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詩經》學研究

清代《詩經》學研究

《清代《詩經》學研究》,作者何海燕,由人民出版社於2011年6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清代《詩經》學研究清代《詩經》學研究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第1版(2011年6月1日)
平裝:296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32
ISBN:9787010099613

內容簡介

《清代<詩經>學研究》內容簡介:先秦諸子盛稱《詩》、《書》、《禮》、《樂》,後世思想家宣揚詩禮傳家,足見《詩經》在思想和政治文化領域中的尊崇地位。“《詩》三百篇”是周代禮樂文明的產品,漸次生成後,就不僅僅是供人們吟誦的文學作品,而是與《尚書》一起,承載著特殊的文化功能,所謂“《詩》、《書》,義之府也”。在廣闊的社會生活場景中,“《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從敬養父母,到事奉君主,《詩》中皆有懿範。《詩》是人們繼承前代文化遺產、領略禮樂文明精髓、掌握社會交往準則的經典文本。對於立志在社會上有所作為的士人來說,學《詩》是獲取話語權的初階,所謂“不學《詩》無以言”是也。

作者簡介

何海燕,女,1975年10月生,湖北鍾祥人,歷史學博士,湖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先後就讀於湖北大學文學院、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及文獻研究。主持、參與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參編著作多部,在《光明日報》、《中國典籍與文化》、《孔孟月刊》等刊物上發表論文近二十篇。

目錄

緒論
一、清代《詩經》學概略及其研究意義
二、清代《詩經》學研究現狀述評
三、研究思路及章節設定
第一章《詩經》學的復古與嬗變——清代《詩經》學之早期特徵
第一節清代以前的《詩經》學概要
一、《詩經》漢學
二、《詩經》宋學
第二節多元格局下的清初《詩經》學
一、清初學風的演變
二、清初《詩經》學的多元格局
第三節多元格局下的流變——《詩經》考據學風的形成
一、明代中期《詩經》漢學的復興成為先導
二、《毛詩稽古編》的影響和推動
三、兩部《詩經》學官書的出現昭示了《詩經》研究的轉變
四、《總目》對《詩經》學著作的品評態度
第二章《詩經》考據學派——清代《詩經》學之中堅(上)
第一節《詩經》考據學派的主要《詩》學類別
一、《詩經》傳說類
二、《詩經》文字音韻類
三、《詩經》博物類
四、《詩經》校勘、輯佚類
第二節《詩經》考據學派的治《詩》宗旨和治《詩》方法
一、《詩經》考據學派的治《詩》宗旨
二、《詩經》考據學派的治《詩》方法
第三節《詩經》考據學派三大名著的出現
一、乾嘉時期無《詩》解名著之原因探析
二、三大名著的出現絕非偶然
第三章《詩經》考據學派——清代《詩經》學之巾堅(下)
第一節胡承珙之《詩經》學
一、胡承珙的《詩經》詮釋立場與訓釋原則
二、對《毛詩》學的貢獻
第二節馬瑞辰之《詩經》學
一、生卒年及中進士年考辨
二、實事求是的治《詩》精神
三、科學嚴謹的訓詁考證方法
四、《毛詩傳箋通釋》在《詩經》學史上的地位
第三節陳奐之《詩經》學
一、堅定的古文《毛詩》學立場
二、對毛《傳》的貢獻
第四章《詩經》今文經學的復興——清代《詩經》學之晚期特徵
第一節《詩經》今文經學復興之緣起
一、考據學自身的流弊與復古思潮的進一步演變
二、社會客觀環境的使然
三、三家《詩》輯佚工作的客觀推動作用
第二節清代《詩經》今文經學的主要特徵
一、無十分嚴格的師法、家法觀念
二、偏重於學術的探討
第三節《詩古微》——三家《詩》義理成就的最高代表
一、魏源今文經學思想的形成
二、從兩卷本到二十卷本看《詩古微》經世思想的發展演變
三、《詩古微》的學術貢獻
第四節《詩三家義集疏》——三家《詩》學集大成之作
一、完備的三家《詩》說體例
二、完備的三家《詩》佚文資料
三、客觀求實的考證精神
四、推闡己意,發明三家《詩》說
第五章以文學說《詩》——清代《詩經》學之別樣奇葩
第一節清代以前的《詩經》文學闡釋概況
第二節以文學說《詩》的主要文獻類型與代表作
一、評點類說《詩》
二、詩話類說《詩》
三、題解類說《詩》
第三節對《詩經》藝術性質的探索
一、對《詩經》藝術風格突破性的探討
二、對《詩經》文體特點的分析總結
三、對《詩經》語言藝術的探討
四、對《詩經》藝術表現手法的認識和總結
餘論
附錄:清代《詩經》學研究百年綜觀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