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本紅樓夢圖凸碧堂中秋賞月

此畫是清無名氏畫家根據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創作的小說《紅樓夢》創作的繪畫作品。畫面上部,石條山路透迫而上,山之峰脊上古松環繞,置一廳堂,匾額楷書“凸碧山莊”,賈母率眾人圍坐桌前,廳外桂花樹下一女子坐吹笛音,山下低洼處,曲水迴繞,為“凹晶館”所在。凹晶館後,出亭過池,一帶粉垣,裡面數路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前面寶玉與黛玉低語,或是表現“浙湘館春困發幽情”。

【名稱】清本紅樓夢圖凸碧堂中秋賞月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清代
【簡介】
紙本,設色,縱:137cm,橫:362cm。
《紅樓夢》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淒清,凹晶館聯詩悲寂寞”是寫中秋賞月場景。中秋來臨,賈母興致很高,她並不知大觀園將被抄檢,賈家已經危機四伏,吩咐把家宴擺在大觀園,先在嘉蔭堂布置燈彩,又將宴席移至凸碧山之峰脊上,擊鼓傳花,講笑話,賞桂飲酒,復命人月下吹笛:“如此好月,不可不聞笛”,笛聲遠遠地從桂花樹下傳來,“嗚嗚咽咽,悠悠揚揚”,“趁著這明月清風,天空地淨,真令人煩心頓解,萬慮齊除,都素然危坐,默默相賞”。隨後,笛聲再次響起,“嗚嗚咽咽,裊裊悠悠”,悲怨淒涼,賈母垂淚,眾人不禁有淒涼寂寞之意。
賈府合家賞月,曲終人散,林黛玉史湘雲二人又相約至凹晶館,凸碧堂在山脊高處,凹晶館則低洼近水,兩處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好像是為賞玩月景而設計的,有喜愛“山高月小”的,就到凸碧山;有欣賞“皓月清波”的,就往凹晶館。黛玉、湘雲都是寄居賈府的孤女,才情出眾,二人在這“團圓”之夜,念及身世悽苦,感傷聯句,寫下了‘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的詩句,連出來玩賞清池皓月的出家人妙玉也自告奮勇將聯句續完。前者反映了清代貴族之家的風流儒雅的文娛生活,後者則顯幽雅深沉,過於悲涼。因此,畫家在繪畫選題時,著重表現了凸碧堂賞月的風流儒雅,而只畫出凹晶堂的建築,輕輕一筆帶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