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黃士陵博古圖

清黃士陵博古圖是一幅中國書畫作品,作者是黃士陵。

黃士陵(1849—1909)字牧甫,亦作穆甫、穆父,別署黟山人、倦叟、倦遊窠主等。黃士陵為晚清篆刻四大家之一。
黃士陵的學生李茗柯說:“悲庵(趙之謙)之學在貞石,黟山之學在吉金;悲庵之功在秦漢以下,黟山之功在三代以上。”這段話很精闢,指出了黃士陵篆刻的特點與貢獻。正因為黃士陵對古器有研究,進而對畫鐘鼎、青銅器物也情有獨鍾。黃士陵曾於光緒十一年(1887)在北京國子監讀,在此看了大量的古青銅器實物,不僅對他印學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對他的繪畫也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由於黃士陵對青銅器物的熟悉,再加上他有很強的“寫實”功夫,他筆下的青銅器“博古圖”不僅造型準確,並表現出了器物的立體感和質感,更重要的是他傳達了青銅器物的精神神韻,幾種修養,缺一不可。
此圖作於光緒辛卯(1891)年,黃士陵此時正在吳大徵幕下效勞。款中所提“務耘”,黃士陵曾為其刻過多方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