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體育市場管理條例

第十條 第十條 第二十條

基本信息

(1996年11月22日湖北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3次會議通過, 1996年11月22日公布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體育市場管理,保護體育市場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體育事業的繁榮發展,增進人民民眾的身心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以下簡稱《體育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省境內體育經營活動和經營場所的管理。
第三條 培育和發展體育市場,應當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改革開放的方針,注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第四條 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從事健康有益的體育市場經營活動;鼓勵和支持從事體育市場經營活動的經營者為落實全民健身計畫任務和培育優秀體育人才服務。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努力培育和促進本行政區域內的體育市場的發展,加強對體育市場管理工作的領導。各級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做好體育市場的管理工作。
第六條 從事體育市場經營活動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應當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本條例,自覺接受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管理。

第二章 管理範圍和體制

第七條 體育市場管理範圍包括:
(一)經營性的體育俱樂部、體育活動中心、體育度假村(區、營)和其他有固定設施的體育經營活動場所;
(二)經營性的體育競賽、體育表演活動;
(三)經營性的體育健身、體育康復、體育娛樂活動;
(四)經營性的體育培訓活動;
(五)體育集資、贊助、中介服務、廣告;
(六)其他體育市場經營活動。 體育市場經營活動的具體項目,由省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根據國務院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公布的體育項目或者國際體育組織認定的體育項目予以確定並公布,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實際工作中因管理許可權發生爭議的,由省人民政府裁決。
第八條 申請從事體育市場經營活動,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經營內容有益身心健康;
(二)有必要的資金和相應的設備;
(三)有符合治安、消防、交通、衛生、環境保護和安全救護要求的適當場所;
(四)場地、器材應符合國家體育行政管理部門頒布的有關標準;
(五)對從業人員有特殊要求的體育經營項目,需有經過專業崗位培訓合格,具備專業知識的經營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九條 體育市場在各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實行分級管理。上級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對下級體育行政管理部門的體育市場管理工作實施指導和監督。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在體育市場管理方面的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執行有關體育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
(二)制定體育市場發展規劃,合理布局體育市場經營場所;
(三)建立和健全體育市場管理制度;
(四)按管理許可權審批或審核各類體育市場經營活動,會同公安、工商、稅務、衛生、物價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進行日常管理;
(五)監督檢查體育市場經營活動,依照本條例規定的許可權獨立查處或配合有關部門依法查處違法行為;
(六)培訓體育經營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對經專業崗位培訓合格者按有關規定核發專業崗位證書;
(七)其他有關事項。
第十條 對專業性強或技術要求高或危險性大的體育經營項目的管理實行許可證制度。《體育市場經營許可證》由省體育行政管理部門統一印製。縣(含自治縣、縣級市、省轄市的區,下同)以上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按規定許可權審批、發放許可證並實行驗證制度。臨時性的體育經營活動,實行許可證一次性審批。《體育市場經營許可證》的發放範圍,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規定。 體育市場管理實行稽查制度。體育市場管理人員對體育市場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督檢查,必須出示執法檢查證件。
第十一條 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向從事體育市場經營活動的經營者收取管理費和《體育市場經營許可證》工本費,費用的收取、使用和管理辦法,由省物價、財政部門會同省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另行制定。

第三章 經營性管理

第十二條 申請舉辦經營性體育競賽、體育表演活動的經營者,應當持有與參加體育競賽、體育表演的單位或個人簽訂的契約,租用他人場地、設施的,還應持有與所有權人簽訂的契約,向舉辦經營性體育競賽、體育表演場所所在地的相應的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
第十三條 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受理申請後,應當對經營者的資格及活動實施方案等進行嚴格審查。符合規定的,及時予以批准。
第十四條 在本省境內舉辦經營性體育競賽、體育表演活動、其名稱、徽記、旗幟及吉祥物等標誌,舉辦該項活動的經營者享有經營權,並依法予以保護。
第十五條 舉辦經營性體育競賽、體育表演活動的經營者不得擅自變更活動的內容、時間和地點。因故確需變更的,須報經原審批部門批准。
第十六條 舉辦經營性體育競賽、體育表演的活動的經營者,應對參與活動的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和觀眾的安全負責,觀眾人數不得超過舉辦該項經營性體育競賽、體育表演活動場所的容納限度。凡不宜於未成年人參與的項目,不得準其參與。

第四章 健身康復娛樂

第十七條 申請舉辦經營性體育健身、體育康復、體育娛樂活動,由縣以上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按照管理許可權審查批准。
第十八條 經營性體育健身、體育康復、體育娛樂活動和相關服務必須明碼標價,嚴禁非法牟利,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第十九條 經營性體育健身、體育康復、體育娛樂活動的從業人員,凡需具備特殊從業資格的應經縣以上體育行政管理部門考核合格後方可從業。
第二十條 經營性體育健身、體育康復、體育娛樂活動不得違背社會公德,不得影響正常社會秩序。

第五章 培訓管理

第二十一條 舉辦經營性體育培訓,由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根據其招生範圍進行審批。跨市(地、州)招生的,由省體育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審批;跨縣招生的,由市(地、州)體育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審批;其他的由所在縣體育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審批。
第二十二條 經營性體育培訓從教的健美師、武術教練、拳師、氣功師等,必須經縣以上體育行政管理部門考核,取得等級資格證書後,方可從業。
第二十三條 舉辦經營性體育培訓,其收費項目和標準應報經有關部門批准後執行,嚴禁以培訓名義詐欺錢財。
第二十四條 從事武術、健身氣功、拳擊、散打、搏擊、跆拳道等項目培訓且學制在半年以上的,須有完整的培訓計畫、武德教育教材和規範的場地設施,保證培訓質量。

第六章 贊助服務廣告管

第二十五條 舉辦經營性體育競賽、體育表演活動需要有償轉讓電視播映權的,由經營者提出申請,批准後方可進行。
第二十六條 通過體育集資、贊助、廣告、銷售體育彩票和建立體育基金等方式籌集體育資金的,應按國家規定的條件和程式,報經批准,並接受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
第二十七條 建立體育市場中介服務機構,應當報縣以上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批准,併到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辦理有關手續。為體育市場經營活動提供技術諮詢、策劃組織以及場地器材等方面服務的,應經縣以上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審核其從業資格後,方可辦理有關從業手續。
第二十八條 各項體育市場經營活動的廣告、海報內容必須真實合法,發布體育廣告必須符合廣告管理的規定並報經法定審批部門批准。

第七章 活動場所

第二十九條 各類經營性體育活動場所,由經營者依照消防、治安等方面的規定,配備消防設施和治安保衛人員,負責維持秩序,防止各類事故發生。
第三十條 凡屬對場地條件、器材設施、指導人員等有特殊要求的高山滑雪、攀岩、滑翔、摩托艇等體育市場經營項目,經營者應報請縣以上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審查,合格後方可從事經營活動。
第三十一條 禁止利用經營性體育活動場所從事渲染恐怖暴力、封建迷信、幫會、賭博、賣淫嫖娼和其他違法或危害人民民眾身心健康的活動。禁止經營者以色情或其他違背社會公德的手段招徠顧客。
第三十二條 禁止攜帶槍枝彈藥、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劇毒、強腐蝕性、放射性物品和其他危險性物品進入經營性體育活動場所。禁止酗酒者、不能辯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患者進入經營性體育活動場所。
第三十三條 非經營性公共場所臨時性接納經營性體育活動的,亦應遵守本章各條規定,並按本條例的有關規定辦理相應批准手續。

第八章 合法權益

第三十四條 凡依法取得經營資格,按照本條例進入市場開展正當經營活動的經營者,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三十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占用體育市場經營者的經營場所、設施、設備。體育市場經營者除按照法律、法規和規定納稅和交納有關費用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向經營者索取費用和要求其提供無償服務。
第三十六條 體育市場消費者的正當權益受法律保護。因經營者方面的原因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經營者應當承擔其相應的責任。
第三十七條 體育市場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向有關部門申訴,或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九章 獎勵和處罰

第三十八條 對在體育市場經營活動中,為弘揚民族優秀傳統,增進民眾身心健康做出突出貢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各級人民政府或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予以表彰和獎勵。對檢舉、揭發體育市場經營活動中違法犯罪行為的有功人員和秉公執法、為我省體育市場管理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由各級人民政府或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予以表彰和獎勵。
第三十九條 在體育市場經營活動中,有違反《體育法》行為的,按《體育法》的規定處理;違反本條例有下列行為之一者,按下述規定處罰:
(一)未經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批准,擅自從事體育市場經營活動,或未按規定辦理有關手續的,由縣以上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沒收非法所得,並按其非法所得收入的1-3倍處以罰款。
(二)雇用或聘請未經專業崗位培訓並取得專業崗位合格證的從業人員,從事體育項目的教練技術培訓、應急救護等工作的,由體育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逾期不改的,由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收繳其體育市場經營許可證。
(三)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九條、三十一條規定的,由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收繳其《體育市場經營許可證》,協助公安機關責令停止違法活動,並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罰。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四十一條 體育市場管理人員應嚴格依法辦事。對濫用職權、徇私枉法、玩忽職守的,情節較輕的,由其上級主管部門或所在單位予以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章 附 則

第四十二條 本條例套用中的問題,由省體育運動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四十三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凡在本條例發布前已從事體育市場經營活動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應依法補辦審批手續。

2010年修正本

(1996年11月28日湖北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 根據2010年7月30日湖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 2010年7月30日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110號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的《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集中修改、廢止部分省本級地方性法規的決定》修正)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體育市場管理,保護體育市場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體事業的繁榮發展,增進人民民眾的身心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以下簡稱《體育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省境內體育經營活動和經營場所的管理。
第三條 培育和發展體市場,應當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改革開放的方針,注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第四條 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從事健康有益的體育市場經營活動;鼓勵和支持從事體育市場經營活動的經營者為落實全民健身計畫任務和培育優秀體育人才服務。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努力培育和促進本行政區域內的體育市場發展,加強對體育市場管理工作的領導。
各級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做好體育市場的管理工作。
第六條 從事體育市場經營活動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應當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本條例,自覺接受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管理。
第二章 體育市場管理範圍和管理體制
第七條 體育市場管理範圍包括:
(一)經營性的體育俱樂部、體育活動中心、體育度假村(區、營)和其他有固定設施的體育經營活動場所;
(二)經營性的體育競賽、體育表演活動;
(三)經營性的體育健身、體育康復、體育娛樂活動;
(四)經營性的體育培訓活動;
(五)體育集資、贊助、中介服務、廣告;
(六)其他體育市場經營活動。
體育市場經營活動的具體項目,由省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根據國務院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公布的體育項目或者國際體育組織認定的體育項目予以確定並公布,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實際工作中因管理許可權發生爭議的,由省人民政府裁決。
第八條 申請從事體育市場經營活動,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經營內容有益身心健康;
(二)有必要的資金和相應的設備;
(三)有符合治安、消防、交通、衛生、環境保護和安全救護要求的適當場所;
(四)場地、器村應符合國家體育行政管理部門頒布的有關標準;
(五)對從業人員有特殊要求的體育經營項目,需有經過專業培訓合格,具備專業知識的經營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九條 體育市場在各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實行分級管理。上級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對下級體育行政管理部門的體育市場管理工作實施指導和監督。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在體育市場管理方面的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執行有關體育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
(二)制定體育市場發展規劃,合理布局體育市場經營場所;
(三)建立和健全體育市場管理制度;
(四)按管理許可權審批或審核各類體育市場經營活動,會同公安、工商、稅務、衛生、物價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進行日常管理;
(五)監督檢查體育市場經營活動,依照本條例規定的許可權獨立查處或配合有關部門依法查處違法行為;
(六)培訓體育經營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對經營專業崗位培訓合格者按有關規定核發專業崗位證書;
(七)其他有關事項。
第十條 對專業性強或技術要求高或危險性大的體育經營項目的管理實行許可證制度。《體育市場經營許可證》由省體育行政管理部門統一印製。縣(含自治縣、縣級市、省轄市的區,下同)以上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按規定許可權審批、發放許可證並實行驗證制度。
臨時性的體育經營活動,實行許可證一次性審批。
《體育市場經營許可證》的發放範圍,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規定。
體育市場管理實行稽查制度。體育市場管理人員對體育市場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督檢查,必須出示執法檢查證件。
第十一條 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向從事體育市場經營活動的經營者收取管理費和《體育市場經營許可證》工本費,費用的收取、使用和管理辦法,由省物價、財政部門會同省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另行制定。
第三章 經營性體育競賽、體育表演管理
第十二條 申請舉辦經營性體育競賽、體育表演活動的經營者,應當持有與參加體育競賽、體育表演的單位或個人簽訂的契約,租用他人場地、設施的,還應持有與所有權人簽訂的契約,向舉辦經營性體育競賽、體育表演場所所在地的相應的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
第十三條 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受理申請後,應當對經營者的資格及活動實施方案等進行嚴格審查。符合規定的,及時予以批准。
第十四條 在本省境內舉辦經營性體育競賽、體育表演活動,其名稱、徽記、旗幟及吉祥物等標誌,舉辦該項活動的經營者享有經營權,並依法予以保護。
第十五條 舉辦經營性體育競賽、體育表演活動的經營者不得擅自變更活動的內容、時間和地點。因故確需變更的,須報經原審批部門批准。
第十六條 舉辦經營性體育競賽、體育表演的活動的經營者,應對參與活動的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和觀眾的安全負責,觀眾人數不得超過舉辦該項經營性體育競賽、體育表演活動場所的容納限度。
凡不宜於未成年參與的項目,不得準其參與。
第四章 經營性體育健身、體育康復、體育娛樂管理
第十七條 申請舉辦經營性體育健身、體育康復、體育娛樂活動,由縣以上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按照管理許可權審查批准。
第十八條 經營性體育健身、體育康復、體育娛樂活動和相關服務必須明碼標價,嚴禁非法牟利,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第十九條 經營性體育健身、體育康復、體育娛樂活動的從業人員,凡需具備特殊從業資格的應經縣以上體育行政管理部門考核合格後方可從業。
第二十條 經營性體育健身、體育康復、體育娛樂活動不得違背社會公德,不得影響正常社會秩序。
第五章 經營性體育培訓管理
第二十一條 舉辦經營性體育培訓,由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根據其招生範圍進行審批。跨市(州)招生的,由省體育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審批;跨縣招生的,由市(州)體育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審批;其他的由所在縣體育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審批。
第二十二條 經營性體育培訓從教的健美師、武術教練、拳師、氣功師等,必須經縣以上體育行政管理部門考核,取得等級資格證書後,方可從業。
第二十三條 舉辦經營性體育培訓,其收費項目和標準應報經有關部門批准後執行,嚴禁以培訓名義詐欺錢財。
第二十四條 從事武術、健身氣功、拳擊、散打、博擊、跆拳道等項目培訓且學制在半年以上的,須有完整的培訓計畫、武德教育教材和規範的場地設施,保證培訓質量。
第六章 體育集資、贊助、中介服務、廣告管理
第二十五條 舉辦經營性體育競賽、體育表演活動需要有償轉讓電視播映權的,由經營者提出申請,批准後方可進行。
第二十六條 通過體育集資、贊助、廣告、銷售體育采票和建立體育基金等方式籌集體育資金的,應按國家規定的條件和程式,報經批准,並接受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
第二十七條 建立體育市場中介服務機構,應當報縣以上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批准,併到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辦理有關手續。為體育市場經營活動提供技術諮詢、策劃組織以及場地器村等方面服務的,應經縣以上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審核其從業資格後,方可辦理有關從業手續。
第二十八條 各項體育市場經營活動的廣告、海報內容必須真實合法,發布體育廣告必須符合廣告管理的規定並報經法定審批部門批准。
第七章 經營性體育活動場所的管理
第二十九條 各類經營性體育活動場所,由經營者依照消防、治安等方面的規定,配備消防設施和治安保衛人員,負責維持秩序,防止各類事故發生。
第三十條 凡屬對場地條件、器材設施、指導人員等有特殊要求的高山滑雪、攀岩、滑翔、摩托艇等體育市場經營項目,經營者應報請縣以上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審查,合格後方可從事經營活動。
第三十一條 禁止利用經營性體育活動場所從事渲染恐怖暴力、封建迷信、幫會、賭博、賣淫嫖娼和其他違法或危害人民民眾身心健康的活動。禁止經營者以色情或其他違背社會公德的手段招徠顧客。
第三十二條 禁止攜帶槍枝彈藥、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劇毒、強腐蝕性、放射性物品和其他危險性物品進入經營性體育活動場所。
禁止酗酒者、不能辯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患者進入經營性體育活動場所。
第三十三條 非經營性公共場所臨時性接納經營性體育活動的,亦應遵守本章各條規定,並按本條例的有關規定辦理相應批准手續。
第八章 保護經營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第三十四條 凡依法取得經營資格,按照本條例進入體育市場開展正當經營活動的經營者,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三十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占用體育市場經營者的經營場所、設施、設備。
體育市場經營者除按照法律、法規和規定納稅和交納有關費用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向經營者索取費用和要求其提供無償服務。
第三十六條 體育市場消費者的正當權益受法律保護。因經營者方面的原因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經營者應當承擔其相應的責任。
第三十七條 體育市場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向有關部門申訴,或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九章 獎勵和處罰
第三十八條 對在體育市場經營活動中,為弘揚民族優秀傳統,增進民眾身心健康做出突出貢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各級人民政府或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予以表彰和獎勵。
對檢舉、揭發體育市場經營活動中違法犯罪行為的有功人員和秉公執法、為我省體育市場管理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由各級人民政府或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予以表彰和獎勵。
第三十九條 在體育市場經營活動中,有違反《體育法》行為的,按《體育法》的規定處理;違反本條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下述規定處罰:
(一)未經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批准,擅自從事體育市場經營活動,或未按規定辦理有關手續的,由縣以上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沒收非法所得,並按其非法所得收入的1-3倍處以罰款。
(二)雇用或聘請未經專業崗倍培訓並取得專業崗位合格證的從業人員,從事體育項目的教育技術培訓、應急救護等工作的,由體育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收繳其體育市場經營許可證。
(三)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九條、三十一條規定的,由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收繳其《體育市場經營許可證》,協助公安機關責令停止違法活動,並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處罰。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四十一條 體育市場管理人員應嚴格依法辦事。對濫用職權、徇私枉法、玩忽職守的,情節較輕的,由其上級主管部門或所在單位予以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章 附則
第四十二條 本條例套用中的問題,由省體育運動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四十三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凡在本條例發布前已從事體育市場經營活動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應依法補辦審批手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