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和平勇士之道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和平勇士之道(珍藏版)》根據作者丹·米爾曼傳奇般的生活經歷改編而成。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說,這是一本改變生命的書。考上知名學府、獲得世界冠軍榮譽的丹在短暫的歡樂過後,深深陷入無可名狀的空虛和恐慌。無法入眠的他在一家24小時加油站遇見一位被他稱作蘇格拉底的老人,後來又認識了精靈般難以捉摸的女孩喬伊。蘇格拉底帶他體驗或浪漫、或驚險、或恐怖、或溫馨的旅程,幫助他從車禍的打擊中恢復健康,以捉弄、嘲諷、關愛、撫慰、激勵等令人匪夷所思但恍然大悟的種種方式指導他修煉,最終指引他打開和平勇士之道的大門,掙脫了肉體的束縛,獲得了心靈的自由。 海報: 點擊連結進入舊版: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和平勇士之道(珍藏版)》為美國頂尖身心靈導師丹·米爾曼成名之作。真實與虛幻交織,此生與永生並存,米爾曼半自傳體小說,知名身心靈作家張德芬、著名作家韓良露鼎力推薦。好萊塢同名勵志影片根據此書改編而成。一本改變無數生命的心靈聖經搬上螢屏,繼續溫暖和感動萬千觀眾。和平勇士之道。和平勇士之道不是修煉之道,而是超越了修煉的生活方式——集中心思盡最大的努力,卻對結果沒有執念。讀完《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和平勇士之道(珍藏版)》,你會了悟。湛廬文化出品。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 丹·米爾曼(Dan Millman) 譯者:韓良憶
丹·米爾曼(Dan Millman),美國頂尖身心靈導師、世界蹦床錦標賽冠軍、史丹福大學體操教練、美國歐柏林學院教授、武術輔導員。在世界各地主持“和平勇士之道”的演講和研討會,幾十年來深深地影響著不同領域、不同社會階層和年齡段的讀者。所研究範圍包括身心靈健康、心理學、教育、政治、體育和藝術等。多本著作被譯為30多種語言,全球發行,暢銷百萬冊。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世界著名心理治療師和家庭治療室,“薩提亞療法”創立者,著有《薩提亞治療實錄》《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是如此具有吸引力,為人們提供了一條簡單的途徑,便於人們自然而然地認識並與自己的精神世界聯結。
——維吉尼亞·薩提亞(Virginia Satir)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催眠專家、美國心理協會專家級會員,著有《意念致動研究》
這本不同尋常的書蘊涵非凡的智慧、脫俗的幽默和縈繞於心、難以忘懷的美。若用心靈閱讀,你的生命將因此改變。
——斯坦利·克里普納(Stanley Krippner)
美國著名哲學家,身心靈修行巔峰之作《身心合一》作者
一本打動人心、洋溢生機的著作。
——肯·戴奇沃迪(Ken Dychtwald)
於我而言,本書是藝術與真理的化身,幫助我回答了困擾已久的心靈疑問。
——蘿拉·高德 (Laura Goad)超個人心理協會會員

名人推薦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是如此具有吸引力,為人們提供了一條簡單的途徑,便於人們自然而然地認識並與自己的精神世界聯結。
——維吉尼亞·薩提亞(Virginia Satir) 世界著名心理治療師和家庭治療室,“薩提亞療法”創立者,著有《薩提亞治療實錄》《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這本不同尋常的書蘊涵非凡的智慧、脫俗的幽默和縈繞於心、難以忘懷的美。若用心靈閱讀,你的生命將因此改變。
——斯坦利·克里普納(Stanley Krippner)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催眠專家、美國心理協會專家級會員,著有《意念致動研究》
一本打動人心、洋溢生機的著作。
——肯·戴奇沃迪(Ken Dychtwald) 美國著名哲學家,身心靈修行巔峰之作《身心合一》作者
於我而言,本書是藝術與真理的化身,幫助我回答了困擾已久的心靈疑問。
——蘿拉·高德(Laura Goad) 超個人心理協會會員

圖書目錄

推薦序答案在風中(韓良露著名作家、美食家)
序一本改變生命的書
楔子彩虹末端的加油站
第一部風的改變
第1章魔法乍現
第2章幻象之網
第3章掙脫束縛
第二部勇士的修煉
第4章劍已磨利
第5章山間小徑
第6章超越心智的喜樂
第三部莫名其妙的快樂
第7章最終的追尋
第8章大門敞開
尾聲風中的笑聲
後記和平勇士之道
致謝

後記

和平勇士之道
從1966年12月開始,一連串非比尋常的事陸續在我的生命中發生,當時我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三年級的學生。一切始於某日凌晨3:20,在一個24小時營業的加油站里,我首次與蘇格拉底相遇。他並未自動報上真實姓名,不過在和他相處一晚以後,我心血來潮地用這個古希臘聖哲之名稱呼他,他欣然同意,此後這就變成了我們的默契。這一次的偶遇以及接下來的歷險,改變了我的一生。
1966年之前,我一直被幸運之神眷顧,在安穩的環境中由愛護我的雙親撫養長大,後來在倫敦的世界蹦床錦標賽中拿到冠軍,週遊歐洲各國,得獎無數。這段生命歷程為我帶來受之無愧的讚賞,卻沒有為我的內心注入永恆的寧靜與滿足。
如今我認識到,就某方面來說,我在那些年中一直都沉睡著,只不過夢見自己是醒的,直到遇見待我亦師亦友的蘇格拉底為止。在那之前,我總以為,我理當擁有一個洋溢著歡樂和智慧的優質生活,這就像已經注定好的命運。我從未料想到,有朝一日我得學習如何生活——我必須遵守某些特定的戒律清規,掌握某種看待世界的方式,方能清醒地過著單純、快樂、不複雜的生活。
蘇格拉底把我的生活方式和他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和平勇士之道——相互對照了一番,讓我看出我錯在哪裡。他不斷取笑我過著嚴肅、憂心忡忡、問題重重的生活,直到我終於看清他那睿智、慈悲且幽默的教導。他循循善誘,非要讓我明白何謂勇士般生活的真義。
我常常徹夜坐在他身旁,直到天亮。聽他說話,和他爭論,並忍俊不禁和他一同大笑。本書根據我所經歷的這一切寫成,但無可否認,它同時也是一本小說。蘇格拉底這個人確實存在,但是他與這世界融為一體,因此有時很難區分哪些部分是他的親身事跡與教誨,又有哪些是取材自其他老師和生活經驗。至於對話部分由我虛擬自撰,在時間順序這方面,偶爾也未恪守實際狀況,此外我還添加了軼事和隱喻,以便凸顯出蘇格拉底希望我代為傳達的那些教誨。 生命並非私人事務,唯有通過與他人分享故事和故事的教訓,才具有意義。因而我選擇與你分享吾師那極富洞察力的智慧和幽默,藉此向他致敬。

序言


一本改變生命的書
這本書曾觸動無數讀者的生命,也在我無從預料的各個方面,改變了我的生命。事情始於1966年,當時我就讀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連串遭遇帶著我跌跌撞撞走上了明暗不定、出乎意料的旅途。我的生活變成一場歷險,和《愛麗絲夢遊仙境》主人公的遭遇不無相似之處,愛麗絲一不小心跌進兔子洞,從此進入一個有著不同的現實與規則的天地。本書是自傳體小說,真實和虛幻被揉為一體,以便提醒自己及讀者,生命其實有更大的願景,更多的可能性。
在本書所記述的事情過後,接下來的幾年中我周遊列國,同時深入心與靈最隱密的角落。我想明白我究竟學到了什麼,因而求拜數位師尊門下,潛心修習。在那段期間,我和妻子喬伊斯結婚成家,做過好幾份差事,直到我找到使命所系,學到在大學和修行道場中都沒有的課程。這使人謙卑的課程,只有在日常生活這所學校里才找得到。
我原本並不打算當作家或講師,可是我有故事要講,有學習心得要與人分享,因此我一路走一路學藝,需要做什麼就去做什麼。這本書花了十年工夫才成形,手稿完成後,我投給幾家出版社,他們看也不看就退回。其中一封退稿信的信封上,用圖章蓋了一行字:“本社僅收經紀人遞送之稿件。”我查閱電話簿,找到舊金山的拉森波瑪達經紀公司。麥可和伊莉莎白認為這本書頗有潛力,同意把稿子送出去。
1980年,洛杉磯有家出版社提供了一個不高不低的稿酬,我接受了。我提交的第一稿屬於非小說類的指南書,書中僅僅不經意地提到我和一位名叫蘇格拉底的加油站老工人接觸的經過,編輯請我多寫一些我們相處的情形。接下來的三個星期,我埋頭苦幹,一天寫上18~20個小時,有時大笑,有時大哭,在看似精神失常的狀態中寫完了這本書。
編輯選了個模稜兩可但十分有趣的副書名:一個基本上真實的故事,書店經營者卻認為不好玩,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把書歸到哪一類,一些書店甚至乾脆堆著不上架。第一版很快就魂歸西天,著作權歸還給我,可是我的經紀人沒有辦法再替這本“鎩羽的精裝本”找到出版社。
其後三年,這本書困坐絕版書林,未得翻身。直到有一天,其中一本落到霍爾·克拉瑪的手上。克拉瑪先生多年前創辦天藝出版公司(CelestialArts Publishing),1980年出售該公司後宣告退休。1983年,有位朋友送他這本書,霍爾大受啟發,宣稱:“我要重返出版界,把這本書作為開山之作。”當年七十高齡的霍爾,向我坦言他一無宣傳預算,二無人手,三無辦公室,能給我的只有100美元的預付版稅,外加對本書的信心。我們握手簽約,我的出書歷險記再度上路。
我把我收到的感謝信拿給霍爾看,這些信件數量多得令人驚奇。信中常常出現同樣的句子:“我覺得你仿佛寫到了我的內心深處……這本書好像是為我而寫的……幸好我適時拜讀大作。”不過最常出現的句子是:“這本書改變了我的生命。”於是霍爾說我們應該替這本書取個副書名,就叫“一本改變生命的書”。《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至此自灰燼中浴火重生。不過,英國哲學家培根有云:“我們沿著蜿蜒的樓梯,爬到最高處。”我的出版商花了整整兩年,才說動連鎖書店在每家分店裡擺上一冊。然後,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口碑。
自1980年以來,我收到成千上萬封讀者來信。有位女士說,她的丈夫失業、酗酒,心情抑鬱,成天賴在床上,難得起來。有位親戚送給他一本我的書,他讀了以後,起床,更衣,出門,找到一份差事,戒酒,開始學習武術。我在夏威夷一處加油站(說來還真巧)遇見一位少婦,她對我說:“要不是讀了你的書,我早就死了,我的孩子也不會來到世上。”大多數的感言、故事和謝辭並沒有這么戲劇化,但同樣鼓舞了我、激發了我,使我筆耕不輟。
本書發行平裝本後,我用了五年時間致力於編寫劇本,將我在書中的理念改編成電影傳達出去。1990年,我根據新近的學習心得,寫了本姐妹篇。我亟需闡明、推廣蘇格拉底講授的道理,以及我自己的生活體會,於是振筆疾書,直到今天。我寫了一系列非文學類的指南書,透過每一本書,揭示和平勇士走向睿智、美好的生活之道。
有關本書,讀者最常提出的問題不外乎:“故事有幾分是真實的?真有蘇格拉底這個人嗎?他真有書中寫的那些本領嗎?”我往往回答:“蘇格拉底絕對是真的,但丹·米爾曼是虛構人物。”說到底,是真是假,真的那么重要嗎?說不定這會兒你明白了,蘇格拉底也好,丹·米爾曼也好,通通無關緊要;我們不過是象徵和路標罷了。重要的是,慈悲,仁愛,別太自以為了不起,要在稍縱即逝的每一刻,清醒地享受生命的禮物。
本書在出版幾十年後的現在,已成為出版界的一個奇蹟。世界各地的讀者透過20種語言讀到這本書,並與親友分享。這本書為許多人帶來了希望、意義,使他們重新發現人生的目的。然而這本書只是人類旅程這部史詩的一個片段而已。
我如今已為人祖父,每當回想起當年那段歲月——既是年輕的蹦床選手,又是心靈的浪子,仍不禁莞爾。那些年,生命一步步為我揭示真相,我向外凝望這世界,照著鏡子,看到改變居然如此之多,凡此種種都令我心存敬畏。迄今,我的腦袋仍在雲層里,雙腳卻更堅定地植入堅實的大地中。這幅影像足以代表和平勇士之道,包含了肉體和靈魂、東方和西方、男女、內外、身心、黑暗和光明、鼓勵和愛。我們都是和平勇士,是這條道路塑造了勇士。
各位旅伴,一路平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