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寧遠縣

湖南寧遠縣

寧遠縣位於湖南南部,萌渚嶺北麓,南有九疑山,北倚陽明山,東連新田、嘉禾、藍山,南接江華,西鄰道縣、雙牌,北界祁陽金洞林場。地處東經110°42′~112°27′,北緯25°11′~26°08′之間。南北長104.7千米,東西寬52.2千米,總面積2526平方千米。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湖南省寧遠縣位於湖南省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0°42′-~112°27′,北緯25°11′-26°08′。南北長104.7千米,東西寬52.2千米,縣人民政府駐舜陵鎮。毗鄰兩廣,處湖南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現轄17個鄉鎮,4個國有林場,面積2,508平方千米,其中縣城面積32平方公里,國內生產總值489,390萬元(2008),總人口為77.8 萬人(2002年),其中城鎮人口9.52萬人,鄉村人口68.28萬人。 寧遠資源富集,物產豐饒。以石灰岩、銻、鉛鋅、鈾礦為主的礦產資源豐富,可建設大型水泥廠和實施規模開採;以九疑山為龍頭的旅遊資源富集,開發潛力巨大;以小水電為主的水能資源豐富,達12萬千瓦,目前開發不到三分之一;以國有企業閒置資產和學校、醫院等政府主辦事業為主的國有資產及城鎮土地儲備量大,商機無限;以糧食、蔬菜、烤菸、生豬、肉兔、竹木、水果等為主的農林產品豐富,生產、銷售、加工潛力巨大;以九疑大道、城市引水、城鎮開發等項目為主的國家、省、市重點工程多,投資效益豐厚。

 發展空間

 寧遠發展迅速,前景廣闊。2009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4.6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0億元,財政收入突破2億元,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良好勢頭。隨著廈蓉高速、二廣高速、桂道高速的修建,寧遠作為區域“交通中心”的優勢將更加突出;隨著2004年縣城至九疑山二級公路的建成和全省公祭舜帝陵大典的舉行及九疑山旅遊開發的推進,寧遠作為輻射海內外的“旅遊觀光、祭祖朝聖中心”的優勢將更加凸顯;隨著城鎮建設的推進、基礎設施的改善和與沿海地區經濟、文化交流、融合的拓展,寧遠作為周邊地區“商貿物流中心”和“沿海產業轉移承接地”的優勢將更加鮮明。所有這些條件,將匯成一股澎湃的浪潮,推動寧遠這艘航船乘風破浪邁向更加輝煌、燦爛的彼岸。

美麗風景

 寧遠縣歷史悠久,風光秀麗。上古時期,中華民族始祖“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南巡至此,開啟教化,並葬於縣境南部九疑山,使這裡成為中華文明重要發源地之一;秦時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夏朝時為紀念舜帝而建的舜帝陵,為“中華第一古陵”,歷代君王祭祀不斷,1999年修復一新後更成為海內外華夏子孫祭祖朝拜的聖地;九疑山是國家森林公園、湖南省最早公布的六大風景名勝區和十大旅遊區之一,司馬遷、李白、杜甫、徐霞客等歷代文人騷客留下了大量歌詠九疑山詩詞墨寶,一代偉人毛澤東一曲膾炙人口的“九疑山上白雲飛”,更使九疑山蜚聲中外,催人神往。寧遠文廟是全國第二大孔廟,1997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方便

寧遠區位優越,設施完善。距長沙、廣州均在400公里以內,二廣高速建成後,去廣州將縮短三小時,可朝發午至;廈蓉高速建成後,距永州零陵機場100公里,距湘南“門戶”郴州120公里,距國際旅遊名城廣西桂林180公里,車程均在2小時以內。縣內郵電通訊便捷,開通了國際國內的用戶電報、傳真、長途直撥、計算機國際網際網路多媒體和國際郵件特快專遞業務,移動通訊覆蓋全境。寧遠水、電供應充足,縣城建有一座日供水20萬噸的自來水廠,正在加緊建設一座日供水40萬噸的自來水廠;建有22萬伏變電站一座,11萬伏變電站4座,電力充足,價格實惠。服務設施完善,目前已有2個三星級涉外賓館;建有2個大型工業園區,園內設施齊全,管理規範。寧遠接納大投資、大項目、大發展的基礎條件已完全具備。

資源豐富

寧遠資源富集,物產豐饒。以石灰岩、銻、鉛鋅、鈾礦為主的礦產資源豐富,可建設大型水泥廠和實施規模開採;以九疑山為龍頭的4A旅遊資源富集,開發 潛力巨大;以小水電為主的水能資源豐富,達12萬千瓦,目前開發不到三分之一;以國有企業閒置資產和學校、醫院等政府主辦事業為主的國有資產及城鎮土地儲備量大,商機無限;以糧食、蔬菜、烤菸、生豬、肉兔、竹木、水果等為主的農林產品豐富,生產、銷售、加工潛力巨大;以九疑大道、城市引水、城鎮開發等項目為主的國家、省、市重點工程多,投資效益豐厚。

經濟雄厚

2009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4.6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0億元,財政收入突破2億元,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良好勢頭。隨著貴(州)福(州)鐵路、二廣高速的修建,寧遠作為區域“交通中心”的優勢將更加突出;隨著2004年縣城至九疑山二級公路的建成和全省公祭舜帝陵大典的舉行及九疑山旅遊開發的推進,寧遠作為輻射海內外的“旅遊觀光、祭祖朝聖中心”的優勢將更加凸顯;隨著城鎮建設的推進、基礎設施的改善和與沿海地區經濟、文化交流、融合的拓展,寧遠作為周邊地區“商貿物流中心”和“沿海產業轉移承接地”的優勢將更加鮮明。 寧遠縣名取 寓武定功成,遠方安寧之意。

行政區劃

Ningyuan Xian

431126

425600

縣人民政府駐舜陵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寧遠縣轄12個鎮、1個鄉、4個民族鄉,1個林場。

十二個鎮

舜陵鎮

轄:東溪、舂陵、文廟、舜源、重華、蓮花、印山、泠南8個社區居委會;東郊、西郊、桐山、寶塔腳、仁山廟、大種地、五里橋、葫蘆淌、老村屋、鳥立塘、福家坪、蔡家、蓮坪、馮家、灣頭村、麻池塘、龍板橋、長春、羅壩頭。

天堂鎮

轄:天堂、高崗頭、下河洞、劉子用、寡婆橋、麥地江、曹家灘、高源、百步嶺、曾家洞、寄崗、毛里坪、平口元、曉石、卜洞、莊裡洞、石海山、太陽洞、牛頭山、劉村、獅子頭、嶺腳、龍鬚、樅樹灣、下坊、嶺江、老屋楊、香花橋、馬家、大坪嶺、江村、蔣家、新屋地、許家34個村委會。

水市鎮

轄:水市鎮居委會;水市、游鯨、周家、田家、車田、趙家灣、李家山、落家沙、淌塘、楊家灣、花盤洞、旗形、上早禾洞、下早禾洞、劉家洞、歐家洞、大界、渣梨坪、過水岩、羊雲井、水晶窩、下立洞、石壩頭、楊家山、彭祖、大潘家、顏家、車瓜井、小康家、百草坪、塘下洞、臘樹腳、櫃林、黃家、大歐家、小歐家、鄒家、沙落壩、潭村、周家山、桂里元、天堂山、杉樹元、樟木腳、黎壁源、冬瓜沖、魯塘、梅子沖、西海、東海、廖洞、梯子洞、界頭源、卜家、蕎麥花、老臘樹腳、龜形洞、石馬、梅村、西邊洞、村尾64個村委會。

灣井鎮

轄:灣井居委會;灣井、東安頭、田心、周家壩、久安背、豐收、大嶺尾、朵山、橋頭、和成、石坡腳、黃花園、下灌、大屋地、姚家、彭家洞、下寨崗、白水源、青山尾、羊蹄嶺、水上洞、韶水、四長塘、梅子窩、馬腳洞、新屋裡、狀元樓、冷江、路亭29個村委會。

冷水鎮

轄:冷水鋪、金鉤掛、五馬、海江、歐家、沙洞、李銘遠、錫海、毛家、唐家、匡家、卜家嶺、大屋地、東山廟、十里舖、下嶺、寶山、淌頭、百美、三角殂、莊屋、翟家、上胡家、隔江、寨村、下胡家、東城鋪、於家、雞公寨、夏壁、培澤、綿羊殂、高壁、堂屋、油村口、楊柳塘、上茶、桐子山、神西、神東、油麻嶺、上山腳、下山腳、琴棋、中厚、四方井、毛家、駱家、甘石壩、竹嶺腳、冷水、上宣、雲潭、毛坪頭、旺溪、奉佳山、新張家、石佳坪、老張家、大陂嶺、賀家、梅翠、盤市、六十阻、雲峰、下宜66個村委會。

太平鎮

轄:太平、駱全、排樓下、新坪下、老坪下、章家、城盤嶺、五里坪、塘頭嶺、潘家、夏千七、嶺頭源、汪田洞、石門頭、何八仕、匡家、神旺、李已、上下留、新塘下、沙螺塘、梁武橋、留佳位、青草塘、上謝家、下謝家、九十四、楊家坪、水便、土橋頭、龍眠洞、清水嶺、毛坪頭、平石頭、李家庫、上界頭、下界頭、塘湘、新白土、單家、石門山、西嶺頭、老夏塘、妙瑞井、馬紮營、新夏塘、嶺背、塘前、洞尾、牛布坪、老白土、王淒晚、洪洞53個村委會。

禾亭鎮

轄:鎮居委會;梓村、石山下、尹佳、新天、老柏家、新柏家、石龍觀、賈家、小里水、人谷、劉家、肖家、周家、新煙竹、老煙竹、新龍崗、老龍崗、高寨、黃湘、白土陳家、六合、張家、王朝印、蔣家塘、雙龍形、雞公嶺、野鹿崗、貓仔旦、富村、環家山、老潮水、大疇、長江頭、祖元福腳、白面疇、石城、小桃源、琵琶崗、東黃家、大邦、新田腳41個村委會。

仁和鎮

轄:仁和、唐家、上徐家、牛尾塘、劉安仲、陳家、谷木洞、銅崗腳、孫家鋪、尹家洞、陳安、岩口洞、陳普金、周王家、傘里洞、草子塘、社福山、下徐家、華石盤、鯉魚塘、黃家洞、鵝婆井、李家鋪、古坪、十甲、大元湖、堂皇、楓木鋪、社旺、白馬、高家、神背山、大塘邊、馮石、環儀堂、新開、馮谷均、大石洞38個村委會。

中和鎮

轄:新開、西山、荒竹山、新淌頭、嶺頭、立腳、龔家、四坊、猶壁、鄧家、黃千二、蔣家、謝家、聶家、下街、上街、興隆坊、大桃源、陳家洞、周家洞、麻田、楓木腳、李家、淌壩、石珠壩、馬鹿口、白田、木華山、蟠龍井、泮潭、羊山頭、慕撥、慕撥新、油榨屋、高子洞、井子口、茶子園、和平、仁杏、大塘漯、上吳伯營、下吳伯營、西江源、百花源、山林塘、寶峰、黃壩頭、新彰佳山、老彰佳山、保和、杉木園、新福祥、羅步源、斷石橋、壩眼、謝羅塘、何家山、芳塘、排樓屋、冷水洞、杉樹腳、新星里、老屋裡、永樂塘64個村委會。

柏家坪鎮

轄:鎮居委會;柏家坪、雙井圩、可亭、嶺腳洞、柏家、柏家井、毛家壩、皇家洞、馬頭上、牛軋丘、板里元、神山下、王家沖、瓦渣坪、蔡地里、小新屋、林里坊、唐家漯、左家、壩子頭、茄子園、關塘、普落洞、汶洞、寒塘、橋頭、井塘背、鄭古元、花橋、老屋、彭家、都堂嶺、劉均申、崗子頭、長嶺上、大路屋、黃泥壩、眼頭、下壩洞、謝家、左洞、楊柳、蒿草坪、柏家洞、馬頭崗、火燒石、潘家洞、四元山、西林寺49個村委會。

清水橋鎮

轄:清水橋一村、清水橋二村、曉塘鋪、上馬石、座塘、平田一村、平田二村、平田三村、平田四村、闕家、何家、龍崗、新壩頭、鳳形嶺、白福營、孔家嶺、田偉村、萬家、大金盆、呂家橋、泉井眼、曉睦塘、西塘、樂家坊、羅壩、三腳嶺、吾塘嶺、黃沙坪、洛家洞、再上、桐梓坪、楓岩腳、胡家、謝家、太平鋪、大竹園、大河鋪37個村委會。

鯉溪鎮

轄:鯉溪、寨頭嶺、人枕頭、游馬石、下莊、山田、徐家、貴頭、三元嶺、童家、呂家、東山嶺、大井邊、駱家源、雷家源、楓木山、大方洞、上湯家、李家山、流夾洞、瓜石、二八灣、雷玄、快樂洞、蔣家嶺、蛇腦頭、浪石橋、永安圩、桑梓頭、姜家洞、王家洞、柏家嶺、茶月嶺、新廣嶺、馬山嶺、上柏萬城、虎形、下柏萬城、魚形、龍板、麻子灣、崗花洞、白免、獅子畤、道力田、龍形頭、葡萄灣、白石下、大山窩、燕村、香爐疇、梅木塘、杉木坪、石山下、陽合旦55個村委會。

一個鄉

保全鄉

轄:保全、土地沖、老許家、新許家、坪石、黃門洞、竹園下、李宅相、下古溪、上古溪、李家、居家、楊家、龍家、中心鋪、知止門、黃家壩、宮田、肖家塘、北陽、新嶺腳、鹽田、新朱家、老屋山、淌頭岩、黃土嶺、石壩、漢下、李已、朱日、鯉塘、崇高山、小雙橋、大木山、社頭35個村委會。

四個民族鄉

九嶷瑤族鄉

轄:九疑山、大桑塘、九疑洞、大地坪、牛頭江、紫荊、盤洞口、石灰窯、向陽頭、栗山頭、茱羅、麥地、路亭、涼亭山、王奇生、人平、童古坪、新塘、西灣、羽毛坪、桐木坪、下洞、光沖、廟沖、盤江灣、花盤洞、三畝田、山頭源、上洞、別江口、文武沖、黃河、太平33個村委會。

荒塘瑤族鄉

轄:大壩、黃泥口、菜秧丘、五龍山、牛塘嶺、上莊源、茶坪源、石家洞、楊桂坪、西邊、阻山口、象村洞、新屋、上洞鋪、陳家灣15個村委會。

棉花坪瑤族鄉

轄:沙子田、棉花坪、排山坳、柑子園4個村委會。

桐木漯瑤族鄉

轄:上龍盤、下龍盤、桐木源、竹山源、雙江口、小源、大源7個村委會。

一個林場

白雲山林場

轄:楊柳田、殂江、白公殿3個村委會。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寧遠縣位於湖南南部,萌渚嶺北麓,南有九疑山,北倚陽明山,東連新田、嘉禾、藍山,南接江華,西鄰道縣、雙牌,北界祁陽金洞林場。地處東經110°42′~112°27′,北緯25°11′~26°08′之間。南北長104.7千米,東西寬52.2千米,總面積2526平方千米。

境內四面環山,最高海拔1959.2米,最低海拔165米。山丘面積占全縣面積的63%。 境內四面環山。南聳九疑山,北枕陽膽山,西都嶺,東亘霧雲山。縣域形似舟形盆地,地貌類型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平原、水面之比大體47﹕15﹕16﹕20﹕2。

九嶷山、三分石、婆婆石、癩子山等,其中九嶷山主峰畚箕窩海拔高達1959.2米。

舜源峰:位於九疑山九疑營,居九峰之中。山勢雄渾,如雄獅坐視,面北而立。北向懸崖峭壁,南向緩坡逶迤。峰上楓柏筱竹蒼翠,蘭草菖莆溢香。登上峰頂,九峰歷歷在目。其他八峰如眾星拱月,簇擁舜源峰。峰頂絕壁石罅中,乾大數圍的九針葉石樅凌空而起。峰下有舜廟,紅牆綠瓦掩映在楓柏叢中。

娥皇峰:位於舜源峰北500米處。山勢端莊秀麗,豐腴俊美,有如大家閨秀,含情脈脈,對望舜源峰。峰頂白雲繚繞,蒼鷹翱翔。

女英峰:位於舜源峰西北1公里處。山峰清秀文靜,亭亭玉立。兩旁美女峰和梳子峰,傳說是女英的侍女,每天給女英梳妝打扮。娥皇、女英兩峰相峙並立,若倚若訴,一同偎依在舜源峰兩旁,令人遐想。

石城峰:位於魯觀鄉西灣村前,距舜源峰2.5公里。山勢巍峨險峻,只有一面可以攀登。峰上有石砌城門,故名石城峰。

石樓峰:在舜源峰東北5公里處,俗名金壺酌酒。峰石累累,層層如樓,鱗次櫛比,恰似瑤族山村吊腳樓寨。峰頂長有五針石樅,虬枝曲展。

簫韶峰:位於泠道故城旁,離舜源峰10公里。峰巒平地拔起,獨立於田野之中。峰上古木參天,溶洞奇特。傳說舜帝南巡至九疑,在此作韶樂,簫奏八音,聲播四方,百獸率舞,萬民歡欣。

朱明峰:位於寧遠灣井鎮下灌村南2公里處。山勢奇特,如錦雞獨立,仰天翹首,碩大無尖。傳說朱明峰昔日每天長三尺,日深月久,峰尖已近天庭。玉皇驚怒,命雷神劈斷山尖,落於路旁,人稱小膛明峰。從此山峰不再長,故又得名無尖峰。

桂林峰:又稱九峰中的第八峰。聳立於坳背村東北,距舜源峰6公里。全峰遍生桂樹,四季桂花飄香。峰巔現存老桂樹一株,乾大數圍,不知何年所生。

杞林峰:又名梔林峰、梓林峰。位於寧遠魯觀鄉山頭源村旁,距舜源峰西4公里。山峰雄峙,古木蒼翠。

三分石:為九疑山第二高峰,又名舜峰、三分石。峰勢險峻,人跡罕至。峰腰白雲繚繞,形似白練,輕風吹拂,飄然如舞。峰麓飛泉瀑布,五澗縱橫,交匯一處,然後分為三條江流,分別流往寧遠、藍山、江華。三峰石之陽,斑竹叢生,竹尾著地,隨風飄忽,世稱“荊竹掃墓”。

畚箕窩:為九疑山主峰,萌渚嶺最高峰。海拔1959.2米,為湖南第四高峰。畚箕窩上有著一眼望不到邊的原始森林。其中有盤根錯節的楮樹,虹乾曲枝的柏樹,婀娜多姿的山茶樹,挺拔遒勁的迎客松;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樹種蓖子三尖杉、華南五針松、南方鐵杉、福建柏、白克木、觀光木、香杉、銀杏等;還有多種灌木、藤木和草本。畚箕窩層巒疊嶂,氣勢磅礴。離峰頂數百米處,一塊塊巨形峭壁層層遞上,由大及小,形狀酷似西藏的布達拉宮。

土地資源

寧遠,素有“天然溫室”之稱。山地面積廣,土地類型多,土質好,垂直地帶性差異顯著,適宜於多種動、植物和一長,開發潛力大。

寧遠縣有山地280萬畝,占總面積的74%;農業較發達,盛產糧食、烤菸、茶葉、荸薺、油茶、紅瓜子、水果等,是湖南省三大烤菸主產縣之一。待開發的土地資源70畝,森林衷情蓄積量167萬平方立米,是廣東省用材林基地縣之一。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樹種有水杉、銀杏、九嶷杉、南方鐵竹、紅豆杉等50餘種,野生動物猴、穿山甲、娃娃魚、大頭龜、錦雞等為湖南所罕見;茶油、桐油、生豬、灰雞、肉兔及茶葉、香菇、乾辣椒、蔗糖、紅瓜子、竹製品為傳統出口產品;黃芪、當歸、杜仲、黃柏、厚朴、九嶷香草等藥用植物久負盛名;木耳、銀耳、石耳等多種食用菌飲譽中外。

水資源

寧遠縣境內長度在5公里以上,流域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有60多條,水電開發前景看好。水、電供應充足,縣城建有一座日供水20萬噸的自來水廠,正在加緊建設一座日供水40萬噸的自來水廠,建有22萬伏變電站一座,11萬伏變電站4座。

礦產資源

寧遠縣的礦產資源品種多、礦點多,現已發現能聚集成礦可被利用的金屬和非金屬礦物20餘種,以石灰岩、銻、鉛鋅、鈾礦為主的礦產資源豐富。可建設大型水泥廠和實施規模開採。主要礦藏有鋁、鋅、銻、銅、水晶、高嶺土等,其中大理石、石灰石遍及全縣,高嶺土儲量大,品位高,可供開發的水能資源6.8萬千瓦。

經濟概況

寧遠縣是一個以農業為主,工業和林業漁業共同發展的縣。

寧遠縣現已完成生產總值24565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92521萬元,同比增長7.4%,第二產業增加值58152萬元,同比增長19.8%,第三產業增加值94977萬元,同比增長9.7%。三次產業的結構比為38:23:39,第三產業的比重首次超過農業,產業結構逐漸最佳化。

農業和農村經濟

寧遠縣土地總面積2498平方公里,2001年末實有耕地面積49.32萬畝,其中稻田38.01萬畝,旱土11.21萬畝。2001年,全縣農作物總播面97.68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面68.4萬畝,總產24.6813萬噸;經濟作物播面7.755萬畝。全縣農業總產值128761萬元,其中:農業產值60724萬元;林業產值3902萬元;牧業產值56431萬元;漁業產值7704萬元。全縣農業管理機構有縣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縣農業局、縣林業局、縣水利局、縣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縣畜牧水產局等。

農業的質量和效益高,農業生產條件完善善。全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71464萬元,其中農業產值76779萬元,林業產值5505萬元牧業產值78198萬元,漁業產值9082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1900萬元。

農業生產條件。寧遠縣有鄉村人口71.8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8.35萬人,鄉村勞動力44.08萬人,其中農業從業人員21.1萬人。自來水受益村167個,通汽車村666個,通電話村603個,通電村687個。農村用電量(不包括縣辦工業和城鎮生活用電)2830千瓦。年末實有耕地面積32

林牧漁業

寧遠縣全年茶葉產量143噸,水果產量57780噸。村及村以下採伐木材5.19萬立方米,,採伐竹村18.8萬根。畜牧業生產穩步發出售和自宰家禽展。當年出欄肉豬76萬頭,,當年出售和自宰的牛1.15萬頭。當年肉類總產量66297噸。生豬年末存欄50.7萬頭,牛年末存欄5.35萬頭。水產品總量12402噸。

旅遊資源

寧遠縣歷史悠久,風光秀麗。上古時期,中華民族始祖“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南巡至此,開啟教化,並葬於縣境南部九疑山,使這裡成為中華文明重要發源地之一;秦時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夏朝時為紀念舜帝而建的舜帝陵,為“中華第一古陵”,歷代君王祭祀不斷,1999年修復一新後更成為海內外華夏子孫祭祖朝拜的聖地;九疑山是國家森林公園、湖南省最早公布的六大風景名勝區和十大旅遊區之一,司馬遷、李白、杜甫、徐霞客等歷代文人騷客留下了大量歌詠九疑山詩詞墨寶,一代偉人毛澤東一曲膾炙人口的“九疑山上白雲飛”,更使九疑山蜚聲中外,催人神往。寧遠文廟是全國第二大孔廟,1997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工業

工業生產迅速發展,民營工業獨占鰲頭。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23041萬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35107萬元,在規模以上工業中,民營工業完成產值22212萬元,規模以下工業完成產值87934萬元。

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發展勢頭良好,全社會投資熱情高漲,隨著一些大型項目的開工,以及政府採取的發動民間投資的一系列政策的促進,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4255萬元,其中城鎮投資38062萬元。據住戶調查推算,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2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628元。

歷史沿革

秦代,今寧遠縣境內設有舂陵、泠道二縣,是為建縣之始。

西漢時,今寧遠境內設營道、泠道二縣和舂陵侯國,屬零陵郡。初元四年(前45),舂陵侯國併入泠道縣。新莽王朝時,改泠道縣為泠陵縣,改營道縣為九疑亭。

東漢建武元年(25),恢復泠道、營道縣名。

三國東吳鳳凰元年(272),析泠道縣置舂陽縣。

晉朝永和年間,改舂陽縣為舂陵縣。

隋朝開皇九年(589),舂陵、泠道併入營道縣。

隋朝大業十三年(617),蕭銑改營道縣為梁興縣。

唐朝武德四年(621),改梁興縣為唐興縣;長壽二年(705)改為武盛縣;神龍元年(724)復為唐興縣;天寶元年(742),改唐興縣為延唐縣。

五代後梁時改為延昌縣;後唐時復為延唐縣。

後晉天福七年(942),改延唐縣為延熹縣。

北宋乾德元年(965),改延熹縣為寧遠縣。

2000年,寧遠縣轄12個鎮、5個鄉。總人口738259人。

2000年末,寧遠縣轄12鎮、5鄉,698村(居)委會,總人口77.42萬。

2004年,寧遠縣轄12個鎮、1個鄉、4個民族鄉。現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風土人情

主食

寧遠人主食以大米為主。50年代以前,貧苦農民主糧不足,多以紅薯雜糧度日,有“紅薯半年糧”之說。早餐吃蒸紅薯,稱之“圓豬圓羊”;中餐吃薯絲摻米飯,稱之“芝麻裹糖”;晚餐吃煨紅薯,稱之“吹吹打打”。80年代後,稻穀產量劇增,大米真正成為主食。飲食愛好,四鄉大同小異,西鄉人愛吃打粑粑,北鄉人愛吃粽粑。城鎮居民早餐多食米粉或麵條

寧遠縣

菜餚

菜餚

寧遠菜餚有四大特點。一是辣椒。城鄉家家都制有剁辣椒,餐餐桌上有辣椒。俗說:“進了寧遠界,沒有辣椒不成菜”o二是油炸品。有油炸豆腐片、排散、油炸魚等。三是酸鹹菜。習慣把季節蔬菜酸製成乾濕鹹酸菜,尤以東鄉為重。四是腊味。進入冬季,家家都要涼閔吹或熏制臘肉。除豬肉外,還有雞、鴨、魚、狗肉等,山區尤甚。炒血鴨、燜狗肉、餡豆腐,為寧遠三大傳統名菜;色、香、味俱佳,為喜慶節日筵席必備佳肴。

飲酒

寧遠人喜飲家釀酒,以紅薯酒為普遍,有“寧遠紅薯酒,農民家家有”之說縣北一帶喜用糯米釀酒,再摻燒酒浸泡,謂之“拖缸酒”,香甜可口,有“西路粑粑北路酒”之說。全縣各地寒冬時期喜喝熱酒,愛勸酒猜拳。東南部山區習慣用飯碗飲酒喝茶寧遠人喝茶,四鄉有別。縣境東部喜喝濃茶。太平、下墜、嶺頭源、雲潭、保全一帶,清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茶,習慣用醃菜送飲。親友進門,先以茶招待。尤其是婦女,日飲3—4次,早茶、午茶、晚茶和夜茶。禾亭一帶喜用沙罐熬茶,以黃豆、花生、糖果送茶。縣境南北,平時喝井水,很少喝茶,來了客人,亦多以井水相待,故有“南路並水東路茶”之說。

教育狀況

寧遠自古教育發達,素稱“文獻之邦”。據史志記載,唐朝以前,境內就有書院、社學、義塾,湖南10名狀元中寧遠獨占其二。目前,全縣有公立學校655所,中國小教師6119人,在校學生119226人,學校占地5212.8畝,總建築面積89.6萬平方米。

人口數據

2000年末,寧遠縣轄12鎮、5鄉,698村(居)委會,總人口77.42萬。

2000年,寧遠縣轄12個鎮、5個鄉。總人口738259人,各鄉鎮人口: 舜陵鎮 120494 、天堂鎮 40626 、水市鎮 66614、 灣井鎮 36586、 冷水鎮 74030 、太平鎮 54242 、禾亭鎮 40732、 仁和鎮 32178 、中和鎮 62040、 柏家坪鎮 52941 、清水橋鎮 36590 、鯉溪鎮 44371 、九嶷山鄉 28588、 保全鄉 29017、 棉花坪鄉 4708、 桐木漯鄉 4439 、荒塘鄉 10063。現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0年末,寧遠縣轄12鎮、5鄉,698村(居)委會,總人口77.42萬。

同名寧遠縣

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在今甘肅武山縣城北建寧遠寨,屬秦鳳路秦州。熙寧五年(1072),以古渭寨地(今隴西)建通遠軍,寧遠寨屬通遠軍。徽宗崇寧三年(1104),升寧遠寨為寧遠縣,屬鞏昌路鞏州。金天會九年(1131)正月,寧遠陷金。泰和七年(1207)又降為寧遠寨,屬臨洮路通遠軍。金天興三年、南宋端平六年、蒙古汗國太宗六年(1234),宋蒙聯軍滅金,寧遠寨歸屬蒙古汗國。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復置寧遠縣,隸屬鞏昌路鞏州。明清屬鞏昌府。民國2年(1913),因與湖南省寧遠縣重名,更名武山縣,屬渭川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