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胭脂紫釉碗

清胭脂紫釉碗

清胭脂紫釉碗,文物,出自清代。碗撇口,瘦底,圈足。碗內飾暗花雙行龍及雲紋兩朵,外部通體胭脂紫釉,足內施白釉,青花雙方框內楷書“雍正年制”四字款。

清胭脂紫釉碗清胭脂紫釉碗
清 胭脂紫釉碗

基本信息

高4.8cm
徑9.5cm
徑3.6cm

詳述

碗撇口,瘦底,圈足。碗內飾暗花雙行龍及雲紋兩朵,外部通體胭脂紫釉,足內施白釉,青花雙方框內楷書“雍正年制”四字款。
文獻記載,胭脂彩由荷蘭人卡西亞所發明,約於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從西洋傳入景德鎮,後被稱為“洋紅”。此前較長一段時期內我國的釉上紅彩只有一種稱為礬紅(鐵紅)的彩料,因此胭脂紅的引進對釉上紅彩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此胭脂彩小碗造型秀美,小巧玲瓏,色彩嫵媚,紅中泛紫,表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為胭脂彩藝術的極品。
(撰稿人:徐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