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水河

涼水河

涼水河源於豐臺區後泥窪村,流經豐臺區、大興區、通州區,於榆林莊閘上游匯入北運河,是北運河的一條主要支流。全長58公里,流域面積629.7平方公里。有草橋河、馬草河、馬草溝、大羊坊溝、蕭太后河等支流。20世紀50年代中期拓寬治理後,河道上建有大紅門、馬駒橋、新河、張家灣4座攔河閘,可蓄水400多萬立方米,灌溉農田20多萬畝。

基本信息

河流簡介

涼水河涼水河
涼水河水系幹流發源於石景山區,源頭是首鋼污水處理場的退水口(出水口),流經海淀、宣武、豐臺、大興、朝陽、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通州等區縣,在通州區榆林莊閘上游匯入北運河,全長約68公里。涼水河水系總流域面積605.7平方公里,玉泉路石槽橋以上稱人民渠,石槽橋至蓮花池暗涵出口稱新開渠,蓮花池暗涵出口至萬泉寺鐵路橋稱蓮花河,萬泉寺鐵路橋以下稱涼水河。

歷史作用

涼水河曾在北京城的建城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這條古稱洗馬溝、桑乾水、蓮花河的河道,曾經是遼金兩朝最重要的城市供水河道。它同時還將水體引入城內,依靠它,城內修建了同樂園和魚藻池,並成為皇城中水體景觀的中心。

主要支流

涼水河水系支流較多,主要的一級支流有水衙溝、新豐草河、旱河、馬草河、小龍河、新鳳河、大羊坊溝、蕭太后河、玉帶河等,支流總長約146公里。

重要作用

涼水河涼水河
涼水河是北京南城地區的一條主要大河,同時又是一條多年用於排污的河道。由於經首鋼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水,大部分被首鋼再利用,因此從污水廠退水口出的水量已經很少。由於涼水河支流收納的污水全部流入幹流,幹流又繼續接納污水,才形成了河道四季有水的景象。當然,這也是涼水河長期臭氣熏天的原因。北京市從1990年開始進行污水治理,流經城區的主要排污大河只剩涼水河一條。

環境治理

涼水河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用三年時間,要將涼水河從單一的防洪排水功能,向防洪、景觀、生態綜合功能轉變,營造人、水、綠共享的河道空間。“為探索水環境綜合治理,我們在涼水河洋橋上下游770米範圍安排了綠化美化試驗項目,目前綠化效果初見成效,設施建設已基本完工”,涼水河管理處副主任邁德順說,考慮到地形、土質的問題,管理處在洋橋河段栽下了喬灌木800餘株,花卉3200餘株;種植地被1.3萬平方米,水生植物1100平方米。原本光禿禿的水泥護坡,治理後種上了草坪和花灌木。此外,為了讓市民與美化後的涼水河進一步“親密接觸”,管理處還修建了親水步道、碼頭、觀景台等。

潮白北運薊運河水系的河流

本任務盤點構成潮白北運薊運河水系的各河段河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