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鹽博物館

海鹽博物館

海鹽博物館,是一座反映悠久的中國海鹽歷史文明的大型專題博物館,坐落在江蘇省鹽城市。總投資1.9億元,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中國海鹽博物館收藏陳列我國海鹽歷史的文物和資料。博物館採用蠟像、雕塑、沙盤等演示手法,展現古代“煉鹵煎鹽”、“曬鹽”等海鹽生產和鹽民生活的多層文化場景。2017年8月,博物館新一輪的修建方案正在籌備中。

基本信息

介紹

海鹽博物館海鹽博物館
海鹽博物館是一座反映悠久的中國海鹽歷史文明的大型專題博物館——中國海鹽博物館坐落在江蘇省鹽城市。總投資1.9億元,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2007年10月8日正式破土動工,2008年11月18日建成並對外開放。中國海鹽博物館系統反映了我國海鹽發展史,展示介紹海鹽文化的研究成果,收藏陳列我國海鹽歷史的文物和資料。

構造

海鹽博物館海鹽博物館
海鹽博物館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設計最高獎“梁思成”獎獲得者程泰寧設計並由他擔任項目負責人。博物館分為主體樓、海鹽文化廣場和海鹽產業區,包括搭建反映海鹽生產和鹽民生活的多層場景和雕像,共1棟,地上3層,抗震7級,耐火2級。建築造型試圖演繹海鹽的“結晶之美”。廣闊的灘涂海域又是海鹽生產的獨特的環境,如何把建築元素融入到這一獨特的環境之中,激發了我們的想像。海鹽博物館體量通過晶體的組合疊加,結合層層跌落的台基,就像海鹽的結晶體隨意地散落在串場河沿岸的灘涂上,造型獨特,意境開闊。白色鹽晶造型的雕塑式建築,讓人領略先祖“煮海為鹽”的歷史文明。建成後的中國海鹽博物館系統反映了我國海鹽發展史,展示介紹海鹽文化的研究成果,收藏陳列我國海鹽歷史的文物和資料。博物館採用蠟像雕塑沙盤等演示手法,展現古代“煉鹵煎鹽”、“曬海為鹽”等海鹽生產和鹽民生活的多層文化場景。

發展

海鹽博物館海鹽博物館
鹽城作為沿海開放城市,資源豐富,生態獨特,沿海灘涂面積占江蘇省的67%,是江蘇省最大、最具潛力的土地後備資源,海岸線占全省的56%;鹽城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產鹽歷史,是淮河下游和黃海之濱悠久鹽文化的源頭所在。古往今來,海鹽文化始終是鹽城文化的主體、精髓,已成為這座城市的文化之根,建設一座海鹽歷史文化博物館,是800萬鹽阜人民多年的夙願和追求,也是傳承海鹽文化、建設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舉措。中國海鹽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反映古老的中國海鹽歷史和文化的專題博物館,也是鹽城市有史以來第一個獲得國家批准,帶有“國”字號的重點建設工程。

2007年由市委、市政府明確鹽城城投集團負責投資實施。中國海鹽博物館坐落於古代著名的人工運鹽河——串場河與宋代捍海名堤——范公堤之間,總投資1.9億元,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

2006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建設。

2007年10月8日正式開始破土動工。

2008年11月18日在鹽城建成並對外開放。

修復

因為沉降、設備老化、設施陳舊等原因,至2017年8月,博物館已經關閉一年半。當地文廣新局多次向鹽城市政府打報告希望修復開放。目前,新一輪的修建方案正在籌備中。

位置

地址:江蘇省鹽城市區古代著名的人工運鹽河——串場河與宋代捍海名堤——范公堤之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