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菌性結膜炎

淋菌性結膜炎

淋菌性結膜炎(gonococcal conjunctivitis)也稱淋病眼或淋菌性膿漏眼,是一種極為劇烈的急性化膿性結膜炎。本病的特點為高度眼瞼、結膜充血水腫及大量膿性分泌物,如治療不及時,將短時間內發生角膜潰瘍及穿孔,導致失明的嚴重後果。解放後,隨著性病被控制,此病在我國已極為罕見。但是,近年來,淋菌性生殖泌尿系感染在我國有逐年增多的趨勢。

基本信息

病因

淋菌性結膜炎淋菌性結膜炎病因
新生兒淋菌性結膜炎多因出生時為母體陰道炎性分泌物或其他被淋菌污染的用品所感染。成人性淋菌性結膜炎病菌多因自身或他人的尿道分泌物所感染,偶由經血行感染者即所謂內因性淋菌性結膜炎,常雙眼發育,良性經過,可伴體溫升高。常由Neisser淋球菌感染所致,本菌為G-(Gram染色陰性)雙球菌。熟悉和掌握本病的基本防治原則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檢查

1.體格檢查點注意結膜囊有無大量膿性分泌物。
2.輔助檢查 膜刮片和分泌物塗片行Gram和Giemsa染色檢查、細菌培養、藥物敏感試驗和血培養。

診斷

淋菌性結膜炎淋菌性結膜炎診斷
本病根據淋病病史、典型的眼部病程發展及分泌物塗片或結膜刮片細菌學檢查即可確診。
臨床上將本病分為新生兒和成人淋菌性結膜炎。
成人淋菌性結膜炎潛伏期為10小時至2~3日不等,雙眼或單眼發病。病情急劇發展至浸潤期,眼瞼高度紅腫和疼痛;瞼結膜高度充血,伴小出血點及假膜形成;球結膜水腫,重者突出於瞼裂外;有耳前淋巴結腫痛。病初,分泌物為漿液性或血性,結膜刮片證明上皮細胞內有許多淋球菌存在。約3~5日後,眼瞼腫脹有所減輕,變軟,而代之以大量膿性分泌物,自瞼裂源源不斷地流出,是為膿漏期。此時,分泌物中有大量淋球菌。約經2~3周,膿性分泌物逐漸減少,但仍含淋球菌,有感染性;結膜水腫消退,瞼結膜高度肥厚、乳頭肥大、表面粗糙,可持續數月之久。然後,炎症消失,瞼結膜上可遺留深的瘢痕。角膜併發症幾乎不可避免,除角膜上皮點狀螢光素著染以外,角膜周邊部實質淺層可見部分或全環形浸潤。浸潤與角膜緣間有窄的清亮區相隔,伴輕度前房反應。輕症浸潤數日後消退遺留薄翳。重者形成與免疫介導的邊緣角膜融解相似的環形潰瘍,或中央部潰瘍,角膜瀰漫模糊,局部變薄,很快穿孔,虹膜脫出
新生兒淋菌性結膜炎是新生兒眼炎中最嚴重者,曾為盲童的重要致盲原因。潛伏期2~5日內者多為母親產道感染,出生7日後發病者為產後感染。臨床表現為雙眼劇烈的急性結膜炎,發病初期瞼和球結膜水腫、充血,分泌物為水樣、血清樣、血性,但進展很快,發病數小時後即轉為膿漏期,有大量膿性分泌物。重度瞼球結膜水腫及炎症。角膜變暗,周邊部浸潤、潰瘍,或中央部潰瘍。潰瘍穿孔,虹膜脫出,眼內發炎,視力喪失。

易混疾病

淋菌性結膜炎淋菌性結膜炎鑑別
淋菌性結膜炎根據淋病病史、典型的眼部病程發展及分泌物塗片或結膜刮片細菌學檢查即可確診。臨床上主要應與急性卡他性結膜炎相鑑別。

卡他性結膜炎是一種有細菌感染所致的常見的傳染性眼病,又稱細菌性結膜炎。祖國醫學稱“暴風客熱”,俗稱“爆發火眼”。現代醫學認為,卡他性結膜炎的發病原因,由於肺炎雙球菌科--韋氏桿菌、流行性感冒桿菌、溶血性金黃色葡萄菌直接侵入感染結膜所致。祖國醫學認為,是因風熱之邪外襲,客於內熱陽盛者,內外合邪,風熱相搏,上攻於目突然成病。多發於春秋季節,起病急驟,預後良好。不同證型的症狀是:
1、風重於熱型 症見胞瞼腫脹,白睛紅赤,痛癢兼作,羞明多淚,頭痛鼻塞,惡風發熱。
2、熱中於風型 表現為白睛浮腫,赤痛較甚,胞瞼紅腫,熱淚如湯,怕熱畏光,口渴尿黃。
3、風熱並重型 症見白睛赤重,痛癢兼有,惡寒畏光,頭痛鼻塞,發熱,口渴欲飲,便秘尿赤。日久失治者,可轉變為慢性。

治療措施

淋菌性結膜炎淋菌性結膜炎治療
淋菌性眼部感染由於病情險惡,發展迅速,應高度警惕,認真處理。一般細菌性結膜炎以局部抗生素治療為主,而淋菌性感染則需全身套用抗生素合併局部用藥以控制,避免併發症。
1. 全身治療 新生兒可用水劑青黴素G,按每日5萬u/kg體重計算,分2次靜脈注射,連續7日;對耐藥者每日給予頭孢三嗪25~50mg/kg體重,肌肉或靜脈給藥,共7日。也可採用其他第3代頭孢菌素或壯觀黴素等。其他如氨苄青黴素、先鋒黴素Ⅱ、紅黴素強力黴素、卡那黴素及磺胺製劑也可選用。有角膜病變者,宜用頭孢三嗪。靜脈滴注或壯觀黴素肌注。成人用水劑普魯卡因青黴素G肌肉注射,注射前1小時服羧苯磺胺,注射後繼續減量口服;或用水劑青黴素G靜注,連續5日,或長效青黴素肌注。對青黴素耐藥及青黴素過敏者,可肌注頭孢三嗪或壯觀黴素。
2.局部治療 用溫鹽水徹底沖洗結膜囊,開始每5~10分鐘1次,逐漸減為15、30分鐘1次,直至分泌物消失。沖洗時,頭偏向患側。每分鐘1次,半小時後每5分鐘1次,再過半小時後改為每半小時1次。1日後每小時1次,數日後每2小時1次,持續2周。也可滴用0.25%氯黴素、0.1%利福平或桿菌肽等眼藥水。紅黴素、慶大黴素、四環素或桿菌肽眼膏每日睡前塗眼。角膜病變時,用阿托品散瞳。角膜潰瘍穿孔時,在抗生素治療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或鞏膜移植。
對患者或患兒父母應進行生殖泌尿系等檢查及治療。

預防

淋菌性結膜炎淋菌性結膜炎預防
淋菌性結膜炎通過接觸傳染。重要的是應使淋病患者了解到其隨時有感染他人或自己眼睛的危險。患者應注意清潔,大小便後一定要洗手,並用1∶10000升汞溶液、1%來蘇兒溶液或酒精消毒,嚴禁到公共游泳池游泳和公共浴池洗澡。眼患病後,立即進行隔離治療,如果一眼患病,患眼應戴透明眼罩保護健眼,睡覺時向患側臥,被病眼污染的敷料均應燒毀。臉盆、毛巾等生活用品應煮沸消毒,禁止他人使用。醫務人員檢查和處理病人時應戴防護眼鏡,操作完畢應認真消毒雙手。關於新生兒淋菌性結膜炎的預防,要作好產前檢查,凡患有淋病的孕婦,應立即徹底治療。治療方案是:羥氨苄青黴素或氨青苄黴素0.5g,3~4次/d,同時口服丙磺舒0.5g,3~4次/d,對於青黴素過敏者,可用壯觀黴素2g,肌肉注射。嬰兒出生後,必須嚴格按Crede滴眼預防法,即在清潔眼瞼上的污物後,立即滴1%硝酸銀溶液於結膜囊內,或用1%四環素眼膏或0.5%紅黴素眼膏塗眼。

新生兒患病

淋菌性結膜炎新生兒淋菌性結膜炎
新生兒淋菌性結膜炎是急性傳染性眼病中的一種,常見原因是胎兒出生的被患淋菌性陰道炎的母體分泌物直接感染或接觸被淋菌污染的紗布、棉球、毛巾專用品而感染。

新生兒淋菌性結膜炎為淋病雙球菌感染所致,主要傳染源是患者有淋菌性陰道炎的母體和被淋菌污染的物品,傳染途徑是土法接生或家庭接生,根據臨床表現和細菌學檢查,很易確診,因淋病性雙球菌對青黴素敏感,經全身及局部用藥後療效好,但由於治療不及時方法不當,即可引起嚴重的角膜併發症而導致失明,留下終生殘疾,所以要重視以下幾點:

①必須實行新法接生,嚴禁土法接生,尤其對邊遠貧困地區要加強宣傳,即使有助產人員在家接生,也必須對新生兒常規滴用1%硝酸銀溶液。

②要加強孕婦的圍產保健,患有淋菌性陰道炎者應及時治療,消滅傳染源。

③一旦發現是淋菌感染,應及時治療,以免延誤時機引起角膜併發症。

④加強產前衛生知識宣傳,提高自我保健意識,搞好性病防治工作。

診斷鑑別

診斷依據
1.眼瞼、結膜高度充血水腫,病情發展急劇。
2.典型的臨床表現是大量膿性分泌物。
3.結膜刮片或分泌物塗片找到淋球菌,或結膜刮片淋球菌DNA檢查陽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