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科技學院

湖北科技學院

湖北科技學院坐落於長江之濱的中國香城泉都——湖北省鹹寧市,是湖北省屬、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建設高校,是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是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項目試點高校。學院現已建成占地面積1860畝、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校園。2011年經教育部同意原鹹寧學院更名為湖北科技學院,同年獲批碩士學位授予點並招收首批碩士研究生。湖北科技學院已建設成為一所規模結構較為合理,教學質量優秀,教學、科研、服務均得到社會高度評價,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綜合性大學。學校現有本、專科專業及方向80餘個,涵蓋了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藝術學等10大學科門類,現有全日制在校本、專科學生16500餘人,碩士研究生65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合併前
原鹹寧醫學院
1965年-1967年湖北醫學院鹹寧分院
1967年-1973年湖北醫學院鹹寧分院革委會
1973年-1979年湖北醫學院鹹寧分院、鹹寧地區人民醫院
1980年-1994年湖北醫學院鹹寧分院
1994年-2002年鹹寧醫學院
原鹹寧高等師範專科學校
1937年-1971年蒲圻師範學校
1942年-1971年湖北省鹹寧高級中學
1971年-1977年鹹寧地區師範學校
1977年-1983年武漢師範學院鹹寧分院
1983年-1993年鹹寧師範專科學校
1993年-2002年鹹寧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合併後
2002年-2011年鹹寧學院
2011年-湖北科技學院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止2014年5月,湖北科技學院下設經濟與管理學院、核技術與化學生物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資源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藥學院、基礎醫學院、臨床醫學院、五官醫學院、護理學院、教育學院、人文與傳媒學院、外國語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音樂學院、體育學院、國際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20個學院。湖北科技學院開設本專科專業及方向80個,涵蓋了經濟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0大學科門類。

院部 專業 層次 學位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本科 工學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本科 工學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 本科 工學
物理學 本科 理學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本科 工學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 專科
護理學院 護理學 本科 理學
護理 專科
核工程與化學生物學院 化學 本科 理學
生物科學 本科 理學
套用化學 本科 工學
核工程與核技術(湖北省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畫項目) 本科 工學
核工程與核技術(輻照化工方向)(湖北省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畫項目) 本科 工學
園林 本科 農學
基礎醫學院 公共事業管理 本科 管理學
臨床醫學(含免費醫學生) 本科 醫學
預防醫學 本科 醫學
臨床醫學 專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本科 工學
網路工程 本科 工學
物聯網工程 本科 工學
教育學院 國小教育(省級品牌專業) 本科 教育學
美術學(幼兒教育方向) 本科 教育學
音樂學(幼兒教育方向) 本科 教育學
學前教育 本科
套用心理學 本科 理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 財務管理 本科 管理學
工商管理 本科 管理學
經濟學 本科 經濟學
酒店管理 本科 管理學
旅遊管理 專科
臨床醫學院 醫學影像學 本科 醫學
人文與傳媒學院 漢語國際教育 本科 文學
漢語言文學 本科 文學
漢語言文學(新媒體與網路傳播方向) 本科 文學
廣播電視編導 本科 藝術學
歷史學 本科 歷史學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生物醫學工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省級品牌專業) 本科 工學
醫學影像技術 本科 理學
醫用電子儀器與維護 專科
數學與統計學院 數學與套用數學 本科 理學
數學與套用數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雙學位實驗班 本科 理學
統計學 本科 理學
套用統計學 本科 理學
體育學院 體育教育 本科 教育學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本科 教育學
外國語學院 英語 本科 文學
翻譯 本科 文學
英語教育 專科
五官醫學院 口腔醫學 本科 醫學
眼視光學 本科 理學
藥學院 藥學(臨床藥學方向)(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省級品牌專業) 本科 理學
藥物製劑(湖北省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畫項目) 本科 理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 美術學 本科 藝術學
視覺傳達設計 本科 藝術學
環境設計 本科 藝術學
產品設計 本科 藝術學
音樂學院 音樂學(音樂教育方向) 本科 藝術學
音樂學(音樂表演方向) 本科 藝術學
音樂學(舞蹈表演方向) 本科 藝術學
資源與環境學院 地理科學(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省級品牌專業) 本科 理學
工程管理 本科 工學
測繪工程 本科 工學
土地資源管理 本科 管理學
地理信息科學 本科 理學

師資力量

湖北科技學院湖北科技學院
截至2014年,學校有教職工總數1336人,專任教師1015人。教授(含主任醫生)108人,副教授(含副主任醫生)276,高級職稱教師合計約占教師總數的37.8%。博士學位142人,碩士學位656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占總數的78.6%;其中特聘院士2人、楚天學者特聘教授數8人、彩虹學者特聘教授數2人、攬月學者特聘教授數8人,兼職博士生、碩士生導師數55人、全國優秀教師數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數8人、享受省政府專項津貼專家數10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數5人、外籍教師數8人。
特聘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樊明武
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 運
楚天學者 鄒明輝 阮士貴
胡旺平 諶 輝
劉 超 郭海兵
李家大 李子剛
彩虹學者 胡瑞敏 劉 義
攬月學者 翟茂林 鄧祥征
董繼林 李 高

學科建設

據2014年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省級重點學科4個,校級重點學科5個,校級重點培育學科8個。
省級重點學科:藥學、核科學與技術、臨床醫學、教育學

校級重點學科 學科 院系
藥學 藥學院
核科學與技術 核技術與化學生物學院
地理學 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臨床醫學 臨床醫學院
基礎醫學 基礎醫學院
校級重點培育學科 教育學 教育學院
理論經濟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
物理學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護理學 護理學院
中國語言文學 人文與傳媒學院
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中國史 人文與傳媒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教學建設

據2014年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湖北省本科品牌專業建設點4個,省級精品課程8個,省級教學團隊2個,校級教學團隊4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專業名稱 批准部門 批准年限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 教育部 2009年
臨床藥學 教育部 2008年
地理科學 教育部 2010年
湖北省本科品牌專業建設點
專業名稱 批准部門 批准年限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 省教育廳 2007年
臨床藥學 省教育廳 2004年
國小教育 省教育廳 2010年
地理科學 省教育廳 2009年
省級精品課程
課程名稱 負責人 批准年限
外科學 白育庭 2009
中國地理 劉成武 2006
診斷學 李偉民 2005
藥理學 吳基良 2005
病理學 趙紅剛 2005
有機化學 吳鳴虎 2003
藥物化學 黃勝堂 2011
解剖學 丁繼固 2011
省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 負責人 批准年限
藥理學教學團隊 吳基良 2008
地理科學教學團隊 劉成武 2010
校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 負責人 立項時間
藥理學教學團隊 吳基良 2007年
臨床基本操作技能教學團隊 白育庭 2007年
地理科學教學團隊 劉成武 2007年
眼-耳鼻喉頭頸外科手術學教學團隊 李岱 2007年

交流合作

截至2014年,學院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後與印度韋洛爾大學、維納雅卡大學等5個國家的著名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

教學成果

截至2014年,學校有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個,三等獎5個。

2005年省級教學成果獎勵
成 果 名 稱 完成單位 主要負責人 獲獎等級
高校公共課《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創新教育研究 管理學院 方衛兵 二等獎
《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生物醫學工程系 余大昆 三等獎
《國小教師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教育系 錢立群 三等獎
醫學本科《基礎化學》教學內容的研究 藥學院 楊左海 三等獎
2009省級教學成果獎勵
成 果 名 稱 完成單位 主要負責人 獲獎等級
《資源科學概論》(教材) 鹹寧學院 劉成武、黃利民、韓冰華 三等獎
《藥理學》案例版(教材) 鹹寧學院 吳基良、羅健東 三等獎

學術研究

研究成果

2009年-2014年,學校教師共承擔教研、科研項目200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7項、省部級課題70多項;獲各級各類教學、科研獎勵60餘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獎項20餘項。其中2010,2011年(2010年3月1日—2011年11月1日),學校科研項目總經費1254.55萬,國家級科研立項10項,省部級科研立項31項,市廳級科研立項124項,發表論文1256篇,三大檢索論文43篇,編撰本專科院校教科書33部。獲省級自然科技獎1項,國家級專利1項。

科研機構

截至2014年,學校有省重點實驗室1個,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校企共建研發中心1個,省工程實驗室1個,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

省、部級設定的研究(院、所、中心)、實驗室建設情況 單位 數量 備註
省重點實驗室 1 糖尿病心腦血管病變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1 鄂南文化研究中心
省校企共建研發中心 1 湖北省校企共建電機與控制系統研發中心
省工程實驗室 1 材料輻射改性湖北省工程實驗室
省協同創新中心 1 非動力核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
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 湖北省電機與控制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止2012年12月20日,圖書館館藏書總量為256.5萬餘冊(其中紙質文獻104.7萬餘冊)。主要收藏與該校學科專業相關的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書刊文獻資料,有卷帙浩大、集我國圖書之大成的《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豐富的古代圖書精粹;有《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等大型圖書和《晨報》、《民國叢書》等珍貴的現代文獻資料;有《中國知網》、《Springer全文資料庫》、《EBSCO外文期刊全文資料庫》、《國道外文特色專題庫》《萬方數據資源系統》、《超星電子圖書》電子文獻出版物。
學術期刊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創刊於1979年,刊物原名《教學參考》,1982年更名為《武漢師院鹹寧分院學報》,1983年更名為《鹹寧師專學報》,2003年第1期又更名為《鹹寧學院學報》,2010年1月,由雙月刊改為月刊,2012年10月,更名為《湖北科技學院學報》。是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准,湖北省教育廳主管,湖北科技學院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
收錄: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維普網、萬方資料庫、知網資料庫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榮譽:1999年質量進步獎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校徽校徽
校訓:
弘德,博學,敏行,敢先。
含義
學校的校訓是:“弘德、博學、敏行、敢先”。“弘德”語出《華陽國志》“思弘德化,思弘德教”,強調德行修養和教化,以德立身,以德報國,旨在注重師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告誡師生成才必先成人,成人唯有弘德。“博學”語出《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強調為學首先要廣泛地獵取,同時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旨在引領教師做到學識淵博、造詣精深,在學術思想、學術風格、學術觀點上應兼容並包、百花爭艷,引領學生打下厚實的功底,全面提升綜合素質。“敏行”語出《論語》“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旨在要求師生員工敏於思考,善抓機遇,勤於實踐,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敢先”語見《詠梅》(元·楊維楨)“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賦得方圓隨規矩》(清·乾隆)“法著聖人用,敢為天下先”等,是“敢為天下先”、“敢為人先”的凝練,秉承了荊楚先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開拓精神和“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豪邁氣概,強調敢於擔當,敢闖敢試,勇於創新,努力爭先,旨在引領師生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以堅定的信念和堅韌的意志,以鮮明的開拓意識和首創精神,搶占先機,幹事創業,奮發有為,追求卓越。新學校,新校訓。學校校訓是辦學理念、辦學思想的集中概括。“弘德、博學、敏行、敢先”的學校校訓,是原校訓“弘德、博學、求是、創新”的繼承和發展。隨著學校辦學層次的不斷提升,學校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高等教育的歷史使命等,要求學校對校訓不斷深化內涵,使之與學校精神融為一體,成為師生員工思想行為的準則、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指南。

社團建設

截至2014年,湖北科技學院學生社團聯合會(簡稱“社聯”)管理和服務的功能豐富、類型多樣的學生社團有35個,細分為文學藝術、科學研究、體育競技、社會公益等4個類別。學生社團每年所招收的會員總數均占新生人數的一半及以上。

典型事例

2010年5月10日晚7:30,由鹹寧學院社團聯合會主辦的的第六屆大學生社團文化節開幕式晚會在新圖書館學術報告廳舉行,此次晚會以“打造社團品牌,競顯社團風采”為主題。

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彭育園
黨委副書記、校長:吳基良
黨委副書記:張曉先
黨委常委、副校長:鍾儒剛
黨委常委、副校長:白育庭
黨委常委、副校長:高煥清
副校長:吳鳴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