溽暑

溽暑,拼音為rùshǔ,猶言暑濕之氣,指盛夏。《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四之氣,溽暑至,大雨時行,寒熱互至。”

釋義

(1) ㄖㄨˋ

(2) 濕潤;悶熱:~暑。~熱。

(3) 味深厚:“其飲食不~”。

(4) 鄭碼:VGDS,U:6EBD,GBK:E4E1

(5) 筆畫數:13,部首:氵,筆順編號:4411311534124

詳細註解

--------------------------------------------------------------------------------

〔形〕

(1) ( 形聲。從水,辱聲。本義:濕熱)

(2) 同本義 [damp;humid]

溽,濕暑也。——《說文》

土潤溽暑。——《 禮記·月令》。注;“ 潤溽謂塗濕也。”

(3) 又如: 溽夏(濕熱的夏天); 溽景(溽暑的烈日);溽蒸(溽熱,濕熱); 溽潤(濕潤); 溽露(繁多的露水)

(4) 味濃厚,尤指美味 [delicious]

其居處 不淫,其飲食不溽。——《禮記·儒行》

詞性變化

--------------------------------------------------------------------------------

〔名〕

古水名,溽水。在今江蘇省 溧陽縣 [Ru River]

己酉,天子飲於溽水之上。——《穆天子傳》

常用詞組

--------------------------------------------------------------------------------

溽熱

rùrè

[humid and hot] 潮濕而悶熱

溽暑

rùshǔ

[sweltering summer weather] 潮濕悶熱

唐主苦溽暑。——《新編五代史平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