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沙城中學

溫州沙城中學

溫州沙城中學是溫州市文明單位,市示範國中,市語言文字規範示範校。

辦學條件

溫州市龍灣區沙城鎮中學座落在風光旖旎、氣候宜人的大羅山東麓——沙城中心大街148號,創辦於1965年8月。溫州市文明單位,市示範國中,市語言文字規範示範校。現任校長葉林忠。

校園占地面積40餘畝,建築面積9797平方米,綠化面積8200平方米。現有26個教學班,1223名在校生,在編教職員工87人。其中本科學歷教師70人,中、高級教師38人,市區級骨幹教師、教壇新秀、課改新星8人。在校生鞏固率100%,畢業率100%,升學率98%以上。

學校環境優雅,設施完備。現擁有一座斥資560萬元,集科技、體育、藝術教育於一體的現代化多功能體藝館;有300米環形塑膠跑道運動場;有多媒體階梯電教室、語音室、計算機房各1個;3個儀器室和5個標準實驗室;每個教室皆配備多媒體教學小平台;圖書館藏書3萬餘冊。教學儀器、電教設備均按國家Ⅰ類標準配備。

學校始終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樂育菁莪,為人師表”為圭臬,以“文明、勤學、務實、進取”為校訓,以“攻書、悟理、立德、樹人”為校風,以科技創新教育為特色,朝著大膽創新,爭創一流的目標奮進,先後建立文藝隊、田徑隊、文學社、科技社、廣播台等社團,為學生的素質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2001年迄今,教師參加上級各類競賽獲省市級獎146人次,區級獎523人次。學生獲省市級獎122人次,區級獎1255人次。學校多次被評為市區先進集體、綠色學校、中考先進考點、區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基地、科技創新教育先進集體、省體育達標先進集體等50多項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1965年9月,學校招收一個班64名學生,每周安排三個下午農業勞動,踐行半農半讀制。學校始名“天河公社初級農業中學”,校舍假用原林宅祠堂。創辦人方明吉。

1969年2月,按全日制普通中學教學計畫授課,學校易名為“天河公社中學”,遷入新校舍(永阜村)。

1971年9月,七甲片為就近入學起見,增辦七甲中學,選址鹽廒,七甲片學生從天河公社中學分流。

1975年9月,三甲片、天樂片自辦國中,成立天河公社第二中學。自此,天河公社中學,改為“天河公社第一中學”,七甲中學改為“天河公社第三中學”。

1975年9月,天河一中開始招收高中班一個。1981年,因調整校網,停招高中班,1982年6月高中班全部畢業。高中共招6屆畢業生240多人。

1980年9月,天河三中遷入七一村(現沙城鎮中學校址)。

1984年,原天河公社分為四個鄉,天河一中和天河三中各更名為“四甲鄉中學”和“七甲鄉中學”。

1988年,七甲鄉改鎮,七甲中學改名“沙城鎮中學”。

1991年10月,四甲鄉中學遷入煙臺村(現沙城三小校址)。

1992年,擴鎮並鄉,四甲鄉併入沙城鎮,四甲中學改名為“沙城鎮第一中學”,沙城鎮中學改名為“沙城鎮第二中學”。

1994年8月,為適應沙城鎮基礎教育發展的需要,沙城一中和沙城二中兩校合一,取名為“甌海區沙城鎮中學”。

2000年,甌海政區調整,永強片併入龍灣區,遂命名“龍灣區沙城鎮 中學”。

辦學思想闡述

辦學理念:為每一位學生的未來打好基礎

為每一位教師的發展搭建平台

學生培養目標:學會做人 學會學習 學會生存 學會創新

教師發展目標:合作和諧 業務精湛 善於創新 深受歡迎

學校管理目標:主動 負責 高效 滿意

校訓:樂學 勤勉 厚德 明理

校風:文明 勤學 務實 進取

教風:嚴謹 創新 善導 合作

學風:主動 勤奮 善思 踏實領導

作風:負責 團結 理性 高效

學校精神:自強不息 勤奮每一天

學校發展目標:溫州市特色國中 溫州市現代化學校

學校辦學策略:以人為本 多元自主發展

校訓註疏

攻書,如攻城,似登山,像涉河。“攻”就是凸現讀書過程有堡壘,有坎坷,有陷阱,需要自主探索,合作探究,需要刻苦鑽研,更需要策略和方法,才能獲得成功,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磨練吃苦耐勞、篳路藍縷、自強不息、剛健進取的意志。誠然,“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攻”,這正是革命家葉劍英《攻關》詩的寫照:“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 “攻”,革命導師馬克思那不朽名言亦為之佐證:“在科學上是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只有在崎嶇小路上不畏勞苦的人,才能到達光輝的頂點。” 這充分表明:“攻”再現了讀書過程必須有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百折不撓、一往無前的凌雲壯志,方能登攀理想的境界。

攻書的目的在於悟理,悟理來自自主學習、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悟其人、事、物、文、景、情、聽、說、讀、寫等之理。“悟理”是新課程新知識觀之理念。新知識觀認為:人類有兩類知識,一類是顯性知識(記憶性知識、算學等自然科學知識,屬低級學習知識。);一類是隱性知識(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人文性知識,屬高級學習知識。)“悟理” 是顯性學習與隱性學習的和諧統一,即人文與科學的和諧統一。俗話說:“善學者悟其理,善行者知其難。”“悟”本是“覺”的同義詞,“悟”是突出讀書過程不要死記硬背,不要揚棄基礎知識,而要激活知識,學會領悟覺解其中的道理。“悟”注重讀書過程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體悟,“悟”就是主張讀活書,活讀書,讀無字書,重視向自然、社會、生活學習,重視學習過程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體驗與感悟,重視知識的活學活用、立竿見影。以物悟理,以事悟理,以文悟理……應有一定的文化科學知識的積澱與自然、社會、生活實踐的經歷,應有獨立思考的精神,更有靈性和悟性。只有學會悟理,才能真正落實素質教育,減輕過重的課業負擔,才能分析問題輕車熟路、遊刃有餘,解決問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才能培育聯想、想像能力和創新精神,快出人才,多出人才,躋身“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好境界。

立德,即樹立思想道德。惟有德才兼備,厚德博學的人,乃是大寫的人。俗話說:“有德有才是優品,有德無才是劣品,無德有才是毒品,無德無才是廢品。”唯物辯證法認為:道德素質的提高要以文化素質的提高為前提,高尚的道德意識能使人的知識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偉大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生前一貫重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他語重心長地說,思想道德建設是靈魂,是統帥,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學為人師,德為世范”,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和無私奉獻精神,真正體現“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的高尚師德。立德,正是貫徹落實當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決定》精神的行之有效舉措,我們必須加強對學生“五愛”教育,加強“長征精神”、“紅岩精神”、“雷鋒精神”、“抗洪精神”的教育,強化厚德載物、明德修身、三省吾身、誠實篤信、敬業樂群、廉潔奉公、公而忘私、“己所不欲,不施於人”、溫良恭儉讓、見義勇為、勇敢勤勞、捨生取義、自我奉獻、豁達大度、達濟天下等思想道德教育。

立德是為了樹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人”即培育人才,是國家的百年大計。 “以人為本”是“樹人”的核心,它是中國文化精神的內涵,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真、善、美諸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諧發展。每個教師應以人為本,與時俱進,心中時刻有“樹人”的思想,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以德育人,以情動人,以事感人,以理服人,努力培植學生成為有健全身體、有建設能力、有創造能力、有合作能力、有服務精神、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善始善終地完成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重任。魯迅先生在《文化偏至論》和《摹羅詩力說》的兩篇論文中,闡述了要“立國”必先“立人”的深刻思想,因此“樹人”是關係到事業的興衰,民族的榮萎,國家的成敗,我們決不掉以輕心,等閒視之。

一言以蔽之,“攻書、悟理、立德、樹人”是“知”和“行”的辨證和諧統一,它不啻是學生的知行準則,更是人民教師的知行高標。

學校精神解讀

“自強不息”語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勤奮每一天”語出共和國前總理朱鎔基。作為我們學校的精神,它以其豐富的內涵昭示了我校全體師生幾十年不懈奮鬥的光輝歷程。沙城中學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不斷發展史,就是一部勤奮進取自強不息的歷史,學校用它自身的發展對其作了新的詮解。

自強不息提示我們,如果身處逆境,尤須堅韌頑強拼搏,敢於打拚,用自己堅強的意志去尋找出路,尋找希望;自強不息提示我們,要有進取精神,認準目標持之以恆,決不半途而廢;自強不息提示我們,要自強,師生也好,學校也好決不能自暴自棄,要對前景充滿信心,要有一種成就大事業的精神原動力;自強不息提示我們,要善於發現新的領域,不斷進行新探索,不斷開創學校教育教學的新局面。

學風解讀

主動:學生要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和實踐活動中去。要做到自我管理、自我選擇、自我教育、自我評價、自我監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具體而言,就是要主動做好預複習、歸納小結等工作,勤于思考,不要僅僅滿足於聽懂、學會,要善於提出疑難問題,要知道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勤奮:《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君子學習處世,應象天一樣,剛毅堅卓,發奮圖強,永不停息,通過自強不息的精神不斷地提高自己能力與素養。

善思:《論語》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然後能行,思然後有得。”韓愈《進學解》:“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這是古人留下的經驗之談。作為學生在學習上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主動探究,要樂於提問,敢於質疑,善於質疑,唯思考可以致深遠,唯善思可以辨真偽,辨真偽才能得真知。

踏實:作為沙城中學學生在學習方面要腳踏實地,循序漸進,不好高騖遠,在基礎知識方面要紮實,在基本方法方面要紮實,在基本素養方面要紮實.

教風解讀

嚴謹:嚴謹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也是一種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嚴謹既是對做事的要求,同時也是對做人的要求。作為教師要以嚴謹的治學態度,紮實的工作作風,精湛的業務能力,教好書,育好人。

創新:創新是指不故步自封,不墨守成規,勇於開拓,大膽創新。對學校而言,創新是教育的靈魂,是學校不斷持續發展的動力。作為學校在教育思想、課程建設和學校管理上要立足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教師要善於更新知識,革新手段,創新教法,要採用多元化、開放式的教學策略不斷拓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善導:語出《學記》:“道(通‘導’)而弗牽。”這是《學記》中一條重要的教育、教學原則,要求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前進,而不可一味牽著他們,教師只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育對象因勢利導,才能使莘莘學子各有所得,真正的良師總是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精心培育益世之才。

合作:“為樂之和,無所不諧”,社會和則安,學校和則旺。所謂和諧並非沒有矛盾,它是指融洽、協調的狀態。一個不善於合作的團隊不可能取得多大的成績,也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一個不善於合作的教師也走不了多遠,因為當今社會處處需要合作,這也是提高團隊效率最基本的前提條件。作為教師要善於與其他教師進行合作,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和諧發展,同時要善於與各種教育力量進行合作,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營造立體開放的大教育氛圍。

校風解讀

文明:文明有三層意思:一是儒雅之氣質,是一個人內在素養的外現,它排斥低級趣味,拒絕俗氣;二是遵紀守法,制度是文明的產物,守規矩,尊重法律制度,是文明的表現;三是文雅的言行,對於學校而言,就是要求教師的行為要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要求學生的行為要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

勤學: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的民族,“人勤春早”、“勤能補拙”,人生價值唯一在 “勤”字。樂於學習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進步興盛的根本;學習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需要,是一個人立足社會、奉獻國家的需要;好學求知,才能贏得人生的輝煌。對學校而言,作為領導要“勤政善學,勤勉為校”;作為老師要“勤教善導,勤恪奉獻”;作為學生要 “勤索善問,勤奮創新”。

務實:務實,即講求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不唯上,不唯書。作為老師要扎紮實實地教書育人,力戒空談,不浮躁拖沓,不急功近利;作為學生要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學習,不矯揉造作,不虛偽做假,從細微處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把每一件事都做紮實,做到位,做出品味。

進取:進取是一種精神,是人發展的一種內在動力,是人的志向、毅力的升華。一個沒有進取精神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一個沒有進取心的人終將一事無成。作為教師要保持一顆進取心,要讓教育過程成為自我提高、自我拓潛的機會,在成就學生的同時成就自己;對學生而言,要積極進取,以高昂的鬥志、負責的態度,在激烈的競爭中堅忍不拔,追求卓越。

校訓解讀

樂學:出自《論語·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為以學為樂,寓學于樂。“樂學” 是一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是求知的理想境界,作為學校要為師生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營造寬鬆的學習環境,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從而創造一個樂學的外部環境;作為教師善教樂教,寓教於樂,教師要從“學”的角度審視“教”的行為,讓學生“樂學”是我們在教育中努力的方向;作為學生要把求知當作一種樂趣,把學習的過程當作快樂的體驗,享受學習帶給自己的幸福和快樂,變“苦學”為“樂學”,這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勤勉:所謂勤勉,有凡事須勤勤懇懇、努力不懈之意;就是遇事盡力多做、不斷去做,即使條件還不具備,力量還不夠,仍要鼓勵自己堅持去做。勤勉和成功是互為表里,常常有很多人因為勤勉而成功,但卻很少因懶惰而成功。一切的成就,得之於勤勉;一切的失敗,緣之於懈怠;勤勉是成功的最基本條件。作為學校領導在學校管理過程中要勤勉;作為教師要教育教學中、自身發展中要勤勉,要不斷鼓勵團隊、鼓勵自己、鼓勵學生追求卓越;作為學生在求學成長中要勤勉,才能有所收穫,有所成就。

厚德:源於《易經》。原文為:“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其意為:天地間有形之物,沒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地厚則無所不載,一個人的德(君子之德)應象大地那樣厚道寬容,裝載萬物。具體是指重視道德修養和良好品格的形成,具有崇高的品德和完美的人格;教育的目的在於開發學生各方面的潛能,承擔各種社會責任;以此為訓,體現沙城中學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學風的背後是教風,一個良好學風的形成有賴於一個良好的教風,“厚德”二字,意在期望沙城中學教師要忠誠於自己的信仰,執著於所從事的教育事業,誠以修身,以德做事。期望沙城中學學生能夠認識到要以高尚的道德立身,形成自尊、自愛、自信、自強、自律的優良品格,以高尚的道德承載天下重任。

明理:“明”即知曉、明白,“理”即道理、事理,“理”字,蘊含豐富,有自然之理、生活之理,是非之理、責任之理、立身處世之理、愛校報國之理等;明理是一種為人處事的態度,學校要勉勵學生牢記“學做事先學做人,在學做事中學做人”,為未來打下堅實基礎。

辦學理念解讀

1.辦學理念所確定的主體對象——“每一位學生”

辦學理念中的“每一位學生”,首先是指全體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關愛每一個學生,從學生個體差異出發,因材施教,發展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教師既對每一個學生充滿信心,相信他的能力,相信他的才華,挖掘他們的潛能;同時,又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來自全體老師的關懷、尊重和重視,為每一個學生的未來奠定基礎,使每個學生的才能和個性都得到發展。

2.辦學理念所追求的目標取向——“未來是可持續發展的”

學校要對學生的未來負責,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有多方面內涵。從發展的範圍看,它是指學生的身體與心理的持續協調發展;從發展的內容看,它是指學生的德、智、體、美等諸因素的全面、持續、協調發展;從發展時序來看,它是指學生整個生命期連續不斷的各個階段相互銜接的協調發展。

3.辦學理念所明確的功能定位——“奠定基礎”

依據學生身心成長規律、基礎教育的性質和時代對中學教育的基本要求,培養做人、求知和創新等基本的素質,為學生終身發展提供充足的營養和動力,為學生的和諧發展、持續發展和能夠創新奠定基礎,從完善學生素質結構出發,學校要大膽吸收當今國際教育的研究成果,為學生實現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創新”。

4.辦學理念所確定的主體對象——“每一位教師”

指全體教師,具體指各個層次、各種崗位、各種個性的教師,教育的目標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實現這一目標不能僅靠部分教師,而要靠學校的每一個教師,哪怕是有一個教師不合格,對學生來說就是百分之一百的不合格,所以實現“為每一位學生的未來奠定基礎”有賴於全體教師,學校要樹立“靠全體教師的發展來發展學生、靠全體教師的發展來發展學校”的意識。

5.辦學理念所追求的目標取向——“教師的發展”

教師的可持續發展,是指教師發展的主動性和連續性,發展的內容不僅限於技術問題、還有思想方面、人文素質等,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學校的一個永恆主題,我們要幫助教師促進朝著“合作和諧、業務精湛、善於創新、深受歡迎”的目標來發展教師,從而達到發展學校的目的。

6.辦學理念所明確的功能定位——“搭建平台”

學校要為各個層次、各種崗位、各種個性的教師搭建不同的平台,體現針對性,這裡所指的平台涵義廣泛,即包括民主、開放、和諧的團隊氛圍、也包括切實可行的培養機制、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多元的、積極的發展性的評價制度,也包括各種學習機會,展示平台等。

學生培養目標解讀

學會做人

有目標和追求,具備膽識和勇氣,經常保持微笑,有幽默感,能保持高度的自信心。

會與各種人愉快的相處,會與別人一塊分享喜悅;能與別人保持合作,並從中獲得樂趣。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要銘記道德、人格上的缺陷會貽害一生。

有陽光的心態,不會帶著脆弱、病態的心理進入社會。

會用感恩的心情對待生活。

做一個能適應社會需要和發展的有用的人。

學會學習

有遠大的學習目標,並為之而努力。

能認識到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有一個不用任何人的督促、監督,不需任何外在力量約束的自覺學習行為。

會研究學習規律,善於借鑑和汲取他人經驗。

善於自學。

學會生存

能樹立正確的生存價值觀,能正確處理好人與社會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

不會逃避現實,能在現實中尋找快樂的生活,要珍惜生命。

能對自己的人生道路進行規劃,自我設計是學會生存的必要前提,也是每個人的權利。

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做一個對自己、對家庭、對集團、對社會敢於承擔責任的人。

有吃苦意識,生存需要吃苦,吃苦也是為了生存,磨難是人生一個寶貴的財富。

有腳踏實地、務實的精神。

學會創新

能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會記住:未來社會成功的人,也只有屬於那些最富有創造力的人。

有旺盛的創造欲望,執著的創造精神,過硬的創造能力。

會把創新和實踐結合起來,帶著問題去實踐,在實踐中創新。

在學習中會創新,會對舊的思維慣性有所突破,能靈活遷移知識、運用知識。

教師發展目標解讀

合作和諧

奉獻意識強,不斤斤計較。

忠誠意識強,忠於團隊,忠於同事,做好自己的事,幫好別人的忙。

人際溝通能力強,善於與領導、同事、學生和家長進行溝通、合作。

支持理解他人的工作,學業上互相學習,工作上主動互相補台,合作共贏。

有清醒的頭腦,始終保持克制、謙虛、執著的態度,及時反思。

恪守一條底線:不傷害同事,肯幫助他人,在學校里是受歡迎的合作夥伴。

業務精湛

專業功底深厚,熟悉教育理念,具備校本課程的教學能力。

課程開發能力強,能廣泛利用各種資源,與他人合作或獨立開發或引入校本教材。

能有效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採用靈活多樣的方法進行教學。

教育研究能力強,能從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技藝高超,能採用合適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主動有效地學習。

教育視野開闊,能以開放的心態,終身學習的觀念,豐富的知識面,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成為教學業務上的骨幹。

善於創新

勇於進行教學創新,善於發現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打破常規,不斷提出新思路,研究新方法。

敢於進行理念創新,在教學實踐中根據新課程的要求,探索教學規律,總結新經驗,提出新思想,形成新理論。

善於進行管理創新,在班主任工作和學生管理上不斷研究新問題,提出新方法、新策略;

有自己的科研課題。

有豐富的想像能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不斷研究人家的長處,不斷學習人家的好經驗,不斷提出新點子,把工作做得更好。

深受歡迎

有良好的職業情感,在工作中充滿熱情和激情。

適應、認同團隊,把個人發展和學校發展結合起來,實現“共贏”。

盡職盡責,主動與學生及家長進行交流、溝通。

善待每位學生,善於發現學生的特長和成功之處,用愉悅人心的語氣給予真誠的讚賞。

學生和家長對教育質量普遍感到滿意。

主動經常徵求學生意見,了解學生需求,讀懂學生心理,指導學生方法,支持學生髮展。

深受學生、家長、領導和同事的歡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