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帶穎

溫帶穎,男,1966年5月生,大專學歷,中共黨員,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豐都綜合養禽場場長。他經過多年艱苦創業,以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發展集生產、加工、科研一體化的養禽龍頭企業。他曾獲廣東省青年星火帶頭人、全國青年星火帶頭人標兵、廣東省勞動模範、第三屆廣東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溫帶穎經過多年艱苦創業,以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發展集生產、加工、科研一體化的養禽龍頭企業。在他擔任了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養雞協會的會長後,不定期舉行集會,把他自己所掌握的最新市場信息、養雞經驗、禽病防治等知識與其他專業戶進行交流,對前來請教養雞技術的農戶,能盡心盡力地傳授,受到當地政府及民眾的一致好評。

人物事跡

學習技術

他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國中畢業後,由於家裡貧困,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他只得放棄了自己上高中的念頭,進了鎮煤礦企業,當了兩年礦井工人。為了學好一門技術,1981年,他帶上自己省吃儉用和父母東挪西借的學費,踏進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科研究所的大門,學習養雞技術。在校期間,他有不懂的地方就向教師請教,同時提出一些自己的大膽構想,虛心好學和獨到的見解得到了老師的充分肯定。結業後,他被推薦到北京軍區空軍後勤部種雞場做技術指導,邊乾邊學習。1985年,他返回廣州投入參與搞家禽病理試驗研究。一年後,他被留用於省家禽發展公司搞技術諮詢。由於業務發展的需要,他經常往返於深圳、肇慶、中山等地,廣泛地接觸了國營、集體、私營養雞場,每一次的接觸,他都認真地總結這些雞場的管理形式、信息來源,為他後來辦養雞場打下了良好的社會基礎,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創辦雞場

後來,他辭去了省家禽發展公司的工作,回到家鄉,決心在家鄉乾出一番事業。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家人,他們聽後都大吃一驚,認為他當時的工作環境、條件、待遇都不錯,不該放棄那份令人羨慕的工作。為了轉變家人的觀念,他積極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漸漸地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鼓勵和支持。於是,他便開始著手籌建養雞場,搭起了一座簡易的雞舍,購進了第一批250隻雞苗,邁出了養雞事業的第一步。為了節約資金,他用麻木加工成餵料槽,無保溫設備,用舊煲火加木炭保溫。為便於觀察,他採取地下養雞、空間住人;人力不足,他日間搞採購、搞衛生,夜間做記錄。通過兩個多月的細心管理,種雞由毛絨絨的雛雞長成金燦燦的大雞。經過2年多的實踐,養雞經驗得到了豐富,養雞的只數也由原來的幾千隻,增加到幾萬隻,效益也好起來了,至1992年,養雞場已具有一定規模。

恢復生產

1997年8月3日,因為斷堤,地勢低洼的養雞場頃刻遭到毀滅性打擊,16幢雞舍、存欄近7萬隻肉雞、3000套種雞孵化房等全部毀於洪水,損失達228萬元。就在他的雞場被洪水沖毀的時候,他卻為了保護大家的財產、生命安全,一直守護在防洪堤上。當市委、區委的領導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專門到雞場看望他,鼓勵他振作精神,東山再起。他很快貸到款恢復生產,重新選定養雞場新址,建立新的養雞場。新場的占地面積120畝,採取產業化經營模式。共投入資金380多萬元,已建成雞舍和配套建築共13000多平方米。據統計,已上市肉雞30萬隻,存欄18萬隻。

做好帶頭人

他的小莊園作為縣的公司+農戶的示範基地,他認為應把目光投得更遠,應該辦成集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綜合農業企業,為當地雞戶提供各種服務,做好示範,這樣才能帶動周圍農戶致富。在他擔任了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養雞協會的會長後,不定期舉行集會,把他自己所掌握的最新市場信息、養雞經驗、禽病防治等知識與其他專業戶進行交流,對前來討教養雞技術的農戶能盡心盡力地傳授。同時,他走村串戶幫助一些扶持聯繫戶解決一些實際困難,使他們共同走上致富之路。他共連結農戶1200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