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門

港門

隸屬廣東湛江市遂溪縣。1951年屬第七區,1958年先後屬紅星、下六公社,1961年建港門公社,1963併入北坡公社,1979年復置港門公社,1983年易名港門區,1987年易名為港門鎮。 港門鎮立足本地資源,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按照“一個四萬畝,六個五千畝”的經濟發展戰略狠抓經濟建設,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穩步發展,社會多項事業不斷進步。2000年,全鎮農村社會總產值36602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8236萬元。甘蔗是該鎮的支柱產業,2000年種植甘蔗4萬多畝,總產量151萬噸,總產值2053萬元。全鎮現有漁船518艘,總噸位8672噸,總馬力21324千瓦,遠洋漁船47艘,全年海洋捕撈量38936噸,總產值14253萬元。海岸線長15公里,現有海水養殖面積1200畝,其中蝦類1025畝,珍珠養殖175畝。水產品產量31360噸,產值21185萬元。非公經濟迅速發展,台商企業有3戶,全鎮非公企業總產值1988萬元。

基本信息

位置面積

位於東經109°46′,北緯21°13′。東接北坡鎮,南鄰樂民鎮,西臨北部灣,北連下六、草潭鎮。距遂溪縣城70公里;距湛江市區78公里。總面積91平方公里。

地形土壤

地勢較平坦,土壤多為黑色,宜種水稻、番薯等糧食作物。坡地面積較大,適宜種植甘蔗、花生等經濟作物,耕地面積43770畝。海岸線長18公里,近海灘涂面積1萬多畝。

資源優勢

陸地有較豐富的高嶺土資源;盛產大黃魚、馬鮫魚、大蝦、珍珠螺等海產品,大面積的海灘涂有待開發。

區劃人口

下轄12個村委會,其中純漁業村委會5個。總人口36409人,其中農業人口34623人。

吳家村委會 位於港門鎮東北部4公里處,該村委會由1條自然村構成,即吳家村,原名吾家村,1949年之後,漢字簡化盛行,吾家被改成吳家。全村姓麥,不姓吳。港門鎮最大的村莊。東至西坡、貨湖村委會,南至港門村委會犁角村,西至下泊靶場,北至草潭鎮會村,全村450戶,總人口2282人,區域面積9平方公里,已建環村瀝青路1公里,耕地面積7964畝,以甘蔗、水果等種植為主要經濟來源,集體經濟收入15萬元,2007年全村人均純收入4873元,2005年被市評為生態示範村,村中1100多畝連片荔枝龍眼果林映襯,高樓路燈和硬底化村道縱橫交錯,十分靚麗。有完全國小一間.該村委會有年產值過千萬元的森源膠合壓板廠,目前一個大型的農民休閒廣場已基本建成。

西坡村委會 位於港門鎮偏東部,距港門5公里,東至北坡西坑村,南至楓樹村委會,西至港門村委會,北至貨湖村委會牛角塘村,已有6條自然村建成水泥路18公里,村兩委幹部7人,全村委會665戶,總人口3328人,區域面積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868畝,以甘蔗、糧食、蔬菜種植為主,有一個紅蘿蔔種植基地,村集體經濟年收入5萬元,2007年全村人均年純收入3478元,有年孵化100萬隻小雞苗場一間,年產值80萬元,卷板廠一間,年產值350萬元。該村委會有以下自然村:西坡、老角、車路下、竹山仔、老陸、邊連塘、坑口、打鐵、大由、平重仔、坡田尾、老林、老陳仔、絲草塘村,主要姓氏:戴、麥、楊、江、鄭、龐、鄧、陳。有完全國小一間。

港門村委會 接壤港門鎮偏北1公里處,東至西坡村委會、吳家村委會,南至新港村委會,西至港門埠村委會,北至新城村委會,全村委會716戶,總人口3604人,區域面積8平方公里,4條自然村已建水泥路、瀝青路4.5公里,耕地面積5973畝,以甘蔗種植貿易經營為主要經濟來源,集體經濟年收入5萬元,2007年全村人均純收入3880元,港門市場2007年被市評為樣板市場,有“東港”製衣廠一間,年產值500多萬元,員工200多人。該村委會有14條自然村:港門墟、犁角、犁角仔、架落坡、圓塘、北龍塘、塘仔、豬塘東、豬塘西、後塘、後町、坑仔、打特塘、圓四村,主要姓氏:麥、陳、黃、羅、朱等,有完全中國小各一間,有獅子班、揚聲曲藝社等文化社團及粵劇誕期演出等活動。

楓樹村委會 位於港門鎮東偏東南部5公里處,東至北坡鎮下黎村,南至國營田東場,西至北灶石角村委會,北至西坡村委會。全村委會1110戶,總人口5860人,區域面積14.5平方公里。8條自然村已建水泥瀝青路9.5公里。2008年,洋仔村建起了10000多平方米的水泥村道,被市評為生態文明村。耕地面積10567畝,以甘蔗、糧食種植和林地養雞等禽畜養殖為主要經濟來源,村集體經濟年收入7萬元,2007年全村人均純收入3486元。此外,荔枝、北地、楓樹等村是養雞專業村,林地養雞千多畝,年出售肉雞100多萬隻,素有“林地雞”之鄉。該村委會19條自然村是:楓樹塘、清平墟、後屯東、後屯南、竹山上、竹山下、橫路、犁東、犁西、迷債、新洋仔、石灘仔、尚勤、荔枝園、北地仔、灰埠、清明寨、江屋、周元村。主要姓氏:楊、袁、陳、葉、何等,有完全國小一間。該村委會清寨村有一立寨為王統治一方的舊城牆遺址古蹟,洋仔村有300年前舊窯址一個。

新港村委會 位於港門鎮南部1公里處,系下泊靶場移民村。東至國營港門林場,南至楓樹村委會周元村,西至港門村委會元塘村,北至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鎮政府所在地,全村256戶,總人口1207人,區域面積3平方公里,主要姓氏:梁、麥、蘇、陳等。已建成村中主幹道瀝青路3公里,且安裝上路燈,耕地面積923畝,以甘蔗種植、海洋捕撈、勞務輸出為主要經濟來源,集體經濟年收入6萬元,2007年全村人均純收入3770元,該村委會是下泊靶場區內遷移戶,現居住1條自然村。2003年該村被評為廣東省生態文明村。有鎮中心國小一間。每年均有粵劇演出等活動。

新城村委會位於港門鎮偏西北部2公里處,東至吳家村,南至港門墟,西至港門埠,北至下泊靶場,全村270戶,總人口1380人,區域面積2.5平方公里,已建瀝青路1.5公里,耕地面積864畝,以海洋捕撈、勞務輸出為主要經濟來源,集體經濟年收入3萬元,2007年全村人均純收入3980元,該村委會是下泊靶場移民遷居組合的1條自然村,2002年被評為湛江市生態文明村。有完全國小一間。主要姓氏:麥、譚、韓、黃等。該村委會與全國第二大陸軍靶場下泊靶場接壤,該靶場區域面積約7平方公里,一年四季多種部隊荷炮實彈射擊演練不斷,也是一個軍事觀光的好去處。這裡碧海藍天,是玩游、衝浪的好去處。

石角村委會位於港門鎮西南部5公里處,東至楓樹江屋、周元村,南至黃屋、北灶村委會,西至北部灣海面,北至港門、港門埠村委會,全村委會1240戶,總人口6149人,區域面積10平方公里,8條自然村已建瀝青路11公里,耕地面積2961畝,以甘蔗種植、海洋捕撈、海水對蝦、扇貝養殖為主要經濟來源,有湛江市中心漁港——港門石角漁港一個(正在建設中),有集貿市場一個,有中遠、港強、長順等遠洋漁業有限公司,60多艘遠洋出國漁船長期到貝勞、斐濟等地刺釣作業,年創外匯數百萬元。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2007年全村人均純收入4000元,該村委會12條自然村是:石角埠、扒犁塘、番鬼塘、白泥塘、東塘、茅塘、起發、興業、姓許、斑鳩、粟地、姓李。主要姓氏:麥、黃、陳、李、許等,有完全國小一間。有粵劇、黎劇誕期演出習慣。

港門埠村委會 位於港門鎮西部4公里處,東至港門圩,南至石角村委會,西至北部灣海面,北至下泊靶場海域,全村委會356戶,總人口1562人,區域面積3.5平方公里,1條村莊正在籌建水泥路1.5公里,耕地面積684畝,主要姓氏:黃、龐、鄭、李等,以海洋捕撈、海水對蝦養殖為主要經濟來源,集體年經濟收入3萬元,有一大片高位池對蝦養殖基地和墨西哥扇貝養殖加工基地,年產值數十萬元。2007年全村人均純收入2850元,該村委會的4條自然村是:樓仔、埠仔、圓塘仔、老魚塘村。有完全國小一間。有粵劇誕期演出習慣。

北灶村委會 位於港門鎮南部7公里處,東至楓樹村委會,南至樂民河,西至黃屋村委會,北至石角村委會東塘村、白泥塘村。全村委會760總人口4160人,區域面積9.5平方公里。3條自然村已建水泥路4.6公里,下大潭、石盤、雙絞寮等自然村先後建成了生態文明村。耕地面積3829畝,以甘蔗、糧食種植、海灘涂養殖為主要經濟來源,集體經濟年收入6萬元,2007年,全村人均純收入3465元。該村委會14條自然村是:周屋、乾里尾、鋪仔陸、上大潭、下大潭、舊屋埠、石盤、垌城、垌城尾、大塘東、大塘西、雙絞寮、雙陳、東海仔村。主要姓氏:麥、陳、黃、戴、周、毛等,有完全國小一間。

黃屋村委會 位於港門鎮西南部8公里處,座落於天然避風港——樂民港進出海口,每到颱風季節或休漁期,均有數以百艘大小漁船停泊於港灣內,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東至北灶村委會,南至樂民河,西至樂民港口,北至石角村委會,全村委會225戶,總人口1200人,區域面積4平方公里,1條自然村已建水泥路3公里,耕地面積668畝,以海水對蝦養殖、糧食種植為主要經濟來源,有1000多畝連片高低位蝦池基地。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2007年,全村人均純收入2800,該村委會2條自然村是:黃屋、譚常村。主要姓氏:黃,有完全國小一間。有國家保護的紅樹林一片。有誕期演出習慣。

貨湖村委會 位於港門鎮偏東北部,距港門墟6公里,東至北坡鎮,南至西坡村,西至吳家村三塘垌,北至塘尾村委會,該村委會所在地曾是一個墟場,舊名“吾家墟”。已有1條自然村建成瀝青路1公里,村兩委幹部4人,全村委會365戶,人口1625人,區域面積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62畝,以甘蔗、糧食、花生、外運菜種植為主,有一個紅蘿蔔種植基地,村集體經濟收入3.2萬元,2007年全村人均年純收入3480元。該村有5條自然村:貨湖墟、梅錄仔、後蘇、進風、牛角塘村。有完全國小一間。主要姓氏:麥、戴、蘇、楊、鄧,每年農曆三月和五月有木偶戲和粵劇演出。

塘尾村委會 位於港門鎮東北部,距離港門7公里,東至北坡鎮廟山村,南至港門鎮貨湖村委會,西至草潭鎮泉水村委會,北至楊柑鎮艾占村委會,現有村兩委幹部5人,全村委會428戶,總人口1996人,區域面積6平方公里,6條自然村已建成水泥路硬底化7.5公里,總耕地面積3560畝,以甘蔗、糧食、北運菜、花生種植為主,集體經濟年收入3萬元。

本地粵語辭彙

本地粵語廣州音國語本地粵語國語本地粵語廣州音國語
食朝食早餐吃早餐大奶大伯母逗妹仔溝女
食晏吃午飯二奶二伯母糞箕級撲街仔
食晚吃晚飯三奶三伯母共仔湊仔
回歸返屋企回家BU爹姑父BU籮木鳳梨
趁墟趁墟趕集BU奶姑媽麻J鳳梨
去料去玩姨爹姨丈番豆花生
大爹大伯姨奶姨媽菜頭蘿蔔
二爹二伯舅爹舅父菜頭保蘿蔔乾
三爹三伯妗奶舅媽溝屎溝屎小氣
阿爺爺爺婆乸婦女盪爽遊玩
奶或J阿嫲奶奶公人男人泥通狗蜥蜴
老J ,J讀第二聲老豆老爸撈佬外省人光拎沙神
田螺lie田螺luo冇day不知道抵力難頂難受
田洞田野冇系不是嘔飲嘔吐
青蛙冇有沒有劏鶴醉酒嘔吐
馬玲狂螳螂螳螂游水游泳詐癲詐傻扮懵
泥犬黃犬蚯蚓劏雞殺雞屙血囂張
草蜢草蜢蚱蜢沖涼洗澡反蠻橫蠻無理
黃蜂黃蜂馬蜂做海出海捕魚反骨反動
睇牛睇牛放牛公仔戲木偶戲書房仔學童
睇婚相睇相親大戲粵劇去書房返學去學校
睇戲睇戲看戲光棍騙子裝鬼做樣裝模作樣

文化狀況

現有中學2所,國小12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有影劇院2座,影劇場4座,文化室10個,民眾文化活動活躍,衛生設施齊全,多次被縣市評為體育先進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