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南開大學

1983年10月17日,湖南南開校友會宣告成立,把停止活動多年的湖南南開血脈又延續了下來。這裡,我們要特別提到幾位德高望重的前輩校友,正是在他們的大力支持下,湖南南開校友會才得以順利成立。他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孫本旺(老人一提及南開母校對他的培養即熱淚盈眶)、中南工業大學校長陳新民和湖南大學數力系主任蕭伊莘。如今,孫、陳兩位已魂歸道山,蕭老退休在家頤養天年,仍積極參加校友會活動,他解放前就是湖南南開校友會負責人,可說一生都在為南開事業效力。校友會成立時,楊石先校長發來了賀電,與會校友深受鼓舞。

基本信息

簡介

此後,校友會組織多次聚會,校友們以會會友,暢敘友情,互通信息,加強合作,共謀發展。每年都有新鮮血液補充進來,校友會因之充滿活力,長盛不衰。1999年南開中學95周年、南開大學80周年校慶以及2004年南開百年、南開大學85周年校慶,湖南南開校友會都派了代表專程赴津參加慶典,並帶回母校興旺發達、向世界一流大學進軍的喜訊。我們都以自己是南開人而自豪,也以自己是南開人而自勉。

相關介紹

“我是愛南開的”,周恩來校友道出了所有南開人的心聲。真的,我們無論年齡長幼,不管足跡踏至何方,無不深深懷念和感激母校南開。我們心中永遠有一個揮之不去的南開情結。
說起南開,我們都有一些共同的感受。“允公允能,日新月異”作為南開校訓,導引著南開人的價值取向和奮鬥目標:“既有愛國愛群之公德,與夫服務社會之能力”,又具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精神。這一校訓正是南開教育的核心理念。南開非常注重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百年中造就了五十六位院士,兩位總理和無數卓有成就的傑出人物。南開品牌,飲譽中外。
愛國主義與民族情懷孕育了南開精神的靈魂。嚴范孫和張伯苓創辦南開系列學校的初衷就是為了教育救國;南開優秀學生代表周恩來青年時代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每年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的“五七國恥日”,南開都要舉行集會,師生同唱“國恥歌”,集體吃素;“九一八”事變後,南開師生積極投身抗日救亡活動,勇赴國難;新中國成立後,南開提出“為祖國學習”,“鍛鍊身體,爭取健康地為祖國工作五十年”等口號,愛國主義成為南開學子努力學習爭當“三好”的強大動力。為了建設祖國,一茬又一茬的南開畢業生赴邊疆下基層,吃苦受累,無怨無悔。
南開人以團結著稱於世,學界有“南開幫”之說。的確,南開人重師生情和同學情,學習上能互相幫助,生活上能互相關懷,工作上以互相支持。這也是張伯苓言傳身教,帶出來的好傳統。不少前輩專家說:南開在“七七”抗戰前是所私立學校,經費緊張,教授們的月薪遠低於一般公立大學教授的月薪,但許多知名教授卻樂意到南開任教,主要原因在於張伯苓校長與大家和衷共濟,對大家傾誠相待,南開園團結奮進之風盛吹,使人心情愉快,爭挑教學重擔。
南開的教育以教學嚴謹、認真為特色,極其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最好的教師、著名的教授站在教學第一線,為學生講授基礎課,使廣大南開學子在學校打下較為紮實的專業基礎,可塑性較強,畢業後能適應方方面面的工作。南開為開拓學生學術視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經常舉行學術講座和學術討論會;圖書館閱覽室圖書開架,使學生能接觸大量課外書籍,徜徉於廣袤的知識原野,受益匪淺。
南開學生的學餘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百年南開,一以貫之。早在二十世紀創校之初,南開便率先開始話劇創作演出活動。話劇是舶來品,在中國歷史較短, 1916年,歐陽予倩、李叔同等留日學生組織春柳社,始把話劇引進中國。那時稱話劇為新劇或文明戲,1926年才定話劇名稱。南開得風氣之先,1906年,南開師生在嚴宅演出《箴膏起廢》。1914年成立新劇團。1916年張伯苓之弟張彭春從美國帶來西方戲劇理論和編導藝術,使新劇團的活動更上一層樓。南開新劇團演出了《新青年》、《一元錢》、《恩怨緣》等數十齣新劇,享譽華北,為中國話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並培養出戲劇大師曹禺這樣的戲劇人才。除新劇團外,南開還有其他文體社團和各類球隊。新中國成立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南開文體活動更加活躍。每天下午四時以後,操場上龍騰虎躍,民眾性的體育鍛鍊如火如荼,冬天的溜冰場上,夏季的游泳池中,運動健兒們大顯身手。各種文藝社團和運動團隊可自由選擇參加。在各類比賽中頻頻獲獎,尤其是女排,曾連續十一屆獲全國大學生比賽冠軍。每逢重大節日,全體南開人都到禮堂內外同樂,那場景、那氣氛,把南開的校園文化和人文精神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說不盡的南開,刻骨銘心的南開!
飲水思源,我們今天能有一些成績,與母校南開的教育培養是分不開的。南開同學們: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南開的優良傳統,加強團結,互勉共進,做一個愛國的敬業的正直的無愧於“南開人”稱號的大寫的人。我們要關心母校的發展,必要時盡一點綿薄之力,以回報母校於萬一。
在商品經濟大潮衝擊下,許多人忙於追名逐利,對精神層面的東西不屑一顧。但人是應該有點崇高的人文精神的,中華民族的一些傳統美德是應該秉承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