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岔河村

水稻:立夏育苗,芒種後插秧,霜降前收割。 狗、貓:於春秋天發情,一年2胎,有“春狗秋貓,性命難逃”之說。 每個大棚投資8萬元左右,2010年5月開工建設。

基本信息

鄉村簡介

淇岔河村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嶺泉鎮駐地西南5公
里處,民風淳樸和諧。它東臨龐疃村,南臨大聖堂村,西與梨杭村接壤,北靠向陽村,兗石鐵路從村北經過。全村共有956戶,2780口人,其中黨員9名,村支部成員7人,人均耕地面積0.6畝。該村連續9年被評為縣級文明村、農村先進工作村、計畫生育先進單位、鄉鎮工作先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村等。
淇岔河村是具有五百多年煙花爆竹生產傳統,目前該村小型企業單位有三家:嶺泉淇岔河煙花爆竹廠,淇岔河黑火藥廠,淇岔河花生廠。該村立足地少人多,傳統非法製作又被取締的實際,提出了“加快產業調整,加大勞務輸出,擴大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工作思路。
目前全村有飼料加工4戶建有山東省第一個農村規範化超市開元超市一處,有農資超市兩處,兩家批發部。
嶺泉鎮政府、村委會狠抓村容村貌、家庭衛生環境建設,村里形成了精神文明建設的良好環境,並於2003年積極開展“村村通”柏油馬路工程,並對主幹街道進行了硬化、美化、亮化,徹底清除了農村“三堆”“三亂”,創建了生態庭院、科技庭院、文明庭院200多家,加快了平安村的建設。
為了加快新農村建設,進行舊村改造、危房改造,解決村里大齡青年沒有宅基地的大問題,村正在籌備小區樓房建設,2009年9月底開工,於2010年7月份已建設五層村集體用地住宅樓房兩幢,均以完成裝修工作,並取名為“龍港新區”,新樓房的建成,也標誌著淇岔河村及其周邊村莊正在向淇岔河社區這一新農村面貌加快步伐邁進。

方言

北方方言膠遼官話

氣候條件

淇岔河村屬暖溫帶季風區半濕潤大陸性氣候。
氣候總特徵是:春季溫暖,乾燥多風;夏季濕熱,雨量充沛;秋季涼爽,晝夜溫差大;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無霜期長。

溫度

常年最熱月為7月和8月,平均氣溫為25.5℃,年際變動在28.2-23.3℃之間,極端最高氣溫為38.9℃(1988年7月8日);常年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為-1.9℃,年際變動在-4.6-0.3℃之間。極端最低氣溫為-19.2℃(1969年2月5日)。當地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諺。

降水量

統計資料顯示,年降水量750毫米左右。

光照時間

年日照時數2450小時。各月平均日照時數以5、6月份最多,分別為244.1小時和222.0小時。最少是2月和7月,分別為173.7小時和181.4小時。

物候

植物候

小麥:秋分播種,立冬盤墩,立夏揚花,芒種收割。有“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適宜”、“芒種三日見麥垛”之諺。
玉米:春玉米穀雨前種;秋玉米一般在芒種後種,秋分前收。
水稻:立夏育苗,芒種後插秧,霜降前收割。
花生:春花生“五一”下種,秋分收穫,有“槐(刺槐)樹開花種花生”之說;地膜覆蓋花生播種期較早,一般地溫達到15℃開始播種,秋分前收;秋花生芒種後播種,寒露收穫。
地瓜:扦插時間素有“雙瓜不過夏”之說,即春地瓜於立夏前插完,秋地瓜夏至前插完,霜降前刨完。
蕎麥:立秋前後播種,霜降前收。
瓜菜類:播種時間有“穀雨前後,種瓜點豆”、“頭伏蘿蔔二伏菜(大白菜)”的農諺。收穫時間農諺概括為“立冬蘿蔔小雪菜”和“夏至刨蒜,不刨就爛;立冬起蔥,不起就空”。
草類:清明前後發芽,霜降前後枯萎。

動物候

燕子:一般於3月初來,有“燕剪楊柳”之說。
大雁:於寒露後過境或落棲,有“八月十五雁門開”之諺。
青蛙:春分出洞,穀雨始叫,秋後冬眠。
蟬:俗名知了,夏至始鳴,一般立秋停叫。
雞:一般春末抱窩(孵化),21天出雛,秋季換毛。
狗、貓:於春秋天發情,一年2胎,有“春狗秋貓,性命難逃”之說。
牛:多在夏季發情,孕期280天。

物候諺語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楊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礦產資源

毒砂,金,矽石,鈦鐵礦

地勢

淇岔河村跨膠南地體和沂沭斷裂帶。亞洲東部著名的郯(城)廬(江)巨型斷裂帶呈北北東向通過縣境西部。沂沭斷裂帶最東側的分支斷裂昌邑--大店斷裂,將縣境地分為兩部分:斷裂帶以東為“膠南地體”,它是揚子板塊和華北板塊的碰撞帶,地體的基底結晶岩係為元古界膠南群;斷裂以西為“沂沭斷裂帶”。上述兩個地質構造單元在地層、構造、岩漿岩等方面,具有顯著差異。

地貌

淇岔河村屬於洪積--沖積平原地貌類型。地勢平坦。土壤類型為河潮土、水稻土、濕潮土,部分為潮棕土壤。

重要事件

1、1988年7月4日,嶺泉鄉南大官莊、南小官莊、怪草、向陽、淇岔河等村,遭受蝗災,受災面積6000多畝,平均密度100頭/平方米,嚴重地塊300頭/平方米。
2、2003年積極開展“村村通”柏油馬路工程
3、2004年9月19日,第一家村級超市連鎖店——淇岔河村開元超市開業,當天營業額就達4萬多元。首戰告捷使連鎖店迅速發生連鎖反應,不到兩年時間,縣供銷社就在全縣主要行政村辦起了990多家農資連鎖店和日用品超市,成為莒南農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4、新農村建設,2009年9月底開工,於2010年7月份已建設五層村集體用地住宅樓房兩幢,均以完成裝修工作,並取名為“龍港新區”
5、2010年3月起,淇岔河村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最終流轉出500畝土地,860戶村民都在協定書上按下了鮮紅的手印。每個大棚投資8萬元左右,2010年5月開工建設。2010年7月底終於建起來了,連外出的1000多名打工人員也紛紛回村承包。
全村第一期70多個大棚於2010年已經投產種了第一批西紅柿,為解決技術難題,村里以每月4000元的工資專門從壽光請了一位技術員。在技術員的指導下,第一季西紅柿全面上市。村里還成立了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為菜農擔保貸款,並統一組織蔬菜銷售。
6、2011年3月份淇岔河村開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金工作。每年個人繳費標準分別為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8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3000元10個檔次。每人只能選一個檔次,一年繳納一次。縣財政對400元(含400元)以下檔次的,給予補貼30元;500元檔次的,給予補貼35元;800元檔次的,給予補貼40元;1000元(含1000元)以上檔次的,給予補貼45元。男女均需年滿60周歲或重度殘疾人可提前三年領取養老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