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水

隆慮山下水,衝突七盤隅。 蛟龍潛洞壑,鸛鶴老江湖。 綠竹千年種,臨流想衛都。

河流名稱

在河南省北部。古為黃河支流,南流至今汲縣東北淇門鎮南入河。東漢建安中,曹操於淇口作堰,遏使東北流,注入白溝(今衛河),以通漕運,此後遂成為衛河支流。

詩經中關於淇水的詩句

《詩經·氓》,一共寫了3次,代表3個意思。
第一次寫淇水,“送子涉淇,至於頓丘”,這裡的淇水應該就指河名,也反應姑娘對這位小伙子的情誼。依依惜別之情見於行間 。
第二次寫淇水,“淇水湯湯,漸車帷裳”,應該是回憶嫁時的情景,也以打濕裙裾喻自己的擇婿不慎。
第三次寫淇水,“淇則有岸,濕則有泮”,這應該就是一個比喻的用法,就是說,做什麼都要有個限度的意思。

明朝魏大本詩作

淇水
明·魏大本
隆慮山下水,衝突七盤隅。
澗道東南注,灘聲日夜呼。
蛟龍潛洞壑,鸛鶴老江湖。
綠竹千年種,臨流想衛都。
【題解】
淇水流經隆慮山下,奔涌呼嘯,曲曲折折,浩浩蕩蕩,流向東南;這裡蛟龍潛伏,鸛鶴成群,千年竹林,翠綠婀娜,每每臨視,無不聯想到衛國都城朝歌。作者由衷地讚美淇河這條殷末和衛國的京畿之河,對淇河的熱愛溢於言表。
【注釋】
隆慮山:古山名,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原名隆慮山,漢改為林慮山。有說是淇水的發源地,其實淇水的發源地為山西陵川縣。
衝突:衝擊奔涌。
七盤隅:多處盤曲轉彎。七,言多,非確指;隅,yú,山水彎曲邊角處。
澗:jiàn,山間流水的溝。
蛟龍:古代傳說中的動物,民間相傳以為興風作浪,能發洪水。這裡指水勢很猛。
壑: hè,深谷,深溝。
鸛鶴:guànhè,鳥名,形似鶴,嘴長而直,頂不紅,常活動於水旁, 吃魚、蝦等,夜宿高樹。
老江湖:總是在河流湖泊間。
衛都:西周衛國都城朝歌。
【作者簡介】
魏大本(1597-?),明朝湯陰人,丰姿頎偉,博古能詩,初授濟南通判,補寶慶通判,升大同知府,所在有惠聲。嘗集湯陰先哲詩。文有《湯陰人文》、《湯陰古蹟詩》、《北征》等。曾遊覽大同白登山,撫今追昔,賦詩名曰《白登台懷古》。今鶴壁市市區原轄屬湯陰。從湯陰縣誌上獲知他曾在今鶴壁境內作詩多首,多描寫鶴壁的山水名勝古蹟。作品構思新巧,詞句優美,情真意濃,充滿對家鄉山水的熱愛之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