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子橋

湘子橋

湘子橋是古代漢族橋樑建築的傑作。位於廣東省潮州古城的東門外,初建於宋代,距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湘子橋奇特别致的結構,集梁橋、拱橋、浮橋等形式於一體,是凝結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藝術的結晶。它是中國第一也是世界第一座啟閉式橋樑,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與河北趙州橋、 泉州洛陽橋、北京盧溝橋(亦作蘆溝橋)並稱 中國四大古橋。

橋樑介紹

湘子橋湘子橋
湘子橋全長500餘米,東岸橋墩13座,西岸橋墩11座。由於“中流警湍尤深,不可為墩”,中間只能用18隻梭船並排構成一列橫隊,用鐵索連成浮橋。每遇洪水或要通船,可解掉繫船鐵索,移開梭船,變成開閉式浮梁橋。這就是“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由來。江面上矗立這巨大橋墩,就像一艘艘威武的大船,擋住了滾滾急流。橋墩精巧之處,就在於全部用石塊砌成。石塊與石塊之間不加灰漿,只用卯契合。橋上原有24座望橋,橋面用石板鋪架,石條特別大,約有10米長,1米厚。在沒有起重機等設備的古代,再加上韓江上下游水位相差很大,有“急流如馬騁”之說,要安裝這么大的石樑,建橋的艱辛可想而知。湘子橋奇特别致的結構,集梁橋拱橋浮橋等形式於一體,凝結了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建設背景

湘子橋即廣濟橋,是中國現有四大古橋之一,在廣東省潮州城東門外,橫臥在滾滾的韓江之上,東臨筆架山,西接東門鬧市,南眺鳳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壯麗迷人。民謠唱曰:“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創建,初為浮橋,由八十六隻巨船連結而成始名“康濟橋”。
廣濟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被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樑”

建造歷史

湘子橋湘子橋
熙元年間(1174年)浮橋被洪水衝垮,太守常煒重修之,並創亭閣於西岸,開始了西岸橋墩的建築,至紹定元年(1194年),歷五十四年間,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孫叔謹等太守相繼增築,完成了十個橋墩的建造。其中又以淳熙十六年(1189年)太守丁允元建造的規模最大、功績最著而改稱西橋為“丁公橋”。

紹熙五年1194年),太守沈宗禹“皤石東岸”,築“蓋秀亭”,並稱東橋為‘濟川橋’,接著,太守陳宏規、林驃、林會相繼增築,至開禧二年(1206年)歷時十二年,建成橋墩十三座。東西橋建起來後,中間仍以浮舟連結之,形成了梁橋與浮橋相結合的基本格局。
宋末至元代,廣濟橋又有諸多興廢,明宣德十年(1435年),知府王源主持了規模空前的“迭石重修”,竣工後“西岸為十墩九洞,計長四十九丈五尺;東岸為十三墩十二洞,計長八十六文;中空二十七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為浮橋”,並於橋上“立亭屋百二十六間”,更名為“廣濟橋”。
正德八年(1513年),知府譚綸又增一墩,減浮船六隻,遂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
清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張自謙修廣濟橋,並鑄鉎牛二隻,分置西橋第八墩和東橋第十二墩,意在“鎮橋御水”。道光二十二年門(1842年)洪水,東墩鐵牛墜入江中。故有民謠:“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台廿四樣,兩隻鉎牛一隻溜”。

橋樑特點

梁舟結合的格局,使廣濟橋形成了自己的三大特點:

十八梭船廿四洲

十八梭船廿四洲 十八梭船廿四洲
梁舟結合,剛柔相濟,有動有靜,起伏變化,是廣濟橋的一大特色。
其東、西段是重瓴聯閣、聯芳濟美的梁橋,中間是“舳艫編連、龍臥虹跨”的浮橋。這簡直是一道妙不可言的風景線。清乾隆間有詩讚道:“湘江春曉水迢迢,十八梭船鎖畫橋。”“湘橋春漲”因而列“潮州八景”之首。從結構上說,梁舟結合,實開世界上啟閉式橋樑之先河。啟閉的作用主要在於通航、排洪,正如《粵囊》記載:“潮州東門外濟川橋……晨夕兩開,以通舟棋。”而每當韓江發洪水,又可解開浮橋,讓洶湧澎湃的洪流傾瀉。還有關卡的作用,“郡縣以廣濟橋為鹽船所必經,乃始榷取鹽稅”。後來,上級甚至派人與潮州府共管,方誌有載:“清雍正三年(1725),由鹽運同駐潮州與知府分管橋務,東岸屬運同掣放引鹽,西岸屬潮州府稽查關稅。”

廿四樓台廿四樣

廣濟橋草創階段,便有築亭、“覆華屋”於橋墩上的舉措,並冠以“冰壺”、“玉鑒”等美稱。明宣德年間,知府王源除了在500多米長的橋上建造百二十四間亭屋之外,還在各個橋墩上修築樓台,並分別以奇觀、廣濟、凌霄、登瀛、得月、朝仙、乘駟、飛躍、涉川、右通、左達、濟川、雲衢、冰壺、小蓬萊、鳳麟洲、摘星、凌波、飛虹、觀灩、浥翠、澄鑒、升仙、仰韓為名。至此,橋樓之設,乃造其極。誠如明代李齡在《廣濟賦》中所云:“方文一樓、十丈一閣,華稅彤撩,雕榜金桷,曲欄橫檻,丹漆黝堊,鱗瓦參差,檐牙高啄……”古代嶺南風雨橋是常見的,但規模如此之大,形式如此之多,裝飾如此之美,確實是世罕其匹。

一里長橋一里市

一里長橋一里市 一里長橋一里市
廣濟橋是“全粵東境,閩、粵、豫章,經深接壤”的樞紐所在,橋上又有眾多的樓台,因此,很快便成為交通、貿易的中心,成為熱鬧非凡的橋市。天剛破曉,江霧尚未散盡,橋上已是“人語亂魚床”了。待到晨曦初露,店鋪競先開啟,茶亭酒肆,各色旗幡迎風招展,登橋者抱布貿絲,問卦占卜,摩肩接踵,車水馬龍,正如李齡《廣濟橋賦》所描寫的:‘諾夫殷雷動地,輪蹄轟也;怒風搏浪,行人聲也;浮雲翳日,揚沙塵也;向遏行雲,聲報林木,遊人歌而驛客吟也;鳳嘯高岡,龍吟瘴海,士女嬉而蕭鼓鳴也;樓台動搖,雲影散亂,衝風起而波浪驚也……”活脫脫地就像一幅活動的《清明上河圖》。無怪乎,遊客會鬧出了“到了湘橋問湘橋”
廣濟橋的夜色又別有一番情趣:“吹角城頭新月白,賣魚市上晚燈紅。猜拳蛋艇猶呼酒,掛席鹽船恰駛風。”明月初上的廣濟橋,酒肆中燈籠高懸,蛋艇里猜拳行令,妓篷中絲竹細語,真是“萬家連舸一溪橫,深夜如聞鼙鼓鳴”,待到“遙指漁燈相照靜”,已是“海氛遠去正三更”。

相關傳說

湘子橋湘子橋
這座充滿神奇的大橋,每一個橋墩距今都有幾百年的歷史,從宋代建成。

第一個橋墩到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格局,前後共延續了300多年。在古代生產力落後的情況下,在大江上建造這樣的大橋,其難度是超乎人們想像的,故潮州民間便流傳許多“仙佛造橋”的傳說。

據說,韓愈刺潮後,時常登東山門(即今筆架山)遊玩。但深感過江之苦,便請他的侄孫韓湘子和廣濟和尚一起造橋。
韓湘子造東面一段橋,請八仙來幫忙。韓湘子親自去鳳凰山取石,把石頭都變成黑豬,一路趕來,但最後一群豬剛趕到鳳南時,給一個孕婦識破,怪叫起來:石頭怎會走路!一句話泄破了天機,石頭再也趕不動了,因此韓湘子負責的那東面最後幾墩沒有修起來。
廣濟和尚造西南一段橋,也請來十八羅漢幫忙。他親自去桑浦山開取石頭,把石頭點化成群烏羊,一路趕來。但當最後一群烏羊趕到半路時,碰到當地一個惡霸地主,存心想奪取這些羊,便說:“你這和尚哪來的羊呀。分明是我家的。”廣濟和尚被糾纏得不耐煩,便說:“既然是你家的羊,便趕到你田裡去吧。"地主把羊一齊趕到他自己的田裡去,卻變成一座座烏石山,把地主的良田壓掉了。相傳這就是浮洋烏洋山的由來。
因此,最後一批黑豬,烏羊沒有及時趕來,中間一段橋便沒法修攏。怎么辦?天又快亮了。八仙中的何仙姑只好將手中的蓮花瓣拋向江心化成十八條梭船;廣濟和尚一見,立即拋下禪杖,化成一根大藤,把十八隻大船拴住,成為浮橋。這樣,人們為紀念仙佛合力造橋的功績,便把此橋既稱為“湘子橋”,又叫“廣濟橋”。

景區景色

湘橋春漲湘橋春漲
湘橋春漲”是“潮州八景”之一:時當暮春三月,韓江水漲,河面增闊,湘子橋東西段中間十八梭船連成一線,真似長龍臥波。觀上游兩岸的滴翠竹林,下遊仙洲盛開的桃花和沿江的綠柳都象浮在水面,景色宜人,一似三湘。這一番景致在清乾隆進士鄭蘭枝盛傳海內外的“潮州八景”詩中,描繪得絕妙:“湘江春曉水迢迢,十八梭船鎖畫橋。激石雪飛樑上冒,驚濤聲徹海門潮。鴉洲漲起翻桃浪,鱷渚煙深濯柳條。一帶長虹三月好,浮槎幾擬到雲霄。”

維修歷史

1939年,日本侵略飛機炸斷了湘子橋。

1958年和1967年,兩次重修湘子橋。對全橋進行加固維修,並拆除十高樁承台式橋樑。古老的石橋、浮橋不見了,改為鋼筋混凝土大橋。橋是現代化了,但失去了有特色的古
跡古物,誠為可惜之事。
1976年又一次進行擴建成現狀。
1988年3月,廣濟橋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3年10月,修復工程對橋墩進行維修加固,並恢復明代該橋“十八梭船”的啟閉式浮橋以及橋上亭台樓閣的獨有風格。
2007年6月18日,湘子橋正式開通了。

特種郵票

郵票廣濟橋郵票
從《廣濟橋》特種郵票上,不但可以觀賞到廣濟橋白天的景色,還可欣賞到其美麗的夜景。該套郵票的最大亮點是:採用多種印製工藝,在小小方寸間將廣濟橋的日景和夜景巧妙融合起來。
《廣濟橋》特種郵票採用國內“橋題材”郵票難得一見的一套三枚的連票印製。郵票的層體感十分強,廣濟橋的全貌及其周圍的景觀在郵票上一覽無遺,橋上的亭台樓閣、橋邊的航船、兩岸怒放的木棉花等景觀盡收眼底。郵票採用古樸典雅的格調,充分展現出廣濟橋悠久深厚的歷史。
據了解,郵票的印製採用了12種色調,其中包括多種特殊油墨。最讓人嘖嘖稱奇的是,郵票採用了螢光油墨印製工藝,在紫光燈的照射下,頃刻間郵票上的廣濟橋進入了“夜晚”,天空中出現了點點繁星,不停地閃爍著光芒,整個橋體渾身發亮,就如同在現實中見到的廣濟橋夜景一樣。採用這種技術的郵票主圖在國內外是非常罕見的,整套郵票具有極高的鑑賞價值和收藏紀念價值。
該套郵票由中國著名郵票設計家王虎鳴設計而成。為了設計該套郵票,王虎鳴多次往返潮州,走近廣濟橋,從多個角度觀察取景,並向相關的專家學者了解廣濟橋的文化內涵,他被古橋悠久深厚的歷史所感染,傾注諸多心血歷時3年設計而成。
據介紹,中國郵政每年的郵票發行計畫在30套左右,只有重大的歷史事件等題材才能列入發行計畫,地方題材的郵票發行更是非常稀少,能把廣濟橋爭取登上“國家名片”十分不易。有關方面表示,希望以廣濟橋這樣一座連貫古今、聯通海內外潮人的心靈之橋登上郵票為契機,起到宣傳潮州、美化潮州的巨大作用,從而大大提高潮州在國內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