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錄

滴水錄

《滴水錄》作者:胡大平, 鷺江出版社2009年03月出版。《滴水錄》從經濟、文化到市井雜談,從企業、企業家到普通民眾……從社會生活的各行各業里發現規律、提取智慧。正所謂“隔行不隔理”,當我們嘗試用純真的自我感悟社會、感悟自然時,就會發現,大道就在眼前,經營之中有大愛。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 名: 滴水錄
作 者:胡大平
出版社鷺江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3月
ISBN: 9787545900088
開本: 16開
定價: 38.00 元

內容簡介

滴水成就海洋,分秒匯成生命。靈魂往往在細微處得到滋養。如果可以做到內心平靜,請放慢腳步,用心去體驗。你會發現,生活本身喜悅無窮。過分追逐外在的奢華與虛榮,往往容易讓我們迷失,以致體驗不到生活的美妙。
滴水雖簡,其意深遠。其實,簡單就是智慧,簡單就是力量,簡單就是速度,簡單就是境界,簡單就是美,簡單就是快樂!簡單並不簡單,大道至簡,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愛無言……
人之大患在於自以為是。以已之心、度他人之腹,執著自我、攀比嫉妒,這容易把我們帶向複雜、痛苦的深淵。
生活的最高境界在於看破,放下就是快樂,放下就是智慧。很多時候,境界上去了,問題自然也就下來了。
一花一世界,滴水藏大海。生活處處有感動,事事留心皆智慧,抓住瞬間就留住了永恆。當我們帶著愛心、耐心、信心生活時,困難往往會變成機會,瑣碎將帶來喜悅,責任將取代痛苦,奉獻可以融化計較,希望可以衝破彷徨……
很多時候,事情是小是大,全憑一念。親人的思念,朋友的擁抱,路人的微笑,保全的體貼,警察的周到,給我帶來陽光與溫暖,讓我內心充滿喜悅。當心中有愛時,我們便能從容面對自己,坦然面對世上的一切困難。
“滴水”無處不在,即使是最堅硬的石頭,也離不開水分。《滴水錄》從經濟、文化到市井雜談,從企業、企業家到普通民眾……從社會生活的各行各業里發現規律、提取智慧。正所謂“隔行不隔理”,當我們嘗試用純真的自我感悟社會、感悟自然時,就會發現,大道就在眼前,經營之中有大愛。
生命在於變化,滴水時而凝固成川,時而歡樂成溪,時而流淌成河,時而奔騰成海……
聽啊,滴水在述說:無形是生命的靈魂,變幻是生命的升華。

作者簡介

胡大平,他既是一位思考者,也是一位實踐者,更是一位熱心而敬業的分享者。他是國際十大培訓師之一。他博學而專長,擁有文學學士、法學碩士、管理學博士學位。從加拿大留學回國後,曾就職於證券公司,為國內企業提供投融資服務;也曾做過廣告公司總經理,投資拍攝過電視劇《中國武警》、《漢宮飛燕》等。之後專業從事企業管理諮詢培訓工作,並於2001年創辦了深圳市愛科神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目前已服務過的企業達230多家,累計培訓場次近400場,約8萬多人,在業界有很大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很好的口碑。

《滴水錄》 - 前言

滴水雖簡,其意深遠。其實,簡單就是智慧,簡單就是力量,簡單就是速度,簡單就是境界,簡單就是美,簡單就是快樂!簡單並不簡單。大道至簡,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愛無言。人之大患在於自以為是: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執著自我、攀比嫉妒容易把我們帶向複雜、痛苦的深淵。生活的最高境界在於看破,放下就是快樂,放下就是智慧。很多時候,境界上去子,問題自然就下來了。一花一世界,滴水藏大海。生活處處有感動,事事留心皆智慧。抓住瞬間就留住了永恆。當我們帶著愛心、耐心、信心生活時,困難往往會變成機會,瑣碎將帶來喜悅,責任將取代痛苦,奉獻可以融化計較,希望可以衝破彷徨。很多時候,事情是小是大,全憑一念。親人的思念,朋友的擁抱,路人的微笑,保全的體貼,警察的周到,給我帶來陽光與溫暖。讓我內心充滿喜悅。當心中有愛時,我們便能從容面對自己,坦然面對世上的一切困難。“滴水”無處不在,即使是最堅硬的石頭,也離不開水分。《滴水錄》從經濟、文化到市井雜談。從企業、企業家到普通民眾,從社會生活的各行各業里發現規律、提取智慧。正所謂“隔行不隔理”。當我們嘗試用純真的自我感悟社會、感悟自然時,就會發現,大道就在眼前,經營之中有大愛。生命在於變化,滴水時而凝固成川,時而歡樂成溪,時而流淌成河,時而奔騰成海。聽啊,滴水在述說:無形是生命的靈魂,變幻是生命的升華。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企業家
世界上的三種人
張瑞敏的“三隻眼”
勇於承擔的張瑞敏
李嘉誠的故事
三個方案
隆力奇掌門人徐之偉
倒下的F1教父
比爾·蓋茨名言
王佳芬的成功要素
福特名言
“為了美國,你必須出山”
神奇的打火機
性格不變,事業封頂
洪清淼談成功的三階段
低調的“南霸天”
李家祥的傳奇經歷
“野種”的勝利
馮侖辦企業的“九字經”
擔心宗慶後
擔心史玉柱
黃宏生的代價
李國寶被罰
不用手機的老闆
第二章 企業
“軟銀”相“馬”
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
雅士利的“不雅”
高希均:企業的5個“必須”
波音說“不”
海爾的兩個遙控器
萬科:中國的福特
沃爾瑪向中國讓步
神州數碼轉型
“在路上”的沃爾瑪高層
長跑者:聯合利華
微軟一課15年
諮詢經歷
負責任的希爾頓酒店
南方都市報的“三畝地”
暗夜裡抓魚的人
家樂福踩踏事件
“中國製造”面臨挑戰
柯達的“苛刻”
誰在中國大學“調情”
跨國公司的創新細節
這是誰的錯
文化消化不良
第三章 發展
讓歷史重來,就是浪費
人鼠大戰
羨慕德國的小鳥
哥本哈根的優雅女孩
少林寺的CEO
世界正在尋找新的平衡點
美國的兩大成功因素
感謝美國
太湖變臭
《無極》受到處罰
馬來西亞執政聯盟
“慘勝”大選
為什麼阿里巴巴沒有落戶深圳
春晚與奧運
如何經營自己的品牌
信用是給自己的最好禮物
第四章 領導藝術
“脖子以上”更重要
廣東政協會議遭遇“劫場”
解決問題的“三心”
是人才,還要有口才
我是老闆,我怕誰
部門之間為何難協作
大腦長出“大白菜”
無心插柳
PPT的故事
先做人,後做飯
大樹與森林
有承諾,才有機會
“潮流領導”
換你不商量
世界上的三種領導
華西村的好心人
領導“三步曲”
IBM領導修煉的三階段
手段不是目標
老闆為什麼不授權
“你讓我覺悟”
為什麼技術人員這么牛
小看他人要得病
開門需要4個月
第五章 文化雜談
《周易》的核心是什麼
創意的三顆種子
喬家大院的智慧
真水無香
別把知識當藉口
谷歌:工作者的天堂
鳳凰衛視的留人絕招
名聲是把雙刃劍
有為才有位
美國文化的三大特點
寧波“棗子樹”餐廳
諾貝爾頒獎大廳的台階
奧斯卡的機制
半斤與八兩
“798”的復活
第六章 中國崛起
中國崛起的原因
婚姻變化須申報組織
2007年十大建築奇蹟
責任規避風險
中國的變化
北京加強幹部作風建設
《大國崛起》的背後
7%與22%
取消幹部秘書
蘭州把政府官員推上電視
深圳“責任風暴”
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
個人時代即將到來
格林斯潘讚賞中國經驗
一個“發瘋”的農民
戴高樂機場的危機
大連的天,是藍藍的天
上海市向黨外幹部招手
上廁所的流程
“毒餃子”事件
第七章 國民素質
我不認識你,永遠記住你
虹橋機場的吶喊
我的大阪“美遇
法蘭克福的金髮女郎
以人為本的首都警察
拍你不商量
我的警察朋友,你好嗎
哭泣的石頭
按喇叭的美女司機
誰打掉了我們的門牙
003的女秘書
第八章 科技與教育
科技部長談科技
諾貝爾獎得主馬斯金
肝膽外科專家——吳孟超
不愛國就不能成為科學家
30年與400年
甘地母親如何教子
劉翔與兩個“父親”
牛津大學的兩大秘密武器
培養國際鋼琴家的中國教練
挽救“壞”孩子
丁石孫——不像校長的校長
目光呆滯的大學生
親人有時很可怕
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
水杯、水桶和打井機
第九章 成功
王石談成功
袁隆平的“怪癖”
失敗產生商機
溫網雙打冠軍
屢遭拒絕的鄧亞萍
清華巧遇鳳凰名嘴曹景行
單眼皮的亞洲小天王——Rain
請教李雙江
貝聿銘的“金字塔”
“面神”的境界
低調的中興董事長
4萬次只是熱身
雄心勃勃的山口伊太郎
“下流”的巴黎
成功不一定快樂
人格是最高的學位
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丈
唐僧“偷渡”
姚明的絕招
CBS《六十分鐘》的成功之道
第十章 思維方式
解放思想的三大障礙
未來學家的思維方式
大腦外包
不是過程吃虧,就是結局吃虧
國學大師陳寅恪
好理髮師的三原則
楊振寧解決問題的“三步曲”
鄭秀文語錄
讓冤枉來得更猛烈些吧
做一個好廚師的秘訣
第十一章 做人與做事
第十二章 修煉
第十三章 遺憾
第十四章 幸福觀
第十五章 藝術人生
第十六章 禪機妙語
第十七章 生活隨筆
第十八章 忘卻自己
……
《滴水錄》 - 精彩書摘
第一章 企業家
世界上的三種人
企業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靠個人,第二階段靠團隊,第三階段靠文化。
為什麼第一階段靠個人?因為創業者具有天生的冒險與衝動精神,如三株的吳炳新、南德的牟其中、娃哈哈的宗慶後。正如核裂變原理一樣,如果把鈾的濃度控制在5%左右,就可以建一座能持續提供能量的核電站;如果鈾的濃度超過95%,那就是一顆威力巨大的核子彈。企業家控制自己,是企業轉向第二階段的核心。有些企業的老闆,即使身價過億,骨子裡還是“個體戶”,他們什麼事都做,什麼心都操,什麼人都防,把企業的目標、流程、資源等方面的管理責任都壓在自己身上,壓力大了就罵人、抽菸、喝酒。他們哪有時間讀書?哪有時間反思?到頭來,自己的身體變成了炸藥包。
第二階段靠團隊。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但個人駕馭機會、資源、危機的能力達不到相應的高度時,培養團隊、分配責任的工作就顯得刻不容緩了。聰明的老闆開始授權和培養更多的人才,開始注重團隊的建設。這是艱難的轉型,因為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思想(如官本位思想、皇帝意識等)深植於人們的內心,一般的企業負責人很容易把自己當成享有至高無上的控制權的皇帝,認為企業就是自己的,不允許別人做出任何改變,不要說分享利潤,就是分配機會都是很困難的。許多企業的負責人都把重要的崗位分配給自己的親屬,形成以血緣為紐帶的家族企業,讓感情支配了原則。
當然,也有少數像馬雲那樣的人,把股份分配給別人,用使命和願景來吸引人。大家不僅僅是在為馬雲工作,更是在為自己工作,因為馬雲提出的願景與他們內心的追求完美地吻合。馬雲的魅力在於他是一個有理想、有責任感的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