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東山寺

東山寺歷史

深圳大鵬東山寺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西元1394年),是傳承中國禪宗“東山法門”的嶺南名剎。“東山法門”是中國禪宗思想的雛形,緣起於四祖道信大師。唐高宗永徽五年(西元654年),禪宗五祖弘忍大師創建蘄州東山寺(今湖北黃梅東山五祖寺),開創“東山法門”。儀鳳元年(西元676年),六祖惠能大師在南海法性寺菩提樹下開法傳禪,“東山法門”自此傳承光大於嶺南。
重修山門
據清康熙二十七年戊辰本《新安縣誌》卷之十三“雜誌·寺廟”載:“東山寺,在大鵬所東門外山嶺。中為觀音堂,左上帝殿,右文昌閣,前三寶殿。”大鵬所,原名“大鵬守御千戶所城”,即今大鵬新區鵬城村。相傳南宋著名堪輿學家賴布衣雲遊嶺南,沿羅浮山脈南來,路經大鵬灣龍頭山,發現該地有紫霞光,即告鄉民,此乃福地,當建梵剎,以播祥瑞。
東山寺位於深圳大鵬新區大鵬所城東面的龍頭山南麓,背山面海。龍頭山,古名“東山”,又名“鷲峰”。山脈逶迤起伏,海拔一百多米,山脊無樹木,常年不生草,光禿髮亮,形態酷似巨龍。神龍約八百多米,南北而臥,龍頭由一座花崗岩石群構成,昂首大亞灣,故名之“龍頭山”。
東山寺周圍風景綺麗,鍾靈毓秀,可聞蟬音鳥鳴,可眺碧海漁舟。明代嶺南名士王德昌曾賦七律《大鵬東山寺》:
不到東山二十秋,西風藜杖又重遊。
煙霞有約山如在,歲月無私人白頭。
薝蔔花飛深院靜,菩提樹蔭古壇幽。
丹梯欲上應長嘯,遙望汪洋天際浮。
(摘自《新安縣誌》卷之十二“藝文志”,清康熙二十七年【西元1688年】新安知縣靳文謨修。)
清末民初的文人墨客亦賦詩《東山寺十二景觀》曰:
古剎東山寺,鵬城遠不離。
門前青草地,庭內白蓮池。
毛狼居北厥,老虎坐南嶼。
文筆三山架,武營五色旗。 龍頭弄石卵,蜈公吐寶珠。
煙臺放烽火,雁鵝插翼飛。
東山古寺曾在清鹹豐二年(1852年)重修,清鹹豐四年在原址建成。寺門石匾大楷“東山古剎”相傳為廣東全省水師軍務提督、振威將軍賴恩爵所書,今僅存殘碑“東山”二字,拓本現存於深圳市博物館。
清代重修後的東山寺原建三進。第一進門前有十三級石階,有天井、玄壇、關公塑像、垂地大鐘等。第二進大雄寶殿,供奉三寶佛和十八羅漢塑像,左為上帝殿,右為文昌閣及鐘鼓樓。第三進觀音堂,供奉觀音菩薩等五座神像。
山門清代石牌坊,四柱三間,由花崗岩雕砌而成。明間寬2.07米,次間寬0.97米,高4.9米。明間石柱為方形,前後均有抱鼓石,次間柱外側用夾石。明間樓頂雕出14壟筒瓦和勾頭、滴水,正脊雕寶珠。石牌坊正面橫額陽刻行書“鷲峰勝境”,背面刻“鵬島靈山”,均為清鹹豐四年廣東歸善籍大鵬協副將張玉堂所書,左右兩次間橫額均有雕菊花圖案。1984年9月,東山寺石牌坊被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

寺西側有佛塔,為五層六角形磚塔,外塗灰砂,直徑1米,高2.45米。最下層有一碑石,鐫刻“東山寺老和尚墓”,右側小字及年代已模糊不清,據傳為東山寺住持鵬海大師鎮妖之處,故又稱“鎮妖塔”。東山寺往西有山泉,名曰“龍井”。據清嘉慶《新安縣誌·山水略》記載:“龍井,在鵬城東山麓,橫開一穴,泉流不竭,其水夏寒冬溫,甘美與他泉異”。龍井澇時不溢,旱時不竭。夏則冷氣滲肌,冬則蒸汽氤氳。泉水清澈晶瑩,全無雜質,經久不壞。
1944年7月,東江縱隊領導人曾生、王作堯、尹林平和賴仲年等在東山寺創辦“東江抗日軍政幹部學校”(後改為“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七分校”)。20世紀50年代開始,東山古寺遭到毀滅性破壞,成為一片廢墟。
1992年初,當地村民及華僑自發捐款百餘萬元,重修東山寺。重修後的東山寺為混凝土結構建築,清水石外牆,黃色琉璃瓦屋檐,依山勢從低到高分成四進,前後進之間有天井隔開。第一進前門,門前有十一級石階,楹聯曰:“山接鵬城塵不染,脈分鷲嶺地遍靈”。東側禪房和客廳,禪房聯曰“入門莫道禪房小,進內方知佛法深”,客廳則為“客至莫嫌茶味淡,僧居不比世情濃”,橫額為“佛緣”。西側廚房曰“有時老菜和根煮,無日生柴帶葉燒”,橫額為“美味可口”。第二進“關帝殿”,供奉關帝神像,兩側有聯:“春觀花枝上,日印深潭裡。僧閒古松下,佛證寂光中。”右為玄壇,後為韋陀塑像、雄鍾和大鼓等。第三進“大雄寶殿”,設三寶佛和十八羅漢,右為“醫靈殿”。第四進“觀音堂”等。寺內增建“黃大仙殿”。寺院牆壁鑲嵌福建彩畫一百八十幅,寺外新建涼亭、水榭假山、石龜和花苑,周圍新種桃李、枇杷、沙田柚、龍眼和荔枝等果樹。
由於重修的殿堂未能按照傳統佛教設計,供奉諸多民間神靈,神佛混雜,且當時沒有正規施工,建築質量無法保證,該建築後被鑑定為危房。
2004年3月15日,應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及信眾的邀請,韶關南華禪寺方丈傳正大和尚同意接管東山寺。5月14日,東山寺舉行“深圳市鵬城東山寺移交管理儀式”,正式開放、擴建和管理。(傳正大和尚,俗名林培庵,號岩基。1944年出生於廣東惠來人,七歲素食,十一歲剃度出家。1980年在南華禪寺禮拜唯因老和尚為師,1999年出任南華禪寺住持,成為洞雲宗法脈第五十一世。師駐錫曹溪期間,復辦曹溪佛學院,續編《新編曹溪通志》。)傳正大和尚派弟子法昭法師任監院,負責寺廟日常管理。(法昭法師,俗名林楚豐,廣東惠來人。)
2007年10月8日,傳正大和尚重新委任法清法師為東山寺監院,負責管理寺院及主持重建工作。2009年,東山寺開始重建。(法清法師,俗名黃建青,1974年出生於汕頭市澄海縣。)
重建之東山寺分四進,即以大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為中軸心。兩旁為伽藍殿、祖師殿、功德堂和福壽堂,並配以鐘樓、鼓樓、僧舍、客房、客堂、齋堂、禪堂和六祖講堂。
大山門位於寺院前山鵬飛路旁,坐北向南,面朝大鵬灣。山門為四柱三間門樓式建築,以花崗岩雕砌而成,總寬度21.80米,高度16米,氣勢雄偉。明間有三座拱形門,石柱為方形,樓頂雕有勾頭、滴水,正面橫額“東山寺”為傳正大和尚所題,兩側聯曰:“東城西就平心直行萬卷一樓珍,山情水色真經自性一勺四海味。”(林若熹題)。背面刻有原深圳市委書記厲有為所題寫的“回頭是岸”四個大字,兩側對聯“鵬島聽梵歌裊裊禪風曲傳海外,鷲峰添勝境悠悠法雨福澤人間。”(呂開義題)。
步入大山門為浴佛池,池中有蓮花台,立有太子佛像,右手指天,左手指地,旁有九龍朝聖,昂首噴灑甘霖,為佛沐浴。

浴佛池左為清代石牌坊,橫額上書“鷲峰勝境”四個陽文行楷,雄健有力,落款署“鹹豐四年”(西元1854年),背面橫額“鵬島靈山”,乃大鵬協副將張玉堂所書。
浴佛池後天王寶殿,殿前台階三十一級。天王殿為仿古明清風格建築,殿前對聯云:“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種甚因得甚果,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殿中彌勒佛,敞著大肚,滿臉笑容,殿中對聯雲“日日攜空布袋少米無錢卻剩得大肚寬腸不知眾檀越信心時用何物供養,年年坐冷山門接張待李總見他歡天喜地請問這頭陀得意處是什麼來由”。兩廂四大天王保持著明清的雕塑藝術風格,神采飛揚,相貌威武。彌勒像後為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穿過天王殿則是大雄寶殿,大殿為五開間,雙層檐純木結構,全部採用緬甸進口鳳梨格紅木,純粹木結構榫卯銜接。屋頂採用江蘇宜興紫砂瓦,牆上青磚則專門定製於江西贛州。大殿懸掛傳正大和尚撰寫對聯:“水天一色潮音深處有玄機如何是汝真面目,法門廣大鐘聲悠揚無今古悟澈忘吾妙覺心”。殿內供奉三如來(中為釋迦如來、左為東方藥師琉璃光如來、右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如來)。殿側五百泥塑羅漢,仿自韶關南華禪寺,採用潮州陶泥,純手
工製作。
大雄寶殿左為功德堂,供奉二十四臂觀音、送子觀音和如意觀音等三尊菩薩。右為福壽堂,供奉五佛冠地藏、比丘相地藏、度地獄地藏等三尊地藏王菩薩。
大雄寶殿左方依次為伽藍殿和鐘樓,右方為祖師殿和鼓樓。這些建築均在2012年9月開始動工,竣工於2014年元旦,全部採用純鳳梨格紅木結構,地基砌以傳統花崗岩,未使用任何鋼筋混凝土。其中鐘樓的萬斤銅鐘在中國台灣鑄造,刻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及大悲咒。
大殿後為藏經樓,第一層法堂,第二層禪廳,第三層藏經閣。
東山法門,禪宗正脈。東山古寺,佛門名剎。

交通線路

B756路上行葵涌--核電。,到富華廠或者東山寺站下車,車費1元。
928路上行(奔康工業區——核電站)東山寺站下車

附近景點

大鵬所城(內有景點要門票),大亞灣核電站,金水灣沙灘,龍井(包括東山寺在內,所有景點都不要門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