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水務局

滕州市水務局

滕州市水務局以防洪、保障水資源供需平衡,改善水生態環境為主要管理對象。統一管理全市水資源(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實行地表水與地下水、水量與水質、城區與農村水資源的統一規劃和統一調配。統一管理全市水資源地保護。負責城區供水、排水、污水處理回用工作。

主要職能

滕州市水務局以防洪、保障水資源供需平衡,改善水生態環境為主要管理對象,其主要職能為:

1、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水利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研究擬訂全市水利政策,並組織實施。

2、統一管理全市水資源(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實行地表水與地下水、水量與水質、城區與農村水資源的統一規劃和統一調配。

3、統一管理全市水資源地保護。負責城區供水、排水、污水處理回用工作。組織實施取水許可制度,負責徵收水資源費、水土保持“兩費”、防洪保護費、排水費、污水處理費等相關規費。

4、研究制訂全市水利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畫,組織制訂全市主要河渠的流域綜合規劃和有關專業規劃,並組織實施。

5、主管全市防汛抗旱和農田水利工作,負責市防汛抗旱的日常工作。主管全市河、渠等水域及其堤防;負責河渠的綜合治理和開發利用。主管全市農田水利、灌區、排灌站、機井、農村人畜飲水、城鄉社會化供水、組織指導全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水利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主管全市水土保持、水環境監測、管護等項工作。

6、負責全市城區和農村供水和節約用水工作,對供水水源地、水廠、供水管網等設施進行監測保護。

7、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制訂水利行業的財務政策及價格、稅費等經濟調節措施,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投資體制,監督管理水利系統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8、對全市水利工程建設進行行業管理,負責組織建設和管理具有控制性和跨鄉鎮的重要水利工程,對全市水利工程、水利經濟工作實行行業管理。

9、主管全市水利工程的勘測、設計、施工、質檢、驗收。

10、參與城市總體規劃,負責對城市的供水排水系統的設計、施工、監督。

11、負責全市水利科技教育、技術推廣工作和對外經濟合作與交流;負責全市水利隊伍建設。

12、負責全市水利執法及水政監察隊伍的管理,依法行使職能;受市政府委託協調處理相關的水事糾紛。

13、貫徹落實國家水利產業政策,研究制定全市水務市場化運作、城鄉水務一體化建設和水務產業化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內設機構

行政機構

2002年4月市級黨政機關機構改革中核定行政編制26人(現有19人),內設辦公室、計畫財務科、審計科、工程建設管理科、水政法規科5個行政職能科室。2003年始,局內部又陸續增設信息調研室、規劃計畫科、團委、政工科、計生辦。2005年市政府批覆成立安全生產監察中隊(副科級)。

內設機構主要職能:

辦公室:負責機關日常事務的處理工作,承擔檔案、機要、保密、督查、接待、保衛、衛生、會議安排、車輛管理及規章制度建設;承辦信訪、穩定和機關效能監察的有關工作。

政工科:負責抓好全局的黨務工作;負責幹部職工理論學習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負責機關公務員管理,抓好機關工作人員和局屬單位領導幹部考核及後備幹部隊伍建設;按照有關規定,負責管理全局的機構編制、人事調配、幹部任免、勞動工資、職稱評聘、評先樹優,以及人事檔案管理;負責離退休退養人員的管理服務工作。

信息調研室:負責文秘調研工作,組織開展事關水務發展全局的調研活動,草擬印製局綜合性文稿、檔案;負責信息宣傳工作,搞好水務信息新聞稿件、《滕州水務》組稿編髮和及局重大活動攝影攝像宣傳報導;負責信息化管理工作,抓好全局信息化建設及計算機網路設備的日常運行管理維護和辦公自動化套用技術學習培訓,以及電子公文接收、傳遞、傳送及滕州水務信息網、黨政辦公網水務動態信息的采編上傳等工作。

審計科:負責國家審計法規政策的宣傳、貫徹、落實和水務行業的財務內審工作;承擔局屬單位財務收支審計,負責水務專項審計、幹部離任審計和重大開支項目的審計工作,負責重大固定資產購置、轉移及基建項目審計,協助有關部門對水利資金的投向、效益等進行審計。

財務科:負責國家財經法規政策的宣傳、貫徹、落實工作,對全市水務系統國有資產和國家、省、市投入的經費進行監督和管理;負責局機關財務工作,指導和管理全市水務行業財務工作;研究提出有關水務的價格、稅收、信貸、財務等經濟調節意見;負責全市水務行業財務綜合統計分析工作。

建設管理科:擬定全市水利建設年度計畫和中長期規劃及政策措施;指導全市水利建設和水利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組織協調市屬重點水利工程建設,並組織驗收;指導城鄉供水和全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人畜飲水、節水灌溉等工作;負責全市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監理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負責水利工程招標、投標活動的行政監督;指導水庫庫區移民扶貧管理工作;負責農業綜合開發中的水利項目工作;負責河道、水庫、塘壩等水域、岸線、堤防、閘壩、泵站等水利工程的管理保護;對河道和水利工程防汛安全進行行業管理;對全市水庫大壩安全實施監測管理;負責全市小水電的建設和管理;負責全市水利科技工作。

水政法規科: 負責水利法律、法規、條例的宣傳及執法工作;組織擬定水利工作的規範性檔案和有關措施,組織指導水務執法管理;負責水行政複議行政執法的監督檢查,承擔鎮(街)和部門間的水事工作;承擔局行政複議、應訴和普法教育工作。

規劃計畫科:負責擬訂全市水利工程項目的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計畫工作,組織編制全市水務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畫;負責全市主要水利工程項目的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審查工作;負責水利基礎統計年報上報工作。

安全生產監察中隊:負責全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並在管轄範圍內依法開展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實施安全生產行政執法監察;對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和安全隱患責令整改;實施安全生產行政強制措施;對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有權提出申請立案,經市安全局批准後調查取證並提出處理建議。

計畫生育辦公室:認真宣傳貫徹計畫生育法規政策,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計畫生育工作任務;嚴格履行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目標管理責任,確保全局人口與計畫生育各項指標完成,禁止超計畫生育和非婚生育;負責全局計畫生育工作的宣傳、教育、指導、檢查督促和業務培訓;負責計畫生育的各類統計、檔案和業務台帳管理,掌握計畫生育動態;負責生育指標申辦、獎勵政策落實、獎勵費發放及政策諮詢、信息調研等工作。

團委:負責抓好全局青年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負責組織開展共青團員社會活動和青年志願者活動,積極調查研究青年思想動態,定期組織開展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發揮共青團聯繫廣大青年的橋樑和紐帶作用。

事業機構

(局屬各類事業單位20個)

馬河水庫管理處:正科級單位,主要負責馬河水庫工程的管理、維護、運行、防汛安全、農業灌溉及工業供水工程的控制運用和管理工作。

戶主水庫管理所:副科級單位,主要負責戶主水庫工程的管理、維護、運行、防汛安全、農業灌溉及工業供水工程的控制運用和管理工作。

城鄉供水中心:副科級單位,主要負責城鄉工企業和居民生產生活安全供水生產經營管理工作。

污水處理中心:副科級單位,負責監督管理污水處理工程建設、運營及污水處理回用等工作。

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副科級單位,負責制定全市防汛抗旱的調度意見,承擔全市防汛抗旱的日常工作。

水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節約用水辦公室):負責全市水資源統一規劃、開發、利用、保護、管理及計畫節約用水工作。

水土保持委員會辦公室(水土保持監督站):負責全市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的防治、治理、水土保持項目審批、監督、檢查等工作。

水政監察大隊(水務綜合服務中心):副科級單位,負責水政執法管理和水事違法案件查處工作;依法徵收河道工程維護管理費及采砂管理費、水資源費、水保“兩費”、污水處理費等各類水規費。

水利建築安裝工程處(水利抗旱服務隊、水利建設工程公司、水利建築安裝公司):副科級單位,主要負責全市抗旱灌溉服務、水利建築、道路橋樑、房地產開發等工程施工及鑽井、水文地質勘探等生產經營業務。

水利勘測設計室:負責全市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勘測設計、規劃等工作。

城鄉污水排放管理處:負責污水排放管理、監督、檢查等工作。

河道管理處:主要負責城河、十字河、郭河、北沙河、界河管、北郊排水站工程運行、管理和維護工作。

虎山水庫管理所:主要負責虎山水庫工程的管理、維護、運行、防汛安全、農業灌溉管理工作。

水利服務公司:主要承擔水利灌溉服務、水利機械銷售、維修等經營等業務。

大事記

1949年

春,縣委、縣政府發動民眾抗旱,全縣抗旱打井1944眼,澆春作物5457畝,栽地瓜28979畝。

1950年

春,因連年旱澇不均,農業歉收,民眾生活極為困難。縣委、縣政府建立“生救會”,區、鄉成立生產救災組織,發動廣大民眾進行社會互救,扶持民眾恢復生產。同時,分兩批11次發放救濟糧133萬餘斤,民眾稱為“救命糧”。

7月,東郭區治理蛤蟆汪,以巴莊為中心,挖溝6條,長5公里,1500畝窪地由一年一作變為二年三作。

10月22日,滕縣11個區4578名民工赴臨沐縣參加第四期導沐整沂工程施工,40天完工,完成土方20萬立方米。滕縣指揮所被評模委員會評為上游三個模範指揮所之一。

1951年

春,組織1180人,治理辛緒窪、鄭莊窪、郝窪和東郭區蛤蟆汪,挖溝13條,治理面積5250畝。

又組織4900人,修城河、郭河下游堤防。

1952年

3月8日,白馬河導治工程開工,副縣長王子謹帶領1.4萬民工參加挖河復堤工程,4月中旬結工。後又轉赴府河治理工程,5月15日竣工。

6月30日,根據濟寧地委專署和軍分區聯合通知,縣委決定成立滕縣防汛指揮部,縣長王景春任指揮,縣委書記鄭希孟兼政委,共6人組成。

是年,全縣推廣使用解放式水車912部。

1953年

7月30日上午8點,城河因洪水在東關黃山橋壩決口入城,北關一帶平地水深1米, 滕縣專署和縣委負責同志帶領機關幹部和駐軍共2000多人參加搶險,經5個多小時,堵住決口, 從水中轉移民眾近千人。

1954年

春,5000民工治理郭河下游,工段從北滿莊到時口,完成土方26萬立方米,國家投資10.1萬元。

冬,治理魏莊河。從孤山村北至匯口築東堤,匯口至韓村築兩堤結合疏浚河槽,韓村至西公橋裁彎取直。長5.9公里, 翌年春完成,省投資2.39萬元。

1955年

冬季,興起打井高潮,一半以上的農業社建立了打井突擊隊,全縣共組織打井隊2023個,17001人。至翌年春,上報打井43576眼。因求之過急,忽視了因地制宜和成井質量,造成一部分廢井。

1956年

4月,建立滕縣水利委員會,領導農田水利建設。委員會由11人組成,縣委副書記王士信任主任,張作璇、卜現剛任副主任,徐元湖兼辦公室主任。同時組織3個山塘、水庫技術指導組,共15人,分別住臨城鎮、山亭區和馮卯區,分工指導山區11個區的水利建設,另設一個溝洫組,協助鮑溝區規劃郝窪、甄窪兩片窪地的溝洫工程。

6月,成立滕縣水利局。副局長徐元湖(主持工作)一行3人去河北省靜海縣參觀提水工具改革。

1957年

7月6~23日,連降6次暴雨,雨量700多毫米,因降雨強度大,歷時長,形成百年罕見的特大洪災。77個鄉、1421個村受災,受災人口64.15萬人,96.4萬畝耕地被淹,倒塌房屋7.29萬間, 沖毀山區壩堰12.58萬丈,全縣死47人,傷227人,境內發現無主屍體101具。此後近80天無雨,縣委領導全縣人民又投入抗旱鬥爭。

10月12日,濟寧專署組織的十字河(今薛河)整修工程開工。整修工程包括開挖新薛河、疏浚蟠龍河、小沙河改道、大沙河築堤、村莊圍堰等,分布於京滬、臨棗鐵路兩側,全長59.44公里。 第一期滕縣出民工4.5萬人建總隊,縣長於廣泉任總隊指揮,縣委副書記陳永峰任政委,指揮部駐張汪鄉五所樓村,承擔境內10公里的新薛河開挖築堤,12月8日竣工,完成土方318萬立方米。

1958年

3月10日,第二期十字河整修動工。二期工程分新薛河、蟠龍河、大沙河3個施工區,工段包括支流長80.47公里,全部由滕縣承擔,5月23日完成土方,6月29日完成15座建築物,有318名技工、290名普工、632名民工參加建築物施工。

6月26日,滕縣參加二級湖攔河壩興建的1萬名民工陸續到工地。29日因暴雨停工。

8月16日,滕縣治山指揮部正式成立,縣委副書記陳照峰任指揮兼政委,下設辦公室,在山亭開始辦公。

11月27日,在治山指揮部領導下,岩馬水庫第一期清基破土動工,10個公社上陣4000人。翌年2月14日,民工增至11650人。6月8日,西河槽還土未結束,洪水淹沒土地被迫停工。

1959年

6月29日~7月5日,連降暴雨493毫米,據35個鄉不完全統計,倒塌房屋5874間,砸死、淹死13人。

7月,縣抽調100餘名幹部,組成水利規劃委員會,對大中型水利工程進行勘察測量。確定了“七庫三河五壩”的初步方案。即興建岩馬、馬河、莊裡、戶主、彭莊、石咀、辛莊7座大中型水庫,治理城河、郭河、北沙河3條河道,建史莊、五所樓、滕城、休城、山亭5處攔河灌溉工程。

7~9月少雨,全縣出現嚴重旱災,受旱面積81萬畝。

8月,張兆哲任縣水利局局長。

9月10日,東郭公社戶主水庫動工興建,翌年7月竣工,總庫容1880萬立方米。

10月29日,縣委決定成立水利建設總指揮部,縣委第一書記王吉德、縣委副書記陳照峰分任政委、指揮,分設岩馬、馬河、莊裡、城郭河、北沙河5個施工指揮部。

11月1日,滕縣“水利戰報”創刊,4開4版。 應縣委要求郭沫若為該報題刊頭。從11月20日第20期開始啟用,翌年2月停刊。

11月2日,辛莊水庫破土清基,翌年8月建成,總庫容580萬立方米。

11月6日,岩馬水庫復工,先後調集8個公社4萬餘人參加施工,於翌年5月31日舉行落成典禮。總庫容2.04億立方米,壩長2650米,共動用土沙石1581017立方米,共用工日3239798個。

11月12日,馬河水庫開始清基,先後調集8個公社35000人參加施工,翌年5月竣工,總庫容1.26

1980年

5月,在馬河水庫灌區下游建成魯寨節制閘, 這是首次引進的水力多鉸翻板閘,單孔,閘板寬6米,高2.5米,鋼筋混凝土結構,擋水高度3米,閘前蓄水3萬立方米。

7月25~27日,連續兩次遭受暴風雨襲擊,風力8~9級, 降雨近180毫米。全縣13個公社受災。

8月,馬河水庫東放水洞電站建成。該電站1979年7月動工,設計水頭6.38米,裝機3台,共520千瓦。投資51.5萬元。翌年2~10月,累計運行168天,發電14.5萬度,最大出力420千瓦。

11月,作為省試點縣之一,滕縣開始水資源普查,翌年8月完成《滕縣水資源調查評價與水利區劃》。1983年該成果獲省水利科技進步二等獎。1985年被省農業區劃委員會授予區劃成果二等獎。

年底,第一處平原管道調水工程在鮑溝公社西荊林建成。利用兩眼機井供水,埋設850米混凝土管,灌溉面積400畝。

1981年

3月17日晚8點,鄒縣前相莊、顧嶺兩個庫區村200餘人, 因對水庫捕魚實行統一管理不滿,到馬河水庫管理局,拿走部分物質。

是年,姜屯公社黃莊籌資5萬元打深水井,修建水塔,開滕縣農村居民飲用自來水的先例。

又,張汪公社最先實行機井承包管理責任制,全社87個大隊實行了聯戶、專業隊、個人3種承包形式。

1982年

春,旱情嚴重。全縣90%的提水站不能提水。對六十年未見的特大幹旱,縣委、縣政府組織1500名幹部包村,帶領民眾抗旱。全縣用於抗旱的資金,據不完全統計達410餘萬元,農業銀行發放農業貸款2043萬元。4月10日, 山東人民廣播電台以“旱情不解除,抗旱不鬆勁”為題,報導了滕縣抗旱活動情況。

5月19日,縣政府決定建立公社水利站。屬縣水利局派出機構,為公社的水利管理部門,編制3~6人,一般設站長、技術員、會計兼統計、水利機械管理員等。1984年上半年,22個鄉鎮(原為公社)全部完成建站工作。

7月26日11時,級索公社趙坡大隊新建25噸蓄水池, 因整體結構不合理,傾斜倒塌,死亡8人,重傷4人,輕傷5人。

1983年

5月18日,經縣政府同意,成立“滕縣水利灌溉服務公司”。列事業單位,實行企業管理,單獨核算。公司的主要任務是推廣先進的灌水技術,銷售灌溉設備。

11月15日,山區8個公社劃歸山亭區管轄,按新區劃, 岩馬水庫管理處交棗莊市水利局直屬,石咀水庫管理所由山亭區接收。

12月27日,岩馬水庫管理處和縣水利局簽訂荊河橋管水站移交協定,管水站所屬房屋8間連同地基(在荊河橋西)由岩馬水庫管理處移交滕縣水利局。協定並訂有水利局辦公樓安排一間辦公室給岩馬水庫管理處長期使用和接受管理處兩名職工安排工作的條款。

1984年

4月,王興木或任縣水利局局長。

9月11日,縣政府決定成立滕縣水土保持委員會,9人組成。副縣長高守太任主任委員。委員會下設辦公室,縣水利局副局長劉際升兼辦公室主任,辦公地點在水利局。

11月,馬延明任縣水利局局長。

1985年

3月,城河縣城段裁彎工程動工。東起化工廠,西至京滬鐵路,長2.1公里。4月底完成裁彎土方,6月完成石護岸。

6月1日下午,西部9個鄉鎮遭暴風和冰雹襲擊,嶧莊、 姜屯、界河3個鄉鎮小麥大部絕產。6月10日下午4時, 張汪鎮東南五所樓等8個村又降暴雨和冰雹,20分鐘內點雨量近百毫米, 十字河村村民襲成金(男,50歲)在野外被風雨嗆死。7月4日下午4時半, 西部北起姜屯南到張汪的7個鄉鎮再遭風、雨、冰雹襲擊,有20個辦事處(管區)103個村受災,秋作物成災面積2000畝。災情發生後, 縣政府成立救災辦公室,領導抗災救災。

7月31日上午6~8時,北部6個鄉鎮降暴雨,東郭、黨山、龍陽、界河等鄉鎮雨量均在100毫米上下。 暴雨形成的河道洪水為多年罕見。暴雨還造成戶主水庫主壩外坡塌滑,沖溝寬10米,深1米。 經緊急搶護,堤防及大壩全部脫險。

10月31日,經縣政府同意,成立滕縣水利勘測設計室,列事業編制。1987年4月1日,省城鄉建設委員會頒發證書,兩個專業,即水利工程(丙級)、水文地質(丙級)。1988年8月2日,經省建委複查,增加工程地質(丙級)。

1986年

3月,崗頭、嶧莊兩鄉鎮完成界河中下游復堤,堤長32.1公里(單堤),完成土方25萬立方米,投工18萬個。

4月底,界河鎮完成馬河水庫北乾渠界河倒虹吸改渡槽工程。原倒虹吸1971年建成,1985年7月31日被水毀。 新建渡槽由馬河水庫管理處設計,8孔漿砌石懸鏈拱渡槽,每孔淨跨15米,全長130.5米,正常過水流量2.6立方米每秒。改建工程1986年2月動工,共完成漿砌石1400立方米,國家投資5萬元,界河鎮自籌3萬元。

9月,縣水利局工程股副股長楊傳孝被棗莊市政府授予“棗莊市勞動模範”稱號。

10月,姜屯鎮水利站完成黃莊機井調水工程。共埋設直徑10~15厘米硬質塑膠管6263米,灌溉面積1260畝,被民眾譽為“田間自來水”。1988年3月黃莊村被省水利廳評為水利先進單位。

12月,第一座橡膠壩城河城南橡膠壩建成。該壩長116.5米,高2.5米,蓄水量40萬立方米。

是年,滕縣列為棗莊市第一批商品糧生產基地,建設期限3年,國家投入專項水利資金242萬元。至1988年,共完成投資2662.44萬元,新打機井2192眼,配套和修復機井3403眼,新建機井房6874座,維修提(排)灌站29座,鋪設地下輸水管道138.33公里。擴大和改善灌溉面積24.23萬畝。

1987年

1月9日,縣政府成立滕縣水資源管理委員會,副縣長高守太任主任,委員會辦公室設在水利局,負責水資源管理的日常工作,縣水利局副局長王兆元兼任辦公室主任。城市設城市水資源管理辦公室,在委員會領導下,負責城市水資源管理工作,歸建委口。

5月,經縣政府批准, 滕縣機井服務公司更名為滕縣水利工程公司。

8月, 現澆混凝土輸水管道滑動模具由縣水利局和省水科所共同研製成功,利用模具可生產內徑200毫米和250毫米兩種管道。翌年4年,通過棗莊市科委鑑定;1989年12月, 《滑模現澆混凝土輸水管道技術》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2月6日,縣政府決定調整地下水資源費徵收標準,由每噸0.05元調增至0.1元,超計畫用水每噸0.2元,從1988年1月1日起執行。

是年,提出機井房建設“遠學兗州(縣)、近學城郊(鄉)”的要求,全縣一年新建標準機井房6800個。

1988年

10月19~20日,省人大城鄉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儲建華、陳世賓及省人大城鄉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省水利廳一行9人, 來滕檢查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的情況。

是月,省政府顧問朱奇民在棗莊市人大常委會領導陪同下,來滕視察水法實施情況。

12月,滕州市第一個鄉鎮駐地自來水工程在黨山鄉建成。全部工程投資18萬元,鋪設引水管道1500米,蓄水池容積350立方米,供鄉駐地用水單位34個,用水人口3000多人,年供水量2.5萬立方米。實行有償供水。

是月,羊莊鎮水利站被水利部評為“全國先進鄉鎮水利水保站”。

是年,滕州市首批選招錄用48名水利農民契約制工人。

又,滕州市列為黃淮海平原農業綜合開發區。分三期建設,到1996年,累計完成投資1547萬元,其中民眾自籌2 73萬元。共打機井1173眼,鋪設地下管道807公里,擴大和改善灌溉面積15.4萬畝。

1989年

5月16日,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振等一行8人,在棗莊市人大副主任孫洪業、孫慶傳,副市長王玉中等陪同下,來滕視察姜屯鎮地下輸水管道灌溉工程。

5月30日,全省水資源管理工作會議在滕州市召開。滕州市副市長程廣泉在會上作了題為《強化管理機制,努力開創水資源工作的新局面》的發言。

6月29日6時30分~7時20分,崗頭、望莊、級索、西崗、 張汪等5個鄉鎮18個辦事處246個自然村,遭受冰雹和暴風雨的突然襲擊,一般風力8~9級,陣風達10級以上,冰雹大的3~4厘米,局部地塊密度達每平方米270個,受災面積17萬畝,重災11萬畝, 倒塌房屋750多間,損壞房屋1550間,死亡1人,受傷4人,砸死畜禽4600隻,颳倒樹木5.6萬棵,刮斷高低壓線11萬米,通訊線4.5萬米,經濟損失3130萬元。

9月, 市水利局局長馬延明被省水利廳授予全省水利系統勞動模範稱號。

秋,全市出現繼1988年秋旱後的又一次大旱,8~10月份僅降雨68毫米,比歷年同期減少74%。滕西平原地下水位埋深12.3米,比歷年同期下降5.12米,出現了“庫乾、湖枯、河斷流”的旱象。當年全市受旱面積59.7萬畝,成災面積29.1萬畝。

11月14日,省農業顧問、原省人大主任秦和珍來滕座談農田水利建設情況。棗莊市人大主任翟文孝、滕州市市長王裕安參加了座談匯報。秦和珍在聽取匯報後指出,滕州市之所以在大旱之年喜奪豐收,關鍵的一點就是狠抓了農田水利建設,並對滕州市將水利建設用工問題提交鄉鎮人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的做法給予肯定。

12月6~7日,世界銀行預評估團代表、美國聯邦地質調查所水資源處地下水水文學家孫仁俊先生,由省水利廳、財政廳的有關專家陪同,來滕對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發展滕西平原井灌區25萬畝低壓管道灌溉 節水工程的可行性進行考察。

是月25日,滕州市被省政府授予“全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縣”稱號。

1990年

1月,市水利局、 水土保持辦公室分別被省水資源與水土保持工作領導小組授予“水土保持普查先進單位”、“水土保持先進單位”稱號。

3月11日,省水利廳廳長馬麟、副廳長張同宗一行5人,來滕視察橡膠壩、十字河翻板閘等工程。

3月26日,淮委主任楊明軒、省水利廳副廳長鬍廣連一行19人,來滕視察了馬河水庫、戶主水庫及城河3座橡膠壩工程。

5月1日,十字河官莊分洪口攔蓄工程建成。該工程於1989年9月1日動工,工程包括全長114.7米的10孔水力漸開式自控翻板閘和3孔調節沖沙閘,漫水自潰壩,投資150萬元。是年8月3日19時,十字河翻板通過洪水流量100多立方米每秒,首次試翻成功。

5月30日,馬河水庫主壩石護坡翻修工程被省水利廳評為 1985~1989年度防汛歲修優質工程,5年共完成壩坡翻修17646平方米,總投資41萬元。

7月26日,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譚福德來滕在檢查了馬河水庫、十字河翻板閘等防汛工程後提出,滕州防汛的重點是東庫、西湖,搞不好兩面夾擊,腹部受敵,尤其是南四湖流域較廣,西部礦山受威脅比較大,要十分重視湖東大堤的復堤工程。

10月,省科學技術協會授予滕州市水利學會“決策諮詢先進集體”稱號。

是月,馬河水庫管理處主任常景峻被淮河水利委員會授予“治淮勞動模範”稱號。

又,棗莊市政府授予姜屯鎮水利站站長董友華“棗莊市農業勞動模範”,鮑溝鎮水利站為“農業先進單位”稱號。

12月,省水科所與滕州市、臨清市、青州市、平度縣水利局共同承擔的《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技術的開發研究》課題,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是年,市自來水公司被省政府評為“省級先進企業”。

1991年

3月12日,省農委主任張守福、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主任劉玉升來滕視察滕西平原回灌工程和崗頭、望莊等鄉鎮沿湖農田打井配套工程。

4月18日,市編委以滕編髮[1991]16號文批覆,建立城河、 十字河管理所。列事業單位,編制各3人。

是月,市編委以滕編髮[1991]24號文批准,成立“滕州市水土保持監督站”。該站主要任務是,依法監督全市的水保工作,徵收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和水土流失治理費,查處水土保持違法案件。

是月,市水利局副局長鄭亮被棗莊市委、市政府授予“1991~1995年度棗莊市專業技術撥尖人才”稱號。

7月,滕西回灌工程建成通水。該工程1990年秋動工,分兩期實施,設計年引水量2000萬立方米,回灌滕西地下水漏斗區58.5平方公里。是年秋,引水182.8萬立方米, 地處漏斗中心的姜屯鎮地下水位最大升幅7米。

8月,水利部授予滕州市“1990~1991年度全國水利建設先進縣”稱號,並頒發了獎盃。

12月,省政府授予滕州市“1991年度全省水利建設先進縣”稱號,並獲全省水利工作“魯水杯”競賽銀杯獎。

1992年

1月,由滕州市水利局承擔的《揚水站灌區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技術開發推廣》課題,獲省水利廳科技進步三等獎。

5月27日,應世界銀行的要求,由水利部高級工程師劉福鑒,農業部研究員楊正明及山東、江蘇、安徽3省專家組成的項目諮詢專家檢查團,在省、棗莊市世行辦負責人的陪同下,實地查看了姜屯、大塢、級索、洪緒、鮑溝、張汪6個鎮利用世行貸款加強灌溉農業項目的執行情況。專家認為:滕州市世行項目工程領導得力,工作紮實,效益明顯,今後要做好地下水觀測,整個項目監測評價,提高施工質量。

是月,全市完成鄉鎮機構改革,22個鄉鎮水利(水保)站歸屬鄉鎮領導。

6月13日,經市編委批准,成立滕州市水利建築安裝公司,為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10月,省水利廳就解決馬河水庫庫區鄒城市境內移民上訪問題,以[1992]魯水管字第20號文下達裁決意見,暫時適當降低馬河水庫汛期蓄水位,即汛中限制水位由109.5米降至108米,汛末蓄水位由111米降至108.5米,興利水位111米不變,111米高程以下土地的權屬不變,屬國家所有。

是月,滕州市被省政府授予“1992年度全省水利建設先進縣”稱號,並獲全省水利工作“魯水杯”競賽銅杯獎。

是年冬,全市最大的迷宮堰在老薛河故道柴胡店小石樓建成。平面為梯形,堰寬30米,堰高2米,展長111米。

1993年

2月,滕州市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水利建設先進縣”稱號; 市水利建安公司經理徐道溪被省水利廳、人事廳授予“先進工作者”稱號;張汪鎮水利站被省水利廳、人事廳授予“先進集體”稱號。

3月,張汪鎮率先頒發取水許可證,徵收水資源費。當年,全市有21個鄉鎮向489個鄉鎮屬及以下工企業頒證,11個鄉鎮開徵水資源費8.1萬元。

6月18日,省水利廳廳長林廷生來滕視察了張汪鎮水利站綜合經營項目。

是月,郭河房村分洪口工程建成。壩長80米,高4.5米,蓄水2萬立方米,控制南、北支泄洪量分別為400立方米每秒和800立方米每秒。

是月,楊傳孝晉升為高級工程師。到1997年末,水利系統共有11人晉升高級職稱。

8月4日晚8時~5日早6時,全市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平均雨量208毫米,最大點雨量官橋鎮410毫米。受降雨影響,全市農田受災面積28萬畝,其中絕產6.8萬畝,244個村莊被淹,受災民眾達7萬人,死亡11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500餘萬元。

8月8日下午,省委副書記、副省長李春亭到官橋鎮前公橋村察看災情,慰問民眾。

8月10日下午,省委副書記、省長趙志浩,副省長張瑞鳳等一行18人,到官橋鎮韓村、前公橋村察看災情,慰問災民。

8月13日下午,以民政部副部長范寶俊為組長的民政部赴山東災區慰問組來滕,視察抗災自救情況。

8月14日,由省水利廳副廳長韓修民及省世行辦、省財政廳、棗莊市農委、水利、財政等部門的領導和專家組成的驗收委員會,對張汪井灌節水示範區工程進行了檢查驗收。該工程於1992年10月動工興建,翌年7月建成,共投資74.5萬元。

8月27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抗洪搶險表彰會議,表彰了抗洪搶險的15個模範集體,20名模範個人,64個先進集體和227名先進個人。提出在全市開展“以工補農,以豐補歉”活動,確保當年實現全市農業總收入和農民人均收入不減的目標。

9月11日,由安徽省副省長王昭耀為團長的安徽省赴魯救災慰問團,在滕州市舉行了救災物資交接儀式,山東省委副書記、副省長李春亭出席。

是年秋冬,全市掀起以治澇和修復水毀工程、小水庫除險加固為重點的治水高潮。到年底,共開挖疏浚6條小型河道,段長40多公里,維修配套5處濱湖排灌站,治理澇窪5000畝,修復水毀工程800多處。

11月,張厚寬任市水利局局長。

是月,市水利局按照市統一布置,進行機關機構改革。到12月10日完成改革任務,局機關內設機構由8個減少至4個,工作人員由59人減至28人,分流31人。股室負責人由24職減至13職。

12月,組織近400人,重點對兩水庫(馬河、戶主)5條河道(城河、郭河、十字河、北沙河、界河)、3座橡膠壩(城南、荊河、洪村)和岩馬、馬河、戶主水庫乾渠進行確權劃界。至翌年7月,共確權堤防369.8公里,乾渠172.64公里,劃定管理範圍8.93萬畝, 頒發國有土地使用證18份。

是月28日,由城郊鄉政府和市水利局共同承擔的《滕州市荊泉提水萬畝管道輸水灌溉技術研究》課題,通過棗莊市科委鑑定。1994年12月,該課題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是年,由省水科所、滕州市水利局、平度市水利局共同承擔的《用迷宮堰改造已建水庫溢洪道提高興利庫容的研究》課題,獲省水利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4年

1月31日,市政府批覆市水利局機關機構改革實施方案,行政編制28人,其中局長1名,副局長3名,內設機構負責人8職。

是月,由滕州市水利局和棗莊市水利局共同承擔的《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和U型混凝土渠道防滲技術推廣》課題,獲省水利科技進步三等獎。

2月1日,由市水利局和市計畫委員會共同編制的《滕州市城市供水水源規劃》通過省水利廳評審鑑定。1995年12月,該規劃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3月1日,滕州市被省水利廳列為全省第二批水土保持監督執法試點市。翌年8月22日,通過省水利廳驗收並被評為先進單位。

3月2日,滕州市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水利建設先進縣”稱號。

3月,黨山鄉石羊山村村民張建倫,自籌資金4萬元,投工1200個,建成一座庫容8萬餘立方米的塘壩,可澆地80畝。成為全市第一個由農戶自建的小型水利工程。

7月16日,市水利工程公司經理王啟厚等4人,在去泗水縣工地途中,發生車禍,造成2人死亡,2人受傷。

9月2日,羊莊鎮高村率先在全市實行荒山拍賣,13戶農民成為130畝荒山的主人。

10月25日,羊莊鎮上辛莊和木石鎮獨後小流域綜合治理成果,通過棗莊市水土保持委員會辦公室的驗收。治理面積4.23平方公里。

1995年

2月25日,市委、市政府辦公室以滕辦發[1995]2號文聯合下發《關於限期解決我市農村人畜飲水問題的通知》。是年,全市共投資1802萬元,16個山區歷史性缺水村全部解困通水,平原村建成供水工程75處,6個鄉鎮建成駐地社會化供水工程。

3月9日,崗頭鎮向陽揚水站灌區民眾為抗旱春灌,維修了向陽揚水站的機電設備,清除了引河障礙,開機澆麥8000餘畝。這是該站自1990年10月2日被強占以來第一次啟用。翌年7月,向陽站灌區配套工程開工,到1997年冬完成二期工程,共新砌和維修乾渠9.76公里,新建和維修渠系建築物84座。

3月13日,市水利建築安裝公司被水利部授予“全國水利系統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稱號。

是年春,岩馬水庫灌區老乾渠改造工程開工。該工程投資69.9萬元,對東沙河、南沙河兩鎮老灌區渠道進行清淤、整修、配套。

7月5日,市政府以滕政發[1995]21號文批覆執行水利局編制的《滕州市主要水利工程及城區防汛搶險預備方案》。

10月,市水利局編制完成《滕州市水長期供求計畫》。《計畫》提出,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6.18億立方米,按1990年全市人口、耕地計,人均水資源443.3立方米,畝均538.3立方米,低於全國水平,與全省基本相當。

秋,根據省水利廳批准的新薛河治理工程設計,開始維修十字河翻板閘,堵復分洪口,當年冬,兩項工程全部完成,共投資115萬元,投工3.6萬個,完成土石方5.8萬立方米。堵復分洪口土壩長350米,復堤250米,維修8孔翻板閘,新建引水涵洞和大官莊溢流堰各一座。停止運行2年多的十字河翻板閘重新閉閘蓄水。

12月16日,市機構編制委員會以滕機編髮[1995]40號文批覆成立“滕州市城市污水治理排放管理處”,定事業編制5人,隸屬市城鄉建設委員會。2001年9月,滕州市水務局成立,整建制劃轉市水務局管理。

12月20日,列為省水利基建項目的馬河水庫灌區北乾渠配套工程竣工。該工程於1989年8月動工,分7期實施,總投資583.6萬元,修建防滲渠10.3公里,新建和改造各類建築物182座, 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3萬畝。1997年冬,又維修襯砌界河鎮前棗段至嶧莊鄉雷山段乾渠16.6公里。

1996年

3月21日,滕州市水利抗旱服務隊成立。隸屬水利局管理,實行有償服務。當年春在南沙河鎮為民眾提供灌溉服務。

5月7日,“滕州市水政監察大隊”成立,列事業編制13人,與水政工管股合署辦公。

是月,開徵河道工程維護管理費。至年底徵收330萬元。

又,滕南中低產田開發調水回灌工程建成。該工程從十字河西洪林大橋下游30米處引水,回灌官橋、鮑溝、張汪3鎮機井灌區,面積約150平方公里,年調水量5000萬立方米。分3期建設,首期工程於1992年2月25日動工。

7月,建成郭河南池橡膠壩,壩長105米,壩高1.8米,設計蓄水量20萬立方米。至此,共建成較大的河道閘壩工程11處,總攔蓄水量400餘萬立方米。

9月16日,經國務院國辦通[1996]12號文批准,滕州市被列入全國300個節水增產重點縣。當年,開始在庫灌區的4個鄉鎮實施。至2000年底,全市共發展節水面積20.33萬畝,累計達60.33萬畝,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積的61%,完成投資5962.35萬元。該項目相繼通過省、國家級驗收。

10月17日,市水利局局長張厚寬被省委、省政府記全省抗洪搶險二等功。

是月,市水利建築安裝公司經理徐道溪被水利部授予“全國水利系統模範工人”稱號。

12月7日,由市水利局和省水利廳共同承擔的《滕州市防汛通信網項目》,通過省水利廳主持的評審鑑定,並獲省水利科技進步二等獎。

12月13日,市政府以滕政發[1996]101號文頒發《滕州市水利工程管理暫行規定》。該《規定》共三十二條。

是年,市自來水公司被山東省愛衛會評為“省級衛生先進單位”。

1997年

2月23日,荊泉水源地3號井遭受污染。3月,市委、市政府決定開始實施城河東段綜合治理工程,9月竣工。共治理河段長9.15公里,建清污分流渠13.07公里,總投資1820.7萬元。

2月28日,由市水利局承擔的《滕州市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研究》,通過省水利廳主持的評審,並獲1997年度省水利科技進步三等獎。

3月8日,市世行一期項目井灌節水工程通過國家驗收,被評為優良工程。該工程自1990年11月實施,1995年底竣工,發展節水灌溉面積26.2萬畝,完成投資2955萬元,其中利用世行貸款602.5萬元。

3月17日,省政府授予滕州市“全省水利工作先進縣”稱號。

5月,由省水利廳和滕州市水利局共同承擔的《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工程最佳化設計輔助系統的開發研究》課題獲省水利科技進步二等獎。

10月6~7日,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分別專題研究冬春水利建設。提出了“攔蓄、配套、防洪、管理、改制”十字治水方針。

10月24日,龍陽鎮董沙土村村民董景雲等3位農民自發入股6000元,建成全市第一眼自建、自有、自管、自營的“股份井”。12月12日,該村在全市首次拍賣村集體機井使用管理權,史德華等11戶村民投資3.1萬元購買12眼機井,使用管理期限15年。

是月,首次在12個鄉鎮推行FA旱地龍拌種技術,面積3萬畝。

是月,馬河水庫城鄉工企業供水工程竣工。該工程於1995年春動工,分兩期建設,總投資1450萬元,日供水能力2萬噸。

又,市自來水公司被國家統計局評為“全國自來水生產、供應行利稅上榜百強企業”。

12月5日,世行官員鄭蘭生、林啟美及陪同人員等一行13人來滕審查考察二期世行項目的編報規劃工作及一期世行項目的實施管理效益情況,實地察看了東郭鎮、龍陽鎮、嶧莊鄉和馬河水庫等項目區。檢查團確定此次考察可認為已通過了世行的評估。

12月13日,市水利局獲水利部舉辦的首屆“綠源杯”全國水利技術監督知識競賽優秀組織獎。

1998年

1~3月,全市降水150.2毫米,比歷年同期多降水102.6毫米,為建國後有降水記錄以來同期最大降水量。

3月18日,黨山鄉丁莊河梯級攔蓄工程開工,10月竣工。整治河道1.9公里,建攔河壩12座,動用工程量3.6萬方,梯級攔蓄水量30餘萬方,擴大灌溉面積3000畝。

4月,馬河水庫北乾渠土渠防滲改造工程竣工。共維修改造渠道16.6公里,其中新砌渠道4.9公里,新建維修渠系建築物72座,完成投資473萬元。至此,馬河水庫南北兩條46公里的乾渠全部進行了襯砌改造,灌區灌溉面積恢復到設計灌溉面積的80%以上。

8月19日凌晨,從馬河、戶主水庫緊急調運800方石料並完成1200方石料裝車任務,送往江西九江支援災區搶險。棗莊市委書記張傳林、市長馬金忠和滕州市委書記高惠民、市長魏振岱親臨調運現場指導。

10月,省人事廳、財政廳、水利廳授予滕州市“全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縣(市、區)”稱號。

10月19-20日,《滕州市水利志》通過省級評審。此志編纂始於1985年,歷時十餘載成書,是滕州市有史以來的第一部水利行業志,全面系統地記述了1332—1997年共665年間滕州市水利事業的發展歷程,總計32萬字。次年2月,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發行。

22日,新薛河幹流治理工程開工。該工程列為省河道基建項目、棗莊市重點水利工程之一,共挖河築堤14.67公里,河道護險1600米,建橋涵閘壩等15處,並在河堤上植樹10萬餘株,完成總投資1092萬元,其中省配套資金163萬元。該河段治理後,行洪能力提高到二十年一遇的標準。次年5月竣工。

10月至翌年2月,5個月共降水24.8毫米,僅為歷年同期的四分之一,是自1955年來以來同期最小降水量。全市利用各類灌溉工程提引水4500萬方,灌溉農田63.9萬畝。

11月28~29日,全省水政工作研討會在滕召開。省水利廳水保處處長魯學恩、各市(地)水利局水政科(處)長等參加了會議。副市長於鳳春到會並講話。

是月,級索鎮自籌資金302.9萬元,購買51台卷盤式噴灌機,發展節水面積1.2萬畝,其規模之大,技術含量之高,在全省居首位。

12月,山東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授予滕州市“全省抗洪搶險先進集體”稱號。

1999年

3月15日,省政府副省長陳延明蒞滕視察馬河水庫工程時指出,要儘快做好馬河水庫大壩鑑定立項工作,實施除險加固工程。

4月25日,城南橡膠壩改建工程竣工。更換6毫米厚新型壩袋1121平方米,長116.5米,充水後高2.5米,建溢流堰長80米,頂寬1.34米,整修堰上河道2萬平方米,增加攔蓄庫容30萬方。

5月9日,黨山鄉丁莊河流域南片水保治理工程開工,7月竣工,共整地1200畝,新築橋壩700米,動用工程量30.9萬方,完成投資175萬元。

是月,滕州市防汛雨水情遙測系統建成運行,主要包括中心站1處,各類測站22處,完成投資60萬元。翌年,又擴建9處雨量、水位遙測站。

又,市編委以滕機編髮[1999]9號文批覆成立了常設的滕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屬全額撥款的副科級事業單位。

11月5日,省水利廳副廳長宋繼峰帶領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檢查組蒞滕,在實地察看洪緒鎮節水高效示範區等工程後,對滕州市捨得投入搞水利、科技含量高給予充分肯定。

11月9日,市編委以滕機編髮[1999]14號文批覆成立“滕州市水利建築安裝工程處”,翌年6月5日以滕編髮[2000]3號批覆“滕州市水利建築安裝工程處”升格為副科級單位。

12月16日,省水利廳原副總工、高工王振明,省防辦副主任、高工陸志芳一行等12人組成的專家組,來滕對馬河水庫大壩運行狀況進行現場檢查。

12月19~20日,《滕州市水利志》、滕州市雨水情自動遙測和水資源微機管理系統相繼通過省水利專家評審鑑定,其中《滕州市水利志》在全國同類志書中屬領先水平,滕州市雨水情自動遙測和水資源微機管理系統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是月,岩馬水庫羊莊三分乾灌區配套工程竣工。該工程自1997年7月動工,分三期實施,護砌維修渠道17.2公里,修建各類建築物126座,整修道路28公里,投入工日16.6萬個,動用工程量21.42萬方,完成投資803萬元,其中市財政投資230萬元。至此,全長17.2公里的三分乾渠全部進行了襯砌改造,為羊莊鎮北部山區5.2萬畝中低產田轉化升級提供了可靠灌溉條件。

又,全市首批38台(套)水資源管理IC智慧卡計量系統在工企業用水單位安裝投入運行,計量準確,征費超前。至2000年,共推廣安裝98台。

又,市自來水公司被省政府評為“省級創安工作先進單位”。

是年,馬河水庫龍陽鎮經濟自立灌區在全市首次成立運作農民用水者協會,灌區基本達到了“乾支斗渠防滲化,渠道建築全新化,斗渠放水計量化”的要求。

2000年

1月18~20日,全國水政工作會議召開,市水利局副局長王綏水被國家水利部授予“全國水政監察規範化建設先進個人”稱號。

2月26日,國家水利部建管司主任岳元璋、省水利廳工管局副局長陸志芳等領導和專家一行5人,在副市長張冠中及棗、滕兩級市水利部門負責同志陪同下,來滕視察了馬河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立項準備工作。

5月24日,由省水利廳紀檢書記王佩景、淮工局局長何慶平為組長的省防汛檢查組一行5人,在棗莊市水利部門負責同志陪同下,蒞滕檢查指導防汛工作。

1~5月,全市降水量66.3毫米,其中2~4月份僅降水7.8毫米,是歷年同期的9.4%,為建國以來最嚴重乾旱期之一,據頻率分析達250年一遇。全市受旱面積22萬畝,其中重旱3.8萬畝,3000餘人飲水困難。全市共啟動各類水利工程提引水4300萬方,抗旱澆地62萬畝。

6月15日,戶主水庫大壩迎水坡翻修護砌工程竣工。該工程自1999年5月10日開工,分兩期實施,採用混凝土護砌大壩迎水坡14355平方米,動用工程量3800方,完成投資100餘萬元。

6月21日,馬河水庫大壩安全鑑定會在濟南林業大廈召開。由省水利廳原副總工、高工王振明,水利部建管總站副主任、教授級高工岳元璋等18人組成的專家組,專題對馬河水庫大壩進行了安全鑑定,評定該庫為三類險庫。11月7日經水利部大壩安全管理中心覆核確認該項鑑定成果。

7月8日,省人大常委、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守業、杲憲慶,帶領省水利廳助理巡視員田煥美、水保處處長楊楓林等一行6人,來滕視察貫徹實施《水土保持法》和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督管理規範化建設情況。

8月27日,由省水利廳農水處副處長、高工馬承新,省水科院水資源所副所長、高工李永順等6人組成的節水增產重點縣項目驗收委員會,來滕考察我市節水增產重點縣項目,一致認為:滕州市節水增產重點縣建設已全面完成計畫任務,符合驗收條件,達到驗收標準,通過驗收。

9月,京福高速公路滕州段水土保持行政執法取得突破性進展。省京福辦一次性向省水利廳交納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80萬元,返還滕州市60萬元,用於水保設施恢復治理。

10月,省人事廳、財政廳、水利廳授予滕州市“全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市”稱號。

是月,全市平均降雨93.5毫米,比歷年同期偏多146%,居建國以來同期降雨值第二位(1987年10月份降雨124.4毫米)。

10月19日,由省淮河局副局長、高工鄒陽,省水利廳基建處莊建科長等18人組成的驗收委員會來滕,專題對新薛河幹流治理滕州段工程進行驗收,評定該工程為優良工程。

11月1日,由省淮河局黨委書記李明閣、省水利廳規計處副處長張明君等4人組成的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檢查組蒞滕,現場查看了羊莊、木石鎮萬畝高效節水工程,對滕州市農田水利建設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給予充分肯定。

12月8~9日,由省水利廳總工、黨組成員、高工王立民,省水利學會技術諮詢服務中心副主任委員、高工宮崇南等9人組成的評估專家組,來滕專題對《馬河水庫除險加固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評估,一致認為:本工程技術可行,經濟效益顯著,是十分必要和緊迫的。並對工程建設標準、規模及主要建設內容、投資估算等提出具體意見。

12月20日,省防辦副主任馬培元等一行5人,蒞滕檢查驗收抗旱服務隊示範縣建設情況。檢查組認為我市達到了抗旱服務隊示範縣建設標準,通過驗收。

是月,羊莊、木石鎮高效節水工程竣工,鋪設地下節水管道6.8萬米,安裝各類管件、給水栓1592件,在羊莊鎮高科技示範園安裝微噴、滴灌棚6個,發展節水面積10050畝。

是年,黃山小流域被列為中央財政預算內專項資金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至2002年2月,共整修水平梯田2996畝,栽植水保經濟林7241畝98.5萬株,修環山路10.4公里,建集雨水窖20座,投資140.54萬元,其中中央專項資金40萬元。2002年4月通過水利部組織的驗收,被評為優等工程。

地理位置

地址: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