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橋遺址

渭橋遺址

渭橋遺址,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所屬渭河南岸河灘,在未央區兩個村子農田裡共發現2組5座橋樑。規模巨大、布局完整、排列有序、內涵豐富,是迄今所發現的最大的秦漢木樑柱橋樑遺址,也是現知同時期世界最大的木構橋樑。到2013年1月初已發掘廚城門一號橋、三號橋及洛城門橋。渭橋遺址對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秦漢都城交通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基本信息

簡介

渭橋遺址渭橋遺址

渭橋遺址,坐落於今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所屬渭河南岸河灘,2012年4月,西安市北三環附近發現了震驚世人的秦漢渭橋遺址。

2013年1月初,西安考古發掘秦漢時期五座渭橋遺址,其中四座位於西席村北,因正對漢長安城北牆中間城門廚城門,被稱為“廚城門橋”;一座位於高廟村北,因正對漢長安城北牆洛城門,稱為“洛城門橋”。

截至到2014年1月,渭河遺址已經發現3組7座渭河古橋,其年代最早為戰國晚期,最晚為唐代。

歷史背景

秦代,因渭河橫亘於渭北鹹陽宮與渭南章台宮、興樂宮阿房宮及上林苑間,到秦始皇進行都城規劃時,就有了“渭水貫都,以象天漢;橫橋南渡,以法牽牛”的營造思想。

漢代,在漢高祖劉邦定都長安,惠帝建設城牆之後,渭河從秦王朝都城的城內河,變成大漢都城北側的城外河,於是位於渭河上的諸橋樑就成為通向京師大道上的最重要建築。位於漢長安城北側的渭河和渭橋,就在長安城北向、北向後西向交通線上最為關鍵。

如漢文帝入京繼位大統、南匈奴單于歸順入京等一系列重要大事,就均發生於渭橋之上,使渭橋在具有無可替代的交通地位外,同時更具有了重要的文化含義。

遺址發掘

廚城門一號橋

廚城門一號橋廚城門一號橋

廚城門一號橋,位於西安市未央區六村堡街道西席村北,地處西安市北三環北側230米左右,正南1200米左右為西漢都城長安城北牆中間城門廚城門,正北380米左右為已建成的高鐵附屬建築,正北3000米左右為今渭河南岸大堤,西北6800米左右為鹹陽宮一號、二號遺址,向東與洛城門橋相距約1700米。

廚城門一號橋的時代能夠確定。它是罕見的木石結合橋樑,南北長度約880米,始建於秦,漢代集中使用,考古專家推測其使用“壽命”達到千年以上。

廚城門一號橋是南北向木樑柱橋橫跨在渭河之上。橋樑南北長度約880米,橋樑東西兩側橋樁間寬度約為15.4米。發現的橋樁殘長目前最高有8.8米,最低也有6.2米。

清理出的橋樁已經有356根,這么密集是因為這座橋的壽命超過1000年,中間經歷了多次維修和續建,所以橋樁之間的間距並不一致。一些橋樁開口高度也有近2米落差。都顯示出這座古橋長時間使用中曾經多次維修、續建。橋樁一般豎立於河床之中,但也發現較多橋樁受水流沖刷而傾斜甚至橫置於河床的現象。

在清理早期挖沙破壞堆積及探方發掘中,一號橋發現有大量青石、砂岩質長方形、方形、五邊形、梯形等多種形狀規格不等的大型石構件。較多的石構件上發現有一處或多處刻字或墨書題記,內容主要為編號和人名。從痕跡看,五邊形石構件之間應以鐵榫和白灰黏結在一起。

據此推測該橋可能始建於秦,為漢使用,沿用到唐或更晚的宋代,之後廢棄,前後延續一千餘年。而從掩埋橋樑的上層淤沙中發現明代青花瓷片的情況推測,橋樁到明代時尚露於水中,未完全掩埋。

廚城門三號橋

廚城門三號橋廚城門三號橋

廚城門三號橋,位於西安市未央區六村堡街道西席村北,緊鄰西安市北三環,與廚城門一號橋相距約200米。

廚城門三號橋是南北向木樑柱橋,東西兩側橋樁間寬約8.3米,南北兩列橋樁之間間距約6~7米。橋樑長度暫不詳。發掘面積約460平方米。

在發掘區內東北,發現有一條長約12米、直徑約0.048米的繩索蜿蜒埋藏於沙層之中,其西端繫於一橫置木樑之上。繩索可能是拴船所用,年代不能判斷。

考古人員還在橋樁周圍發現堆置有大量卵石,推測其應為護樁之用。從卵石上有鐵榫殘存的情況推測,卵石上曾有鐵質網路存在,保護卵石不在河流沖刷中流失。在卵石之間沙層中包含較多的繩紋瓦片、青磚殘塊等。

洛城門橋

洛城門橋洛城門橋

洛城門橋,位於西安市未央區漢城街道高廟村北,地處西安市北三環北側200米左右,正南750米左右為西漢都城長安城北牆東側城門洛城門,正北440米左右為已建成的高鐵附屬建築,正北3500米左右為今渭河的南岸大堤,向西與廚城門橋相距約1700米左右,發掘面積約400平方米。

經發掘確定,該橋為南北向木樑柱橋,東西兩側橋樁之間寬約15米,已發現東西3排橋樁,相鄰兩排橋樁間距約9—10米,橋樑長度尚待進一步工作後確定。該橋受渭河破壞嚴重,發掘區西側橋樑暫未露頭,經勘探,在據探方內現清理面下2.8米左右有木頭存在。

從該橋的橋樑結構及出土遺物看,洛城門橋的始建可能要晚於廚城門一號橋,由於該橋受水毀較為嚴重且正在發掘之中,橋樑的始建與廢棄時間均暫且不詳。

出土文物

在渭橋遺址中清理出的橋樑所在河道堆積物中,發現大量的半兩、五銖、大泉五十銅錢,少量開元通寶乾元重寶銅錢,個別皇宋通寶銅錢,以及繩紋板瓦、筒瓦、瓦當殘塊、青磚塊、殘碑等遺物。

研究意義

專家在進行樹木樣本、樹木年輪做樹心提取。專家在進行樹木樣本、樹木年輪做樹心提取。

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王樹芝初步鑑定,一號橋橋樁用材有楨楠、鐵杉、圓柏等樹種,大規模的樹種鑑定與年輪測定正在陸續取樣與開展中。

有專家提出應對每個橋樁均要取樣進行碳十四測年,據此進行橋樁年代判定,進而對橋樑建設、使用、續修及廢棄等問題進行研究。

渭河考古隊2013年將繼續進行考古發掘,通過對橋樑長度的確定,了解當時的渭河寬度。

積極開展古橋博物館的籌劃工作,將各相關古橋統一規劃,建設與渭橋本身級別相適應,代表中國最高水平的中國古橋博物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