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雜噬菌斑

混雜噬菌斑,屬於混濁噬菌斑、透明噬菌斑。

相關資料 混雜噬菌斑

噬菌斑:

英文plague.噬菌體即細菌病毒侵染細菌細胞,導致寄主細胞溶解死亡.因而在瓊脂培養基表面形成的空斑.
將適量的噬菌體和敏感細菌在軟瓊脂中混合,然後平埔於瓊脂培養基上,凝固後保溫放置,在培養基平面上的細菌,由於噬菌體的作用被溶菌而形成圓形斑,稱為噬菌斑。噬菌斑的大小,從肉眼勉強可見的小形斑直到直徑1厘米以上的大形斑不等。一般溶原性噬菌體的噬菌斑中央殘存著已溶原化的細胞,故成為混濁噬菌斑。相反,烈性噬菌體則形成透明噬菌斑。另還有透明與混濁部分相混雜的斑駁噬菌斑。在適當條件下,一個噬菌體粒子形成一個噬菌斑。對動物病毒一般是把它少量地接種培養於玻璃試管或器皿的單層培養細胞上。當在它上面鋪上一層含有中性紅染料的瓊脂時,由於被病毒感染而變性的細胞不能攝取染料,在一定時間(天數)後便出現噬菌斑。
噬菌斑(plaque) 噬菌斑是指在宿主細菌的菌苔上,噬菌體使菌體裂解而形成的空斑。
套用:1、噬菌體定量計數
2、噬菌體的鑑定

網址:http://baike.baidu.com/view/100479.htm

長波紫外線對M13mp2噬菌體的致突變作用:

以野生型大腸菌CSH50及mutM缺陷的大腸菌MF67為宿主,檢測了長波紫外線(UVA)對M13mp2噬菌體單鏈DNAlacZα基因區域的致突變能力。結果顯示,UVA照射可引起噬菌體lacZα基因區域的突變,在mutM缺陷的宿主中,UVA照射的致突變作用更明顯。進一步研究了抗氧化劑甘露醇對UVA照射致突變作用的影響,結果顯示,0.1mol/L的甘露醇可以部分拮抗UVA的致突變作用。說明UVA照射具有致突變作用,這種作用可能與DNA的氧化損傷有關
【作者單位】: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關鍵字】:長波紫外線,致突變作用,DNA氧化損傷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分類號】:X503.1
【DOI】:cnki:ISSN:1000-6923.0.1998-05-021
【正文快照】:
太陽光照射被認為是皮膚癌發生的原因之一,但其確切機理還不清楚〔1〕。一般認為,紫外線,尤其是中波紫外線(ultravioletB,UVB,290~320nm波長)是太陽光中的主要致癌成分。UVB可引起嘧啶二聚體及(64)光化合物,繼而引發C(胞嘧啶)→

網址: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HJ805.021.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