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鵬東山寺

深圳大鵬東山寺

史料記載深圳大鵬東山寺始建於明朝洪武二七(公元1394年)年,一代風水大師賴布衣雲遊大鵬灣,路經東山龍頭石山,發現該地有紫霞光,此乃吉祥之光,便告訴當地村民,此為勝地,在此建一座廟宇,可保一方平安,於是建成了東山寺。

基本信息

簡介

東山寺位於深圳市龍崗區大鵬鎮街道辦鵬城村東面,背山臨海。山叫龍頭石山,又名“鷲峰”。山脈逶迤起伏,海拔一百多米,山脊無樹木,常年不長草。光禿髮亮,形態酷似巨龍,龍身約八百多米,南北而昂首大亞灣。龍頭是一座花崗岩石群,叫做“龍頭石”。相傳古時有隻巨形大鵬鳥降落此石造化,因此而叫“鷲峰”。東山寺就建在“鷲峰”南側山腰上。大鵬城也由於大鵬鳥降落而獲此美稱。

歷史

史記記載深圳大鵬東山寺始建於明朝洪武二七(公園1394年)年,一代風水大師賴布衣雲遊大鵬灣,路徑東山龍頭石山,發現該地有紫霞光,此乃吉祥之光,便告訴當地村民,此為聖地,在此建一座廟宇,可保一方平安,於是建成了東山寺。
明代秀才王德昌重游東山寺時,即興題下《大鵬東山寺》七律一首:不到東山而是秋,西風藜杖又重遊,煙霞有約山如畫,歲月無私人白頭。檐下花飛深院靜,菩提樹蔭古幽,丹梯欲上應長嘯,遙望汪洋天際浮。
據清康熙《新安縣誌》中有記載:“東山寺,在大鵬所東門外山上,中為觀音堂,左為上帝殿,右文昌閣,前三寶殿”。
東山寺於清代鹹豐四年(1854年)重修過一次,修建後的東山寺依山勢低到高分成四進,前後進之間有天井隔開。
上世紀50年代,東山寺遭到嚴重破壞,幾乎磚瓦不存,1992年,在祖國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情況下,鵬城被確認為旅遊勝地。大鵬鎮當地民眾,港澳台同胞和其他海內外人士,根據回憶和保存下來的資料,群策群力,在原舊址上重建東山寺。使東山寺暮鼓晨鐘得以重鳴。
2005年,受深圳鵬城東山寺合寺僧眾及周邊地區佛教信眾之邀請。恭請德高望重的傳正法師為東山寺主持。師現為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廣東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韶關市佛教協會會長,廣東省人大代表,韶關市政協委員,曲江區政協副主席等職務。
2009年左右,為了弘揚佛教文化,創建和諧社會局面,應廣大善信居士要求,經政府相關部門批准,目前寺院修繕工作在傳正法師的主導下緊張的進行中。
另外,1944年7月,抗日東江縱隊在東山寺開辦了“東江縱隊軍政幹部學校”,由東縱副司令員王作堯兼任校長,大鵬著名的抗日英雄賴仲元、劉黑仔等都是該校的學員。到東山寺公車下站地方再直行200m左右,建有革命陵。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