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鄉話

湘鄉話通行於古湘鄉地區,包括今天的湘鄉市,雙峰縣,婁星區以及漣源的一部分(1952年以前一直是一個縣)。據查證,湘鄉話話是目前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兩個古語之一,湘鄉話屬古楚語。

荊楚古語--湘鄉話

湘鄉話的代表人物有曾國藩毛澤東(在湘鄉讀過書,母親是湘鄉人)蔡和森陳賡十大將軍之一),譚政十大將軍之一),黃公略(36位軍事家之一).......等等名人是也。
湘鄉話曾兩度被提及為國語。第一次是曾國藩的時候,當時慈僖太后都已經答應了,但由於曾國藩公務太忙,所有沒有把拼音方案弄出來就仙逝了!可惜可惜啊! 第二次是文革時,有人拍馬屁提議把湘鄉口音做為標準音,但毛澤東沒有表態。因為湘鄉話實在太難了,毛爺爺也是知道的!
湘鄉話雖屬於湘語,但與新湘語有很大的區別。新湘語是以長沙話為代表的,發音以清音為主。而其受到西南官話的侵蝕太大了,所以,長沙話為代表的新湘語並不是很難懂。
但是湘鄉話不同。湘鄉話“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語”。本人系湘鄉縣城湖鐵人,因這裡有很多外地人員務工,就有很多不同的方言摻和在一起,時間久了,能通話。但是和正宗的湘鄉話差很遠,和本土人說話就有點聽不懂了。沒有在本廠的學校讀書後,到其他學校是剛開始一個學期,各種方言泛濫,基本上都聽不懂。
老湘鄉人能聽懂寧鄉話,長沙話,湘潭話,株洲話,岳陽話。但反過來,他們卻基本上聽不懂湘鄉話。湘潭,寧鄉還是臨近的縣城,卻壓根聽不懂,湘鄉話之難可想而知了。
湘鄉話是中國方言中是最難懂,也是最難學的方言之一。(有人戲稱難過閩台語、潮汕話!) 但是現在湘鄉話卻在承受著新湘語和國語的不斷衝擊。特別是國語。現在我的方言裡已經多了很多的國語里的詞。例如,媽媽,以前讀“enma ”現在讀成"momo"即媽媽。爺爺以前讀做"gaga" 現在有的地方開始叫“yaya”這是爺爺的湘鄉話讀法。其他更多的名詞都是從國語里引進的。國語的詞已經開始侵略我們湘鄉話了。我想其他方言也是一樣的,都面臨的國語的侵蝕。
湘鄉話作為古楚語的最後一支,我們應該把它保護起來,傳承下去。我不反對推廣國語,但是在推行國語的時候,我們都應該適當的保護那些具有歷史價值的方言。畢竟我們離不開方言。

湘鄉人眼中的湘鄉話

湘鄉方言

湘鄉方言
本文由 靜享孤獨 發表在: 寶寶家園
[轉自熙宇的空間“大海藍天”]
作者:易禮鈞(湖南湘鄉巴江人)
[轉自新北侖文學隨筆論壇]
湘鄉,位於湖南省湘潭市,其方言湘鄉話極具特色,尤其在湖南衛視《越策越開心》節目中,由湘鄉話冬粉--陳英俊同學對湘鄉話進行推廣後,在湖南引發學習湘鄉話的熱潮。此外還有奇志、大兵在他們的相聲中曾多次說過湘鄉話,甚至連汪涵、馬可也經常在他們主持的節目中秀秀湘鄉話。在此,對他們對湘鄉話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
湘鄉話可以說是淵源流長,博大精深,很多語句既寫不出來,也沒有具體的涵義,只可以意會。流傳至今也只是靠一輩一輩,口口相傳。湘鄉話屬於古殷語系,重鼻音,屬古方言區,分布在湘鄉、雙峰、婁底、漣源四縣市,整體發音基本一致。想當年,毛澤東,陳庚,譚政,黃公略,曾國藩等等名人都說湘鄉話。你可能身處北京、廣州、上海、深圳甚至國外,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你到街上喊句湘鄉話,別人一定會拿你做癲子打!我離開湘鄉幾年了,本來學的就不怎么好,許多的方言都忘記應該怎么說,心裡很難過。而且湘鄉話還有很多版本,例如市區版、棋梓橋版、壺田版、白田版、巴江版、月山版、翻江版……,據我估計不少於十個版本,打個比方,"毒":少說就有四種讀法,de.du.dou.die,儘管如此,湘鄉本土人交流起來還是沒有困難的,至於外地人,完全“暈噶哩”“搞陀數不清”。所以很多人說湘鄉人說的是日語,說話就是打架。
根據我二十年說湘鄉話的豐富經驗,現將其稍稍總結。敬請各位領導過目批覆,尤其是湘鄉老鄉,多多指正,並提出寶貴意見:
----親人的叫法:“爺爺=嘎嘎”;“奶奶=俚俚”;“爸爸=波波”;“媽媽=恩咩”;“哥哥=gogo”;“姐姐=jiajia”;“叔叔=xiuxiu”;“姑姑=mama(第四聲)”(實在寫不出來,用拼音代替);
----動物叫法:豬=dv ;鴨(無法用語言表示,介乎俺和涯之間);蜻蜓=洋眼眯,洋眯眯;青蛙=麻刮;
----加深語氣的有:“爺里稀”;“崽暗卵彈琴”;“碰打恩的五四”;“暗嘎卵呢”;“卵幾一”;“爺南外太婆”;“真的不爺衰”;“竟實有卵味”
----表示強調的有:“畜生騙恩咯”;“閣嘟豬爺的”;“冒得卵味喔”;“乓臭的”;“較酸的”;“拉扁的”;“哩胖的”;“刮瘦的”;“桶大巴大”;“咯細巴細;“噴臭的” “耪腥的” “撩苦的” “飛辣的”“親甜的”
----固定名詞有:“卵壩屎”;“瘟老娘”;“尖湯五”;“剁腦殼”;“萵筍腦殼”;“鎬屎棍”;“王眼畜生”;“紅漆馬桶”;“燒火老倌”;“光眼瞎子”;“桶褲大嫂”;“娜麗婆” 
----形象動詞有:“撇打一錫”;“桶打一拳”;“抹打一下”;“呆屁眼一腳”
----有的是新出的比較時尚的虛擬語氣:“瀉灰”;“稀瀉的”;“紅帶”;“聆光耍細”;“神末籠桶”;“莽哩莽懂”
----有的則根本不表示任何意思:什麼“大火同同燒死嘎嘎”;“眼屎打屁”;“批死帕那”;“火燒紅除屁、大蒜屁、豆齒屁”;“撞打喔打”;“勤南發省,遇豬打狗”;“酒幾菜幾,吃嘎搞嘎,乾乾朗嘎”;“掐打瀉頭打刨秋”
----更有趣的是那些毫無意義的,還比較壓韻的歌:“前嘎天恩到香港去碰見兩個麻拐子!”“東台山,煙咕咕。老倌老娘討媳婦,討啊討個尖湯婦,生啊生個倆屁股。”;“一年老闆羅嗦,二年老闆哥哥,三年老闆游擊隊,四年老闆馬桶蓋,五年老闆毛廁眼”;“皮桶桶,皮桶桶,桶桶塊皮!”;“一二三,三二一,我嘎你俚俚動象棋!南俚俚的豬,恩的炮,打起南俚俚作豬叫”

湘鄉話小辭典:

外地人看不懂,附上湘鄉話小辭典:
么嘎嘰--怎么啦,為什麼;
崽暗卵彈琴--撒謊我是你兒子;
碰打恩的五四--你這個傻瓜;
暗嘎卵呢--糟了;
畜生騙恩咯--騙你我是畜生;
真的不爺衰--真不爭氣;
竟實有卵味、冒得卵味喔--沒意思;
閣嘟豬爺的--問候他的豬爸爸;
乓臭的--水平太低,手氣不好
較酸的--卿卿我我受不了
拉扁的--沒氣了
哩胖的--肥胖
刮瘦的--很瘦
桶大巴大--好大好大
咯細巴細--真的好細
卵壩屎--小孩子
瘟老娘--討厭的老太婆
尖湯五--潑辣的婦女
剁腦殼--該殺頭的人
萵筍腦殼--蠢
王眼畜生--忘恩負義的人
紅漆馬桶--外表好看,其實是草包的人
燒火老倌--有兒媳婦的老頭
光眼瞎子--明明東西在眼前,就是沒看見
桶褲大嫂--不注意外表的女人
娜麗婆--邋遢的女人;不過長沙這邊是潑辣能幹的女人。
撇打一錫--功夫的一種,用膝蓋攻擊
桶打一拳--直拳
抹打一下--以巴掌接觸表面瀉灰--石灰
稀瀉的--這個人不怎么樣
紅帶--幸虧
聆光耍細--光屁股
神末籠桶--神志不清
大火同同燒死嘎嘎--是小孩作遊戲時說的,常用來表征節奏
眼屎打屁--想說什麼
火燒紅除屁、大蒜屁、豆齒屁--各種致屁物質導致的不同結果
撞打喔打--閃開
火燒眉毛尖-比喻情況緊急
喔屎挖坑-事先不作準備事情來的時候著急
勤南發省,遇豬打狗--做人要勤快
酒幾菜幾,吃嘎搞嘎,乾乾朗嘎--不要浪費一顆糧食
掐打瀉頭打刨秋--做人要腳踏實地,不要好高騖遠
前些日子接待一個朋友的導師,是研究語言的,到湘鄉來採集語言素材,帶他去聽農村里辦喪事唱的夜歌子,聽得很是來勁,說湘鄉話也是一個古老的語種,而且還帶了唐代的語調,所以湘鄉話還是值得我們驕傲的。
某人四十年前當兵出去,後來做了海員,定居廣州,學會了說粵語,在家裡仍然是一口湘鄉土話,中山大學的語言學教授也找過他不少次,說是湘鄉話中保留了相當多古漢語的語法和發音,比如王老師說的“雙江”,發“工”的音。而且頗有野性的生命力,創造了很多口頭俚語,相當有研究價值。
湘鄉話不但具有歷史價值,還具有戰略價值,打仗時找兩個湘鄉人明碼通訊,大談軍事機密,敵國也雲裡霧裡,搞陀數不清。
當年在香港,粵語也是不入流,後來黃沾等人搞搞弄弄,到現在連東北大舌頭都能哼個幾首粵語,以我們湘鄉話的天賦異稟,深入開發一下,沒道理比粵語差,就拿上面那些短句編個RAP就很好嘛。
碰到湘鄉人說湘鄉話那就是俗話一句:白天打白講,晚上打黑講。湘鄉話發音整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奇怪。比如說“我”,他們說“嗯”。如果有一天你來了個湘鄉朋友敲門,你問,哪個?他肯定會回答,嗯-安-。他們喜歡把“啊”發成“安”。回答時,還總喜歡拖長了音調。
話說有個湘鄉小伙子到部隊去當兵,有一段時間老是深夜執勤站崗。連續十來天下來,身體受不了,實在困得不行,便拄著槍打起了瞌睡。也不知怎么搞的,附近農戶家的一頭牛闖進了部隊大院,一邊吃草一邊悠閒地往裡闖。正睡得迷迷糊糊的湘鄉小伙子突然聽到一陣淅淅嗦嗦的響動,嚇得打了個冷戰,有情況!連忙荷槍大聲呵斥:哪個?
那頭牛被這驚天一喝嚇得停住了腳步,不知所以然地對天連叫了兩聲:
嗯──安──,嗯──安──……
小伙子聽見後,這才放下心來,連忙摸著胸口喘著粗氣說:
喔,原來是老鄉,老鄉。
於是接著又打起了瞌睡。

湘鄉話八級考試題目:

單選題:
1."恩呢噠哚碩頭打塔噠噠嗒."是什麼意思:()(10分)
A.你們打著的士到達達(地名)了. B.我拿著個石頭打著姐姐了. C.我們打著的士到姐姐家. D.你拿著朵鮮花到姐姐家.
2."秧麻力" (5分)
A.蝌蚪 B.秧苗 C.秧田 D.春季
3."蚌屁屎"是什麼:(5分)
A.魷魚 B.一種類似泥鰍的動物 C.一種扁平的小魚 D.蚌
4.甲:"恩摸嘎打恩?"
乙:"打恩又摸擬啊!"
問"摸擬"是什麼意思?(5分)
A.摸你 B.模擬(考試) C.怎么 D.迷你
5.甲:"借你傢伙喝久打,完哈恩."
乙:"現劃得."
"現劃得"是么子意思?(5分)
A.早該還了 B.起來一下 C.起來策劃一下 D.沒關係
6.甲:"亥幾寺幾比幾打?"
乙:"咯擱1,糯擱2."
"亥幾"是么子意思:(5分)
A.早上 B.今天 C.現在 D.假如
7.下列話與"嬲恩呢娘十三"有相同意思的是:(5分)
A.你媽今年十三. B.哇操! C.滾犢子!(東北話) D.我****媽!
8."橫直"是么子意思(10分)
A.橫和直 B.總是 C.蠻橫 D.直率
9."七嘎子" 是么子意思?
在湘鄉縣城裡有怎么說?
(10分)
A.葫蘆 嚎爐 B.樹葉 樹子 C.河蚌 夾喇骨 D.泥鰍 副騷機
10."掛空擋"在翻譯成漢語寺么子意思()(10分)
A.騎車是踩檔 B.失足落水 C.不穿內褲,裸睡 D.考試掛紅燈
11.王:"鹵哆妹幾不嬲塞."
李:"凳似滴,血不好看,微塞死打!"
問"嬲塞","微塞"分別是么子意思. (10分)
A.好 怕拉(湘鄉話) B.朔(湘潭話) 髒 C.不好 髒 D.美麗 乾淨
判斷題:
1.湘鄉話里的"我"和"你"都是用"恩"來表示嗎?(5分)
A.是 B.不是
2.湘鄉話有很多種口音 , 請問在一個鄉里有兩中口音嗎?(5分)
A.有 B.沒有
3.毛澤東在湘鄉讀過書嗎?(5分)
A.是 B.不是
4.湘潭話和湘鄉話相同嗎?(5分)
A.同 B.不同

湘鄉方言的研究論文

[轉自新北侖文學隨筆論壇]
作者:祈晴
這是我朋友的論文,寫得很有新意,用學的音韻學的一些知識說的,對於沒學過的人來說真的是不知所云。有很多東西都是她自己總結的,沒有經過一些科學驗證,但有創新。湘鄉方言我也不懂,看了也是知道個大概。我們家鄉方言裡古音保存得也很好,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對於研究古代文獻什麼的很有好處。弄到這裡來,以便日後查找方便。
摘 要 : 湘鄉方言作為典型的老湘語的代表,其聲母系統保存了大量的古音。例如湘鄉方言保留了《中原音韻》時期全濁聲母輕音化前的全濁聲母體系,保存了近代唇齒音輕唇化之前的近古音。除此之外,它還保存了大量在現代漢語國語里已經變為舌上音的部分端透定母字的上古音。但是,它還不是單純的古音的現代版本,因為不斷地受到周邊語音體系的影響,它是一個發展變化著的語音體系,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本文旨在對湘鄉方言的語音體系進行總結和歸納,並在考察古音的過程中對其n/l不分,sh/x不分, h/f不分、j/g不分,q/k不分,zh/d不分,ch/t不分的情況一一作出具體的分析。
關 鍵 詞: 湘鄉方言 古音 現代漢語國語 聲母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 ,領土廣闊的國家。隨著五千年漫長的歷史的變遷和人口的流動,古老的漢語發展到今天也變得五花八門,南腔北調 ,形成了多種方言。現在學界上普遍流行的說法是將漢語方言分為七大區: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和閩方言。其中湘方言又稱湘語或湖南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較小的一種方言。它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湘江和資江流域。湘語內部複雜,有新老湘語之分。新湘語主要通行於湘北、湘中一帶,如長沙、株洲、益陽等,是以現代長沙話為代表方言的。而老湘語則廣泛通行於湖南中部、沅水東南、 湘水以西和資水流域, 如湘鄉、雙峰、邵陽、武岡等,以湘鄉方言為主要代表。新湘語受官話方言和贛方言的影響比較大,只有老湘語才比較完整的保留了湘語的古色。所以作為湖南方言之王的湘鄉方言,是非常具有其研究價值的。
一.湘鄉方言的背景和歷史淵源
湘語是由楚語發展而成的。楚國覆滅後,楚人大都轉移到其南部即湖南一帶,他們的語言也就逐步發展成今天的湘語。可見湘語歷史的悠久。因為是長江“天塹”的作用再加上楚人一向對黃河流域的政權有抗衡的心態,因此他們的方言也不易被同化或取代,保留的古漢語的特點也比較多。所以我國的語言學家易禮鈞先生在其名為《湖南方言之王 --湘鄉話》的文章中就說過,要研究屈原的《離騷》必定要懂南方方言,尤其是湖南方言,而湖南方言中又數湘鄉方言最重要.因為古老的湘語,隨著漫長的歷史的發展,加上南、北、西三面長期以來處於官話方言包圍之中,東部又受客、贛系方言的影響,以致語音系統不斷產生變化,逐漸形成了新湘語和老湘語兩種明顯有別卻又並存並用的特殊局面。從地理上看,新、老湘語的通行地域恰好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因此,有人把它稱為北片湘語和南片湘語,這就是湘語的兩個方言片。新湘語和老湘語之間的差別主要表現在語音系統上。北片新湘語主要通行於湘北、湘中一帶,如長沙、株洲、益陽等;它受官話方言的影響很大而且有逐漸靠攏官話的趨勢,語音上突出的表現是由繁到簡,古全濁聲母字一般都已念為清聲母字了。而南片老湘語比較保守, 它基本上仍保留古濁音聲母。在老湘語中古全濁聲母字一般仍多念濁聲母;它廣泛通行於湖南中部、沅水東南、 湘水以西和資水流域, 如湘鄉、雙峰、邵陽、武岡等。湖南雙峰一般認為是老湘方言的代表點,比較完整地保留了濁聲母。但最近有人指出老湘語並不一定以雙峰話為代表,之所以現在這么認為只是因為雙峰出了幾位相當有成就的語言學家,而學界的語言學家對湖南其他老湘語地區的方言又缺乏了解。畢竟老湘語對非方言區的研究者來說,既難說又難聽懂。譬如說湘鄉方言,曾經就有人將之列為全國第二大最難聽懂的方言。然而正是這種方言屬於湖南方言中比較特殊的“獨立型”方言,它原本就是獨立的,又受周圍方言影響較小,原來的特點保留得比較多,因而不同於其他方言,極具特色。湘鄉話可以說是淵源流長,博大精深,很多語句既寫不出來,也沒有具體的涵義,只可以意會。流傳至今也只是靠一輩一輩,口口相傳。它屬於古殷語系,重鼻音,屬古方言區,分布在湘鄉、雙峰、婁底、漣源四縣市,整體發音基本一致。它是一個古老的語種,而且還帶了唐代的語調,而其最大特點是保留了較完整的濁音系統。
湘鄉方言聲母體系的總特點
現在學術上還沒有對湘鄉方言聲母體系的比較權威的總結和研究。現根據本人對湘鄉方言的了解,總結其聲母體系共由25個聲母組成,具體情況如下:
b[p] 、 p[ p ' ]、 m[m]、d[t]、 t[t ' ]、 n[n]、 l[l] 、g[k] 、k[k ']、 h[x] 、x[**] 、zh[t**] 、ch[t**]、sh[**]、 r[r] 、z [ts]、 c [ts ']、s、j[t**]、q[t** ' ] 、、 [d]、[g]、 [dz]、[**]。與國語相比,不難看出,湘鄉方言除了有國語也有的b[p] 、 p[ p ' ]、 m[m]、d[t]、 t[t ' ]、n[n]、 l[l] 、g[k] 、k[k ']、 h[x] 、x[**] 、zh[t**] 、ch[t**]、sh[**]、 r[r] 、z [ts]、 c [ts ']、s、j[t**]、q[t** ' ]等20個聲母外,還有(如:爬 [bo35]、排[bA35] 、牌[bA35]) 、 [d] (如:團[duA35] 、段[dua5]) 、[g] (如狂[gua**35] 、葵[guei35] 、共[gon5]、跪[guei5 ])、[dz](如:在[dzai5]、才[dzai35]、曹[dzau35])和[**](俺[**])等5個聲母。但是它沒有f[f]這個音。另外跟國語相比,湘鄉方言n/l不分,sh/x不分, h/f不分、j/g不分,q/k不分,zh/d不分,ch/t不分。除此之外,零聲母的情況也有特殊。這種情況具體表現在韻母為開口呼齊齒呼的零聲母字身上。以下即針對上述所說的各種不同的情況作具體的分析。
2.1對湘鄉方言中n/l不分的問題的分析湘鄉方言的顯著特點是n[n]和 l[l]不分,混讀情況具體有以下兩種:(1). 一般情況下國語中讀為l[l]的湘鄉方言也讀為l[l],如:來、路、拉、辣、垃、里、立、理、咯等.但是也有少數讀為n[n].如:亂、孿、懶、蘭、爛、籃、郎、浪、壟、壟、聾等.不過這其中似乎能看出一個規律,即凡帶有輔音韻尾n[n] 、 [n**]的在國語中讀為l[l]的在湘鄉方言中都讀為n[n],而其他的兩者讀音保持一致.(2). 一般情況下國語中讀為n[n]的湘鄉方言也讀為n[n].如男、難、南、囊、濃、農等.然而在國語中讀為n[n]的也有很多在湘鄉方言讀為l[l]的.如:那、奶、奈、耐、內、努、怒、挪等.還有一部分在國語中讀為n[n]的在湘鄉方言中讀為[**],這是現代漢語中很少見的一個現象,原因在於古疑母字在國語中的消失。湘鄉方言中保存了疑母字的古音讀法,例子如牛、妞、鈕、尼、泥、匿等,聲母都讀[**]音。雖然看上去這種變化似乎雜亂無章,但其實仔細探討一下也不難發現其中的規律.即在國語中凡帶有輔音韻尾n[n] 、 [n**]的湘鄉方言中讀為陰平、上聲和去聲的在湘鄉方言中仍舊都讀為n[n],陽平和入聲的讀為[**]。而剩下的其它的都變音為l[l]。 綜合以上兩種規律,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簡單的結論:在國語和湘鄉方言中,以鼻音為聲母且帶輔音韻尾n[n]、[n**]的字聲母n[n]和 l[l]的讀法是恰好是相反的。即只要是帶輔音韻尾n[n]、[n**]的字,在國語中聲母讀為n[n]的在湘鄉方言中都讀為l[l],而在國語中聲母是l[l]的在湘鄉方言中都讀為n[n]。另外注意在國語中聲母為n[n]又是齊齒呼無輔音韻尾的在湘鄉方言中也都讀為[n]。而剩下的所有的聲母為n、l的國語和湘鄉話的讀音是保持一致的。了解了這一個規律,對於研究湘鄉方言的非湘鄉方言區的人來說就容易多了。同時這個規律,對湘鄉方言區學習國語的人也應該是能起到一定幫助的。因為n、l不分一直都是湘鄉方言區,其實也幾乎可以說是整個南方方言區的人們說國語時最容易出現的一個現象。如果掌握了這個規律,湘鄉方言區的人們就能輕易的解決n、l不分的這個大難題了。
2.2 對湘鄉方言中f問題的分析
湘鄉方言中沒有發f[f]的音,所有的發f[f]音在湘鄉方言中都讀成h[x]音。如非[xui55]、法[xa35]、發[xa35]、瘋[xuen55]、方[xa**]和佛[xu35]等等。這就顯示了湘鄉方言夾帶著的濃重的古語色彩。因為在中古時期,漢語也是同樣沒有f[f]音的。f[f]音的前身是《切韻》時代的重唇音“幫”、“滂”、“並”三母。到了北宋初年的三十六字母時期,逢合口三等韻及流攝開口三等韻的幫滂並分別變成了非、敷、奉三母。此後幫、滂、並至於開口一二三四等韻及合口一二四等韻拼合。非、敷、奉三母則只與合口三等韻和流攝開口三等“尤”“有”韻拼合(2)。元明時期,隨著全濁引的消失,非、敷、奉三母合流並成了[f],反映這一重要變化的文獻材料是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韻》和明蘭茂《韻略易通》中的《早梅詩》(3)。根據以上情況可以看出,非、敷、奉三母基本上是受合口三等韻的影響而產生的。而[f]母的正式出現實際上是在元明時期。但是湘鄉方言中不僅沒有f[f]音,連北宋初年出現的非、敷、奉這些音都沒有。這就說明湘鄉方言至少保留的是北宋初年以前的古音。但是為什麼原本在古代是唇音的在湘鄉方言中會讀成喉音,這個在漢語的發展史上也還並沒有找到什麼可靠的根據。但是正因為在國語中讀成h[x]的在湘鄉方言中讀成h[x],在國語中讀成f[f]的在湘鄉方言中也都讀成h[x],所以造成了湘鄉方言區的人們在說國語的時候h、f不分的情況。
2.3 對湘鄉方言中h[x]和x[**]不分的情況的分析
跟國語相比,湘鄉方言h[x]和x[**]不分。如“尋”,在國語中讀為[**un35],而在湘鄉方言中卻讀為[xun35];“嫌”在國語中讀為[**ian35],而在湘鄉方言中讀為[xian35];“下”在國語中讀為[**ia51],而在湘鄉方言中讀為[xio5]。不過h[x]和x[**]並不是在所有的情況下都混讀。首先,在國語中讀h[x]的在湘鄉方言中也有同樣讀成h[x]的。如:“華”、“韓”、“或”、“和”、“輝”等。除此之外,湘鄉方言中有一部分讀h[x]的音在國語中讀成x[**],如以上所舉的幾個例子就正是屬於這種情況。但是沒有在國語中讀h[x]而在湘鄉方言中讀成x[**]的情況。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並且在國語中讀為x[**]的在什麼條件下湘鄉方言讀成h[x],這中間是否有什麼必然的規律呢?
在研究h[x]和x[**]這兩個音的時候,我們不能不考慮到在《中原音韻》時代,全濁聲母全部清音化的這樣一個問題。《廣韻》的三十五個聲母中,全濁聲母有十個,即“並”、“定”、“澄”、“從”、“邪”、“崇”、“船”、“禪”、“群”和“匣”,到現代國語中它們都變成了清聲母(4)。其中“匣”母變成了塞擦音後在國語中有兩種分化,如下圖:
匣:接宏音──h[x]:花或含和花卉戶胡
接細音──x[**]:鄉縣下轄匣興型學雪項
正因為湘鄉方言保留的是全濁聲母清音化之前的古音,所以在國語中已有h[x]、 x[**]讀音分化的原匣母字在湘鄉方言中有很多還是讀為h[x]的。如:“下”、“形”、“夏”和“項”等等。但是,它們又不是全部都統讀為h[x],而是另有分化。這個分化跟它們後面所接的韻母是息息相關的。現大概總結如下:
匣:接宏音--h[x]( 統讀):花或含和花卉戶胡
接齊齒呼(陽平、入聲)──h[x]:型形幸向熊縣嫌
接齊齒呼(非陽平、入聲)、撮口呼──x[**]:信心新西興星湘鄉想先 
由上圖可知,雖然湘鄉方言保留了全濁聲母清音化之前的古音,但它並不是清音後的現代國語的中古濁音的簡單還原。這中間還有一個聲調的問題。正如“並”母、“定”母等字根據聲調的不同有送氣和不送氣之分一樣,匣母字也因為聲調的不同有h[x]和 x[**]的讀音的區別。這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情況。在《中原音韻》時期,入聲已經派入陽平、上聲和去聲。到了現代國語中,入派四聲,所以現代國語中已經沒有入聲了(5)。但是湘鄉方言中還保留了入聲,這樣匣母字的湘鄉方言讀音區分起來就很有難度了。不過正因為湘鄉方言保留了古入聲,在區分和確定古漢語音時,我們可以利用漢字的湘鄉方言讀音。如“縣”字,在現代國語是去聲。但是在湘鄉方言中是入聲,查它的古音,得出的結果也同樣是入聲。類似的例子還有如“幸”、“傍”、“丈”、“大”、“道”等字。所以,湘鄉方言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作為考查古漢語的一個參考工具。
2.4對湘鄉方言的聲母體系中全濁聲母的分析
在國語中古濁聲母已經清化,平聲字變成送氣的清音,仄聲字變成不送氣的清音。如 “大”念[da5], “團”念[tuan35],“題”念[ti35],“步”念[pu51],“跪”念 [kui51]等。而湘鄉方言與此不同,它比較完整地保留了古濁音系統。在此方言區古全濁聲母不論平聲和仄聲都念為不送氣濁聲母,完整的保存了古音中(如:爬 [bo35]、排[ba35] 、牌[ba35]) 、[d](如:團[dua35] 、段[dua5]) 、[g](如狂[guang35] 、葵[gui35] 、共[gon5]、跪[gui5 ])等全濁聲母。如“爬”念[bo35],“題”念[ti35],“步”念[bu5],“跪”念 [gui5]。“大”念[da5],“狂”念[ɡa35], “排”念[ba35]、“道”念[dao5]、“葵”念[ɡui35],“在”念[dzai5], “皮” 念[bi35]。這些濁聲字在國語和湘鄉方言中的讀音也有其必然的聯繫,現整理部分如下:
並母-湘鄉方言-國語 平[p' ]:陪瓢皮旁盆脾盤爬袍
仄[p]:抱病白(入)傍薄婢辦閩南語聲母與廣韻聲母對照
定母-湘鄉方言[d]--國語 平[t' ]:亭同堂唐馱藤團條屯抬田徒
仄[t]:道盜電度動鄧杜
從母(宏音)-湘鄉方言[dz]-平[ts']:才殘曹慚
仄[ts]:在自字族
群母(宏音)--湘鄉方言[g]- 平 [k ']:狂葵魁
--湘鄉方言[g]- 平[k]:跪櫃共
全濁聲母清音化的現象發生在《中原音韻》時期。《中原音韻》是反映元明清時代的近代音的著作。湘鄉方言保留了全濁聲母清音化之前的古音,這就說明湘鄉方言保留的至少是近代以前的古音。
5 對湘鄉方言舌上音情況的分析
湘鄉方言中的另一種比較特殊的現象是國語中統讀為“zh”和“ch”的聲母的音在方言中都有兩種或多種分化。如“茶”、“查”、“嬋”跟“潮”、“長”、“腸”這兩組字,聲母在國語中都是讀為ch[t**]。但是在湘鄉方言中其聲母前者讀為[dz],而後者讀為[d];另如“珠”、“竹”、“主”、“朱”和“知”、“智”、“制”這兩組字,聲母在國語中都讀為zh[t**],但是在湘鄉方言中其聲母前者讀為[t],而後者的讀音跟在國語中的一樣也讀為zh[t**];另外還有類似的例子如:“唱”、“廠”、“暢”、 “娼”和“痴”、“斥”、“侈”、“恥”這兩組字,在國語中聲母的讀音都是ch[t**],但是在湘鄉方言中前者讀為t[t ‘ ],而後者卻讀為ch[t**]。總結上面所說的分音情況,得出以下兩個規律:
1 在國語中讀zh[t**]音的,在湘鄉方言中共有zh[t**]、[t]兩個讀音。
2 在國語中讀ch[t**]音的,在湘鄉方言中共有ch[t**]、t[t ‘ ]、[dz]三種讀音。
在捲舌音zh[t**] 、ch[t**]這一處,現代漢語國語和湘鄉方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考察一下捲舌音zh[t**] 、ch[t**]的發展歷史,我們就會知道,首先,現代漢語的聲母zh[t**] 、ch[t**]是由中古的知組、莊組及章組聲母合流而成的(6)。其演變的情形大致是:莊組、章組在唐末宋初之際首先合併為照組,大約到了《中原音韻》時期,知組又與照組合併。那么,知組、莊組及章組聲母的前身又是什麼呢? 參照胡安順在其著作《音韻學通論》中的上古音部分的論述:“古無舌上音.這是錢大昕得出的另一重要結論,錢氏稱作‘舌音類隔之說不可信’。所謂古無舌上音是指三十六字母中的‘知澈澄娘’這組音在上古未產生,大約是到了六世紀這組音才從“端透定泥”中分化而出。”(7)另外在易國傑和姜寶琦共同主編的《古代漢語》中的古音韻部分有這樣的闡述:
古無舌上音。有錢大昕在他所著的《十駕齋養新錄》卷五
舌音類隔之說不可信”一條中提出。他認為上古只有舌頭音“端透定泥”,沒有舌上音“知徹澄娘”,舌上飲歸在音中。例如,從“登”得聲的字“澄、橙”等,“登”為舌頭音,“澄、橙”為舌上音。《尚書.禹貢》:“導菏澤,被孟豬。”其中“孟豬”在《史記.夏本紀》中引作“明都”,“豬”為舌上音知母字,“都”為舌頭音端母字。《詩.大雅.黃矣》:“陟我高岡”。鄭玄箋:“陟,登也。”“陟”為舌上音知母字,“登”為舌頭音端母字。古反切“長,丁丈切”以舌頭切舌上。這些材料都可以證明“古無舌上音”的結論是對的。 綜合以上學者們的觀點和結論,可以得知上古確實是沒有舌上音“知徹澄娘”母的(8)。那么,中古三十六字母的舌上音知徹澄還有正齒音照穿床審禪到底是什麼來源,就這個問題具體分述如下:
古音學家根據諧聲偏旁和古書中的異文、異切、古讀、聲訓等材料,考證出中古後期三十六字母的知徹澄來自上古的端透定(9)。一如古讀:“竺”作“篤”、“抽”作“掏”、“直”作“特”等等,竺、抽、直這些中古屬知系舌上音的字,在上古卻和屬端系舌頭音的篤、掏、特等字同音。二如異文:春秋的陳完,就是史記的田完;論語的申棖,就是史記的申棠。陳、棖屬中古舌上音知系,田、棠屬上古舌頭音端系。三如異切:褚,張呂切,又丁呂切;傳,知戀切,又丁戀切;,直炙切,又丁歷切。前一個切音屬知系,後一個切音屬端系。四如諧聲偏旁:都與豬,湯與暢,獨與濁,它們的聲旁相同,但前字屬端系,而後字屬知系。這些古音材料都反映了中古的舌上音和上古的舌頭音聲母是相同的。宋代的韻圖(如《韻鏡》)直接把端、知兩系聲紐排在一列,只從等上有所辨別,這也證明端、知兩系本屬一家(10)。大量的材料都能證實中古舌上音知徹澄,確實是從上古舌頭音端透定中分化出來的。
古音學家使用以上的方法又證明了正齒音的照系三等也來自上古舌頭音端透定,而照系二等來自上古齒頭音精清從心。具體分述如下:
①照系三等來自端透定。其材料,一是古讀,如:舟如雕、專如專、支如鞮,舟、專、支是中古照系三等,而雕、專、鞮是上古端系。二是《說文》的得聲偏旁,如:旃,丹聲;闡,單聲;終,冬聲;旃、闡、終這些中古照系三等字,分別得聲於上古端系的丹、單、冬。三是諧聲系統,照系三等字和知系字的諧聲偏旁完全相通,如:駐與注、豬與諸、超與弨等等,前字屬知系,後字屬照系三等。已知知系來自上古舌頭音,可知照系三等也來自上古舌頭音。這些古音材料,都證明了中古的照系三等也來自上古舌頭音的端透定。
②照系二等來自上古齒頭音精清從心。其材料,一是異切,如:“笮”側伯切,又在各切;“隹”朱惟切,又遵綏切;“灑”先禮切,又所賣切;兩個音中一個屬中古照系二等,一個屬上古精系。二是諧聲偏旁,如:“則”是精系字,而從“則”得聲的側、測、廁等都是中古照系二等字;又如,從“且”得聲的字,既有上古精系字組、祖、粗,也有中古照系二等字阻、鋤、助。三是古音通假,如:精系的“徂”通作照系二等的“沮”,而且“沮”本身就有兩切:在唐韻是子餘切,屬精系,在廣韻側魚切,屬照系二等。四是宋人的韻圖,如:《韻鏡》把精系和照系排在一列,只有等的差別。這些語音事實都證明,中古的照系二等來自上古精系齒頭音。
既然有了上述理論的成立,知澈澄母由端透定母而來,照穿床母由端透定母和精清從母兩組聲母而來,那么,我們就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在現代國語中發zh[t**] 、ch[t**]音的,在古代漢語中會發[t]、t[t ‘ ]、[dz]等音。如本文上文所論述的,在國語中念捲舌音zh[t**] 、ch[t**]的在湘鄉方言中讀音有不同的分化。那么這種分化是不是與在上古音中的分化一樣呢?以下僅就這個問題從國語、湘鄉方言還有上古音讀音對比的角度進行例舉:
1,在上古讀作“端”,國語讀為zh[t**],湘鄉方言中讀為d[t]的中古知母字:主、朱、竹、豬、追、燭等
2 在上古讀作“透”,國語讀為ch[t**],湘鄉方言中讀為t[t ‘ ]的中古徹母字:臭、醜、唱、腸等。
3 在上古讀作“定”,國語讀為ch[t**],湘鄉方言中讀為的[d]的中古澄母字:陳、程、長、腸等。
4 在上古讀作“定”,國語讀為zh[t**],湘鄉方言中讀為的[d]的中古澄母字:趙、重、丈等。
5 在上古讀作“端”,國語讀為zh[t**],湘鄉方言中讀為zh[t**]的中古照母字:之、脂、旨、知、枝、只、指等。
6 在上古讀作“透”,國語讀為ch[t**],湘鄉方言中讀為的ch[t**的中古穿母字:齒、侈、尺、斥等。
7 在上古讀作“定”,國語讀為ch[t**],湘鄉方言中讀為[dz]的的中古“澄”母字:茶、查等。
通過對上述的這些語音現象的分析,不難看出湘鄉方言確實是很大一部分保留了上古音,如以上第(1)、(2)、(3)、(4)、(7)條。不過湘鄉方言還不是說像上古音一樣完全沒有舌上音,它的語音系統里也有ch[t**]和zh[t**]這兩個音,如上文所列的第(5)和(6)條,“知”、“智”、“止”、 “之”、 “志”等字聲母都念zh[t**],而“痴”、“恥”、“斥”等字的聲母都念ch[t**],這就跟上古音不一樣,而是跟現代漢語國語保持了一致。不過,從上文的總結和歸納中,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端透定母這一部分,湘鄉方言中像這樣被近代音同化的情況是很少的。而且經過總結得出:在湘鄉方言中舌上音僅存在於韻母是齊口呼的情況中。本人對這個語音現象的解釋是:湘鄉方言隨著歷史的發展,一部分舌頭音在接齊齒呼韻母的時候,為了追求發音方便,越來越不自覺地進行舌位前移,最終就轉變成了舌上音。不過這一部分舌頭音只限於後來在國語中變成ch[t**]和zh[t**]這兩個捲舌音的原端組母字。畢竟上古音中的舌頭音演變成舌上音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其它的很多都是按原音保留下來的。湘鄉方言中出現ch[t**]和zh[t**]這兩個音,從客觀的角度分析也是順理成章的。因為任何一個語音體系都不可能是永恆不變的,湘鄉方言古音保存得再好,但它總是不斷發展變化著的。經過漫長的歷史,它不斷地與外界語音相融合相鑒納,必定也會越來越多地被它們所同化。不過,值得注意的事,在韻母為齊齒呼的情況下, zh[t**]、ch[t**] 在國語中的讀音與在湘鄉方言的讀音可能不一樣。如“吃”這個字在國語里聲母念ch[t**],但在湘鄉方言中的讀音是[k ']。不過像這樣在國語里聲母念ch[t**],而湘鄉方言中念[k ']的情況是很少的。關於對這個音的解釋,曹市在他的《常用句型--像……噠K哪裡K的》文章中提到:“[k 'i35],我懷疑這正是吃的古音。因為右邊是“乞”,這樣讀,才是形聲字。後來北方人讀得模糊,慢慢變成了chī。”在湘鄉方言中,像這樣的變音也是不少的,正是因為它們的出現給研究湘鄉方言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而怎樣去掌握這種變音的變化規律,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2.6 對湘鄉方言中j/g、q/k不分的情況的分析
在湘鄉方言中有很多j/g、q/k、x/h不分的語音現象。x/h不分的情況因為比較複雜,所以在前文中已經將它單獨列為一節詳細的論述過了。在此就不再重複討論,只專門對j/g、q/k不分的情況進行分析。在國語里聲母發為的j[t**]音的字,在湘鄉方言中一部分如“姐”、“節”、“借”等同樣念為j[t**] ,而另外一部分如“紀”、“基”、“見”、“簡”等,卻念為 g[k] 。類似的在國語中聲母念為q[t** ' ]的在湘鄉方言的讀音也有兩個分支,其一是如“千”、“切 ”、“鉛”、“槍”等字念為q[t** ' ]。其二是如“去”、“起”、“欠”“氣”等字讀為k[k ']。為什麼在湘鄉方言中會有這種多音現象,這種多音現象是不是因為對古音的傳承而產生的?參照我國歷史上的語言學家們對j[t**] 、q[t** ' ]、 x[**]這三個音產生的歷史過程的考察,有如下結論:
“j[t**] 、q[t** ' ]、 x[**]這三個音大致產生於清初稍後的時期(11),因為在清初攀藤鳳的《五方元音》中的j[t**] 、q[t** ' ]、 x[**]還未出現(如‘剪’ [ts]母字有:精尖尊鑽;‘金’ g[k]母字有:經堅根乾)。此三母各有兩個來源,即《中原音韻》中的k[k ']、k[k ']、 h[x]與 z [ts]、 c [ts ']、s。”如下圖:
[k] 和[ts]** [t**] ,[k ']和 [ts '] ** [t** ' ], [x] 和 ** [**]
其產生的原因是這樣的:舌根音k[k ']、k[k ']、與齊、撮呼韻母相拼,受、[y]韻頭或韻母的影響而發生了齶化,齶化後舌位前移,變成了j[t**] 、q[t** ' ](12)。例如:
見:姜[k]------[t**] 溪:去[k ']---- [t** ' ]
群: 乾[t** ' ]--- [t** ' ]
舌尖前音[ts] 、[ts ']與齊、撮呼韻母相拼,受、[y]韻頭或韻母的影響發生了齶化,齶化後舌位前移,也變成了j[t**] 、q[t** ' ](13)。例如:
精:將[tsia**]----- [t**ia**] 清:趣[ts 'y]----- [t** 'y ]
從: 前[ts 'iεn]---- [t**iian]
變成j[t**] 、q[t** ' ]後,原與細音相拼的[k]組聲母與[ts]組聲母與便無從分辨,在國語中聲母讀音都一樣。然而,在湘鄉方言中很多[k ]、[k ']與[ts] 、[ts ']組字的古讀音都有保留。所以才會出現很多聲母在國語力讀[t**]音的在湘鄉方言中讀[k]音等這樣的語音現象。但是被近代音同化的音也很多,如上述所說的“切 ”、“鉛”、“槍”等字,在古代時聲母讀音為[ts '] ,而現在在湘鄉方言中都讀成[t** ' ],跟國語保持一致。綜合以上的例子和論述,總結大致可以推出這樣一個結論:即在來源於舌根音[k ]、[k ']組的字聲母在湘鄉方言種讀音還是與古音保持一致,而來源於舌尖前音的[ts] 、[ts ']組的字在湘鄉方言中都被近音同化為j[t**] 、q[t** ' ]、x[**]音。
2.7 對湘鄉方言中零聲母音的讀音情況的分析
在湘鄉方言的語音系統中,零聲母字的讀法也是一大特色。而這個特色首先體現在在國語中歸為開口呼的零聲母字的讀法上。總結得出,國語中的開口呼零聲母字在湘鄉方言中有三種讀法:
①.跟國語讀法保持一致。如“哎”“喔”等字,但這種情況極少,幾乎只限於感嘆詞。在一般情況下,國語中的開口呼在湘鄉方言中是有變音的。
②.讀成合口呼。即在用湘鄉方言拼讀國語中的開口呼時在原音前面加上介音。如:“按”讀成[uan51],“暗”讀成[uan51] ,“安”讀成[uan55],“愛”讀成[uai51]等。大部分在國語中讀[an]的在湘鄉方言中都讀成[uan],如“安”、 “案”、 “岸”、 “庵”、 “氨”、 “鞍”、 “桉”、 “鵪”、 “埯”等。③.讀成聲母為[**]的音。即在用湘鄉方言拼讀國語中的開口呼時在原音面前加上聲母[**] ,如“俺”、“昂”、“骯”、“餓”“鄂”“鵝”“惡”“啞”“鱷”等。從所舉的例子中就可看出:韻母是“ang”和“e”的零聲母字全都讀為附加了聲母[**]的音。 以上分析的是國語中的開口呼零聲母字在湘鄉方言中不同讀法。至於合口呼和撮口呼的零聲母字,它們的讀音和在湘鄉方言中的讀音保持一致。所以在此就不再多加探討了。只是國語中的齊口呼零聲母字,在湘鄉方言中的讀音也有特殊,具體分述如下:①.跟國語保持一致。如“移”、“一”、“意”、“衣”、“椅”“洋”、“燕”等。②.讀成聲母為[**]的音。如“疑”、“硬”、“迎”、“盈”、“贏”、“銀”、“營”、“銀”等。 [**]這個聲母來自於疑母。湘鄉方言中聲母[**]的存在,證實了湘鄉方言對上古遺傳下來的疑母字音的繼承。疑母字在十四世紀(中原音韻時代)的國語里已經消失,但是通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湘鄉方言裡還保存了疑母字的古音。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在國語中是零聲母的字,用湘鄉方言拼讀時在前面加上[**]音的一般都是讀陽平音的鼻輔音字。而在湘鄉方言中讀音還保持是零聲母的一般都是陰平、上聲和去聲。這個跟古代清濁對立的演變和分化是分不開的。結論湘鄉方言,如上文所述,是不僅保留了大量的上古音、中古音和近代音,還有著自己的發展特點的這樣一個語音體系。隨著時間的流淌和鄰近方言的影響,保留著古湘語特色的古老的方言已經為數不多。而湘鄉方言正是湘方言中很特殊的這樣一種方言。它可以說是一個活化石,保留著歷史以來的各個時代的語音特點。同時它的價值也在於它不僅保留著本文所論述到的古湘音,還保留著本文未曾涉及到的古漢語辭彙和語法等等。研究它,可以不自覺地融會貫通到許多與古漢語相關的知識,重現我們古代漢語的歷史面目。而且把它作為參考工具,利用它來研究古音、古漢文學和古湘楚文化及文明也不失為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由於湘鄉話聽起來晦澀難懂,非湘鄉方言區的人一般很難聽懂和學會,而本地人弘揚湘鄉方言的積極性和覺悟又不高,研究它的人微乎其微。這就使得湘鄉方言潛在著的巨大的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無法發掘出來。在此,筆者呼籲社會各界人士不要忽視方言的研究價值,積極參與到調查和研究方言的隊伍中去,發掘我們的古文明。

湘鄉話唱的歌

湘鄉恩安歌

作者:未知
演唱:王美姿
歌詞:
(旁白:你聽說過嗎?這個長沙里手,湘潭票,湘鄉恩安做牛叫。哈哈...........
不是的,不是的,這個恩安就是“我和我們”的意思!喔..........)
“恩安”哎、“恩安”啊,湘鄉的“恩安”“恩安”頂呱呱。
你莫笑也莫夸,湘鄉“恩安”名天下。
黃公略、蔡和森還有那曾國藩,都是“恩安”湘鄉伢。
湘鄉人最倔強,認準的事兒一定要乾好它。
天南地北都去闖呀(恩安恩安闖呀),
湘鄉“恩安”遍天下呀(恩安遍天下呀)。
敢作敢當就是那湘鄉“恩安”!
(一呀一二三,三呀三二一,我跟你奶奶動象棋,你奶奶動象,我動炮,打得你奶奶氣起跳)
“恩安”哎、“恩安”啊,湘鄉的“恩安”“恩安”頂呱呱。
你莫笑也莫夸,湘鄉“恩安”名天下。
雲門寺、水府廟還有那東台山,都說“恩安”美如畫。
湘鄉人最愛家,走到那天涯也不會忘記它。
四方朋友都來玩呀(恩安恩安來呀),
湘鄉“恩安”歡迎你呀(恩安歡迎你呀)。
熱情好客就是那湘鄉“恩安”!
(一呀一二三,三呀三二一,我們都來吃流水席,你們拿個杯,我們拿個碗,喝完這杯酒就都是朋友)
“恩安”哎、“恩安”啊,湘鄉的“恩安”“恩安”頂呱呱。
你莫笑也莫夸,湘鄉“恩安”名天下。
“恩安”哎、“恩安”啊,湘鄉的“恩安”“恩安”頂呱呱。
你莫笑也莫夸,湘鄉“恩安”名天下。
“恩安”哎、“恩安”啊,湘鄉的“恩安”“恩安”頂呱呱。
你莫笑也莫夸,湘鄉“恩安”名天下。

湘鄉單身歌

作詞:阿利
作曲:阿利
編曲:阿利
原唱:阿利
湘鄉話版本演唱:湘鄉一帥哥
歌詞:
我的愛情路實在太坎坷
這么多年愛上我的姑娘竟然沒一個
對面的美女大眼睛在閃爍
眨巴眨巴眨巴眨巴眨巴可從來就沒看我
我其實並不錯也算個好小伙
就是沒有房子車子票子口袋裡錢不多
掙錢不容易好老婆也難覓
哎呀哎呀哎呀哎呀哎呀我的冤家在哪裡
誰會願意陪我唱這首單身歌
哪個女孩願意讓我走進她的心窩窩
看著別人比翼雙飛沐浴在愛河
我卻獨自一人空守著寂寞
一天一天我還在唱這首單身歌
等你把我手中玫瑰羞澀地摘一朵
美麗的姑娘我會為你努力地工作
讓你過的幸福開心又快樂
又快樂
哥們今年都過了三十歲
到現在還沒有老婆暖被
什麼時候我也能出雙入對
寂寞的夜裡不再抱著枕頭睡
飽漢子不知道餓漢子的苦
褲子破了都沒有人補
各位兄弟姐妹大嬸大叔
求求你給俺瞅個媳婦
我的愛情路實在太坎坷
這么多年愛上我的姑娘竟然沒一個
對面的美女大眼睛在閃爍
眨巴眨巴眨巴眨巴眨巴可從來就沒看我
我其實並不錯也算個好小伙
就是沒有房子車子票子口袋裡錢不多
掙錢不容易好老婆也難覓
哎呀哎呀哎呀哎呀哎呀我的冤家在哪裡
誰會願意陪我唱這首單身歌
哪個女孩願意讓我走進她的心窩窩
看著別人比翼雙飛沐浴在愛河
我卻獨自一人空守著寂寞
一天一天我還在唱這首單身歌
等你把我手中玫瑰羞澀地摘一朵
美麗的姑娘我會為你努力地工作
讓你過的幸福開心又快樂
又快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