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盤寂靜

基本釋義 涅槃是梵文(Nirvana)的音譯,翻譯成為中文稱為圓寂。“圓”既是圓滿;“寂”既是寂靜。詳細釋義 我們通常會看到 文上寫某某出家人圓寂了,此意既是表示某某出家人涅槃了,這是錯誤的,是一般人誤用的,是一般人誤用了這個詞語。“圓寂”的意義是滅生死、滅煩惱而達到解脫無為的境界,既是不生不滅。“滅生死”是眾生不用在三界六道中生死輪迴,了生脫死了,稱為滅生死;“滅煩惱”是凡夫有種種煩惱,如果覺悟,把全部的煩惱都放下,既稱為滅煩惱,涅槃又稱為解脫,就是解脫生死與煩惱。

涅盤寂靜

涅盤是梵文(Nirvana)的音譯,翻譯成為中文稱為圓寂。“圓”既是圓滿;“寂”既是寂靜。我們通常會看到 文上寫某某出家人圓寂了,此意既是表示某某出家人涅盤了,這是錯誤的,是一般人誤用的,是一般人誤用了這個詞語。“圓寂”的意義是滅生死、滅煩惱而達到解脫無為的境界,既是不生不滅。“滅生死”是眾生不用在三界六道中生死輪迴,了生脫死了,稱為滅生死;“滅煩惱”是凡夫有種種煩惱,如果覺悟,把全部的煩惱都放下,既稱為滅煩惱,涅盤又稱為解脫,就是解脫生死與煩惱。那么“解脫”是怎么一回事那?打一個比喻:你們被關在監牢裡面,今天被釋放,重見天日,得到自由,得到解脫,解脫有自由的意義。解脫是針對生死與煩惱來講,佛陀說我們眾生被煩惱所束縛,所以要從煩惱中解脫出來,得到自由。煩惱是我們心中的監牢,把我們的心層層的捆綁住,給予我們種種痛苦。解脫煩惱,並沒得到一物,反而是把心中的貪嗔痴及見解所執著的渣滓皆丟光。如果追求解脫者想“得到”解脫,那就是錯了,因為解脫是“什麼都得不到”,心中無所得才叫做解脫,只要你得到一物,就沒辦法解脫,因為解脫只是把一切的煩惱放下罷了。證悟涅盤者真正見到不生不滅的諸法真相(涅盤)。我們凡夫在這世間所見到、所知道的一切都在無常的生滅(諸行無常),對不生不滅的諸法真相不知不覺;修行者解脫生死證悟涅盤時,他見到萬法原來是不生不滅的,此是諸法的真相。佛經中常說:“證悟涅盤的聖者看到一切都是不生不滅。”涅盤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們經常會誤解涅盤是一種境界,很多人以為我現在在生死煩惱的此岸,某某人證悟涅盤就是進入涅盤的境界,事實上涅盤並不是進入一種境界。為什麼這么將呢?我們來看因果,有因必有果,如果那個因是無常的,期所形成的果必然也是無常。如果涅盤是一種境界,能進入那種境界,必然能夠出,有進、有出,就是有生滅,那么它必然是無常的。所以涅盤並不是一種境界可進、可出;涅盤也不是可以得到一物,更沒有證悟到涅盤的人,《金剛經》上說了:“菩薩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其義是:實際上並沒有眾生進入涅盤,沒有證悟涅盤的人。因為諸法的真相是不生不滅,裡面找不到一個“我”。諸法無我,又是不生不滅,所以沒有人進入涅盤。覺悟者證悟涅盤時,並不是感受到“我”證悟到涅盤,因為當有“我”的概念生起時,它就生起凡夫見了,所以涅盤者很肯定,也不覺得有“我”證悟涅盤。在這世間裡,凡夫一直執著又“我”,認為“我”這個眾生坐在大悲殿里聽法,當你證悟涅盤,就很清楚的知道沒有我坐在大悲殿里。者是很難想像的,但是實際上就是如此。因為剛才我們是用一念一念生滅的心,正忙著在身體內、心念中、身體外、不是身體不是心以外尋找“我”。這樣,我們的心就一念一念的在生滅,這些生滅的心都找不到我。那么,當修行者證悟諸法不生不滅時,它知道這個生滅的心都是不生不滅時,那個我去了那裡呢?根本沒這回事,好像剛才我問那位居士,他真的見到它家裡的豬沒有豬,也不叫做什麼名字;同樣的,真正見到涅盤者,他就知道根本沒有“我”這回事,也沒有想起有沒有我進入涅盤,所以證悟涅盤是沒有人證悟涅盤。經中說沒有中生滅度,既是說沒有眾生進入涅盤。覺悟就是無人,也無我在輪迴。覺悟者真正覺悟到沒有人,也沒有我,所以沒有證悟涅盤者。這樣的覺悟者,他內心歸於平靜無生、清涼自在、無為、離一切妄想。為什麼呢?那是因為他離一切“妄想”。“妄想”就是眾生種種的心念,根據佛法說我們眾生從出世到現在都在妄想中,這些妄想告訴我們世間種種的事情。比如剛才所講的“雨水”,你認為天上有雨水落下,這就是妄想,實際上只不過是某種因緣形成“水”從天上掉下來,並沒有雨水,雨水只不過是一個名稱罷了;進一步說“水”也是一個名稱。我們在名稱裡面生起種種妄想,所以當一個人沒有種種妄想之後,就不會認為有雨水掉下來,那時候他內心歸於平靜,稱為寂靜,所以涅盤是離一切妄想。一切妄想都包括在語言當中,凡夫執著語言,依據種種名稱,分別種種事物,是我們墜入種種語言、事物當中。因為涅盤是離開妄想,不在語言範圍裡面,所以涅盤不可以用語言來闡釋。《法華經》上說:“諸法寂滅相,不可義言宣。”既是此意。雖然沒有證悟涅盤的人,但是凡夫的我們還是要依賴語言來了解它,結果佛陀慈悲,巧妙的運用語言來告訴我們,有所謂證悟涅盤的聖者,他們是:佛陀--證悟無上正等正覺得覺者。菩薩--證悟到無生法忍、無住涅盤的聖者。辟支佛--證悟涅盤的聖者。佛陀運用語言宣說這些值得我們學習的聖者,但是學佛者千萬不要執著有阿羅漢進入涅盤,因為阿羅漢沒有說他進入涅盤,而是凡夫認為有“人”進入涅盤。我在舉一個例子:天上的雨水滴下來,剛好滴在一朵花上,這跟你用澆花器澆花是一樣的,而你卻認為是“雨水”滴在花上;進入涅盤只不過是諸法的因緣已經散離了,他進入涅盤,但是沒有任何“東西”進入涅盤;既是說一個人的生死因緣已經沒有了,我們說他進入涅盤,但是並沒有“人”進入涅盤。我們學佛者,或時在座各位總會有一些疑問,那就是諸佛、菩薩、阿羅漢死後何去何從?佛陀去了哪裡?現在在何處?釋迦牟尼佛為什麼沒來救度我們?佛陀說這些疑問是迷者的無明妄想,對事物如實知見的證悟者來說,在他們的智慧中並沒有此煩惱。凡夫有無明妄想,認為有“我”,有“我”就有“他”,那他是誰?他就是佛陀,所以我們要找佛陀去了哪裡?如果沒有“我”,沒有“他”,有誰去了哪裡?所以我們不可以說證悟涅盤的佛、菩薩,他們現在在哪裡?根本沒有這回事。打一個比喻:比如我把一朵花放在眼鏡上,叫做“眼鏡花”。因為我們凡夫把在湖裡的水叫做“湖水”;在海里的水叫做“海水”;在河裡的水叫做“河水”,所以這朵花在我的眼鏡上,我把他叫做“眼鏡花”。我把花從眼鏡上拿下,你就認為“眼鏡花”不見了。但是當我們認真、理智的想一想,並沒有這回事,只不過我們凡夫執著名稱裡面有一實體,就有東西來,就有東西去,眼鏡花亦復如是。如果你認為有眼鏡花,那就是執著眼鏡花這個名稱,而生起妄想。因為這些妄想,所以我們就生起佛陀入涅盤後去了哪裡的疑問,證悟涅盤者離一切妄想,就沒有這些問題了。我們凡夫沒有辦法知道涅盤的境界,唯有智者內證,不可以凡夫的戲論來了解。佛陀把凡夫的妄想稱為戲論,我們不可以此來分別、了解涅盤,以及證悟涅盤者何去何從。生死來去是眾生無明的妄想,這是我們凡夫迷惑之所見,把一切看成是實在。比如剛才我講的眼鏡花就是這樣產生的。因為我們執著種種妄想而迷惑,見到有生、有死、有眾生、有我,認為實在有而生起執著,就看到生、滅。實際上一切法本來不生不滅,所以涅盤並不是生、滅幻相以外,還有個不生不滅的境界。既是說:我們往往誤會在生、滅中沒有涅盤,而在生、滅以外可以得到涅盤,這是不對的。因為我們妄想執著有生、滅,而看到生、滅之相,實際上在生滅當中本來是不生不滅的,所以三法印的第三個法印是涅盤寂靜,它是指萬法本來就是不生不滅,但是凡夫不知不覺,大慈大悲的佛陀卻為愚昧、執著的我們開示詮釋。

證悟涅槃

證悟涅槃者真正見到不生不滅的

諸法真相(涅槃)。我們凡夫在這世間所見到、所知道的一切都在無常的生滅(

諸行無常),對不生不滅的諸法真相不知不覺;修行者解脫生死證悟涅槃時,他

見到萬法原來是不生不滅的,此是諸法的真相。佛經中常說:“證悟涅槃的聖者

看到一切都是不生不滅。”

佛家講究空有空 故不空 有空有 故不有 他們說有不一定有 空的東西不一定空這就讓世人看到了希望

為什麼要佛祖呢 是心靈的寄託 心的歸屬 讓人感到希望就會跟著你 你讓他感到永遠的希望 他就會永遠跟著你

佛語

涅盤寂靜從不了解他的人的角度講,會覺得像是一個成語,它實質是佛教的用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