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蛇節

游蛇節

游蛇節是一種福建省南平市樟湖鎮的崇蛇活動,主要有游蛇節、賽蛇燈等活動。

活動

游蛇節 游蛇節

福建省南平市樟湖鎮,有一系列的崇蛇活動——游蛇節、賽蛇燈等,既古樸,又富有民俗文化內涵,在樟湖,由於人一直將蛇當成神來供奉,因而至今仍能見到明朝時期建造的蛇王廟。

一直將蛇視為“小龍”的樟湖人,從來就不會去捕殺蛇,更是忌食蛇肉,甚至遇蛇時還要主動為其讓路,若爬入房內,主人便會擺上香紙蠟燭誠心供奉,然後用掃帚將其小心引出室外,由此而見樟湖人對蛇這一吉祥物的深厚感情。

游蛇節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全鎮要舉行盛大的“游蛇節”活動。這天天剛亮,人們便在蛇王廟前排起了長隊,伴隨著鑼鼓和號角以及各項民間文藝表演,人流在五彩旌幡下向前移動,夾在隊伍中的幾十乃至上百號人各持或共持著大小不一的蛇,有的繞在胸前,有的纏在手臂上,還有的緊固在項間,更有甚者則頻頻與蛇親吻,並不時地變換著姿勢表演一番。

上千人的遊行隊伍,沿大街小巷,時走時停緩緩而行,家家戶戶門庭大開,以香火、鞭炮迎接,以此來祈求來年的一帆風順,事業有成。

晌午過後,游蛇結束,人們便在閩江邊上的蛇王廟前,將蛇放歸到大自然的懷抱中。

塞蛇節

樟湖人對蛇的情懷,表現在把蛇融入了民間藝術文化活動中,農曆的每年正月十七到十九這三天,分三個不同姓氏,均須舉行盛大的“賽蛇燈”活動,製作蛇燈既簡單,又不乏精細,每戶人家取來一塊長2米寬0.2米的木板,在板上裝三盞斗形的紙燈,燈內紅燭燃亮後,燈上的各種剪紙圖案,祝福語等便變得更加顯目和燦爛多彩,而後在板的兩端扣上孔,置入圓棒,繫上拉繩,幾百,甚至上千板燈連在一起,再與精心製作的蛇頭,蛇尾相聯,於是一條完整的長蛇燈在夜幕下逶迤著,那些花、鳥、蟲、魚等民間剪紙,以及書法、繪畫等作品。隨著第一聲鳥銃,嗩吶鑼鼓鞭炮的響起,人們提著蛇燈開撥了,如一條長長的火蛇,仿佛穿越歷史的時空,從遠古游翔到現今,充滿著生命的活力。這或許就是樟湖人精神和希望的象徵所在。子夜時分,賽燈結束,人們便將蛇頭、蛇尾送進蛇王廟焚燒,使蛇王得以歸天,以祈求神給當地百姓帶來新的好運。

歷史由來

在福建省南平市閩江上游有一座千年古鎮——樟湖,商周時就有居民生活,歷史悠久,並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曰:“閩,東南越,蛇種。”說明早在秦漢時期生活在福建的閩越人都以蛇為圖騰加以崇拜,相傳此地多有水患,一道士為解一方百姓之難,化身為蛇向王母娘娘求救,以後方圓上百里的百姓始得安居樂業,由此,蛇在該地成為他們崇拜的圖騰,從古到今一直倍受推崇。

活動意義

“游蛇節”、“賽蛇燈”活動也從過去單純地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人丁興旺的希望中,逐漸演變成一種健康向上的民俗文化,在自娛自樂的同時,進行探親訪友,互通信息,構成了樟湖人從事蛇文化活動的主要內容。

游蛇節看點.

看點一:

游蛇出發儀式。樟湖‘七月初七蛇節’每年都是提前一個月開始收活蛇,村民會抓蛇的人,抓到活蛇後,供養在蛇王廟。七月初七這一天清晨,會在蛇王廟有一個出發儀式,時間大約在6點到7點半之間。這一看點,內容有:蛇王廟、供養蛇的地方、出發儀式。

看點二:

街上游蛇。村民把活蛇象圍巾一樣圍在自己的脖子上,沿著樟湖各主要街道遊行,除了游蛇以外,還有開道的旌旗;童男童女的兵器陣;四個人抬一尊遊街的菩薩;還有戴著枷的扮演古代犯人。遊行時間大約在早上7點到中午。如果你是色友,你可以跟著游蛇的村民一起,邊走邊拍,游蛇村民從小孩到老人,男女都有。蛇的品種也很多,有毒的眼鏡王蛇到沒毒的水蛇。攝影的題材不少,村民也很配合。是一次色友的大餐,如果你是攝影愛好者,沒到樟湖拍過蛇,真的很遺憾。需要注意的是:樟湖百姓對蛇神是很崇拜,鞭炮會放得非常多,鞭炮的煙霧,會讓什麼都看不見。因此看游蛇最佳地點是在渡口的樟湖公園附近,那裡的人家少一點,鞭炮放得就少一點。經過這裡時間大約是9點左右。在樟湖市場附近是放鞭炮最多的地方,有的色友會爬上市場邊上的居民的樓頂往下拍,人群、煙霧、游蛇的旗幟,拍好了,也很震撼人心的。

看點三:

樟湖文化廣場。在樟湖鎮中心的文化廣場有一棵榕樹叫蛇榕,前還有一石碑,是我市著名書畫家張自生的手跡。具體為什麼叫蛇榕,元素在此賣個關子,大家到樟湖看了石碑上的文字就知道了,是一件很靈異的事。在文化廣場,樟湖本土藝人會搭台進行各種與蛇有關表演。不過不是每年都有,要遇上大的電視台來採訪才有表演。有一年,香港的一個電視台來採訪,當時表演可謂空前。

看點四:

放生。當蛇游完街後,所有蛇都放歸自然,這也是游蛇的重點內容之一,時間大約在12點到2點之間,由於這時正是午飯時間。可能很多人會錯過這個儀式,元素雖為樟湖人,正是由於午飯的原因,至今沒看到放生的儀式。

看點五:

這一看點跟蛇關係不大,既然到了樟湖,就該去看一人地方——胡厝林,這是閩江邊上僅存的古老的樹林,在千秋閣上,觀賞樟湖全景和閩江勝景,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看點六:

到樟湖百姓家裡吃一餐飯,感受樟湖飲食文化

義大利游蛇節

義大利傳統游蛇節義大利傳統游蛇節

在義大利科庫爾羅,每年5月第一個禮拜四舉行聖多明戈(St. Dominic)修會節,俗稱“游蛇節”。居住在阿布魯佐山區的科庫爾羅人會舉行傳統的“游蛇節”宗教活動,他們採用這種非比尋常的方式來紀念聖多明戈,認為是聖多明戈保護他們免受蛇咬和牙痛。

活動內容

人們用活的蛇纏繞在聖多明戈雕像上,在“游蛇節”的首日,人們還用專門的宗教儀式來紀念聖多明戈。正午時分,他的雕像會被帶出教堂來到廣場上,捕蛇人會將許多蛇放到他身上,這些蛇的去向至關重要,如果蛇纏繞在塑像的頭部則是好兆頭。有蛇的塑像會被捕蛇人舉著走過街道,慶祝活動一直持續到下午,大膽的遊客還可以將蛇盤在自己的頭頸上拍照留念。弄蛇人捉住蛇後用古老帽子的邊緣把牙齒拔掉,繞在聖多明戈雕像上,進行傳統蛇遊行宗教活動,以驅除魔鬼的黑暗力量。

歷史由來

阿布魯佐的許多地方在古時候狼蛇等野獸肆虐,生活環境十分惡劣,因此逐漸形成了這樣的宗教儀式。活動雖然規模不大但頗具特色,但是義大利最出名的活動之一。在通往廣場的街道上,走在遊行隊伍最前面的是一群捕蛇獵人,他們畢恭畢敬地將一條長長的毒蛇用雙手高高托起。這些參加活動的毒蛇,是獵人們趁其冬眠的時候捕捉回來的,蛇的毒牙早已被拔掉了。

跟隨其後,當地居民所崇敬的聖像被抬出來,小小的街道被擠得水泄不通,捕蛇人將蛇掛在聖像上,而一條條蛇順從地由著捕蛇人恣意擺弄,盤繞在塑像身上。被蛇纏繞的聖像被人群抬過了頭頂,沿著鎮裡的各條小道遊行。一直到遊行結束,這些蛇才會被放生,重新獲得自由。

據說,當年該地區蛇滿為患,惡狼出沒,於是莊稼人便將一切欠收、疾病、痛苦歸罪於這些陰險可怕的動物。不過,古代的百姓們是向義大利蒙難女神安吉齊娃求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