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頭上

威寧,時稱“烏撒”,即三十七蠻部之一,隸屬於大理國。 威寧縣境內的金鐘、爐山、觀風海、秀水等鄉鎮皆有白族居住。 白族也成為威寧僅次於彝、回、苗、布依的少數民族。

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小海鎮銀光村溝頭上在溝頭上居住著“七姓民”中的“李”姓,以“溝頭上家”來稱呼自己的本家。
公元893年,南詔勢微,貴族段思平(白族)聯合滇東三十七蠻部滅南詔,建立了歷史上顯赫一時的大理政權。
威寧,時稱“烏撒”,即三十七蠻部之一,隸屬於大理國。故雖大理與威寧相隔甚遠,但歷史上曾一度往來。
為了加強統治,大理國在命當地彝族折怒管理的基礎上,又在“後理國”(段氏復興)時期,約公元1090年左右,組建了一支以白族為主的軍隊進駐威寧,和彝族共同治理威寧。今天威寧的白族即為其後裔。
威寧白族以張、蘇、李、趙、許、錢、楊七姓為族中之大姓,人數居多,故歷史上除了把威寧白族稱為“白子”、“白尼”外,還有“七姓民”之稱。1982年黨的民族識別工作政策,讓威寧白族真正意義上的明確了自己白族的身份而可以揚眉吐氣。如今,小海、羊街兩鎮境內的溝頭上、蛇街、銀華、大窪、三道河等則成了人口密集、風情濃郁的美麗的白族村寨。威寧縣境內的金鐘、爐山、觀風海、秀水等鄉鎮皆有白族居住。白族也成為威寧僅次於彝、回、苗、布依的少數民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