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清泉

游清泉

游清泉 男 1944年11月生,漢族,湖北鄂州人。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原湖北函授大學)校長、教授,九屆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委員、民盟湖北省委副主委、政協湖北省委常委、華中水電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成人高等教育理論研究會副會長,全國民辦高等教育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作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游清泉 男 1944年11月生, 漢族, 湖北 鄂州人。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原 湖北函授大學)校長、教授,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民盟中央委員、民盟湖北省委副主委、政協湖北省委常委、華中水電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成人高等教育理論研究會副會長,全國民辦高等教育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作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

成就及榮譽

1967年畢業於 華中師範大學 化學系,先後從事化學、化工、環境工程方面的科學技術研究、生產管理和教育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多次被評為省、市、縣勞動模範、先進科技工作者、先進教育工作者和優秀教師,並榮獲全國各民主黨派和 工商聯頒發的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獎章。先後在全國10多種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百餘篇,有12篇被評為省、市級優秀論文,其中《再資源化與環境保護》一文,在香港召開的世界環境科學大會上被評選為優秀論文,並被收錄入大會優秀論文集。主編或與他人合編出版專著、教材12本。完成30多項技術革新成果和科研成果,其中有2項分別獲部級和省級重大科技成果獎,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1984年發起並創辦 湖北函授大學,為函大的改革、建設和發展,為民辦高教事業和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1998年在政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所作的《面向21世紀構建我國現代遠距離教育的開放體系》的大會發言和提案受到黨中央、國務院高層領導的重視和關注,2002年10月該提案榮獲全國政協優秀提案獎。游清泉同志還被評選為中國民營企業家傑出代表,榮獲民辦高等教育創業獎、民辦教育卓越成就獎,並多次應邀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和海峽兩岸四地的高等教育研討會。

社會評價

游清泉: 現代遠程教育 第一提案人

作者:未知 (本文瀏覽次數: 453)

【摘要】 在2002年的遠程教育界,全國政協委員、 湖北開放學院院長游清泉教授是一個著名人物。

他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提交的《統籌規劃規範管理促進現代遠程教育健康發展》提案引起極大關注。國家教育部在8月份對該提案作出了認真答覆,認為提案中所指出的問題非常中肯,並提出了整改的措施。有一天他出差回來,發現辦公桌上放著一份“優秀提案”榮譽證書,才知道他的提案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 10月,在全國政協會議的表彰大會上,游清...

【關鍵字】 遠程教育

在2002年的遠程教育界,全國政協委員、湖北開放學院院長游清泉教授是一個著名人物。

他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提交的《統籌規劃規範管理促進現代遠程教育健康發展》提案引起極大關注。國家教育部在8月份對該提案作出了認真答覆,認為提案中所指出的問題非常中肯,並提出了整改的措施。有一天他出差回來,發現辦公桌上放著一份“優秀提案”榮譽證書,才知道他的提案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 10月,在全國政協會議的表彰大會上,游清泉教授的《面向21世紀構建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的開放體系》的提案,再次被評為優秀提案,並且受到了大會的表彰。

其實,早在1998年全國政協大會上,游清泉教授有關發展遠程教育的提案就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高層領導的重視,當時的國務院李嵐清副總理當即將此提案批轉給教育部研閱,從而使我國“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正式啟動起來。

作為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的第一提案人,他的很多說法奠定了遠程教育的理論基礎。比如,遠程教育最有可能實現“有教無類”與“ 個性化教育”;未來的教育資源就像一個超越時空的大“超市”;教師將從“單幹戶”變成“節目組”協同教學……

十六大報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游清泉認為,這個提法充分說明,遠程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和體系,只有以現代遠程教育網路為依託,才能形成復蓋全國城鄉的開放教育體系,為各類社會成員提供多功能、多層次、多規格、多樣化的教育服務。

令人鼓舞的未來前景

美國思科公司的執行長約翰·錢伯斯先生曾講過這樣一段話:“是什麼決定我們的未來?我的答案是:網際網路和教育。作為推動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兩個核心動力,網際網路和教育將深刻改變一個民族的歷史與命運,改變國家、企業和個人在未來時代的競爭力。在方興未艾的新經濟大潮中,誰把握了網際網路,誰就掌握了未來;誰開創了面向未來的教育體系,誰就會獲得持續發展的能力。”

游清泉認為,這從技術層面充分說明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重要性。目前現代遠程教育網路傳輸平台、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高速主幹網建設和中國教育衛星寬頻多媒體網路系統都已建成與開通,這就加快了發展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的進程,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在全國構建開放式教育網路系統和終身學習體系奠定了基礎。

國家制定這種具有方向性的政策,為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開闢了更加廣闊的前景。21世紀新的教育模式應該是:必須探索發展一種新的學習文化,這就是套用信息技術的終身學習,自我管理的學習,協作的、主動的學習,自我完善的學習。現代遠程教育就是實現這種新的學習文化的最佳模式。

游清泉說,近年來,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受到了世界各國的重視,尤其是經濟已開發國家,在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世界開放遠程教育協會(ICDE)每兩年都要舉行一次世界大會。2002年10月20-22日ICDE世界 遠程開放教育校長論壇會在南非召開,大會的主題是《變化中的領導地位:全球遠程教育具有戰略性創新性的未來》。根據IDC的預測,到2005年E-Learning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80 億美元,由此可見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前景是令人鼓舞的。

教育部的整改措施及時有力

今年8月1日教育部又正式下發了《關於加強高校網路教育學院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對進一步規範普通高校網路學院的辦學行為,保證教學質量,維護學習者合法權益產生了積極的作用。《若干意見》中提出的“提高認識,進一步明確高校網路教育學院的主要任務”,“採取切實有效措施,保證網路教育學院的教學質量”,“加強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促進資源共享,提高校外支持服務水平”等等,顯然都是針對性很強的措施。

游清泉說,在《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高校網路教育學院要以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為主,減少並停止招收全日制高中起點普通本專科網路教育學生。既要積極開展學歷教育,又要積極開展職業資格證書教育、崗位培訓和其他繼續教育,“這對於普通高校網路教育學院解決定位和定向問題是有指導意義的,對於今後形成我國現代遠程教育新格局,無疑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和導向。”

更為有力的措施是,教育部已經批 準中央電大建設現代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利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系統的教育資源構建現代遠程教育的社會服務體系,為其它開展現代遠程教育的高校提供上機環境、技術支持、資源建設、學生管理、考務管理等教學支持服務。“這就能更好地利用已有的教育資源,避免重複投資、重複建設的問題,進一步提高現代遠程教育的質量水平和服務範圍,將高等教育送到城市社區和縣以下城鄉。

對於教育部成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委員會”,制定了《現代遠程教育技術規範(教學資源相關部分)》、《現代遠程教育標準體系和11項試用標準》和《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規範》等重要技術標準。游清泉也認為非常及時,但是,他也認為,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區間差異很大,加之我國的現代遠程教育處在起步階段,人們對現代遠程教育的認識正在逐步深化,因而在國家標準制定工作方面,發展成熟的現代遠程教育體系還要走很長的路。

四年大發展中凸顯的問題

游清泉說:“我國現代遠程教育一方面是起步時間不長,另一方面是發展的速度驚人,因此,必然會出現一些問題,這是正常的。”

其一,巨觀布局結構、定位定向、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問題。這實質上是政府主管部門如何去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及規範管理的問題。應該說近幾年國家對現代遠程教育的投資給予了重點的傾斜,但由於巨觀統籌規劃工作跟不上,所投入資金的效益並未達到預期效果。“我在1998年給全國政協大會的提案中明確提出,應把我國目前現代遠程教育的幾種形式,如傳統的函授教育、量大面廣的廣播電視教育,面向全社會開放的自學考試教育等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三者的優勢互補形成綜合效應。以 電視大學為依託,使上述三種遠程教育的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按區域規劃組建跨區域的現代遠程 開放大學,首批可考慮在經濟發達地區先試點。”當時游清泉就預計到,由重點普通高校來承擔現代遠程教育的試點工作,勢必將已形成了各自優勢的函授、廣播電視和自考三種教育形式丟在一邊,試點院校將會自成體系,各自為戰,這種重複建設和浪費是難以避免的,事實已證明這種後遺症至今仍未消除。

其二、在定位定向政策方面,現代遠程教育的對象應以在職成人為主,開展專本科的學歷教育和非學歷的教育培訓。而不能面向高中畢業生招生,形成遠程不遠、網路不網的辦學格局,名為網路學院招生計畫,實為全日制招生計畫的補充,使現代遠程教育流於一種形式。游清泉認為,必須充分發揮現代遠程教育增進知識、提高技能的特點,使現代遠程教育逐漸進入技能培訓領域,逐步停止招收高中起點的學生,使繼續教育、成人教育和非學歷的培訓教育成為我國未來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方向。目前來看,由教育部信息中心等啟動的全國“信息技術及套用遠程培訓”(IT&AT)工程,兩年來收到了很好的市場效果,被稱為信息技術的“平民學校”。全國已形成了500多個培訓機構,有30萬人接受這一培訓,獲得認證的學員已達到3萬人,“信息技術及套用遠程培訓”項目,已成為我國信息技術培訓市場中的“航母”。

一名遠程開放教育校長的建議

游清泉教授剛剛在2002年10月參加了世界遠程開放教育校長論壇。他很贊同英國開放大學原校長丹尼爾爵士的觀點:信息與通訊技術在教學和管理中有效運用的四條基本原理是,避免偏見、洞察謬論、尋求平衡、獨立與互動。游清泉教授的具體建議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趨向就是要樹立“有教無類”和“個性化教育” 的理念。國外同行們的工作充分地展示了這一點,因為教育所致力於的恰恰是知識、信息的傳播與共享,“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在寬頻多媒體傳輸平台上輕點滑鼠就能變成現實。而“個性化教育”也只有通過現代遠程教育的教學模式才能實現。

其次,要準確地理解和把握現代遠程教育的概念和內涵,強化對 學習支持服務保障系統建設的認識。不能把現代遠程教育簡單地誤認為只是利用網路和多媒體技術的學習。現代遠程教育從概念到內涵上講包括傳輸平台的構建,教學資源的開發、整合與最佳化,學員獲取優質教學資源,學員利用優質教學資源,學員生成知識和技能,對學員的支持服務,對學員生成的知識和技能作評估與認證,對教學過程、質量的監控與保障,社會對質量的認同等組成部分。這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就像一個超越時空的巨大超市,貨架上陳列著色彩斑斕的適合於各種人群的網上教育資源,任何人可以從任何地點、任何時間獲得任何資源,從事現代遠程教育的教師就像導購員一樣為學員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由於是將“教”置於“學”之中,所以教師要儘可能了解學員的整個學習過程,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學員學習過程的每一環節提供諮詢、培訓、答疑、輔導、監控、評估、診斷、反饋等幫助,這就要求從事現代遠程教育的教師在教學理念上有一個根本性的轉變。將來的教師不再是“單幹戶”,而是多名教師組成“節目組”,各司其職,共同完成遠程教學任務:由學術造詣深、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確定教學內容,提出教學方案;感情豐富、善於表達的教師擔負講課任務;知識淵博、善解人意的教師負責輔導答疑;精通計算機網路的教師則專管編制教學軟體,這種最佳化組合,將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教師的整體優勢和群體效應。

此外,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機地整合,把計算機和網路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員自主學習的認識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豐富的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並將這些工具全面地套用到各學科教學過程中。從而促進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與教學模式的變革,達到培養學員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標。在此過程中,培養一支掌握信息技術並具備專業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加快現代遠程教育發展的關鍵。

最後,現代遠程教育是發展我國西部地區教育最有效的教育形式和手段。我國西部地區教育還處在相對落後的狀態,這已是不爭的事實。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有:教育投資極其匱乏、教育觀點落後、教育基礎薄弱、師資力量奇缺等等。而現代遠程教育恰好在上述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因而在我國西部教育的發展中,將會迎得廣闊的發展空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