|龍麟宮 | 神農溪|梭步埡石林| 魚木寨| 關陵| 沐撫大峽谷 |大水井古建築群|連珠塔|滿山紅烈士陵園|清江|神龍溪|石柱觀|太平塘摩崖|騰龍洞|土王城遺址|文昌祠|仙佛寺石窟|小雞公嶺擺手堂|星斗山|葉挺囚居舊址|龍麟宮|黃金洞|龍麟宮水利風景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