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吉林甘和茶[源吉林甘和茶]

源吉林甘和茶[源吉林甘和茶]
源吉林甘和茶[源吉林甘和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源吉林甘和茶俗稱“盒仔茶”,是佛山著名的傳統中成藥,始創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 自出產距今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為涼茶類中成藥,可以疏風清熱,解暑消食,生津止渴。用於感冒發熱,頭痛,骨節疼痛,食滯飽脹,腹痛吐瀉 。

基本信息

歷史

歷史資料來自《佛山市藥業志》

源氏家族把握時機,突出甘和茶的特點,使出“夏季贈飲”的絕招,在珠江三角洲一帶,採取試飲、贈飲施茶。即仿效賑災施粥的做法,派出員工在珠江三角洲城鄉一帶和路邊茶亭歇息處,將煲好的甘和茶免費請過路人飲用,並贈送少量成品,同時把廣告招紙到各地張貼和散發,持之以恆。就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甘和茶的影響逐漸擴大,其市場逐漸從珠三角伸展到粵東和粵西。這時甘和茶的基礎已經穩固,生產開始具備規模。在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廣東中北部一帶發生流行性 感冒蔓延,源氏家族動員全部力量贈飲送藥,宣傳甘和茶疏風清熱的功效。在眾人使用之後,甘和茶的口碑甚好。飲過甘和茶的人,有入口涼苦,飲後余甘的口感,在酷暑天,確有清熱祛暑,治療風熱感冒的效果。施茶者逢人便說:“飲甘和茶入口苦的,是感冒未侵,飲之可以預防;入口微甜的,是感冒已侵,飲之可以治病。”這就越發吸引過路人躍躍欲試了。不少人在服用後,輕者獲得痊癒,重者也減輕病症。況且,甘和茶迎合了大眾購物追求物美價廉的心理,售價低至1個銅錢。患者在感激之餘,有一傳十、十傳百地推介甘和茶的,有寫來感謝信的,有登門致謝的,也有致送牌匾,頌揚備至的,甘和茶的名聲於是大振,其品牌效應已經是站在商業的高峰了。

發展

這時,甘和茶的年產量達8-10萬盒,銷到廣東、湖南等地。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甘和茶的銷售量呈直線上升,達到20萬盒以上,源氏兄弟情不自禁地說:“甘和茶已經長大成人了”。源氏家族遂撤銷了顏料業,決定在佛山專營甘和茶,並將店號正式定名為源吉林號。所產甘和茶,正式命名為源吉林甘和茶,紅、綠、黑三色紙盒仔裝潢也固定下來,一個著名產品算是定了型。

除在廣東、廣西,福建,湖南、雲南、上海以及香港、澳門等地銷售以外,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寮國、菲律賓、高棉、緬甸、印尼、美國、加拿大等地華僑聚居的“唐人街”,也出售源吉林甘和茶。在戰爭動亂的時候,源氏家族也發生了權利爭奪和利益方面的糾紛,源吉林甘和茶開始在佛山和香港、新加坡分開生產銷售。至今東南亞地區以及世界有華人的區域仍有源吉林甘和茶的銷售網點。

基本信息

【成 份】紫蘇葉、青蒿、香薷、薄荷、葛根、前胡、防風、黃芩、連翹、桑葉、淡竹葉、廣藿香、苦丁茶、水翁花、荷葉、川木通、梔子、茵陳、粉萆薢、槐花、威靈仙、蒼朮、厚朴、陳皮、烏藥、布渣葉、山楂、檳榔、紫蘇梗、龍膽、鏇覆花、甘草、牡荊葉(嫩葉)、千里光(嫩葉)、玉葉金花。

【性 狀】本品為黑褐色的顆粒狀物;氣香,茶水 味甘、微涼。

【功能主治】 疏風清熱,解暑消食,生津止渴。用於感冒發熱,頭痛,骨節疼痛,食滯飽脹,腹痛吐瀉。

【規 格】袋泡茶,每袋裝3.2g;盒裝茶,每盒裝6.8g

【用法用量】開水泡服或煎服,一次2~3盒,一日1~2次。風寒感冒者另加生薑兩片,蔥頭兩個,紫蘇葉3g同煎。

注意事項

1.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成藥。

3.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慎用。

4.服藥三天后症狀無改善,或症狀加重,或出現新的嚴重症狀如胸悶、心悸等應立即停藥,並去醫院就診。

5.小兒、年老體弱者、孕婦慎用。

6.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7.藥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服用。

8.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9.請將此藥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優勢

華南及東南亞地區,夏季暑熱高溫,驟風驟雨,易使人感冒發熱;戶外作業,長時間日曬酷暑,易使人中暑;高溫高濕.津液消耗過度,易造成腸胃不適。先民們為了消除疾患,創造出了多式多樣的"廣東涼茶"。源吉林甘和茶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舊時的甘和茶都是紙盒包裝,用開水泡服或煎服,人們親切的稱其為"盒仔茶"。德眾藥業不斷探索求新,進行了這一百年古方的工藝改良,將其製成了小茶包,即袋泡茶。袋泡茶無論是攜帶,還是服用都十分方便,每次一小包,即沖即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