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博物館

淮安市博物館

淮安市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歷史博物館,是文物收藏、陳列和考古研究中心,創建於1959年。淮安市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歷史博物館,是文物收藏、陳列和考古研究中心,創建於1959年,館藏文物豐富,分陶瓷器、玉石器、青銅器、錢幣、書畫等諸多門類。其中尤以1978年高莊戰國墓出土的刻紋青銅器、青銅馬車飾件、雙囪原始瓷帶蓋熏爐等戰國重器;2004年運河村戰國墓出土的木雕鼓車;徐伯璞先生1984年捐贈的近現代名家書畫為館藏特色。

基本信息

博物館介紹

淮安市博物館 始建於1959年,系地方綜合性博物館。現館址座落在淮安市區健康 西路146-1號(市政府西側),整體環境優美典雅,院內繁花錦簇、綠樹成蔭,石刻景觀和碑廊展示區掩映其中, 主體是一座融古典風韻和時代氣息為一體的宏偉建築,是淮安市展示精神文明形象和凸現歷史文化名城特色的 一處重要視窗。

淮安市博物館新館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淮安》大型基本陳列為特色, 展覽主題定位準確,內容一改過去大多數地市級博物館簡單模仿國家級或省級博物館的文物藝術品展覽模式, 同時避開了“面面俱到”和“大而全”的通史陳列方式,而把陳列的重點放在突出淮安區域歷史文化的優勢上, 有意識地將淮安在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信息傳達給觀眾,使其通過展覽對淮安在中國歷史上所居的地位、 作用及發展情況有一個較全面、清晰的了解和認識。展覽分為“人文初開、楚韻漢風、南北鎖鑰、漕運中樞、 鹽榷重關、河務關鍵、英傑輩出”七個單元,文物豐富、史料翔實、陳列布局合理,運用了聲光電、多媒體等現 代化高科技展示手段,彰顯了淮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魅力。同時還有 《謝冰岩書法藝術館》、《謝鐵驪電影藝術館》、《徐伯璞捐贈書畫陳列館》、《曹子芳捐贈書畫陳列館》、 《觀眾互動館》五個不同的專題展館。此外,還分別設有一個設施先進的多功能廳和一個臨展大廳, 以不定期的舉辦學術交流和館際交流,承接各類學術會議和承辦各種不同類型和題材的臨時展覽。

新館開館至今,已累計接待觀眾達90餘萬人次,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我館近年先後被省文明委、人事廳、省文物局、市委、市政府及市局等部門 表彰為文化工作、安全消防工作、目標考核工作先進集體。《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淮安》大型基本陳列展覽, 還獲得江蘇省優秀陳列展覽精品獎。

淮安市博物館 淮安市博物館

淮安市博物館始建於1959年,系地方綜合性博物館。現館址坐落在淮安市區健康西路146-1號(市政府西側),主體是一座融古典風韻和時代氣息為一體的宏偉建築,是淮安市展示精神文明形象和凸現歷史文化名城特色的一處重要視窗。一期工程占地7畝,總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1997年10月新館建成並對外開放。2004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對淮安市博物館進行改擴建工程,占地面積5畝,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改擴建後占地13畝,總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是全市的文物收藏、陳列和考古研究中心。 淮安市博物館新館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淮安》大型展覽為基本陳列,共分為人文初開、楚韻漢風、南北鎖鑰、漕運中樞、鹽榷重關、河務關鍵、英傑輩出七個單元,彰顯地方文化底蘊;三、四樓分別設有《謝冰岩書法藝術館》 、《謝鐵驪電影藝術館》、 《徐伯璞捐贈書畫陳列館》 、 《曹子芳捐贈書畫陳列館》四個不同的專題展館。一、二樓分別設有一個設施先進的多功能廳和臨展大廳,以不定期的舉辦學術交流和館際交流,承接各類學術會議和承辦各種不同類型和題材的臨時展覽。

館內布局

特點

淮安市博物館 淮安市博物館

淮安市博物館始建於1959年3月,系綜合性歷史博物館,是全市的文物收藏、陳列和考古研究中心。淮安市博物館新館一期工程占地七畝、建築面積5000㎡,位於江蘇省淮安市健康西路146-1號,於1997年10月建成,並對外開放,是一座融古典風韻與時代氣息為一體的現代化建築。

博物館新館

淮安市博物館 淮安市博物館

主樓高四層、局部五層,四周嵌貼大理石,四十八級大踏步直上二樓,顯得莊嚴宏偉,潔淨典雅。為確保文物安全,各展廳及庫房內均安裝了現代化的防盜報警設備、閉路電視監控、自動消防報警及消防器材等設備。館名由愛新覺羅.溥傑先生題寫。作為地市級綜合性歷史博物館,全館管理機構健全,具有較高的科研攻關及田野考古發掘能力,學術研究成果豐碩。先後在《中國文物報》 、《中國考古》 、《東南文化》等國家、省、市級文博學術刊物上發表《淮陰高莊戰國墓銅器圖像考釋》、 《戰國時代的羽旌》 、《淮陰高莊戰國墓的青銅輿飾及相關問題》、《考古資料中的先秦金較》、《淮安市歷史》、《 江蘇文物地圖集.淮安分卷》、《淮安金石錄》、《泗陽打鼓墩樊氏畫像石墓》等學術論文和考古報告80餘篇,其中,《淮陰高莊戰國墓的青銅輿飾及相關問題》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1999-2000年度優秀學術成果三等獎。 為了配合國家及省、市大型工程建設,保護地下文物,淮安市博物館完成了淮河入海水道、南水北調、京杭大運河三線船閘、沂淮江高速公路、沂淮鐵路、寧宿徐高速公路、宿淮鹽速公路、寧淮高速公路等八大基本建設工程地下文物的考古調查、勘探及搶救性發掘工作。現古遺址、古墓葬(群)、古石刻群、古井等文物點165處。分別對全市新石器時代、西周、漢唐時期的17處遺址、漢代至唐宋時期的古井30眼,戰國至明清的300餘座古墓葬進行了搶救性挖掘,出土各類文物及標本近3000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128件,為研究淮安古代歷史增添了一批有價值的實物資料。

一樓會議中心

裝潢華麗、高雅,大型中央空調、音響、燈光設施齊全,已接待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協"兩會"等在內的大型重要會議數百場,服務熱情、周到,受到市委、市政府及會議舉辦單位的一致好評。院內陳列著全市出土的部分典型畫像石、碑刻及石雕等文物。

二樓展示大廳

隨時承接文物、書畫和其他門類的各種臨時性展覽。先後接待了“潘玉良書畫作品展”、“故宮博物院清代帝後生活文物展”、“海洋生物標本展”、“風雨同舟-全國書畫展”、“輝煌二十年成果展”、“紀念周恩來誕辰百年系列書畫藝術作品展”、“全國國防教育暨世界航天科普展”、“中國家庭.婦女.兒童繪畫展”、“開國領袖外交禮品展”、“蘇北協作區科普巡迴展”,及本館設計製作舉辦的“全國禁毒大型圖片展”、“為了明天-淮安市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法制教育展”等各類大型臨時性展覽。每年引進及本館設計製作各種臨時展覽10餘次,接待觀眾(其中包括海內外、國內外貴賓、專家、學者、友人)近10萬人次,受到了社會各界及同仁的較高評價,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此外,在交流中館內還主動走出去、請進來,努力加強同社會各界、文博同仁密切聯繫和交往,舉辦各種類型的專題展覽,以及承辦、協辦反映淮安市三個文明建設成就的各類臨時性的展覽。

三樓文物展廳

淮安市博物館 淮安市博物館

分為《淮安歷史文物陳列》 、 《淮安文物精品展》兩大基本陳列展覽。淮安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出土文物極其豐富,於1982年在盱眙縣穆店鄉出土的戰國陳璋青銅圓壺堪稱國寶。其中1978年於市區城南高莊戰國墓出土的刻紋青銅器、青銅馬車飾件,為國內同類出土文物中所罕見。館藏文物分陶瓷器、玉石器、青銅器、錢幣、書畫等門類,展出文物近700件。精品文物130餘件。四樓書畫展廳:《徐伯璞先生捐贈書畫作品展》、《館藏淮安現代書畫作品展》為基本陳列。徐伯璞先生捐贈的110幅書畫作品中,包括了于右任、張大千、徐悲鴻、齊白石、陳樹人、林鳳眠、梁實秋、楊仲子、汪亞塵、潘天壽、李可染等48位近現代名家的真跡,匯集如此之齊、之多的這些近現代名人精品,已成為淮安市博物館館藏特色。其中,于右任的《八頁家書》,鄭孝胥、梁實秋的墨寶,柳張大千、林鳳眠、黃君壁的山水圖軸,董作賓、商衍鎏、楊仲子的甲骨文對,徐悲鴻的《立馬圖》、《雀圖》,潘天壽的《芙蓉圖》、呂鳳子的《侍女圖》 、李可染的《牧牛圖》等等,均屬難得一見的藝術珍品。《館藏淮安現代書畫作品展》展出館藏的近百位淮安現代書畫家作品。淮安市博物館還是淮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是淮安市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視窗和示範點,更是中外賓朋、來淮參觀遊覽的藝術殿堂。周圍交通便利,南鄰健康西路,東鄰清河北路,西鄰北京北路,淮安市公交4、16、32、36路均可達市博物館。門票價格10元。對未成年人及大、中專院校集體參觀、現役軍人、殘疾人、持老年證的老人實行免費參觀。國家法定假日,5.18國際博物館日對觀眾全部免費開放,3.8國際婦女節、6.1國際兒童節,對婦女、兒童全部免費開放。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六,對觀眾全部免費開放。

淮安市博物館還將繼續努力,開拓創新,文明服務,規範管理,充分利用其藏品豐富、獨具特色、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的良好條件,讓廣大賓朋、中外遊客來館參觀時,在幽靜古樸的環境中,在熱情文明的服務下,能通過鑑賞館藏文物,感受歷史文化名城--淮安的古老文明,在斗轉星移中的悄悄變遷,從而得到情操的陶冶和優美的藝術享受。熱忱歡迎社會各界、專家、學者及海內外友人前來參觀指導。

館內收藏

1、《墨梅圖軸》 《墨梅圖軸》

淮安市博物館 淮安市博物館

徐伯璞(1902年—2003年),別號二東老人,二東廬,山東肥城人,早年入齊魯大學,後留學日本,歸國後從事教育。曾任山東省正誼中學校長,山東省督學等職。抗日戰爭爆發後,供職於國民政府教育部,歷任國民教育科科長、故宮博物院顧問等職。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淮安市博物館顧問,江蘇文史館館員等職。因為工作的關係,他和近現代書畫大家如張大千、潘天壽、傅抱石等有過親密的交往和接觸。徐老能書善畫,其書宗章草,其畫多以松、竹、梅為主題,古拙生動,韻味十足,有清逸之氣,屬文人畫範疇。 2、清玉碗 口徑12.2厘米,高6厘米,底徑6厘米。餐飲器。為整塊玉料雕刻而成,古人雕玉多隨型就勢,以整塊玉料切割雕刻的大件玉器,一般為官造作坊所為。此碗雕刻細緻,器型規整,打磨精細,侈口,圈足,碗外壁近底處有一圈浮雕蕉葉紋,清代早期官造玉坊製作,十分難得。

戰國雙囪帶蓋原始瓷熏爐

淮安市博物館 淮安市博物館

高40厘米,口徑9厘米,腹徑31厘米。清浦區城南鄉高莊戰國墓出土。原始瓷是介於陶和瓷之間的一種瓷器,因其還處於瓷的原始狀態,所以叫原始瓷。此熏爐在中國同類器物中是目前所見最大的一件。其造型奇特,通體施釉,胎質堅密。囪口下、腹肩一周及下腹部均飾有瓦楞紋,腹部飾二排錯列的鏤空三角形氣孔,平底下飾三圓柱狀矮足。雙囪上有立鳥鈕刻紋銅蓋,口沿加厚,囪間有一矮小的直口。此種獨特的雙囪造型是有一定功用的:塊狀香料點燃後投入爐中,可能容易息滅,而此種雙囪有拔風助燃的作用,使香料充分點燃後,蓋上雙蓋,香氣就從三角形氣孔中裊裊飄出。這在當時定是貴族所用之器。 4、漢釉陶壺 高33.2厘米,口徑12.5厘米,底徑13.5厘米。此壺胎體堅實,釉水好,品相佳。造型穩重,侈口,長頸,鼓腹,圈足外侈,足圈較深。自口沿下至腹部,全布有多層水波紋,三角形紋,麥穗狀紋等,為漢陶中的精品。 5、漢釉陶瓿 漢釉陶瓿

高18.2厘米,腹徑28厘米。胎體堅實,叩之有金屬聲,施半釉,釉色青綠透亮,品相佳,無破損,飾雙層水波紋。瓿的雙耳上飾有人面紋,並在腹肩上貼有一對鋪首銜環。平底,下飾三扁矮足。 6、西晉青瓷熏爐 高14.9厘米,口徑6.8厘米,下盤口徑11.8厘米,底徑9.9厘米。品相完好,其口沿有釉下點褐彩。這一時期在青瓷上出現的釉下點褐彩,是已發現中國瓷器上出現最早的釉下彩裝飾,突破了傳統單一釉色的裝飾效果,為以後彩瓷的發展打下基礎。

西晉青瓷堆塑人物罐

淮安市博物館 淮安市博物館

高47厘米,腹徑25厘米,底15.8厘米。冥器。淮陰區三樹鄉出土。又名魂瓶、穀倉罐。西晉時,社會經濟形態以封建大地主的莊園經濟為主,大地主多擁有自己的莊園及武裝,他們在莊園的四周建有樓閣,用來瞭望和防守。莊園主身前享受優越的生活,死後還要把這一生活形式濃縮在魂瓶上,帶入地下。此罐上部堆塑亭台樓閣、人物、佛像等,腹部帖塑騎吏五人,持幡步吏四人。造型莊重,胎質細緻,釉色純正,是這一時期典型的隨葬品。多出土於江南地區,江北極少見,淮安僅此一件。 8、唐三彩仕女抱犬俑 

淮安市博物館 淮安市博物館

唐三彩是一種施以多種彩釉的陶器製品,它的釉彩以黃、綠、白三種顏色為主,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唐三彩。唐三彩是在漢代低溫鉛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一種低溫釉陶器,燒造溫度在900攝氏度左右,胎料為白色粘土,用含鐵、銅、鈷等元素的礦物作釉料的著色劑,釉料中再配以大量的鉛化合物,以降低其溫度,並增加色澤的光亮。釉料在受熱過程中向四周擴散流動,各種顏色相互浸潤交融,形成非常自然而又斑駁燦爛的彩色釉,千姿百態,瑰麗華美,宛若天際彩雲,繚繞變幻。唐三彩器物、器形極為豐富,有人物、馬、駱駝等。淮安市博物館館藏唐三彩仕女抱犬俑,高22厘米,坐寬8.8厘米,描繪一位少女優雅地坐在凳子上,懷中抱著一隻可愛的小花狗,造型端莊大方,體態優美,形象逼真。少女身著低胸無領緊身衫,彩色條紋拖地長裙,裙擺下露出一雙做工精良的翹頭鞋,這種裝扮說明了唐朝思想開放,人們穿著打扮很時髦、很前衛,少女懷中抱著溫順俏皮的小花狗,充分反映人與動物之間的親密關係,同時也說明唐朝生活富裕,人們已經不滿足僅是吃飽、穿好的平淡生活,有了飼養寵物的閒情雅致,唐朝崇尚豐腴美,這一點從少女豐滿圓潤的臉蛋上亦可看出。該俑色澤華麗,美觀大氣,反映了唐朝人們的生活狀況以及審美品位。 9、元龍泉窯蓮瓣刻花紋碗 口徑13.2厘米,高8厘米,底徑4.2厘米。清浦區城南韓城出土,出土時碗、盞托等文物均置於一磁州窯魚藻紋大盆內。碗外壁刻有凸起的蓮瓣紋,內壁刻卷草紋,碗底施釉,有錐形隆起,俗稱“雞心底”,底足露胎處“火石紅”滿布。 10、元磁州窯蓋罐 高26厘米,腹徑厘米,底徑11.2厘米。磁州窯產品胎上多施有白色化妝土,紋飾以白地黑彩、褐彩為主。此罐自蓋頂至底繪多層旋紋與波浪紋,主紋飾為三組開光黑褐色彩繪,二組為折枝花卉,一組為兩人物對坐圖案,繪畫古拙,是一幅很好的元代民間藝人的繪畫作品。蓋沿略殘。 11、元磁州窯魚藻紋大盆 元磁州窯魚藻紋大盆

口徑48厘米,高15.5厘米,底24厘米。清浦區韓城出土,河北邯鄲磁州窯產品。胎骨厚重,器型碩大,內壁繪放射狀條紋,盆心繪魚藻紋。燒成後又在盆內外罩一層“波斯蘭”釉,注水後,盆內碧波瀠瀠,魚兒水草均如活的一。

康熙素三彩碗

淮安市博物館 淮安市博物館

口徑12.5厘米,高5.5厘米,底徑5.5厘米。康熙朝仿唐三彩裝飾效果而創燒的新品種,又稱“虎皮三彩”。瓷胎,以綠、黃、紫三種基本色彩的釉為主色,沒有紅色,所以叫“素三彩”。碗底楷書“大清康熙年制”雙圈青花 13、康熙青花雲鶴八卦紋瓷碗 口徑14.3厘米,高7.1厘米,底徑5.5厘米。此碗外壁飾青花雲鶴八卦紋,下飾山石海水紋,碗心飾海水團花紋,底書“大清康熙年制”青花雙圈楷書款。康熙朝官窯器。 14、雍正豇豆紅瓷盤 口徑20.7厘米,高4.5厘米,底徑13厘米。豇豆紅是祭紅釉的一種,因發色如成熟的豇豆色,故名。它是以氧化銅為著色劑,在1200℃高溫下一次性燒造而成。此盤口沿一圈露白釉,俗稱“燈草口”,器型規整,釉色純正均勻。底書“大清雍正年制”青花雙圈楷書款。雍正朝官窯器。 15、乾隆白地綠彩雲龍紋瓷盤 口徑18.2厘米,高4.2厘米,底徑11厘米。在燒制好的白瓷盤上,以黑彩勾框,以綠色填色。盤心飾綠彩雲龍紋。外壁飾二條雲龍紋。龍紋剛勁有力,神態兇猛。底書“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方章款,乾隆朝官窯器。 16、乾隆五彩暗八仙紋瓷盤 乾隆五彩暗八仙紋瓷盤

淮安市博物館 淮安市博物館

口徑20厘米,高5.3厘米,底徑10.5厘米。盤口外侈,束腰。主紋飾為古代神話傳說中“八仙”所持的葫蘆、扇子、魚鼓、笊籬、橫笛、寶劍、陰陽板、花籃八種法器,稱為“暗八仙”。底為“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書六字方章 17、清黃地綠彩雲龍紋瓷碟 乾隆朝官窯器。清代的官窯器有明確規定,黃地彩器只允許皇族使用,其他人均禁止使用,皇帝、皇后、太子、皇妃等皇室成員所用的數量亦有嚴格規定。 18、商饕餮紋銅鼎 通高24.5厘米,口徑19.5厘米。口沿上立雙耳,三柱足。口沿外飾三組簡化的饕餮紋。沭陽萬匹農民王正明捐獻。據此,省市考古隊在萬匹發現了一處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19、戰國銅盤 口徑24.3厘米,高6.8厘米。為古代盛水器,二件。口沿下飾雙獸耳,外壁飾雲雷紋,紋飾繁縟,保存完好。清浦區城南高莊戰國墓出土。 20、戰國蟠螭紋銅鼎 通高23厘米,腹徑21厘米。漣水縣原東風公社出土。此鼎帶蓋,附雙耳,三獸蹄型足,紋飾細密,鑄造精良,蓋及鼎身滿飾蟠螭紋。

展覽與藏品

地綠彩雲龍紋瓷碗

口徑l4厘米,高7厘米,底徑6厘米。器型規整,口外侈,碗裡外均以綠彩繪雲龍墳。黃地發色純正,皇室生活用品。清宮廷有明確規定,黃地彩器只有皇室準用,皇后、妃子、阿哥、格格等皇室成員所用的數量、尺寸亦有嚴格的規定。淮安市博物館藏。

三彩碗

口徑12.5厘米,高5.5厘米,底徑5.5厘米。康熙朝仿唐三彩裝飾效果而創燒的新品種,又稱“虎皮三彩”。瓷胎,以綠、黃、紫三種基本色彩的釉為主色,沒有紅色,所以叫“素三彩”。碗底楷書“大清康熙年制”雙圈青花款。淮安市博物館藏。

花鳥紋銅鏡

最大經17.2厘米。葵花形,背面內圈飾四鳥萋於花技上,外緣飾蜜蜂和折枝花紋。此鏡紋飾簡潔明快,畫百春意盎然。淮安市博物館藏。

釉陶壺

高33.2厘米,口徑12.5厘米,底徑13.5厘米。此壺胎體堅實,釉水好,品相佳。造型穩重,侈口,長頸,鼓腹,圈足外侈,足圈較深。自口沿下至腹部,全布有多層水波紋,三角形紋,麥穗狀紋等,為漢陶中的精品。淮安市博物館藏。

彩暗八仙紋瓷盤

口徑20厘米,高5.3厘米,底徑10.5厘米。盤口外侈,束腰。主紋飾為古代神話傳說中“八仙”所持的葫蘆、扇子、魚鼓、笊籬、橫笛、寶劍、陰陽扳、花籃八和法器 稱為“暗八仙”。底為“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書六字方章款。淮安市博物館藏。

對外開放

淮安市博物館--對外開放

江蘇省淮安市博物館經過兩年多改擴建建設,終於正式對外開放。江蘇省文化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王惠芬,省文物局副局長劉謹勝,南京博物院副書記、副院長朱曉光,淮安市委書記丁解民、市長樊金龍等領導出席了開館慶典儀式。淮安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擁有眾多的文物古蹟和豐富的歷史遺存。早在1997年,淮安市就在財力並不寬裕的情況下,完成了建築面積達5000平方米的市博物館一期工程,自2004年開始又投入5100萬元實施市博物館改擴建工程。經過兩年多時間的艱苦建設,改擴建工程於今年七月初全面竣工並完成陳列布展工作。

淮安市博物館 淮安市博物館

建成以後的淮安市博物館占地面積13畝,主體四層、地下一層,總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分設多功能廳、基本陳列展廳、臨展大廳、文物庫房和地下停車場等不同功能區,整體布局協調合理,環境氣氛高雅舒適,是一座融古典風韻和時代氣息於一體的文物收藏、陳列和考古研究中心。現館內設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淮安》大型特色陳列和《謝冰岩藝術館》 、《謝鐵驪電影藝術館》、《徐伯璞捐贈書畫陳列館》、《曹子芳捐贈書畫陳列館》四個專題展館。淮安市博物館新館一期工程於1997年建成並對外開放,為了更好地發揮其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視窗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2004年,淮安市委、市政府決定對淮安市博物館進行二期改擴建工程,即在原館舍的基礎上進行主體和環境景觀的綜合改造。2006年底,新館改擴建工程全面完成。現全館占地面積8000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地下一層,地面四層。經過擴建和改造,一座現代氣息和古典風韻相融合,集歷史、藝術、人文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性、現代化的博物館已經展現在世人面前。

淮安市要新建15座新的博物館,構建以國有博物館為主體,行業博物館、私人博物館為補充的蘇北地區最完善的博物館體系。在淮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下,在淮安市文化局的正確領導下,先後被江蘇省人事廳、文化廳、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共淮安市級機關黨委、淮安市文化局評為“先進集體”、“全市法制教育先進集體”、“全市科普教育先進集體”、“市級文明單位”、“市級機關先進黨支部”、“全市文化系統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三個文明建設碩果纍纍。作為連續多年的“淮安市文明單位”,淮安市博物館將以更嶄新的面貌,熱忱歡迎國內外賓客參觀遊覽。淮安市博物館將面向社會免費開放,並為此準備和完善了館藏六項陳列展覽。

其中,大型基本陳列展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淮安》不久前剛剛獲得省精品陳列展覽的殊榮;《謝冰岩藝術館》主要陳列有淮安籍名人謝冰岩生前部分遺物、書法作品和文字圖片資料;《謝鐵驪電影藝術館》是展示淮安籍著名電影藝術家謝鐵驪藝術成就的專題展館;《徐伯璞捐贈書畫陳列館》則陳列了省文史館員、世紀老人徐伯璞於1984年捐贈給市博物館的110幅近現代名家書畫作品。其中包括了于右任、張大千、徐悲鴻、齊白石、傅抱石、潘天壽、李可染等48位近現代大師名家的真跡;《曹子芳捐贈書畫陳列館》陳列了淮安鄉賢曹子芳於2005年無償捐贈給市博物館的85幅書畫精品;《館藏淮安現代書畫名家作品展》,主要展出地方書畫名家的作品及外省市部分知名書畫家的作品。

館長風采

淮安市博物館館長——孫玉軍

孫玉軍,1956年出生,1977年入黨,自2003年4月擔任淮安市博物館館長職務,曾被授予“江蘇省文物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享受市級勞動模範待遇。

地理位置

地址:江蘇省淮安市博物館座落於淮安市健康西路146-1號(市委、市政府西側300米),交通便利,南鄰健康西路,東鄰清河北路,西鄰北京北路,淮安市公交4、16、32、36路均可達市博物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