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縣水文

為境內第一大河流,屬海河流域南運河水系。 境內全長61公里,河床平均寬430米,流域面積1217平方公里。 境內全長21公里,河床平均寬250米,流域面積57平方公里。

第一節 地表水

縣域地表水徑流屬於南運河水系,主要有三大河流:
一、清漳
為境內第一大河流,屬海河流域南運河水系。東源出山西省昔陽縣沾尚鎮,西源出山西省和順縣八賦嶺,由山西省黎城縣清泉村入涉縣,經遼城、索堡、河南店、涉城、固新、西達、合漳等鄉鎮,在合漳村東與濁漳河匯流。境內全長61公里,河床平均寬430米,流域面積1217平方公里。其中,流域面積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河溝有茅嶺底溝、石門溝、宇莊溝、唐王峧溝、偏涼溝、神頭溝、胡峪溝、小車溝、雲坪溝、西山溝、匡門溝、關防溝,除茅嶺底溝的源莊河常年有水外,其餘均為季節性支流。清漳河正常年份有水,多年平均流量17.77立方米每秒,最大洪峰流量5660立方米每秒,最小流量0.11立方米每秒,乾旱季節常出現斷流現象。河水為低礦化碳酸鹽型淡水,汛期夾帶大量泥沙,易造成河床改道,沖毀農田。結冰期從1月至2月約50天。河底為石英砂卵石及夾帶沙。兩岸為台階方山,山谷呈"V"字形,直而窄。河流平均落差260米,水力蘊藏量4萬千瓦。
二、濁漳河
古稱潞水,又名濁水、潞川,因河水渾濁而名,屬海河流域南運河水系。南源出山西省長子縣發鳩山,西源出山西省沁縣漳村,北源為山西省榆社縣北部三仙腦,三源匯合後,在平順縣馬塔村出山西省入涉縣,在合漳村與清漳河匯流。境內全長21公里,河床平均寬250米,流域面積57平方公里。常年有水,多年平均徑流量26.73立方米每秒,最大洪峰流量2480立方米每秒,最小流量0.2立方米每秒。河水為低礦化碳酸鹽型淡水,含沙量大。結冰期從1月至2月約50天。河底為石英砂卵石及夾帶沙。河床蜿蜒狹長,落差102米,水流湍急,水力蘊藏量2.67萬千瓦。
三、漳河
由清漳河、濁漳河匯流而成。源起合漳村東,以河為界,南岸分別為河南省林州市、安陽縣,北岸為縣內合漳鄉太倉,經康家莊出境入磁縣。境內全長31公里,流域面積28平方公里。常年有水,多年平均流量44.5立方米每秒。最大洪峰流量7500立方米每秒,最小流量0.5立方米每秒。結冰期從1月至2月約45天。河床寬250米至300米不等,落差88米,河水呈"S"狀曲折東流,水力蘊藏量3.84萬千瓦。
此外,境內有南洺河源頭--青塔河、龍虎河及其它季節性河流15條。

第二節 地下水

一、地下水
境內地下水埋藏深厚,為20米至250米不等,水位年際變化在3米至30米之間,含水層厚度為10米至290米,儲水量約1億立方米。單井湧水量在5噸每小時至300噸每小時之間,年徑流總量2億立方米。補給主要為大氣降水;此外神頭一帶和清漳河上游地區,有來自山西的側向補給,在清、濁漳水河道兩岸地區有河水側向補給,水流方向大體向東南,局部地區受地質構造影響,方向不一。水溫9℃至12℃,礦化度10德國度至15德國度。PH值7.5至8.1。主要有三種類型:
1、 岩溶裂隙水 主要高水區為涉中盆地、偏城斷陷和西戌、沙河至亂石岩一帶,其它地區呈線狀零星分布。境內裂隙溶洞發育,其表露區常為缺水區,地下則含豐富的岩溶裂隙水。含水體岩層厚約400米。
2、 閃長岩體基岩風化裂隙水 分布在符山岩體周圍。其表部裂隙發育,含基岩裂隙水。
3、 第四系河床河漫灘卵礫層孔隙水 分布在清漳河沿岸地區。第四系河床卵石含豐富的孔隙潛水,在索堡為10米,至中原為40米,縣城為60米至100米,在茨村以上形成地下水庫,水動儲量4.75立方米每秒。縣城南河漫灘階地沖積層、砂礫石層潛水斷面過水量為0.57立方米每秒。
二、泉
泉水主要分布在沿清漳河兩側索堡、溫村、石門、清涼、寨上、茨村、連泉、固新、昭義、西達等村。泉水年平均流量約0.05立方米每秒至0.1立方米每秒,汛期可達0.8立方米每秒。其中青塔黑龍洞泉,日涌流3000噸,流量為0.035立方米每秒,汛期可達2立方米每秒。此外還有水溢河園子溝、符山窯、郭莊、龍泉寺、柏台寺、長生寺等湧泉,其中,符山南麓水溢河、昭義柏台寺泉水中,含有矽、鍶及多種對人身有益微量元素。
境內泉水多數為冷水泉,水質好,可開發利用的有10餘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