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道沖洗

淚道沖洗

淚道沖洗是淚道沖洗作為淚道檢查的一種方法。檢查淚道是否通過、有否分泌物。為手術前清洗淚道或驗證手術後淚道是否通暢。通過將液體注入淚道疏通其不同部位阻塞的操作技術,即可作為診斷技術,又可作為治療方法。

基本信息

淚道沖洗術套用解剖學基礎

淚道包括淚點、淚小管、淚囊和鼻淚管。淚點上下各一,位於鹼緣內毗端的乳頭狀隆起上。上淚點較下淚點位置稍靠內。淚點變位常引起溢淚症。淚小管為連線淚點與淚囊之間的小管,分上淚小管和下淚小管。每一淚小管的外側部先與鹼緣成垂直方向,然後近乎直角轉向內,兩淚小管匯合成淚總管,而後開口於淚囊上部。淚囊為一膜性 囊,位於眼眶內側壁前下方的淚囊窩內。淚囊上端閉合成一言端,約在內毗上方3~5mm處。下端移行為鼻淚管。淚囊長約1·2cm,寬0·4~0·7cm。眼輪匝肌的肌纖維包繞淚囊和淚小管,可收縮和擴張淚囊,促使淚液排出。鼻淚管為連線淚囊下端的膜性管,上部包埋在骨性管腔中,下部逐漸變細進入鼻外側壁黏膜內,開口於下鼻道的外側壁。由於鼻黏膜與鼻淚管黏膜相延續,故鼻腔炎症可向上蔓延至鼻淚管。

淚道沖洗術操作的解剖學要點

淚道沖洗術淚道沖洗術

1·部位選擇 在內毗部將針頭插入淚點。

2·體姿參考 患者取坐位或臥位,面對操作者。
3·操作技術與失誤防範 將針頭垂直插入淚點,深約1·5~2·0mm,然後轉動90。使針尖朝向鼻側,即針頭的長鈾平行於險緣。便針尖沿淚小管緩慢前進,如無阻力可推進5~6mm。向管內推注液體,用力均勻、適當。沖洗時如阻力較大,有逆流或從另一淚小管流出,表示淚道阻塞。淚道的不同部位阻塞液體逆流的方向也不同。進針時注意深度以免損傷黏膜。

淚道沖洗正常值:

將針頭垂直插入淚點,深約1·5~2·0mm,然後轉動90。使針尖朝向鼻側,即針頭的長鈾平行於險緣。便針尖沿淚小管緩慢前進,如無阻力可推進5~6mm。向管內推注液體,用力均勻、適當。沖洗時如阻力較大,有逆流或從另一淚小管流出,表示淚道阻塞。淚道的不同部位阻塞液體逆流的方向也不同。進針時注意深度以免損傷黏膜

淚道沖洗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1)外傷所致淚道阻塞;(2)慢性淚囊炎沖洗有膿性分泌物;(3)眼部其他急性炎症;(4)有出血傾向或伴鼻部畸形;(5)急性淚囊炎.

需要檢查的人群:

檢查淚道是否通暢,確定阻塞部位及擴張狹窄的淚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