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霸王元級主戰潛艇

深海霸王元級主戰潛艇

據美國國防與情報官員的說法,中國人民海軍已建造出一種新型攻擊潛艇,而美國的情治單位事先並不知道中國在製造這樣的潛艇。報導稱,這種潛艇的照片在幾周前被張貼在某個網站上並被美方發現,由於是首次發現,五角大樓已將其列為元級潛艇。

深海霸王元級

元級潛艇元級潛艇
西方軍情媒體關注中國最新型主戰潛艇
1953年,毛主席乘坐海軍艦艇和水兵共同生活了四天三夜,他曾鄭重題詞:“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潛艇的出現是海軍戰術向多維空間發展的重要標誌,隨著兩次大戰期間德國把潛艇的隱蔽性和突擊能力強的優點發揮透徹,各國和地區無不把潛艇列為優先發展對象。人民解放軍的海軍部隊從組建之初便把“”作為三大裝備發展重點。近日來,關於中國新型元級潛艇下水的報導遍布港台及眾多權威西方軍事媒體,外界普遍意識到,中國正在全力提高潛艇部隊的技術水平,應對來自台灣海峽的不測風雲。本刊特編譯外刊關於這級潛艇的最新權威報導,僅供讀者參考。
 

美國情治單位從網路得到驚人情報

綜合外電7月16日訊息,據美國國防與情報官員的說法,中國人民海軍已建造出一種新型攻擊潛艇,而美國的情治單位事先並不知道中國在製造這樣的潛艇。報導稱,這種潛艇的照片在幾周前被張貼在某個網站上並被美方發現,由於是首次發現,五角大樓已將其列為元級潛艇。美方發布的訊息稱,這些披露在網路上的照片反映的是該潛艇在中國內地著名的武昌造船廠下水時的情景,美國五角大樓一名官員說,這種新型潛艇對美國情報部門來說是個“技術意外”,因為情報部門並不知道北京正在製造非核動力攻擊性潛艇。美國情治單位對這艘潛艇的細節所知甚少,但相信它肯定是柴電動力,而不是核動力。西方國防分析家紛紛認為,該級潛艇在外觀上所體現的特徵似乎是證明中國在積極吸收本身發展的硬體與俄羅斯武器系統的技術,努力提高潛艇部隊的技術水平,應對來自台灣海峽的不測風雲。

海外推測元級神秘“容貌”

目前,來自各官方以及民間有關中國下水新潛艇的討論隨著美國五角大樓的發言而愈發熱烈。目前,比較被眾多海外軍事媒體普遍接受的評價是,該級潛艇屬於在中國外購的基洛級和國產039宋級潛艇的基礎上的技術合成產物,是中國人民海軍一貫“穩步推進”的裝備更新方針的體現,從某種意義上說甚至可以算是“超級宋”潛艇。
海外軍事分析專家稱,元級潛艇在艇體的脊背設計上幾乎和877EKM基洛級如出一轍,可以基本肯定的是,中國的設計人員借鑑了基洛這一方案。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01年關於中國海軍發展的一篇評論文章認為,早期的宋級潛艇高大的階梯狀指揮塔圍殼明顯加大了潛艇水下潛航的阻力,對潛艇的航行穩定性也造成潛在的影響,新潛艇的指揮塔圍殼的大小、形狀和在全艇的位置比例與基洛級非常接近,高度上與以前武昌造船廠建造的宋級潛艇有明顯的降低,這似乎印證了中國設計人員對俄國方案的認可。不過,元級潛艇的指揮塔圍殼並未全盤照搬基洛級的風格,它繼承了宋級潛艇的水平舵,反而與歐洲常規柴電潛艇的設計相靠攏,當然在尺寸比例上比歐洲潛艇大許多。另外,細看這艘新潛艇的指揮塔圍殼的上方舷窗排數與基洛、宋級潛艇均有區別。圍殼與艇體交界處採用類似美國海浪級的圓滑過渡,可降低水下阻力和噪聲,並提高試航性,操縱性和整體穩定性。令人感到有意思的是,元級潛艇的“上二下四”的艇艏魚雷發射口明顯偏右,不知是何考慮。
在許多人眼裡,已服役的宋級潛艇引起人們另一廣泛爭議的地方是它們採用現在不再流行的鯨型艇體,而中國早在20世紀70年代便掌握了適合水下航行的水滴型艇體設計建造工藝並付諸於兩款國產核潛艇身上,令人疑惑不解,為什麼中國的柴電潛艇家族卻始終在陳舊的雪茄型艇體和鯨型艇體上徘徊不前?顯然技術上不是問題,那么中國的潛艇設計人員究竟是如何考慮的呢?也許真正意義上採用水滴型艇體的元級給了外界一個盼望已久的答案。
據海外軍事專家認為,元級潛艇的排水量較之宋級會有很大提高,內部可能採用與基洛級潛艇相同採用雙殼體結構,為的是加強生存力,為乘員和設備提供更多使用空間,並留有改裝餘地。為加強靜音效果,元級潛艇採用短粗的水滴型艇形,以減少水中航行阻力,降低與水摩擦聲音;從現有所掌握的資料分析,元級潛艇還使用消音瓦和反聲納橡膠塗層將艇體包裝起來,以吸收潛艇自身噪音,並阻止敵主動聲納的探測。
在其他方面,元級潛艇也給人們留下眾多思考的空間。據報導稱,基洛級艇體每邊有15排的、每排六孔相連的進、排水孔(即基洛級艇體每側共有90個進、排水孔),而元級模糊的照片上可發現排水孔分布位置都和基洛級不同,另外新潛艇的照片顯示其尾舵是十字舵而非基洛級的T字舵。

多少新技術融於一身?

從現有的報導看,海外軍事專家對元級潛艇的評價大多集中在外觀的研判,至於內部設備的分析則主要靠對過去中國潛艇研發以及國外技術引進情況的掌握。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7月16日報導,由於先前中國從俄羅斯獲得的877EKM、636型基洛級潛艇重新設計推進系統,電動機軸速由500轉/分降至250轉/分,用單軸螺鏇槳代替傳統的雙軸或三軸螺鏇槳,槳葉由6葉增為7葉。同時採用雙層彈性墊座、發動機加裝軟墊等措施。通過這些靜音措施,基洛級潛艇噪音大幅降低,已成目前世界上靜音效果最好的柴電潛艇之一,有“黑洞”的綽號。目前,除美國海軍使用的超低頻被動拖曳陣聲納或海底聲納系統外,僅有一種頻率低於1.5赫茲的KHZ主動式聲納可從基洛級潛艇的消音瓦和反聲納橡膠塗層獲得反射回音。鑒於中國從俄羅斯大批量引進基洛級潛艇以及中國傳統上“引進技術勝過購買產品”的採購原則,再加上中國人民海軍以及軍工部門對基洛級的使用與維護已有一段不短的時日,這些優異技術在元級潛艇身上“開花結果”顯然是順理成章的事。
不依賴空氣推進技術(AIP)可有助於提高人民海軍新式柴電潛艇的性能。雖然採用了AIP發動機的潛艇在續航力或航速上無法與核潛艇媲美,但該技術的確可使柴電潛艇在水下潛航數周而不用浮上水面換氣充電。歐洲潛艇製造企業均把該項技術列為其最新出口潛艇的可選方案之一。中國長期的盟友——巴基斯坦已通過裝備法國DCN造船局的阿戈斯塔90B型潛艇而獲取AIP技術,沒有理由相信中國會在這方面落在後面。研製基洛級潛艇的俄羅斯紅寶石設計局為其最新的基洛級提供安裝一種液氧和液氫燃料電池的AIP推進系統的方案。即使是中國自行研製的柴電潛艇也將採用AIP技術。早在2002年,美國蘭德公司分析人士注意到,中國第20艘明級潛艇的長度較以前建造的同型艇加長2米,據推測這是為安裝AIP系統進行試驗而採取的舉措。2003年初,美國五角大樓向美國國會提供的一份關於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報告稱:“預計一種性能先進的新型宋級柴電潛艇將安裝性能優異的AIP推進系統。”而目前,五角大樓確認的元級潛艇沒有理由不採用這些頂尖技術。不過,與AIP系統相比,潛艇水下導航極為複雜,精度難以掌握,中國海軍潛艇學院教師朱海博士已攻克潛艇水下導航的難關。據中國媒體報導,他用3年時間研製出一套潛艇水下導航系統,1999年11月中國海軍潛艇在山東威海附近海域進行試驗。試驗結果表明,該水下導航技術及其嵌入的導航裝置工作可靠、精度較高、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適合潛艇安裝使用。中國技術專家的評價是:該系統的研製成功,大大提高潛艇的水下導航與作戰能力,使中國潛艇導航技術又上一個台階,該潛艇水下導航系統的性能到底如何,外界現仍不可知,但從朱海的研究領域判斷,該導航裝置應與GPS與雷射雷達技術有關。
至於武器系統方面,外界密切關注著潛射飛彈上艇的問題。2000年9月6日出版的《簡氏防務周刊》發表了海軍編輯理察·斯科特的報導,聲稱俄羅斯革新家(Novator)設計局已將3M54俱樂部型潛射飛彈的技術資料通過俄羅斯國家武器進出口公司轉交中國,該飛彈可從水面艦艇或基洛877EKM/636型柴電潛艇上發射,1999年,俄羅斯革新家設計局研製出兩種以外銷為主的飛彈系統——潛艇使用的俱樂部-S和水面艦艇使用的俱樂部-N。這兩種飛彈系統用於攻擊各類水面艦艇、潛艇和已知坐標的固定目標、地面慢速目標等。這兩種系統主要發射3M54E(E1)、3M54E和91RE1(E2)等三種型號的飛彈。3M54E執行反艦任務。該飛彈由發射助推器、亞音速低空巡航級和超音速有效載荷級組成,它的另一種型號3M54E1將裝備小型艦船和潛艇,由發射助推器和亞音速有翼巡航級組成,與3M54E相比,它有一個較大的戰鬥部。3M54E攻擊地面目標,這種用於攻擊地面目標的有翼飛彈由發射助推器和亞音速低空飛行的巡航級組成,彈上飛行控制系統有一個氣壓高度表,可使飛彈保持精確的飛行高度;地形匹配和衛星導航系統確保飛彈有較高的命中精度。91RE1(E2)用於反潛,有一個配備尋的感測器導引頭的可分離水下火箭,它們的區別僅在於發動機不同。用於俱樂部-S系統的91RE1飛彈從潛艇魚雷管發射,而用於俱樂部-N系統的91RE2飛彈是從水面艦艇甲板上的標準發射裝置發射的,發射之前,將把目標和飛行數據裝入飛彈。系統中的成套多用途地面設備將為飛彈提供維護和發射前的準備。俱樂部飛彈的特點是用標準的火控系統控制多種型號的飛彈,針對不同的任務和戰術環境,能夠選擇相應的飛彈。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報導,中國已向俄羅斯表達出購買3M54俱樂部型潛射飛彈系統的濃厚興趣,由於它能從潛艇標準的533毫米魚雷發射管中發射,因此元級潛艇裝備該系統的可能性是顯而易見的,這對封鎖海峽、阻遏敵航母戰鬥群向危機地帶靠近將具有強大的威懾力。
淺水海域將是中國軍事鬥爭的主戰場

目前在美國海軍術語中常見的“淺海水域”是指水深在200米以內的海域。目前人類在海洋中各種主要的經濟活動都集中在這一區域,對海洋的各項開發利用也主要集中在這一區域,因而成為各國海上衝突的重要根源之一。中國是一個海域遼闊、島嶼眾多、海岸線漫長的國家,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而成為中國海洋國土,其中包括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海域為300萬平方公里,中國沿海一線有近萬個大小島嶼,其中最大的沿海島嶼——台灣至今仍在敵對勢力的控制下,對中國的國家安全形成了最直接的威脅。
中國有1.8萬公里的大陸海岸線,沿著這些海岸線的是中國東南部沿海地區。這些區域構成了目前中國政治、經濟和軍事的核心地區,是目前中國國家力量的精華所在地區,但也是中國國家安全中隱患最嚴重的地區,同時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潛在衝突熱點地區。其中與中國直接有關,隨時有可能爆發的危機包括:台灣問題、南海島嶼歸屬問題、中日釣魚島問題、朝鮮半島問題、美日軍事同盟問題,所有這些問題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既對抗十分激烈,而這些衝突的對抗將發生在海洋上。
所有的衝突都將以中國周邊的淺水海域為主要的潛在戰場:這其中渤海平均水深18米,面積7.7萬平方公里;黃海平均水深44米,面積38萬平方公里;南海平均水深1200米,面積350萬平方公里,但西沙和南沙群島均為珊瑚礁島嶼,是南海中的水下淺灘地區,而台灣海峽平均水深為100米左右,台灣東岸也有一個坡度相對平緩的淺水海域。所以在可以預見的將來,當危機爆發的時候,中國海軍力量作戰的主要場所將是中國周邊的淺海地區。
按照目前中國海軍“積極防禦”和“近海殲敵”的海軍戰略思想,和“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軍隊當前作戰任務,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海軍的主要作戰方向將是有效控制第一、二島鏈內外。目前,所有與中國有關的涉及戰爭與和平的問題和爭端都集中在中國的近海,可以說中國海軍是目前中國武裝力量中最靠近戰爭邊緣的部分,對中國的國家安全起到決定性的因素,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走技術引進和技術創新的道路,快速發展中國海軍的裝備,充分利用軍事革命的成果,形成在局部占絕對優勢“殺手鐧”作戰力量,以局部的技術和兵力優勢取得局部的軍事勝利,而以威懾性的總體戰略軍事力量,其中包括核武器系統,使戰局得到控制,是目前中國現實的海軍發展路線。而這其中如何形成在海上作戰能取得絕對優勢的武器系統,形成數種有“殺手鐧”能力的海軍裝備,是致力於現代化建設的中國海軍的當務之急。
外界認為,中國研製出元級潛艇一事表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PLAN)的戰略計畫制訂者們將柴電潛艇視為一種重要的武器裝備。它們將增強中國已經擁有的一支由多艘從俄羅斯海軍轉交的基洛級潛艇部隊的作戰能力,再加上現有的多艘宋級潛艇,將與中國目前擁有的30艘艦齡較老的羅密歐級和20多艘明級(羅密歐級的中國仿製型)一起,構成西太平洋近海地區一支令人生畏的作戰力量。從現在的發展趨勢看,中國人民海軍將繼續通過“兩條腿走路”的方針,未來海軍柴電潛艇部隊將有明級和宋級做主戰裝備,配合更精密的元級與基洛級,形成戰鬥力的“高低搭配”,面對周邊地區的柴電潛艇強手甚至會略占上風,如果能充分鑽研水下作戰的戰法,溶入中國人特有的聰明才智,在不遠的將來,強大的人民海軍潛艇部隊將成為一支令所有敵人膽戰心驚,坐臥不安的水下突擊王牌!
 

補丁

美國恐懼亞太潛艇艦隊
6月29日至7月27日,美國撮合八個國家在夏威夷周邊海域舉行第19次“環太平洋”聯合軍演,與歷次演習不同的是,美軍此次十分突出反潛作戰演練。對此,美國防部官員稱,這是亞太地區潛艇數量增多的緣故。此前,美太平洋艦隊還專門成立反潛作戰司令部,加強反潛作戰協調與組織。另據法新社報導稱,為了加強反潛作戰,美海軍還計畫研製一種新型海上監督和偵察機,以代替現役的P-3反潛偵察機。美國的一系列行動證明,在西太平洋的水下,一場暗潮湧動的較量已經迫在眉睫。
自從“9.11”事件以及朝鮮核危機加劇以來,美國在軍事上把更多目光轉向亞太地區,而目前亞太地區潛艇數量的快速增長卻讓美國海軍感到擔憂。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法戈聲稱:“美軍在亞太地區的潛艇只有23艘,遠不及該地區的其他國家潛艇的數目。”據英國《簡氏戰艦年鑑》2002-2003年版稱,東協國家中,印度尼西亞掌握兩艘德國提供的209級潛艇,今後打算從韓國購買至少6艘潛艇;新加坡海軍現有瑞典提供4艘索爾門級潛艇;馬來西亞準備從法國訂購兩艘極其先進的蠍子級柴電潛艇;泰國也準備外購或租用潛艇,預計到2010年東南亞國家將擁有20多艘常規柴電潛艇。在東亞,數量號稱“世界第四”的的朝鮮潛艇部隊被認為是其抗衡美軍的撒手鐧,朝鮮可能擁有各型潛艇約92艘,密集部署在日本海和黃海,這對美國海軍構成了不容忽視的威懾。另外,美國的老對手俄羅斯在遠東依然掌握著30多艘潛艇,且目前還正大力加強潛艇部隊建設,研製更加隱蔽、機動速度更快與打擊力更強的戰略核潛艇與常規潛艇。因此,美軍越來越擔心潛艇對其構成的潛在威脅。
在今年的“環太平洋2004”聯合演習中,美國海軍要求參演國增加P-3C反潛機的架數,美國海軍出動“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與7艘潛艇參與反潛訓練,其反潛力量大大多於以前參演規模。對於增強此次軍演反潛作戰的力度,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官員說:“用冷戰時期的深海反潛經驗已經無法應付今天的事態了,而且太平洋地區國家的潛艇數量正在增多。”“此次反潛演練,我們將改變以前只重視深海反潛作戰的做法,同時加強300米深的淺海反潛作戰演練。”為了加強反潛作戰,2004年4月8日,美國太平洋艦隊在西海岸的聖迭戈成立了反潛作戰司令部,這一新的作戰司令部使命包括集成先進的反潛作戰網路、建立反潛作戰條令、探索作戰概念、負責反潛戰訓練並輔助海軍領導人制定反潛戰策略,確保美軍與盟軍安全進出戰區,能夠在海上形成一道防護網。 同時,為了加強反潛作戰,美國海軍正研製新一代反潛機。據法新社報導,日前美國海軍同波音公司簽署了一份價值39億美元的契約,讓其為美海軍研製一種新型海上監督和偵察機,最終代替P-3反潛機。美國海軍負責研究、研製的部長助理約翰·揚說:“鑒於P-3飛機到2015年將到達其服役壽命期限以及反潛作戰的需要,用一種具有新型的機身和更高性能的飛機來代替P-3的需要已經變得越來越緊迫。”新飛機的任務系統採用圖像匹配技術跟蹤移動目標,並具有“ 發現即摧毀”的能力,將為美國海軍利用電子感測器發展“海下共同網路”起到關鍵性作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