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虐

概述

溫虐是瘧疾的一種。臨床以先熱後寒(或無寒但熱)為主證。又有風傷衛瘧、陽明癉瘧等名稱。

病因

溫瘧由冬令感受風寒,伏藏於骨髓之中,至春不發,交夏陽氣大泄,腠理不致,或有所用力,伏邪與汗並出,此邪藏於腎,自內而達於外。陰虛而陽盛,陽盛則熱。衰則其氣復入,入則陽虛,陽虛生外寒。

症狀

臨床以先熱後寒(或無寒但熱)為主證。先熱後寒,其脈陽浮陰弱,或汗多,或汗少,口渴喜涼、舌紅。

治療

1.骨節疼煩,時嘔,其脈如平,但熱不寒,名曰溫瘧,白虎加桂枝湯主之。
陰氣先傷,陽氣獨發,故但熱不寒,令人消爍肌肉,與伏暑相似,亦溫病之類也。彼此實足以相混,故附於此,可以參觀而並見。治以白虎加桂枝湯者,以白虎保肺清金,峻瀉陽明獨勝之熱,使不消爍肌肉,單以桂枝一味,領邪外出,作嚮導之官,得熱因熱用之妙。經雲∶“奇治之不治,則偶治之,偶治之不治,則求其屬以衰之”,是也,又謂之複方。
白虎加桂枝湯方(辛涼苦甘復辛溫法)
知母(六錢)生石膏(一兩六錢)粳米(一合)桂枝木(三錢)炙甘草(二錢)
水八碗,煮取三碗。先服一碗,得汗為知,不知再服,知後仍服一劑,中病即已。
2.但熱不寒,或微寒多熱,舌乾口渴,此乃陰氣先傷,陽氣獨發,名曰癉瘧,五汁飲主之。
仲景於癉瘧條下,謂以飲食訊息之,並未出方,調如是重病而不用藥,特出飲食二字,重胃氣可知。陽明於髒象為陽土,於氣運為燥金,病系陰傷陽獨,法當救陰何疑。重胃氣,法當救胃陰何疑。制陽土燥金之偏勝,配孤陽之獨亢,非甘寒柔潤而何!此喻氏甘寒之論,其超卓無比倫也。葉氏宗之,後世學人,鹹當宗之矣。
五汁飲(方見前)〔加減法〕此甘寒救胃陰之方也。欲清表熱。則加竹葉、連翹;欲瀉陽明獨勝之熱,而保肺之化源,則加知母;欲救陰血,則加生地、元參;欲宣肺氣,則加杏仁;欲行三焦開邪出路,則加滑石。
3.舌白渴飲,咳嗽頻仍,寒從背起,伏暑所致,名曰肺瘧,杏仁湯主之。
肺瘧,瘧之至淺者。肺瘧雖雲易解,稍緩則深,最忌用治瘧印板俗例之小柴胡湯,蓋肺去少陽半表半里之界尚遠,不得引邪深入也,故以杏仁湯輕宣肺氣,無使邪聚則愈。
杏仁湯方(苦辛寒法)杏仁(三錢)黃芩(一錢五分)連翹(一錢五分)滑石(三錢)桑葉(一錢五分)茯苓塊(三錢)白蔻皮(八分)梨皮(二錢)水三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4.熱多昏狂,譫語煩渴,舌赤中黃,脈弱而數,名曰心瘧,加減銀翹散主之;兼穢,舌濁口氣重者,安宮牛黃丸主之。
心瘧者,心不受邪,受邪則死,瘧邪始受在肺,逆傳心包絡。其受之淺者,以加減銀翹散清肺與膈中之熱,領邪出衛;其受之重其,邪閉心包之竅,則有閉脫之危,故以牛黃丸,清宮城而安君主也。
加減銀翹散方(辛涼兼芳香法)連翹(十分)銀花(八分)元參(五分)麥冬(五分,不去心)犀角(五分)竹葉(三分)
共為粗末,每服五錢,煎成去渣,點荷葉汁二、三茶匙。日三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