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學遠程教育學院

湖南大學遠程教育學院

湖南大學遠程教育學院 - 院校簡介:湖南大學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下,是由嶽麓書院衍續至今、辦學歷史悠久的全國重點大學,直屬國家教育部,已通過國家“九五”“211工程”建設項目驗收,是教育部和湖南省重點建設的“985工程”高校,設有研究生院。

院校名稱

湖南大學遠程教育學院

院校簡介

湖南大學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下,是由嶽麓書院衍續至今、辦學歷史悠久的全國重點大學,直屬國家教育部,已通過國家“九五”“211工程”建設項目驗收,是教育部和湖南省重點建設的“985工程 ”高校,設有研究生院。
湖南大學的前身是宋朝四大著名書院之一、創建於宋太祖開寶九年(公元976年)的嶽麓書院。它歷經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時勢變遷,一直保持著文化教育的連續性。1903年嶽麓書院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學。1937年成為國民政府教育部十餘所國立大學之一。千餘年來,這裡學脈綿延,弦歌不絕,故有“千年學府”之稱。南宋著名理學家張栻主持書院時期,在此形成了中國學術史上著名的“湖湘學派”,樹立了“愛國”、“務實”的優良傳統。從嶽麓書院到湖南大學,這方育人聖土培養了難以勝數的經世致用之才。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夫之,第一位主張向西方學習、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改良主義啟蒙思想家魏源,第一位辦洋務籌建現代工廠的曾國藩,第一位籌建海軍並著力保衛與開發新疆的民族英雄左宗棠,中國第一任駐外公使郭嵩燾,舊民主主義革命領袖蔡鍔,無產階級革命家蔡和森、鄧中夏、謝覺哉,第一位到達南極的中國人張逢鏗,銀河巨型計算機設計者慈雲桂,都曾是這裡的學子。開國領袖毛澤東同志曾幾度寓居嶽麓書院,偕同仁人志士,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李達為湖南大學解放後第一任校長,毛澤東主席還親筆題寫了校名。1953年全國院系調整,湖南大學曾先後更名為中南土木建築學院和湖南工學院,1959年恢復原稱。1963年起隸屬國家機械工業部,1978年列為全國重點大學,1998年6月進入“211工程”國家立項建設行列,並由原機械工業部所屬院校調整為教育部直屬高校。2000年,在全國高等學校布局結構調整中,湖南大學、湖南財經學院合併。2001年,學校進入“985工程”建設行列,成為教育部、湖南省重點共建高校。2002年,原湖南計算機高等專科學校併入湖南大學。
目前,湖南大學是一所理科基礎堅實、工科實力雄厚、文科獨具濃厚的文化背景、經濟學科富有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大學。學校設有29個院系,擁有60個本科專業,104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6個專業學位授權,7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9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個國家重點學科,1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設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高效磨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1個,是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現有教職工近4600人,其中,專任教師1750餘人,教授、副教授950人,中科院院士4名,工程院院士7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3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5人、講座教授1人。有各類在籍學生6萬多人,其中,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3424人、研究生6016人。校園占地面積126.709公頃,校舍建築面積103.9萬平方米。學校藏書269.92萬冊,實現了光碟檢索服務和圖書流通的計算機管理。基本建成了設備先進、覆蓋面廣、功能強大、綜合套用的校園計算機網路主幹網,南、北、計專三校區大部分教學、辦公樓實現了1000M網路互聯和10/100M的桌面網路連線,校內學生宿舍及大部分教職工家庭都能以10/100M速度的寬頻網方式接入網際網路和校園網,並建立了基於校園網的互動式多媒體教學系統。
湖南大學在教學上保持和發揚“重基礎、重質量、嚴管理”的傳統,教學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級特等獎、一等獎等多項獎勵。教學改革力度較大,有些項目在全國有一定影響。湖南大學設立了國家工科基礎課程(化學)教學基地、中國大學生定向運動培訓中心,另設有國家機電產品外貿人才培訓中心、中國人民銀行培訓基地、國際性精算考試中心。除此以外,湖南大學還是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試點院校和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998年,經教育部批准成為全國首批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2001年,湖南大學教學成果《現代遠程教育的研究與實踐》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湖南大學繼承“愛國務實”的教育傳統,堅持引進與培養並重,實施了“三英計畫”(集英: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育英:優秀教師培養計畫;擷英:拔尖人才資助計畫),實施了“諾丁漢”計畫,選派200名教師去英國諾丁漢大學留學深造。堅持培養“經世致用”之才,專業設定合理、生源質量和培養質量好,歷屆畢業生都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考入國內一流大學的研究生理論基礎紮實,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較強,而且勤奮好學,深受招生單位和導師的歡迎。新中國成立以來,已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近8萬名高級人才,其中有12名校友當選為院士。首屆全國10名優秀髮明企業家中,有2人是湖南大學的畢業生;1999年中科院青年科學家基礎性研究一等獎及高新技術開發一等獎的獲得者中,均有1名湖南大學的畢業生。
湖南大學在科學研究上發揮基礎好、學科綜合性強的優勢,在不斷提高基礎研究水平的同時,致力於解決國民經濟建設中急需解決的理論與實際問題,已形成基礎科學、化學工程、建築設計、材料工程與科學、機械製造與車輛工程、機電一體化及自動控制、計算機套用技術和環境工程等科技集團力量。同時,管理科學與工程、國際貿易學、金融學、會計學等都已成為管理學和經濟學領域的重要研究力量。承擔有“八六三計畫”、“國家科技攻關計畫”等國家、地方科技計畫項目和一大批企業委託研究、合作開發項目。建立了“化學生物感測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高效磨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德環境技術中心(湖南)”、“現代車身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輸變電新技術與設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結構損傷診斷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省先進材料製備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等一批國家和部省級科研基地,還設有國家甲級建築設計院、甲級監理中心等。2002年10月,“化學生物感測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驗收;2002年12月,“國家高效磨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驗收,並評為優秀。近年來,學校國際學術刊物論文數和被國際三大檢索系統收錄、引證論文數均在全國高校中處於前列;學校還獲得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和部、省科技獎在內的勵620多項。湖南大學獲得200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200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填補了學校在國家科技成果一等獎上的空白。2003年,實現了人文學科博士點零突破。
 集自然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湖南大學,深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與關懷。劉少奇、賀龍、王震、華國鋒、胡耀邦、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喬石、尉健行、李嵐清、黃菊、李長春等領導同志都曾來嶽麓書院視察工作。他們指出:湖南大學與嶽麓書院一脈相承,有光榮的歷史,又有大的發展,應該很好地加以重視,繼承和發揚過去的好傳統,把湖南大學辦好。
為擔負起發展千年學府、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重任,湖南大學以“三個面向”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科教興國”戰略,弘揚嶽麓書院的優秀文化傳統,堅持改革創新、重點突進,不斷強化特色,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科建設水平和綜合辦學效益,經過今後三十餘年的不懈努力,把湖南大學建設成為在國際上有影響的、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綜合性、開放式、研究型國內一流大學,並向世界高水平大學的宏偉目標邁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