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墨西斯星

涅墨西斯(Nemesis)是一顆人們假設出來的可能存在的太陽伴星。 Muller估計,如果這顆伴星真正存在的話,應該是一顆紅矮星,星等(亮度)估計是7到12等,而Dan Explorer,簡稱Wise)計畫中,觀測衛星可能會輕易的找到它的蹤跡。

基本信息

介紹

涅墨西斯(Nemesis)是一顆人們假設出來的可能存在的太陽伴星。根據科學家的推測,涅墨西斯距地球的距離約在一光年左右,距離太陽50,000至100,000個天文單位。科學家推測涅墨西斯非常暗淡,是一顆亞褐矮星。其命名來自於希臘神話中的復仇女神

理論

能證明這顆伴星存在的證據並不完善,其中最重要的一條線索是冥王星軌道外,有一顆矮行星——塞德娜,其運行軌道偏心率極大,近日點和遠日點分別為76天文單位和975天文單位(一天文單位為日地平均距離,約為1.5億公里)。其軌道驚人的偏心率間接證明了太陽伴星的存在,這顆矮行星可能在太陽和“涅墨西斯”之間左右為難。

目前推測

據推斷,該伴星的公轉周期為2600萬年,在經過奧爾特雲帶時,干擾了彗星的軌道,使數以百萬計的彗星進入內太陽系,從而增加了與地球發生碰撞的機會。
Muller估計,如果這顆伴星真正存在的話,應該是一顆紅矮星,星等(亮度)估計是7到12等,而Daniel P. Whitmire和 Albert A. Jackson則估計是一顆褐矮星。如果是紅矮星,那么它應該一早已被記錄在星表中(即為已知),但是因為這顆星假設是圍繞著太陽運行的,所以它的自行運動(proper motion)會很小,因此,傳統的自行運動調查方法將無法發現這顆星的有任何特別之處。唯有用量度視差的方法,才可以發現出這顆星(如有的話)。
Muller用長周期彗星的拱點假設出一個涅墨西斯星的軌道,加上上次的大滅絕在約五百萬年前,按照這個時間和軌道推算,他估計涅墨西斯星現時應距離太陽1到1.5光年,約在內奧爾特雲之中。

探索計畫

如果真的存在,在未來的泛星計畫或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天文觀測應該可以找到。如果它是褐矮星,那么預計在2009年11月開始的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簡稱Wise)計畫中,觀測衛星可能會輕易的找到它的蹤跡。

跟“大滅絕”的關係

現時,尚未有證據證明太陽存在伴星,也使得地球的周期性大滅絕原因受爭論。
太陽可能存在伴星的理論最先由Richard A. Muller提出,因他發現地球上出現大滅絕的時間是有周期性的,約二千六百萬年有一次,去試圖解釋大滅絕的周期性。
Matese和Whitman則指出,周期性大滅絕的原因並不一定是太陽存在伴星,並提出可能是因為太陽系在銀河系平面上下擺動,並會攝動內奧爾特雲,其影響與伴星存在的假設相似,但其上下擺動周期仍有待觀測。
2010年,堪薩斯大學和華盛頓史密森學院的研究人員為了更準確計算太陽伴星的軌道,重新檢查了過去5億年的滅絕事件數據,發現每過270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規模巨大的滅絕事件,置信度99%。但是考慮到過去5億年中與太陽近距離相遇的恆星的影響,太陽伴星的軌道會發生變化,因此滅絕周期也應該隨之改變,而不是如此精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