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江鄉

渥江鄉

渥江鄉地處宜春城東北,東與分宜縣洋江鄉接壤,西緊靠官園街,南與彬江鎮、下浦街相連,北與三陽鎮、蘆村鄉相鄰。轄6個行政村,84個村民小組,人口13679,面積37平方公里。這裡有滬瑞高速公路和宜分公路穿境而過,袁河之水自西向東緩緩而流,水陸交通極為便利,為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另一處是湖南省岳陽渥江鄉。

基本信息

(圖)渥江鄉渥江鄉

渥江鄉地處宜春城東北,東與分宜縣洋江鄉接壤,西緊靠官園街,南與彬江鎮、下浦街相連,北與三陽鎮、蘆村鄉相鄰。轄6個行政村,84個村民小組,人口13679,面積37平方公里。這裡有滬瑞高速公路和宜分公路穿境而過,袁河之水自西向東緩緩而流,水陸交通極為便利,為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另一處是湖南省岳陽渥江鄉。

地理位置

本轄區氣候宜人,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氣候,適宜多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生長。年平均氣溫17.2度,年均降水量1628.4毫米,年無霜期約272天。基礎設施齊全。除交通便利外,通訊也極為發達,可隨時與世界各地保持暢通的聯繫;水電充裕,袁河在鄉穿境而過10多公里,電力屬華中大電網,能夠充分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
物產豐富。森林資源中有水杉、銀杏等國家重點保護樹種10餘種,森里綠化覆蓋率達70%以上,盛產大米、茶油、辣椒、竹木等,白沙羅卜享有盛名,有利於農業的綜合利用和深度開發。

渥江近幾年來經濟快速、穩定、健康發展,自1998年以來,全鄉經濟平均每年以10%的增長速度飛速發展。鄉黨委、政府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努力最佳化投資環境。現有浙江河北、福建等地的客商在我鄉落戶投資,全鄉各類企業20餘家。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興辦了花卉、苗木培育基地,基本形成了以工業為龍頭,農業、商業為兩翼的發展體系。
渥江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投資環境、豐富的資源,展現了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們竭誠歡迎海內外有識之士、新老朋友來旅遊觀光、貿易經商、興辦實業,將本著“平等互利、共同發展”原則,與您攜手共創美好明天。

鄉鎮介紹

(圖)渥江鄉渥江鄉油菜

渥江鄉地形以丘陵為主,駐地距城西南54公里,東與黃土崗及新余鐵路林場相鄰,南和新余市羅坊鎮,西與新余市北崗鎮接壤,北連義城鄉。總面積57.5平方公里,下轄庫塘村、嚴家村、新屋村、來陂村、東塘村萬塘村江平村、城上村、甘竹村、石頭村、荷陂村、西塘村12個村委,84個自然村,總戶數4015戶,總人口17181人。

建國前為吳平鄉,建國初期為第七區的渥江、江平、西塘、來陂、荷陂、天井鄉及清港鄉的一部分。1958年建立公社時含義城公社內,1961年析出為渥江公社,1968年併入黃土崗公社,1975年復析出為渥江公社,1984年更名為渥江鄉人民政府。

境內土地肥沃,交通便利,鐵義公路、中北公路以及村級公路縱橫交錯。主產水稻、花生、油菜、芝麻等農作物;杉樹、馬尾松、油菜、果樹25000多畝。渥江鄉水源充足,有13座小(二 )型水庫,30多座山塘水庫及荷陂導托渠,原蒙河穿境而過。西北面吳平圩、門樓里、馬子山為漢至隋初吳平(東漢稱漢平)縣城城址,1999年吳平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點,北面有始建於北宋中期的琵琶橋,長達30米,橫跨原蒙河上。

經濟狀況

(圖)渥江鄉渥江鄉北工業園

渥江鄉帶領廣大幹部民眾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各項事業得到健康快速發展,人民生活和鄉村建設日新月異。2005年底,工農業總產值達16310萬元,財政收入達330萬元,先後被江西省委授予“全省農村稅費改革先進鄉鎮”、宜春市委授予“親民、為民、富民”建設好班子等稱號。

工業經濟日益壯大。以招商引資為平台,在城北工業園和福城工業園引進培育了乾春藥業、棟華針織實業、泰鑫塑膠包裝有限公司等工業企業。在渥江鄉境內引進培育了華信板業、富康精製米廠和新型建築牆磚廠等企業,進一步壯大了渥江鄉工業,增強了經濟發展後勁。

農業生產形勢喜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快速進行,逐步形成了蕎頭、中藥材、 “黑美人”西瓜 、花生、油茶等農業特色產業,建成了4000畝中藥材基地,5000畝優質“黑美人”西瓜基地,2000畝蕎頭種植基地、生豬、魚、鴨、雞等養殖規模不斷壯大。

改革開放以來,渥江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8060萬元,財政總收入25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91元。 到2000年,渥江鄉已建立水果基地2000畝、優質稻示範基地500畝、楊樹林基地30萬株 、銀杏 基地1000畝、萘李500畝和25萬羽商州土雞基地、12萬羽櫻桃谷鴨基地、1300畝銀鯽養殖基地、1萬頭二元雜交種豬基地,渥江花生、茶油、銀鯽、商州土雞、櫻桃谷鴨等特色農業產品富有盛名,暢銷省內外。

本鄉特色

木蓮戲

(圖)渥江鄉渥江鄉神戲

木蓮戲,又叫神戲。當大村村運不好時,由族頭去接老虎林木蓮戲班,來村演出(小村是萬萬不能演木蓮戲的,因為小村人口少,人氣不旺是鬥不過鬼怪的,本來演木蓮戲是為驅趕鬼怪,如小村子演反而會帶來更多的鬼怪)。木蓮戲一般在一個村要演7夜,戲中要出現妖魔鬼怪、天神、皇帝等人物。最後一夜戲要殺台,也就是人們傳的“斬妖”,殺台有關公斬貂嬋、回童菩薩趕小鬼等情節。傳說,演木蓮戲就是再大的村子,也只能10年演一次,否則,風水會吃不清的。

尼姑井
在余家村後的山腰上有一口井,當地人叫“尼姑井”。相傳該山腰建有一座寺廟,在不遠處還建有一座庵堂。但該山上缺水,吃水要到幾里外的山溝里去挑,下山上坡的很不方便,但該處香火很旺。佛祖如來得知後,便奏請玉帝派牛沽天神下凡為他們解決水的困難。一天夜裡,狂風大作,雷雨交加,只聽“轟隆”一聲驚天動地的響雷,把寺(庵)房屋沿口的瓦片都震落下來。第二天一看,山腰上出現了一個水塘。後來,該水塘天再旱水也不乾,雨水再大也漲不滿,一年四季長久如此。後來人們為了清潔,把水塘改為水井,為感謝牛活天神做好事,就把該井叫為“牛沽井”,當地百姓口傳說的“尼姑井”就是字同音而來的。

武強溪
渥江一帶是個非常缺水的地方,在山腳住著一戶武姓人家,其小兒子武強為了給當地百姓弄水,便到南海去找觀音,歷經千難萬險,終於找到了觀音,見武強精神可嘉,觀音便交給武強一把金鑰匙插入洞中,只聽“轟隆”一聲,岩石上出現了一把金犁,犁上有兩根鐵索伸在岩洞裡,武強便口念觀音教導的嘰語:“山有頂,水有原,臥龍快醒來,有活要幹了!”只見“轟隆”一聲響後,一條金龍躍出岩石,套著金犁索往山下走去。武強便手把犁柄跟在龍後面往前耕,耕了三天三夜一直耕到遂安港口,耕出了遂安境內的最大一條溪。從此,渥江就成了水資源十分豐富的地方,後人為了紀念武強耕溪的義舉,便把該溪叫做武強溪一直延續至今。

黃金陵
傳說唐朝開國時,黃巢大將軍要謀反朝廷,黃果兵敗後退到了遂安縣武強山,並屯兵于山上,幾個月後,黃巢的女兒黃賽花因傷勢過重不治病亡,黃巢非常傷心,於是準備按著當時最高的“公主”禮儀下葬女兒,他下令工匠用千兩黃金給女兒打造一口棺材,又用百兩黃金為女兒打造了一柄佩劍和一個黃金花籃。幾個月後,由於朝廷追兵趕到了遂安,黃巢領著殘兵逃進安徽大山里,守陵的士兵為了躲避官兵,便將姓氏改成了陳姓,安住了下來,他們始終沒忘自己的職責就是守護黃金護衛的黃賽花陵墓,於是就將村名叫做黃金陵。現在,黃金陵仍然存在,村里已有五十多戶人家,山頂上被黃巢屯兵駐紮過的山峰就被叫成了黃巢坪

湖南渥江鄉

(圖)渥江鄉渥江鄉

渥江鄉位於洞庭湖畔的中洲垸區,距縣城12公里,距京廣高速公路25公里,東接黃沙鎮,南抵汩羅磊石鄉,西臨洞庭湖,北靠鹿角鎮。總面積74.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43000畝,其中水田19535畝,旱地23465畝,人均耕地面積1.5畝。山林面積13902畝,可養水面25000畝。

詳細概述

渥江鄉轄25個行政村,風亭、天燈、銅盆、義合、紅旗、寶塔、北套、黑泥、二郎、南套、機場、十字、坪湖、塘坡、寒湖、青峰、青鏡、大明、陽山、金山、仁義、坪垸、白沙、湘江、興旺等村和一個中興漁場,181個村民小組,6758戶,25099人,均系漢族。

渥江鄉政府和鄉屬七站八所駐地寶塔集鎮,集鎮占地5.4平方公里,街道長1.5公里,有集貿市場一個,門面720個,建築總面積48000平方米。有中學2所,中心校1所,聯校2所,師生共4815人。中洲水廠日供水量5000噸,能保證人民的日常飲用水。

歷史沿革

渥江鄉是七十年代初,岳陽縣圍湖建垸。1978年為安置鐵山庫區移民,由原毛田、月田、公田、黃沙、榮灣五個區的部分鄉、村、組而新設定的鄉,1981年將原渥江、紅旗兩個鄉合併為渥江鄉,1983年設為渥江、興旺兩個鄉,1995年撤區並鄉,原中和興旺兩鄉合併為渥江鄉。

經濟狀況

(圖)渥江鄉渥江鄉

渥江鄉屬典型的湖洲垸區,垸內平均地勢25.6米,年降雨量在1400—1800毫米,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主要農產品有糧、棉、油、菜、豬、牛、雞、鴨、魚,是岳陽縣的棉、糧、大白菜、西瓜基地和特色水產基地。垸內盛產速生楊樹,是洞庭紙業有限公司的定點生產基地。粘土、矽砂礦儲藏量十分豐富,年產8萬噸的矽砂礦暢銷全國13個省市。

渥江鄉企業有湖南省岳陽縣第一福利矽砂礦、寶塔機瓦廠、湧泉彈簧廠、藍海科技有限公司、鴻源針織廠等,年創產值9000萬元。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14000萬元,各類稅收400多萬元,財政收入670萬元,人平純收入2300萬元。

渥江鄉土質肥沃、交通便捷、信息靈通、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是洞庭湖畔上的魚米之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