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慧光古塔

清遠慧光古塔始建於南北朝宋泰始四年(公元468年),為我國現存較早的古塔之一。

慧光塔始建於南北朝宋泰始四年(公元468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為我國現存較早的古塔之一。
慧光塔位於連州城區南面,塔高之45.5米,建築是斗拱平面六角九層、塔內空心可旋登至塔頂,鳥瞰連江景色和連州全貌。塔的每層用磚砌出角柱、椽枋、斗拱、平座和檐面,其中第一層斗拱中用人字形拱托鴛鴦交手拱,是此塔具有較早期的特點之一。塔層層向上遞減,呈直線收縮,造型優美,具有重大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是省級重點保護文物
千年古塔經歷多次地震、暴雨、雷電和戰火的破壞,仍然巍然屹立,但由於地殼運動,使得該塔傾斜值達1.1米,成為廣東省最斜的塔,被各大媒體稱為“東方斜塔”。
塔身向西傾斜1米多
“站在塔旁,明顯感覺到這座塔的中軸線不是垂直的,而是向西傾斜1米多。”這是許多遊客登上慧光塔後的神奇體驗。除了塔身傾斜,引起人們好奇的是,其塔身與塔頂身首異處,原裝塔頂卻被擺放在塔基數米外的地面上,其表面光錚無比,毫無銹跡,且刀斧不入,堅韌異常,不知是何金屬鑄造。古塔巨大的金屬塔頂雖然歷經1500年的風吹雨打,光滑的表面不見一絲銹跡當地老人回憶說,在大煉鋼鐵的年代,一些好事之徒打起了這塊“圓鐵疙瘩”的主意,他們用斧砍、鋼鋸,甚至架起煤爐柴火烈火焚燒,使出渾身解數卻不能傷金屬塔頂的半根毫毛,令人嘖嘖稱奇。塔頂究竟是何種金屬至今也無人能道出名堂。但是歷經千年的風吹雨打,加上地質變化,慧光古塔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慢慢有了點傾斜。最近的一次測量顯示,塔頂部中心點距中心垂直線偏離已達1.07米。
文化淵源
中國早期建築材料簡單,多使用木材和磚材,用磚材最多能建造80多米高的塔。這種傳統延續了幾千年,始終用所謂“秦磚漢瓦”,也就是土、木、磚、石,極少用金屬。就是用這些材料建成了各種式樣的宏大建築,這足以說明中國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民間傳說
相傳,魯班仙師與土地仙人打賭,比試法力高下,當時,正值連州要修造壽佛慧光塔,瑤王要造花街。他倆商定只用一夜時間,魯班仙師建塔,土地仙人築街。這天晚上,月黑天高。魯班仙師墨線斗尺,架棟砌磚;土地仙人開路砌石,填土平沙。各施法力。時近五更之際,土地眼見仙師建塔近頂,而他修路工程差距甚遠,便心生一計,學雄雞啼叫,使得四處雞鳴不已,魯班仙師以為天即將亮,匆忙之中忘記將塔頂蓋上,使得塔頂至今還留在塔邊的地上。因此,有“惠州古塔無影,連州古塔無頂”之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