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戰役老漁行造船舊址

渡江戰役老漁行造船舊址

渡江戰役老漁行造船舊址,在1949年春的渡江戰役前夕,由老漁行成了渡江戰役趕造渡江大船的基地之一。老漁行人民為解放大軍建造船隻,雖遭國民黨飛機轟炸,仍不怕犧牲,不畏艱難,勝利完成了造船任務,為解放全中國作出了貢獻。1992年的泰州市委市政府在原漁行初級中學舉行了“渡江戰役造船舊址”命名揭牌儀式。老漁行的名字,在1962年之前一直寫作“魚行”,1962年後以“漁行”取而代之並沿用至今。

基本信息

簡介

渡江戰役老漁行造船舊址渡江戰役老漁行造船舊址
走過泰州城北通揚運河上的一座橋,便有一片古老的群宅,傍水而築,昔日漁村的影子依稀可見。舊時,由於這裡水網縱橫,自古鄉民大多以打魚為生,凡運往城裡的魚貨,均由此地的若干魚行經手,故得名魚行(後改為漁行)。“三里魚行曉市開,家家曬網柳穿腮”、“夾岸網師停舴艋,滿船紅日曬鸕鶿”。清代詩人留下許多描繪魚市聚集的詩句。這裡還是造船的集散地。明末,蘇州閶門的木工隨遊歷者韓林遷來泰州,為適應當時鹽運需求,他們以造船為業,從此漁行造船興旺起來,聞名江浙一帶,歷三四百年而不衰。
就是這個極普通的漁村小莊,在渡江戰役前夕,為人民解放軍趕造渡江大船留下了許多令人難忘的故事。筆者曾經穿過那座橋,順著早已磨得油亮光滑的青石板路,推開一扇扇古色古香且斑駁陸離的院門,採訪當年參加造船的組織者和親歷者,記錄下小莊人民滿腔熱情投入解放戰鬥激流的情景。在即將迎來渡江戰役勝利64周年紀念日的時刻,翻開原來的採訪筆記,一張張飽經風霜的面孔又浮現在眼前。
故事主人公今還安在?再次走進漁行,來到渡江戰役造船舊地,拜訪一些健在的渡江戰役造船參與者,說起往事,他們個個臉上泛著興奮與自豪的光彩。
造船地址選定老漁行
“解放前後,漁行全莊有造船戶300餘家。”坐在床上現年85歲的徐根老人如是說:“當時為解放軍主要趕造渡江大船。”
1948年下半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了三大戰役的偉大勝利,朱德總司令發出“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積極準備渡江戰役。而渡江戰役最為關鍵的是籌集大量的船隻將部隊運送南岸,船工和船隻是保證戰役勝利的首要條件。
由於國民黨軍敗退南逃時,將沿江一帶大小船隻沉沒或拉到長江南岸封存,這給籌集渡江船隻造成很大的困難。1949年1月,駐泰州的蘇北支前司令部成立了船舶工程處,負責組織趕造渡江大船。考慮到泰州漁行是沿江造船聚集地且工匠眾多,於是就將造船地址選定了老漁行。
“當年老漁行具體領頭造船的叫徐恩洪,後來在江揚船廠任過生產科科長,已去世多年了。”徐根說:“他的哥哥叫徐觀伯,當時任泰縣參議長,解放前在泰興黃橋做過地下工作,解放後在南京博物館任館長。”
1978年我在南京大行宮白下路戲校宿舍採訪徐觀伯時,聽他說:“當時由於泰州剛解放,老百姓對解放軍渡江還有顧慮,時任泰州市市長的張岳候就找到我,要我找我弟弟徐恩洪做發動民眾的工作。”
大約2月中旬,徐觀伯陪同張岳候市長,市委副書記李維,蘇北支前司令部船舶工程處負責人張鎮、吳揚中、葛慶東來到漁行徐恩洪家,一起研究建造大船的事情。徐恩洪見到這么多領導親自登門,張市長又是那么信任自己,當場就答應接受造船的任務。會上決定由徐恩洪牽頭成立一個造船小組,具體實施造船計畫。會後,徐恩洪便找到徐恩熙、徐魁、王文濤、嚴文煥等造船工友,謀劃了造船的具體方案。
“為了搶時間,大家決定先作價徵用私管大源輪船公司和江太輪船公司的兩艘客駁進行改裝。由蘇北支前司令部用黃金到木行選購最好的原杉木,做改造木料。”徐恩洪曾回憶:“就在這個時候,船舶工程處又接到上級指示,要求再追加趕造兩艘新船。”
3月4日,趕造大船工程在老漁行正式拉開了開工序幕。
轟炸阻擋不住造船
“開始造船在漁行老糟坊身地。”在漁行江揚船廠俱樂部遇到退休職工王淦泉,當年他參加造船時才23歲,現年已經87歲了,這位精神矍鑠的老捻匠非常清楚地告訴我:“為了迷惑敵機偵察,我們把改裝的客駁拖上岸,用鍋墨灰調水塗在船身上,偽裝隱蔽起來。計畫先將客駁的船篷拆掉,然後將兩邊船板加厚,這樣上面可以載坦克、炮車等輜重,下面船艙打通,前後相連,用來載人。正當大伙兒幹得很起勁時,江南的國民黨飛機突然飛來干擾破壞。後來聽說是泰州大林橋潛伏特務送去的情報。”
“那一陣子,漁行連續8天遭遇敵機轟炸。”在一旁的83歲木工王文泉接過話題:“第一天先在漁行茅山北投下炸彈,後來飛到造船工地上空投擲燃燒彈,並用機槍不停地掃射。子彈像雨點一樣落在距船身僅幾米的地方。鄰近的幾家木行堆在河邊架子上的木材全被燒光。”
“接連幾天,敵機成群結隊地在漁行河東上空盤旋,投下數枚炸彈,僅私人造船工地上就被炸毀、燒毀大船5艘。為減少損失,按照支前司令部的指示,全莊老少連夜出動,將餘下船船底鑿洞沉入水中,隱蔽起來。”與徐根交談中,他也回憶道:“喪心病狂的敵人看找不到目標,就集中轟炸村莊,炸死、炸傷村民多人,炸毀房屋十多間,老漁行處在一片火海之中。”
徐觀伯的侄子徐麟就是在敵機轟炸中被炸死的。當時徐觀伯還寫下三首詩記錄這次災難:
雄師指日長江渡,親友動員船趕排。早日全國來解放,祖傳本事使出來。
敵人垂死更瘋狂,族侄慘遭敵彈傷。親友造船應加快,國讎家恨齊討償。
炸彈燒起胸中火,運斧成材造大船。平毀對岸烏龜殼,大炮尊尊水上浮。
由於敵機的干擾嚴重地妨礙了造船進程,“考慮到在原地造船隱患極大,上級決定,將造船地向北轉移到三角垛。”那年在江揚船廠採訪徐恩洪時,他曾詳細敘述過這段經歷:“此處是水盪地帶,樹木多,易隱蔽。為進一步鼓舞士氣,工程處連夜在漁行莊古廟內召開了動員大會,張鎮代表解放軍蘇北支前司令部船舶工程處發出動員令:七百里長江,八百里船!鼓勵大家克服困難樹立必勝信心。我代表所有工匠表了態,排除一切干擾,全力以赴,保證按時按質完成建造渡江大船任務。”
動員會鼓舞了眾工匠的士氣。第二天,在徐恩洪的帶領下,230名漁行工匠投入新工地,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工作。
渡江戰役老漁行造船舊址渡江戰役老漁行造船舊址
大船試航符合渡江要求
“為避開敵機空襲,確保造船工作的順利進行,採用蘆葦、竹子搭成架子將船身隱蔽起來,還在樹上掛了一口鐘,飛機來了就敲鐘,大家停下手裡的活計,躲藏起來。”王淦泉說:“眼看交船工期越來越近,大家急得不得了。白天除有空襲隱蔽外,一刻也不歇,晚上點上汽油燈加班加點。”
徐觀伯曾經描述過這樣一幅圖畫:白天,造船工棚是喧騰的世界。大鋸條上上下下入木的“嗤喳”聲,大刨、小刨刨木板的“噝噝”聲,胎斧(方言,斧頭)錘打船釘的“通通”聲,斧頭捶鑿捻縫的“咚依”聲,此起彼落,一鳴眾和,宛如一支雄渾激越的交響曲,響徹在繁忙的三角垛上空。入夜,數十盞汽油燈齊放光明,猶如繁星跌入九霄,珠寶灑落大地。燈光下,幾百名木工在作業,那氣勢可謂壯觀呢!
舊時漁行造船過程中,造船者為祈求吉祥平安,都要舉行新船“打排斧”儀式。打排斧就是對下水前的船進行捻縫處理。所謂捻縫,就是由捻(工)匠將事先準備好的油石灰塗在蔴絲上,填入剛打造完成的木船船身縫隙處。捻匠為使蔴絲能塞緊縫隙,往往要用鋒利鑿子的鑿口對準船板縫隙處捻蔴絲,再用斧頭捶打鑿柄上端,直至蔴絲完全砧碎並填實船縫。由此漁行捻匠在長期從事單調重複勞動中逐步形成一套集娛樂性與藝術性於一身的打排斧形式。打排斧儀式一般由10至20人共同完成,持續40分鐘左右。數十人一起執斧捶打鑿柄上端,斧起鑿落間,連續不斷地響起:咚咚搉依、咚咚搉依、搉依搉依咚、搉依搉依咚……節奏由慢漸快,抑揚頓挫,有板有眼,工匠們全神貫注,動作輕盈流暢而又雄渾有力,其神態似乎在演繹一部絕妙無比的音樂傑作。
如果說,緊張而又活潑的打排斧以其動作的協調性凝聚並振奮人的精氣神的話,那么,趣味橫生的“說鴿子”(造船鴿子)就是展示人的另一種智慧和生活的嚮往。一般由掌作師傅領說,或眾人應和:
大捺生得軟綿綿,長在高山幾千年,今天釘在寶舟上,子子孫孫萬萬年(安裝大捺)。
胎斧一敲木龍升腰,天上金雞叫,地上銀雞啼,船聽主人話,木聽匠人言,兩個童子來搖櫓,兩個童子來帶篙,和合二仙把手招,左手招的順風吉,右手招的金財寶。
渡江船,簇簇新,手拿銀斧錘金釘,金釘釘在寶船上,打下江山萬年青!
經過35個晝夜苦戰,4艘適合炮兵作戰的輜重船改裝建造任務終於如期完成了。大船下水試航性能良好,符合渡江要求。4月16日,交付部隊使用。蘇北支前司令部為表彰徐恩洪等人領造大船有功,給他們頒發了一份證明書。
證明書上這樣寫道:
茲有漁行木工徐恩宏(洪)、恩西、徐魁、王文濤、嚴文煥等五人領造渡江大船兩月余日,(晝)夜不休,終於(在)經常空襲下而完成任務,期間竟有因工程浩大而生命不顧。現業已全部告復。復員回家。希所轄軍政警機關查明不予再加重支前任務,以示表功。特此證明為荷。
存給徐恩宏(洪)等執
蘇北支前司令部船泊部(公章)
一九四九、四、十二
大船趕造任務完成後,木工鄭友慶、徐厚坤、曹文奎等10人又主動請纓,到靖江等地參加造船改船任務。我採訪鄭友慶時,他回憶說,他被安排到泰興口岸鎮,在那裡削了許多木塞子,有6000多隻,一旦渡江木船被敵人的子彈打穿,可用這些木塞子塞住槍眼,防止漏水……此外,工匠們還為解放軍獻計獻策,想盡了各種渡江的辦法,如改進船舵和桅帆,提高激戰中船速;用泥壘棉花胎鋪在船內,鞏固船體御彈力等等。

1949年4月21日9時,當渡江作戰打響後,上萬隻木船滿載著解放軍戰士從泰州沿江多個港口出發,乘風破浪,直取南岸。多少年過去了,但渡江船的記憶一直停泊在徐觀伯的心港里,每當他看到江上航行的船隻時,就想起當年那趕造渡江大船的日日夜夜,想起為渡江戰役付出心血和汗水的漁行人民。

光陰似箭,歲月如風。曾經參加渡江戰役造船的漁行群英如今大多數已經離去了,但他們創造的彪炳史冊的漁行印記卻沒有消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