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文竹人物題詩方筆筒

清文竹人物題詩方筆筒

黑漆鑲文竹人物紋方筆筒紋飾簡潔,文人格調極濃。黑漆地上嵌飾的文竹線條清晰醒目,風格獨特,韻味清雅高古。

清文竹人物題詩方筆筒清文竹人物題詩方筆筒
名稱:清文竹人物題詩方筆筒
類別:竹雕 、筆筒
年代:清代晚期
文物原屬:清宮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簡介

通高:14cm,長:7.2cm,寬:7.2cm。筆筒四方式,通體包鑲文竹,嵌紅木底座,四足。在筒身相對的兩面以陰刻技法各刻畫一人物:一為文士,背向立,戴高巾,斜持拐杖,傴僂腰身,容顏雖只是側面,但可見須髯及胸,抿唇凸頜,頗顯龍鍾老態。衣袂輕颺,似有微風吹動,極為生動。衣紋繁複,線條如屈鐵,有陳老蓮筆意。

另一面為一漁人,正向立,粗服跣足,手扶斗笠,釣竿倚於肩上,挺身揚首,面含微笑。兩相對比,意味深長。筒身其餘二面均陰刻題銘。一為楷書:“昔蒼頡創業,翰墨作用,書契興焉。夫製作上聖立憲者莫先於筆,詳原其所由,究察其成功,鑠乎煥乎,不可尚矣。庚子四月蒼溪王竹民刊。”及“王勛”篆書小印。相對一面為行書:“雕鐫精巧,似遼東之仙物;圖寫奇麗,笑蜀郡之儒生。和卿題。”此器風格清雋,書畫皆有可觀,文竹鑲嵌及陰刻技法尤為精妙,是不可多得的文房佳品。

筆筒

筆筒是擱放毛筆的專用器物,據文獻記載,它的材質有鎦金、翡翠、紫檀和烏木,現在我們能夠見到的傳世器物,大多是用瓷或者是竹木製作的。筆筒的製作除了材質的不同,繪畫技法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二十世紀初期,江西景德鎮的瓷畫藝人對傳統粉彩畫法加以改造,用粉彩原料在瓷器上繪製中國畫,形成了以“珠山八友”為代表的瓷繪名家流派。

余文襄,又名恂松,別號華舜,齋名“清平畫室”“名泉古屋”,師承“珠山八友”之一的何許人,擅長繪畫雪景。他的雪景畫構思嚴謹,極富詩意,被譽為“雪景大王”。筆筒是中國古代除筆、墨、紙、硯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大約出現在明朝中晚期。筆筒因使用方便,很快就風靡天下,至今仍盛而不衰。

老筆筒材質多樣,有瓷、木、竹、漆、玉、、紫砂等。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以前的瓷筆筒,因存量很小,一直是藏家追尋的目標,但晚清和民國時期出產的瓷筆筒存世量還很大。從年代上講,康熙筆筒屬藏家難得之物,市場上大量帶康熙款和畫風的瓷筆筒其實大多為晚清同治、光緒年間仿造,鑑定兩者區別,需要從釉色、造型、畫意筆法仔細研究。
瓷筆筒除了要看胎、釉的質量外,主要看瓷畫的水平和青花的發色。瓷畫水平不同,價格會有天壤之別。在瓷筆筒中,以人物圖案為主的青花筆筒價格比山水圖案的高。比如在2002年北京拍賣會上出自名家之手的人物圖案筆筒,起拍價基本上在2萬元至3萬元以上,精品甚至能拍出20萬元以上的高價,木筆筒的主要材質有黃花梨、紫檀、雞翅木、癭木、櫸木等。鑑別木筆筒除了要懂材質外,還應熟悉雕工刀法。

現在社會上流行著一種錯誤觀念,認為但凡木質器具,只要是硬木,就是好東西,其實不然,對於木筆筒還應從工藝水平、年代早晚等方面綜合評估,用料的高檔與否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象牙筆筒和玉質筆筒較為少見,其價值也很高,鑑定方法與一般鑑定玉器、牙雕的方法相似,也可按其時代風格,表面包漿,雕工技藝依次鑑定。

市場上一般木筆筒的成交價大約在200元至500元左右,一些清代的竹、漆筆筒的價格大約在4000元至1萬元不等。老筆筒中還有成交價過百萬元的。中國嘉德2004年春拍上,明末清初青花《嬰戲圖》大筆筒以121萬元成交。北京翰海2004年拍賣會上,清康熙青花《竹林七賢》筆筒成交價高達110萬元。它們的高價成交,說明了以木質、竹質、玉質等雕刻為主的筆筒中,除了筆筒本身的質地,最重要的就是雕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