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調查船

海洋調查船

海洋調查船是專門從事海洋科學調查研究的船隻。是運載海洋科學工作者親臨現場,套用專門儀器設備直接觀測海洋、採集樣品和研究海洋的工具。

簡介

海洋調查船是專門用來對海洋進行科學調查和考察活動的海洋工程船舶,它是開發海洋的尖兵。最早的海洋調查船是由一般海洋船舶改制而成,如英國挑戰者號是由軍艦改裝而成,長68米,排水量2306噸,靠風帆蒸汽機推進,曾於1872年12月7日~1876年5月26日進行世界上第一次環球海洋考察。後來,出現了專門建造的海洋調查船,船上裝有專門的海洋調查、考察的儀器、設備。123

發展歷史

英國海洋調查船“挑戰者”號(H.M.S.Challenger)英國海洋調查船“挑戰者”號(H.M.S.Challenger)

世界海洋調查船的發展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

1872~1876年英國海洋調查船“挑戰者”號(H.M.S.Challenger)所進行的全球大洋調查,將人類研究海洋的進程推進到新的時代。

但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各國的海洋調查船都是以生物調查為主的綜合性海洋調查船,直到1925年德國海洋調查船“流星”號(Meteor)問世之後,綜合性海洋調查船才由以生物調查為主的時代進入了以海水理化性質和地質地貌調查為主的時代。

二十世紀50年代以後,綜合性海洋調查船已不能滿足海洋學各分支學科深入調查的需要,從而陸續出現了各種專業調查船和特種調查船。60年代是新建海洋調查船的大發展時期。

1962年美國建造的“阿特蘭蒂斯II”號(AtlantisII)首次安裝了電子計算機,標誌著現代化高效率海洋調查船的誕生。

根據統計,到1982年為止全世界海洋調查船的總數已達到1600多艘,其中排水量1000噸以下的約60%;1000噸~4000噸級的占30%;4000噸以上的不到10%。

 中國第一艘海洋調查船“金星”號 中國第一艘海洋調查船“金星”號

擁有調查船最多的10個國家是:美國(約400艘)、蘇聯(約300艘)、日本(約200艘)、中國(約170艘)、英國(約80艘)、加拿大(約70艘)、法國(近70艘)、聯邦德國(約40艘)、挪威(約30艘)、澳大利亞(約20艘)。其餘近60個海洋國家擁有船總數約300艘。

中國第一艘海洋調查船“金星”號,是1956年用一艘遠洋救生拖輪改裝而成的,適用於淺海綜合性調查。“金星”號投入使用20多年,為研究渤海、黃海、東海測取了大量資料。

二十世紀60年代開始,中國先後建造和引進了大批大、中、小型調查船。如:

(1)向陽紅01號,1970年1月建造的中國第一艘水文氣象船。
(2)向陽紅05號,1972年由進口波蘭FrancescoNullo級“長寧輪”貨船改裝而來。
(3)向陽紅09號,1978年10月竣工,又名“南調350”。
(4)向陽紅10號,1999年改裝為遠望四號航天測量船。
(5)向陽紅16號1993年5月2日被賽普勒斯籍銀角號貨輪撞沉。

中國的海洋調查船具有船體較大、生活與工作條件較好的特點。

種類  

美國“海洋學家”號海洋調查船美國“海洋學家”號海洋調查船

海洋調查船按照使用海區不同,大體上可以分為近海調查船與遠洋調查船兩大類。前者船體小、吃水淺、航區小、續航力低,只裝備淺水調查用的儀器設備;後者則船體大、吃水深、航區廣、續航力長,裝備著深水調查用的儀器設備。

這兩類海洋調查船之間雖然沒有嚴格的界限,但為了講求經濟效益和使用便利起見,一般不相互兼用。海洋調查船按其調查任務不同可分為綜合調查船、專業調查船和特種調查船。

綜合調查船  

主要任務是進行基礎海洋學的綜合調查。在船上除了具備系統地觀測和採集海洋水文、氣象、物理、化學、生物和地質的基本資料和樣品所需要的儀器設備之外,還要具備整理分析資料、鑑定處理標本樣品和進行初步綜合研究工作所需要的條件和手段。

專業調查船

只承擔海洋學某一分支學科的調查任務。與綜合調查船相比,具有任務單一、重點突出、工作深入等優點,船體也較小。比較常見的專業調查船有以下幾種:

(1)海洋測量船。主要任務是根據編輯海圖、航海指南、海潮流表和其他海洋圖集的需要,測取海洋水深、海流、潮流、溫度、鹽度、地質、地貌、地磁和其他基本資料。例如美國的“威爾克斯”號和聯邦德國的“彗星”號。

(2)海洋物理調查船。主要任務是調查和實驗研究海洋聲學、光學和其他物理學特性,其特殊要求是船上須有防震、防噪和防電磁波干擾的措施和設備,例如美國的“海斯”號和蘇聯的“羅蒙諾索夫”號。

(3)海洋氣象調查船。主要任務是觀測海面、高空和海-氣界面附近的氣象、水文要素,播發船舶天氣預報資料,研究海-氣相互作用和海上天氣系統的興衰規律。例如日本的“啟鳳丸”和蘇聯的“海洋”號。

(4)海洋地球物理調查船。主要任務是套用地球物理勘探和採樣分析等手段研究海底的沉積與構造,評估海底礦產資源的蘊藏量。例如日本的“白嶺丸”和美國的“測量員”號。這種專業調查船一般不大,但裝備有精密的地震、地磁、重力探測儀器和準確的導航定位系統。

(5)海洋漁業調查船。主要任務是進行漁業生物學和漁場環境調查,研究漁業資源的數量變化和漁場形成規律。例如美國的“M.弗里曼”號和日本的“昭洋丸”。這種船裝備有各種探測和試捕工具,以及海洋環境調查的儀器設備。

特種海洋調查船

為了解決某項任務,專門建造的構造特殊的調查船。目前最引人注目的有以下幾種:

(1)宇宙調查船。主要任務是考察高層大氣,接收衛星或宇宙飛船等太空裝置發來的信號並發出指令,解決與宇宙裝置飛行有關的多方面問題。

(2)極地考察船。為考察兩極而建造的船體堅固、破冰能力強、防寒性能好的調查船。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蘇兩國競相建造。其中最著名的是1973年美國建成的“極星”號。其次是蘇聯1975年建造的“M.薩莫夫”號大型極地考察船,可以突破1.7米厚的冰層。

(3)深海採礦鑽探船。為試驗開採洋底錳結核而建,美國1974年建成了排水量 35000噸的“格洛瑪·勘探者”號。此船具有海底採礦、打撈、鋪設海底管線和海洋調查多種功能。現在用於深海錳結核試采和深海鑽探工作。

特點

“阿特蘭蒂斯-II”號海洋調查船“阿特蘭蒂斯-II”號海洋調查船

海洋調查船的主要特點是:

(1)裝備有執行考察任務所需的專用儀器裝置、起吊設備、工作甲板、研究實驗室和能滿足全船人員長期工作和生活需要的設施,要有與任務相適應的續航力和自持能力。

(2)船體堅固,有良好的穩定性和抗浪性。較好的海洋調查船還儘量降低乾舷縮小受風面積,增裝有減搖板和減搖水艙

(3)具有良好的操縱性能和穩定的慢速推進性能。海洋調查船經濟航速一般為12~15節,但常需使用主機額定低速以下的慢速進行測量和拖網。大多採用可變螺距推進器或柴電機組(即用柴油機發電、電動機推進)解決慢速航行問題。為了提高操縱性能,大多在船首與船尾安裝側向推進器,或者安裝“主動舵”,或者兩者兼有。

(4)具有準確可靠的導航定位系統。現代海洋調查船多裝有以衛星定位為中心,包括歐米伽、勞蘭A/C和都卜勒聲吶在內的組合導航系統。該系統使用電子計算機控制,隨時可以提供船位的經緯度,精確度一般為±0.1海里,最佳可達±0.4米。

(5)具有充足完備的供電能力。船上的電站要能滿足工作、生活的電氣化設備、精密儀器、計算機等所需要的電力和不同規格的穩壓電源。儀器用電需與動力、生活用電分開,統一採取穩壓措施。水聲專業調查船,尚需另設無干擾電源。

發展趨勢

世界海洋調查船的發展趨勢是:

(1)節約能源、提高經濟效益,船體近期朝著中、小型化發展,船速多保持在“經濟航速”範圍之內。操船、觀測、採樣和資料處理等繼續朝著套用電子計算機控制的自動化方向發展。船載的浮標潛水器、觀測艇等大型輔助觀測設備將得到廣泛的套用,相應要求船上的起吊能力大型化、自動化。

(2)一船多用。一艘調查船能作多種作業調查船使用,容易更換設備的大型綜合實驗室和可以調換的貨櫃專業實驗室將得到推廣套用。

(3)設計思想不斷創新,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特種海洋調查船會不斷出現。

相關內容

2012年10月23日,中國海洋調查船“科學3”號與海監船同時航行在釣魚島周邊海域。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第11管區海上保全總部(那霸)稱,2012年10月24日中午12時30分許,中國海洋調查船“科學3號”在釣魚島附近“日本專屬經濟區”出現並進行了海洋調查。中國海洋調查船“科學3號”在釣魚島附近“日本專屬經濟區”將連著繩子的海洋觀測儀器投入海中並於約1小時候後收回。報導稱,該船可能是在進行海洋調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