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亭河阻擊戰

1938年春,抗日戰爭重點轉移到華中戰場。宿松扼長江水陸交通要衝,下臨京滬,上控荊湘,是保衛武漢的軍事重地。6月初,日軍攻占合肥、安慶以後,兵分水陸兩路進犯宿松。水路以波田支隊為先遣軍,106師團隨後,配合海軍陸戰隊,於6月22日從安慶溯江直上,24日占領香口,26日占領馬當,29日占領彭澤,宿松湖區沿江各地同時陷落;陸路以第6師團及今村、牛島兩個支隊,於6月2日在合肥集結,8日占領舒城,13日占領桐城,17日占領潛山,7月26日占領太湖,27日進犯宿松。

背景

企圖

企圖上取田家鎮,重攻武漢。 上取田家鎮,重攻武漢。

具體經過

為阻擊日軍西犯,國民黨武漢大本營決定在涼亭河展開阻擊戰。派五路軍集結114、123、138、165、176等5個師的兵力,布防在正西戰場太、宿邊界的大別山麓和長河河谷地帶,從兩側包抄截擊來犯之敵。另調76軍全部及8軍15師汪之斌部,進駐宿松縣城至涼亭河公路兩側,擔任正面阻擊;131、135師進駐二郎河至嚴恭山一帶,配合主攻部隊擔任側擊任務;149、128師進駐陳漢山區,作為接應各路大軍的後續部隊,另派68軍劉汝明部嚴防沿江各地,聯合阻擊日軍西犯。
7月27日拂曉,日本侵略軍從太湖盡起,全軍分兩路向涼亭河進犯。首先在涼亭河烽火山展開激戰,經一晝夜鏖戰,最後轉入白刃肉搏。堅守山頂的國民黨第8軍15師3團某營500壯士,在彈盡援絕,浴血苦戰中全部壯烈犧牲,日軍今村支隊亦死傷過半。戰後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在烽火山爭奪戰的同時,第15師在涼亭河街與日軍展開激烈奮戰,並逐村進行迂迴阻擊。日軍竟然公開破壞國際禁例,施放毒氣殘殺我軍民。烽火山下涼亭河邊,凡是沒有逃走的居民和抗日將士都無一倖免。涼亭河街及附近村莊,都被日軍飛機大炮炸成焦土。
7月31日,嚴恭山戰鬥打響,國民黨135師戰鬥失利,在青竹、夏家籬和雲天嶺等戰地,傷亡軍民數百人。8月1日,131師在車馬河展開坑道戰術,全殲日本騎兵1箇中隊,繳獲606炮5門,軍馬60匹;2日,128、149師聯合出擊,在隘口雞子嶺圍殲敵軍1個聯隊,擊斃日軍聯隊長1人,迫使日軍向二郎及韓文方向潰退;3日,韓文獅子山和縣西佛座嶺的戰鬥同時打響;4日縣城失陷。
8月中旬,國民黨76軍某師,在宿松人民自衛軍的配合下,夜襲盤據先覺嶺的日軍座營,當場全殲日軍一個聯隊,燒毀輜重汽車3輛,迫使日本侵略軍於8月28日全部撤離宿松縣境。

影響

涼亭河的抗日阻擊戰,敵我雙方部署的兵力均在數萬人以上,戰爭規模和戰鬥的激烈,是繼南京保衛戰和台兒莊會戰以來所僅見。中國軍民以劣勢裝備對付敵人現代化兵團,付出了極大犧牲,但終於取得戰爭的節節勝利,最終達到驅逐敵人出境之目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